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道士王纂 真白先生 桓闓 蘭公 阮基 道士王纂乃金壇人,住在馬跡山中。平時好積陰功救助生靈,對待任何動物都很仁義。當時是西晉末年,中原大亂,饑荒遍地瘟疫流行,而且還到處發生了有毒的瘴气,病死了很多人,田野荒十室九空,到處都是病餓而死的尸体。王纂在自己修身的淨室寫了奏章向天神告急求上天救助人世的災民,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到了第三天夜里,突然有一道耀眼的光輝把家中全都照亮了,接著吹來了陣陣祥瑞的風,空中彩云翻卷,不一會儿,伴著陣陣仙樂傳來濃郁的香气,有三千多穿著銀鎧甲手持兵器的武士來到院中排列著好像在迎候什么貴人。接著一隊儀仗來了,鑲著珠穗的旗幟;綴著寶石的旗幡;還有繡著彩虹圖案的旌旗和符節,以及兩面大紅旗兩面錦繡旗在前面引導開路,鑲羽毛的大旗在最前,符節在最后。還有四位仙童舉著花捧著香,兩個侍女捧著小桌,地上舖著彩色的地毯,堂前立著巨大的屏風,龍虎將軍和二十多個侍衛的軍官立在屏風兩邊,好像等著護衛誰。接著又有穿金色鎧甲的大將軍二十六個,神仙五十人,站在龍虎二將軍的外側,站班排列完畢,院里十分肅穆。不一會儿,從北傳來震天的鼓樂聲,云中散發出五彩奇光,光彩眩目。這時一個腰佩寶劍手持笏版的神來到王纂面前說:“太上道君到了!”于是鑲著百种寶石的大座從空中降下來,太上道君由兩位真人兩位天帝陪著。太上道君盤腿坐在五色蓮花上,兩位真人兩位天帝侍立在他兩旁。王纂赶快迎上去參見,跪伏在地上。太上道君說:“你体恤百姓疾苦,寫了奏章上達天界,奏章中字字血淚,感動了上蒼。由于土地神的建議,我才親自來見一見你。”王纂又赶快伏在地上拜謝太上道君的降臨。道君說:“一陰一陽相生相克才化育出世間万物,這里面全靠著木、金、土、水、火這五行在起作用。五行之間各有長處也各有興盛和衰落,新陳代謝,推移變遷一刻也不休止,所以万物才能生生不息,不斷延續下去。經過了億万個劫數,万物的生長始終沒有停止過。凡是長生的,都是由于合乎純陽之气數,才會升天成仙。凡是死了的都沉淪到陰界,在地下作鬼。就是在鬼物中也有好坏強弱、剛柔善惡的不同,和人世完全一樣。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由于擔心鬼神往往肆意傷害人類,常常派五帝三宮巡視檢查鬼神的行為,制定了很完備的刑律規章來約束鬼神。然而在人世上生逢末世的人中,心術不正的人很多,忠厚善良的古風被敗坏,萌生了奸詐和妖邪。這些人對君王不忠,對雙親不孝,違背了三綱五常的古訓,自己作孽找死。自從黃帝、白帝、赤帝、蒼帝、黑帝、天皇大帝這六天帝主宰宇宙以來,魔妖鬼怪就同時產生了。他們糾集了歷代戰敗戰死的將軍士兵的鬼魂,駕雨乘風,在人世上橫行。尤其是赶上世風衰落時,他們就制造瘟疫疾病,傷害黎民。也有很多人不能終其天年中途夭亡的。從前我在杜陽宮曾把《神咒經》傳授給得道的真人唐平,讓他救助蒼生,這部經也曾流傳到民間。世間人听說秦將白起、王翦死后還顯靈救人,認為是瞎說。其實向來那些活著當統帥的人死后在陰間也是鬼帥,他們中間有功的,在陰間也能升官。