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韓愈外甥 劉盧鈞 薛逢 費冠卿 沈彬 唐代吏部侍郎韓愈的外甥,忘了他的姓名。他小時候就放縱不羈,不讀書,好飲酒。二十歲左右,去洛陽探望親人,竟然羡慕修道生活而不回來。將近二十年,音信斷絕一點消息也沒有。元和年間,忽然回到長安,知識蕪雜,衣服髒破,行為怪僻。韓愈因為很久沒有見到他,就容忍寬恕他。見一面之后,讓他在韓愈家里的學館中和表兄弟學習談論。他不接触詩書,很象個泥塑人,只和小奴賭博。有時在馬廄中醉臥三天五天,有時出去到外面住宿。韓愈怕他違犯禁今陷入法网,就時常勉勵他。閒暇的日子偶然見到,問他擅長什么,他說善于穿銅線串子。試著讓他做這個游戲,他就把一根鐵條插在地上,露出一尺多長,在百步以內,穿三百六十個銅錢,一個一個都穿過鐵條,沒有偏差失誤的。寫的文章也很快有了詞句,以供笑談取樂。還在五十步內,用雙鉤草書“天下太平”几個字,一點一畫极有功力。又能在爐子中積累三十斤炭,支持三天火,火勢一直熾烈,日期滿了才消失。韓愈認為他很出眾,問他修道之事,他就明晰地講解玄机。包羅廣泛的真理,神仙中的事情,他無不詳究。談到小的技巧,他說能染花,紅的可以使它變綠,或一朵花具備五种顏色,都能辦到。這一年秋天,在韓愈后堂前染白牡丹一叢,他說來年春天一定變作綠色,花瓣中還帶有條棱。里面該有金黃和含棱紅色間雜的,四面應該有一朵五色的。他自己把白牡丹根下掘開,放上藥,而后栽培它,等到春天作驗證。不久,他悄悄地走了,不知到哪里去了。這一年,皇上到鳳翔迎佛骨,御樓觀看,全城的人都忘了正業顧不得吃飯,韓愈上表章直言勸諫,触犯皇帝意見,降職出京做潮州刺史。到商山,道上泥滑雪深,心情特別郁悶。忽然看見這個外甥迎著馬頭站著,跪拜起來慰問,扶著馬鐙,接過馬韁,意態特別殷勤。到了第二天雪后天晴,送到鄧州,才告訴韓愈說:“我的師父在這里,不能遠去,將入玄境扈倚帝峰了。”韓愈听了他的話感到惊异,問他的師父,就是洪崖先生。東園公正讓他熔化金玉,作九華丹,火候精微,難以暫時离開。韓愈更加敬佩地問:“成為神仙可以嗎?修仙的道理能夠尋求嗎?”他說:“得到它在于心,失去它也在于心。積點功德稱量善舉,降職与提升,其嚴格的程度和皇法是相仿的。我將來再去問候起居,請允許我從此离去吧!”韓愈寫了五十六個字的詩來与他告別,詩寫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本為圣朝除弊事,豈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岭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把詩給他以后,揮淚而別。他走進森林峽谷,其快如飛。第二年春天,牡丹花開,數一數花的朵數以及花的顏色,完全如他所說的那樣,只是每一葉花中,還有十四個楷書字:“云橫秦岭家何處,雪擁藍關馬不前。”字的筆勢精能,人工所不及。如果不是憑借仙術,立刻能察知未來,怎么能達到這种境界呢?有人說,那以后韓愈又見到了他的外甥,也得到了他的道家修煉之法,只是仙跡不夠明顯罷了。 劉祱,小名叫宜哥,是唐朝宰相劉瞻的哥哥。劉祱家里貧寒,而他喜歡道術。曾經有個道士經過他家,見到劉祱認為他与眾不同,就問他知曉道家之術嗎?他說:“知道。