那些殘害百姓的敗將鬼魂就屬于妖魔一類了,他們乘著陰陽五行中的敗气制造各种大小疾病。然而他們畢竟害怕陽气,只要用神咒制服了他們,他們就不能再興妖作怪了。現在我把《神化》、《神咒》兩卷經授給你,你按照經文去做,就可以拯救万民了。”太上道君當即命令侍童把閃耀著九彩光芒的《神化經》和《三王大齋》的秘訣授給了王纂,并對他說:“繼續勤奮地修煉,不斷積累陰功,你大有成仙的希望!”說完后,只見千乘万騎又騰空而起升入西北云天回天界去了。王纂按照經文上的要求齋戒淨身,然后按照經符在荊州、揚州等江南一帶給百姓救治,瘟疫很快被鎮服消失,百姓恢复了健康。從晉朝以來,受到那兩卷仙經保佑的人不計其數,這些就不一一記述了。 陶弘景,字通明,道號真白先生,是吳地荊州牧陶浚的七世孫,丹陽人。他的母親剛怀上他,就夢見一條青龍在她的怀中,同時有兩個神仙從天而降,手里拿著香爐。他母親睡醒后對旁邊的人說怀的一定是個男孩,但不會是凡人,恐怕還是等于沒有后代。孩子生下以后,果然和平常人不同,自小就特別聰明,長大后博學多聞,因為讀了《神仙傳》而萌生了乘龍駕云的志向。先生十七歲時,和江學、褚炫、劉俊,并稱為南朝宋國的“升明四友”。真白先生一開始在齊地做官,給几位王侯當過侍讀。二十多歲時,開始服食仙藥,后來在興世觀的觀主孫先生門下學習道經和法術,研究道學的奧秘,達到了洞察人間一切大小事物的程度,后來先生就上表請求辭去官職。皇帝很惋惜,給了他很多的賞賜准許了他的請求。真白先生辭官返鄉,臨上路時,三公大臣們在征虜亭為他送行,宴會很丰盛,都說南朝宋、齊以來,從沒見君主給臣下這樣的賞賜禮遇。真白先生進入茅山修道,又得到了楊主、許邁的真經。于是他登上山峰与人世隔絕,自稱“華陽穩居”,寫信著書也用“華陽隱居”為代名。到南朝宋明帝時,朝里的人們共同商量打算迎他到蔣山,真白先生再三辭謝才算作罷。但是皇室給他的俸祿和賞賜比以前更丰厚了。于是給他在茅山中建了一座三層樓,真白先生住在上層,中層住弟子,下層會賓客,派了一名小僮給他當傳達事情的仆人。從此真白先生更加深居簡出,收斂了自己一切外在的神采,專門修煉心性。他修道的一份誠心始終寄托給天上的神靈,上天的神人果然也很贊賞他的堅定志向,真可謂人神相互通達感應了。真白先生身高七尺八寸,性格謙遜豁達,心為明鏡般清淨,任何事情一眼都能看透。他羡慕敬佩張良的為人,認為張良也是放達飄逸,看破凡俗,頗有云中神仙的气度。真白先生對道木的精通全靠心領神會,不是靠薄人的學識所能達到的。他尤其擅長注解經典,糾正書中的謬誤。對于地理、歷法、算學等門類的學問也不只停留在論述上,而是聯系實際使之能夠應用。他制造出表示宇宙星球運行軌跡的“渾天儀”,運轉起來和天体的運傳完全符合(按“渾天儀”并非陶宏景發明,此處系附會)。他撰寫的有關道學研究和修道秘訣的著作,以及注解《老子》的書共有二百多卷。到了永元(南朝齊東皆侯年號)三年時,更加潛心修煉。后來梁武帝謀取皇位后,和大臣們商討定國號的事,一直沒有統一的意見。真白先生就按照各种卦書推算,建議國號定為“梁”,說這個國號上應天運,一定能使國家昌盛。先生又為梁武帝卜算出登基的日子,也十分吉利靈驗。梁武帝即位后,派使臣進山,向先生宣讀了感謝他輔佐的圣旨。梁武帝早就和真白先生交往,從即位以后,更是有事必然報知先生,一同商議國家大事。先生早就得到了煉制仙丹的秘方,認為仙丹一定可以煉成,但苦于一時找不到煉丹的金、石等藥料。梁武帝就供給他需要的藥料,梁武帝有一次寫了一封親筆信請真白先生入朝作官,先生就畫了兩條牛,一條散放在水間自由自在,另一條戴著黃金籠頭被人用繩子牽著,用棍子赶著走。梁武帝看后笑道:“這個人真是什么都能干的好人才,但他硬要學烏龜縮頭縮腦,誰也沒法子讓他出山做官。”盡管真白先生不入朝做官,但朝中的每件大事,他都事先向梁武帝陳奏,幫著出主意,所以當時人們都稱他為“山中宰相”。梁武帝大同初年,先生獻了兩口寶刀,一口叫“善胜”,一口叫“成胜”,都很珍貴。梁武帝并不懂道教,先生逐漸啟發感悟他,后來梁武帝訪問張道裕張天師,建立了道觀三百所,這都是先生的意見起了作用。梁武帝曾說過:“隱士中我最看重真白先生,士大夫中我最看重周弘正。周弘正對于治國處世的各种理論也十分精通,也是當代的名士啊!”真白先生曾作過一首詩說:“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談空。不信昭陽殿,化作單于宮。”這是先生在告誠當時的官宦大夫們都愛空談,不注重富國強兵,后來河南王侯景叛變,攻破建康把梁武帝圍困在台城最后餓死,這場“侯景之亂”,就驗證了真白先生那首詩中的預言。真白先生在梁武帝(中)大同二年(丙辰年)三月十二日癸丑去世,當時八十一歲,死時臉上顏色像活著一樣,四肢柔軟沒有僵硬能屈能伸,室內的香气奸几天不散。三月十四日,在雷平山給他建了衣冠冢(只埋葬他生前的一兩件衣物)就像軒轅黃帝埋葬衣冠,子喬埋葬劍和鞋一樣,希望在埋葬他的時候,可以看到天上仙人帶著符節來接他成仙而去。皇帝下詔,追賜他中散大夫的官職,還追賜他“貞白先生”的廟號,并派人監辦他的喪禮。馬樞在《得道傳》里說,真白先生成仙后被天界任命為蓬萊仙洲的都水監,有好几百弟子。弟子中有些是得道的如王遠之、陸逸沖、桓清遠等人,都繼承了真白先生的高尚的道德節操。唐代天寶元年,唐玄宗追賜他為金紫光祿大夫和太子太保,梁郡陵王肖綸為他的墓碑撰寫了墓志銘。 桓闓,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拜華陽陶先生為師,擔當一些雜務活儿,默默無聞地干了十几年。他性格十分沉靜謹慎,干完了活儿,就什么也不干了。有一天,有兩個青童騎著白鶴從天而降,落到了陶先生的院子里。陶先生非常高興地到門口迎接,但是騎鶴青童卻說:“太上老君命我們來見桓先生。”陶先生一時說不出話來,心里暗想自己的門人中也沒有一個姓桓的呀,就讓左右找一找,結果還真找到了,原來是在他家干雜活的桓闓。于是就問他是修的什么道達到了這個程度,桓君說:“我修的默默養性的道,已經好几年,而且我親自到天界朝見太帝也有九年了,所以神仙今天才會來召我升天。”陶先生一听,就馬上向桓君拜師,桓君赶快拒絕,說怎么能擔當得起。陶先生說:“我信道教,并認真修道,說得上是很勤奮的。是不是因為我有什么罪過才不讓我得道成仙,而讓我留在人間呢?請你替我在天界查訪一下,回頭告訴我。”