我的本性多俗气,罪孽可能未淨,可以強學嗎?”道士說:“能互相學習嗎?”劉祱說:“怎么敢。”于是象侍奉老師那樣事奉道士。道士命令劉祱說:“到山上住著尋求道術,不必裹著頭巾。”劉祱就將頭發梳成丫髻穿著布做的衣服,跟著道士進了羅浮山。當初,劉祱与劉瞻都讀書做文章,而劉祱性情只喜高尚,劉瞻性情卻是羡慕榮華發達。劉祱曾經對劉瞻說:“我一定不能考中,就到山野隱逸。你科舉考中,卻在塵俗中勞碌,終究赶不上我。然而你在富貴時要謹慎,四十年以后,就能驗證了。”劉瞻說:“神仙遙遠難以尋求,秦始皇和漢武帝,不是也不得志。位列朝廷去做官如近在咫尺容易辦到,象馬周、張嘉貞,我可以跟上他們的腳步了。”從那以后,劉祱在道術上更加精心思考,就到羅浮山隱居。劉瞻進士及第,屢次歷任清高顯赫的官職,直到升為宰相,很以謹慎著稱。后來被貶到日南,途中停留在廣州朝台,把船泊在江邊。這時,忽然有個頭梳丫角身穿布衣的年輕人,冒著暴雨到來,而衣服和鞋子都沒有濕。他說要見劉瞻,劉瞻手下的人都很惊訝,就盤問他。他告訴他們說:“你們只說宜哥來了。”手下人把這話報告了劉瞻,劉瞻問那個人的形象狀態,手下人詳細地回答了。劉瞻又惊訝又感歎,就把劉祱迎接進去向他拜見。劉祱從面貌看大約二十來歲,劉瞻卻已是白發衰朽之年,正做被流放之臣。劉瞻悲喜不自胜,劉祱又勸勉他說:“我和你是兄弟,手足所痛,往昔說的話,如今四十年了。”劉瞻也很感歎,就問劉祱說:“我可以重新去修道嗎?”劉祱說:“你身邀榮寵,職掌調和陰陽,無論動和靜都用心,能夠無損嗎?自然不會因為你家哥哥已升天仙就能救你。今天只來向你告別,不是來救你。”于是同船而行,另外談一些平生相隔闊別的事情。一天晚上,劉祱突然不見了。現在羅浮山中,時而有人見到他。劉瞻就向南而去,死在被貶的地方。 唐朝丞相盧鈞,由射策(主考者寫出試題,寫在簡冊上,分甲乙科,列置案上,應試者隨意取答,主考者按題目難易和所答內容定优劣,上者為甲,次者為乙。)中進士而被授為尚書郎,帶病出任均州刺史。到郡以后病情加重,瘦得很厲害,不耐煩見人,常常在郡后山齋養性獨居。他手下侍奉的人員,也都离得遠遠的,不是盧公召呼,沒有人敢到他面前。忽然有一個人穿著打扮又破又舊,從牆外跳進來,自己說姓王。盧鈞問他從哪里來,他說從山中來。盧鈞笑著對他說:“你就是王山人了,這次來用什么指教我呢?”王山人說:“您的祿位高,地位居于人臣的頂點,然而壽命不長,災運正深,因此有久治不愈的疾病,所以來救你。”山齋沒有水,盧鈞想要喚人送湯茶之類,王山人阻止他,用腰帶到井中蘸水,拿出仙丹一粒,擰出腰帶中的水,讓盧鈞把藥咽下去,与盧鈞約定說:“此后五天,病該好了,康健超過平常一倍。二年后,當有大厄運。你應勤立陰功,以救人憫物為念,那時當再相遇,時間在初夏。”從此盧鈞病好了,十來天就康复了。第二年解職回京,暫任鹽鐵判官。夏季四月,在務本東門道旁,忽然見到王山人,隨即到盧家,高興地說:“您今年第二次壽限過去了。本來為災很重,因為你治理均州,去年昭雪冤獄,救活三個人的性命,所以災已平息了。現在這個月內,有三五天小病而已,當然不必憂慮了。”第二天,王山人讓兩個仆人拿著十千錢,到狗脊坡分發施舍給貧窮有病的人。從此又离去,說:“二十三年五月五日午時,可令一個道士到万山頂上等我。這時你鎮守漢中,當有月華交給你,不要誤期呀!”從此盧鈞步步高升職近帝居,富貴极盛。后來出鎮漢南的第二年,已經是二十三年了,到了約定的日期,盧鈞就令道士牛知微,在五日午時登上万山之頂。王山人已在那里,拿二粒金丹,叫牛知微把它吞服下去,對他說:“你有道气而缺少陰功,不合道品,應該勤修。”又拿十粒金丹,讓牛知微給盧鈞。說:“能享長壽,不要忘記修煉。塵世期限完畢以后,等他回蓬萊仙宮吧!”王山人与牛知微一揖告別,忽然再也看不到他了。其后牛知微八十多歲,樣子常象三十多歲。盧鈞年紀九十歲了,耳不聾眼不花,气力沒有衰退。他死了以后,奇异的香气充滿了屋子。 河東薛逢,在咸通年間擔任綿州刺史。一年以后,夢入洞府,美味菜肴很多卻看不到人,他也不敢吃,就走出洞門。有人對他說:“這是天倉。”到天亮向賓朋敘述夢境,有人說:“綿州界內有個昌明縣,昌明縣有個天倉洞,洞中有自來就有的飲食,云游的人往往能夠吃到它。”薛逢就派道士孫靈諷与他自己的心腹到那里去訪察。進洞約有十余里,還必須拿著蜡燭,十里外漸漸明朗。又走三五里,就亮亮堂堂与人世沒有差异了。那里的崖室极其寬廣,可以容納上千人。崖室下面平整,羅列著石床,石床上飲食名品极多,都象剛剛做熟一般,軟美甜香,孫靈諷行過禮就吃。又另外打開三五個地方,又把洞中食物奉送給薛逢作為憑證。到拿出洞門時,那些食物的形狀還象原來一樣,但都變成石頭了。洞中兩旁,散放著面粉和泡過的面粉,堆積著食鹽和豆子,不知終局。又走了一二里,溪水湍急,又寬又深。隔溪看見山川住宅都清清楚楚的,他們不敢渡過就停下來。靠近溪岸的沙子中,有來來往往鞋印的痕跡,鞋印都長二三尺,才知道這里也有人行走的地方。薛逢聞听這些情況,以為靈胜而歎异,卻沒有什么辦法窮究它為什么會是那樣。我查考《輿地志》記載:少室山有天然的五谷、甜果以及靈芝仙藥。周太子晉向上仙學道,把九十年資糧留在山中。少室山在嵩山西十七里,從東南上四十里,是下定思,又上十里是上定思,十里當中有個大石門,是中定思。從中定思往西走,到崖頭,下面有個石室,石室中有水,還有很多白石英。室內有原來就有的經書和飲食之物,与天倉洞無异。還有天台山的東側也有洞,進去十多里,有居民、集市和店舖,店舖大多賣飲食。乾符年間,有云游和尚進入洞中,經過市中,餓得很,又聞到食物的香味,就買來吃了。同行的一個和尚,只是服气而不吃飯。他們又走十几里,出了洞門,已在青州牟平縣,而吃了東西的和尚不一會儿就變成了石頭。根据這种情況來說,王烈的石髓,張華的龍膏,能夠吃它的人,也必須是積累陰功。天挺仙骨,然可上登仙品的人才行,如果普通人吃了它,一定變化成石頭了。 費冠卿是池州人,進士及第后,將要回故鄉,臨行向相國鄭余慶告別。鄭相國一向与秋浦縣劉縣令友好,費冠卿此行他很高興,托費冠卿捎書信給他。親手書寫滿滿一張紙,封上以后交給費冠卿,告訴他說:“劉縣令久在名場,之所以沒有考中進士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偏激直率,不被時俗所容。他舍棄科甲而就任卑微的官職,你應該好好對待他。”費冠卿趁机請相國在信的末尾略批几句關于他的品行的話,以相國所荐這個因由為貴,對他能稍加照顧。相國認為可以,就打開信函批了几行,又加封如初。費冠卿到了秋浦,先向劉縣令投進名片,劉縣令閱過名片就丟到桌子上,根本不回話。費冠卿在外悚立等候消息,很久也沒有回复,就怀疑劉縣令不許可,就把鄭相國的書信交給守門人。劉縣令打開信函看完,謾罵說:“鄭某老漢,用這封信干什么?”就把信扯碎扔掉了,費冠卿更加疑懼,就推開大門進去,快步向前施禮,劉縣令忽然怜憫地看看他,揖讓他坐下說話。