于是桓君穿上天仙的衣服,騎著一只白鶴升了天。三天后,他秘密地降臨到陶先生的屋里對他說:“你積累的陰功已經很卓著了,但是你所著的本草藥方中,把虻虫、水蛭等昆虫當成藥物,這樣的藥雖然對人類有益,但你犯了殺生害命的罪。從現在起,十二年之后,你將脫离你的肉体去世,到蓬萊仙島去任水監。”說罷就走了。后來陶君以草藥代替了昆虫,又寫了別行本草三卷來贖罪。以后他果然脫离肉体得道成仙。 阮基是河內人。南北朝周武帝建德七年時,阮基因為射熊進了王屋山的東北,看見一個道士坐在松樹下,外貌神態很不凡。阮基就扔掉弓箭,向道士跪拜問候。道士讓阮基先到他的道觀中眺望遠處。這時山岩中忽然來了一個童子,領著阮基來到道觀的門前。見道觀里的樓閣殿堂庄嚴華麗,都鑲著金玉,地面上也舖著碧藍的琉璃,清淨光洁,道旁是成行的樹木,樹上結著鮮紅的果實。陣陣清風吹得樹木搖動發出金屬的聲音。阮基在門前站著,心里很惶然。向童子施了禮就回到了道士那里。道士笑著說:“你是不是沒敢進那道觀里去呀?”阮基說:“我是個凡夫俗人,不懂得道家的玄奧,今天忽然看見了天堂,万分欣喜,不知所措了。懇望仙師指點迷津,使我這個凡俗之輩能夠超度。”道士說:“你是個罪孽深重的人,由于你的前身和我有緣分,才得遇見我。你的陽壽快要到頭了,你打算怎么辦呢?”阮基听了這話,更加惶恐,不斷向道士磕頭乞求延長壽命。道士就告訴他只有改惡從善才是出路,讓他發誓扔掉弓箭從今以后不再殺生害命,然后授給他《智惠上品十戒》,并給他安排了素食讓他吃。吃完后,道士讓他回去。阮基再三拜謝,向道士告別,道士說:“你死了以后,我會使你超度的。”這年冬天,阮基得急病突然死亡,但左手有一個指頭還是暖的。家里人沒有馬上葬他,三天后阮基又复活了,過了很久才能說話。据他說,剛死時,看見兩個穿黃衣的使者手里握著公文領著他走,來到了一個像官府的地方,使者領他進了門。看見大廳上影影綽綽有位官人,台階前有好几十個官員,每人手里都拿著個本子,本子有青色的有黑色的。這時有個官員手里拿著黑本子對他說:“你罪孽深重,該入地獄!”他十分恐懼不知該怎么回答,好半天才忽然想起那位仙師。就心里默默祈求說:“我和仙師辭別時,仙師曾說我死后會來超度我,現在我眼看要入地獄了,仙師快來救我啊!”果然不一會儿西北天邊涌起祥云,一輛云車從空中慢慢降下來,在大廳階前离地一丈多懸在那里不動了。只見他遇到的那位仙師在車里坐著,陰曹里的官員們忙向他跪拜行禮。仙師對冥府的官員們說:“我有位弟子在這里,我是來超度他的。”說罷拿了一卷經授給阮基,阮基忙跪下接了過來,見經上題知是《太上救苦經》。仙師讓阮基把這卷經念一遍,阮基就念了,那些冥官都恭敬地低著頭听。阮基念完經后,仙師說:“你可以走了,不要在這儿停留。以后要刻苦修道,我還會和你相見的。”說完,仙師就突然不見了,只留下很濃重的香气很久不散。這時有一個黃衣使者把阮基領到他家門口,只听見家里一片哭聲,阮基就复活了。复活后,坐在那里長時間地回憶夢中得到的那卷經文,竟一字不漏地默寫下來了。以后阮基就天天持齋念經,經文也被抄錄流傳開來。后來阮基辭家出走,進了王屋山修道,不知究竟在什么地方。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