天色晚了,劉縣令催他去找店房,費冠卿說:“天已昏黑,或許來不及找到旅舍了。我請求在廳廡之下,在地上睡一夜,明天慢慢找旅店。”就自己解開行囊,把氈子打開舖在地上,劉縣令當即拂衣而入。過了很久,劉縣令出來說:“這里不是待客的地方,有個閣子可住。”然后關了門,鎖閉很嚴。費冠卿不知這樣做的原因,就靠在床上歇息。這天晚上月光明亮,費冠卿從門縫中往外探看,外面靜悄悄地沒有聲息,看見劉縣令親自拿著掃帚簸箕,掃除大堂內外。庭院走廊台階牆壁,無不全都掃遍。費冠卿覺得這事奇异,就端坐著屏住呼吸,不睡覺等著。快到一更天,忽然有奇异的香气,濃烈得不同平常,不是人世所有的。很久,劉縣令拿著手板恭恭敬敬的站在院子里,好象等待什么人。這時香气更濃烈了,就看見戴著云冠穿著紫衣的仙人,有八九尺高,由几十人簇擁跟隨而來。劉縣令拜了兩拜又行稽首禮,這個仙人直到堂中,劉縣令站在他身旁站著陪著。不一會儿,有筵席擺設出來,美味佳肴和奇异水果的香气一直傳到閣下。費冠卿聞到香气,已經覺得神清气爽,一會儿,堂中又奏樂飲酒。仙人讓劉縣令在地上舖上席子,也陪著飲酒。樂曲的音調,也不是人間之曲。仙人忽然問劉縣令說:“接到鄭某的信了嗎?”劉縣令回答說:“接到信很安心。”過一會儿,仙人又問:“接到鄭某的信了嗎?”劉縣令回答說:“費冠卿先輩從長安來,接到信了。”仙人笑著說:“費冠卿且喜及第了,現在在這里嗎?”劉縣令回答說:“在。”仙人說:“我不該和他相見,且給他一杯酒。只要向往道術及早修行,就能相見了。”就讓劉縣令斟酒一杯,送到閣子中。費冠卿窺見劉縣令自己把酒喝了半杯,立即拿台階上盆子里的水倒進杯中,他就起疑心而沒喝。仙人忽然下了台階,与隨從的人們乘云而去,劉縣令下拜辭別嗚嗚咽咽,仙人告訴他說:“你見到鄭某,只讓他修行,就能相見了。”仙人走后,劉縣令就到閣子中,看到酒還在,吃惊地說:“這种酒万劫(佛家稱天地形成至毀滅為一劫)都不能遇到一次,為什么不喝呢?”就把酒拿過來喝,費冠卿盡力去爭,喝到了一兩口,劉縣令就与費冠卿作了修道之友,選擇九華山居住。朝廷以左拾遺征召,也沒有赴任。鄭相國不久也去世了。劉費二人對那些事很保密,人們不知道那次降臨的是什么真仙。 吳興人沈彬,年輕的時候就喜歡道術,等到辭官告老還鄉回到高安,總把朝修服食藥餌當作大事。他曾經游歷郁木洞觀,忽然听到空中有樂曲聲,仰視云端,看見几十位女仙冉冉而下,徑直到觀中,逐個到神像前焚香,很久才离去。沈彬藏在室內不敢出來,女仙走后,他進殿禱告,看到几案之上有仙人遺留的香料制品。沈彬把它全部拿放置香爐中。不久,他自己后悔地說:“我平生好道,今天見到了神仙卻不能盡禮拜見,得到仙香卻未能吃它,這是我沒有緣分嗎?”當初沈彬經常告誡他的儿子說:“我所居住的堂中,正是吉地,我死之后就葬在這里。”等到他死后,他的儿子就按他說的去辦。把地掘開發現一個原來就有的磚壙,制作很精美,磚上都制有吳興字。沈彬八十多歲逝世。后來豫章有個打魚的人,把生米投到潭中捕魚,不知不覺地走遠了,忽然進入一個石門,光線明朗,走了几百步,看見一個白胡子老頭,仔細一看他,很象沈彬。老頭對打魚的人說:“這里不是你所應該來的地方,赶快出去還可以。”打魚的人急忙奔出登上岸,別人說他入水已經三天了。過去老輩人有知道情況的人說:“這就是西仙天寶洞的南門啊。”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