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茅君 孔安國 尹軌 介象 蘇仙公 成仙公 郭璞 尹思 茅君是幽州人。在山東學道學了二十年終于學成。回家以后,父母看見他大怒說:“你這個不孝的東西,不好好侍奉我們,跑出去四處漂泊學什么鬼道術!”罵著不解气,還要鞭打茅君。茅君挺直了身子跪著賠罪說:“儿子受了上天之命,應該得道,學道和孝順父母難以兼顧。雖然儿子長期遠行沒能供養二老,給雙親增添了煩惱,但如今儿子學成道術,就能使全家平安,使父母長壽。現在我已得道,不能再受你們的鞭打了。如果再鞭打我,恐怕會出大事的!”他父親越听越來气,拿起拐杖就要打。可是剛要舉起拐杖來,拐杖就斷成了好几十節向四方飛去,像射出了很多箭頭,射穿了牆壁,射斷了房柱。他父親嚇得只好住手,茅君說:“我剛才說的怕出大事就是說的這個,怕無意中傷害了人。”他父親問他:“你說得了道,那你能讓死人复活嗎?”茅君說:“死人一生中積累的罪孽深重,不可能复活。如果遭了橫禍而死或短壽、夭折的,我可以讓他复活。”他父親不太相信,讓茅君驗證一下。茅君的弟弟剛被任命為年俸兩千石的官,赴任時好几百鄉親歡送,茅君也在場。他說:“我雖然沒有在人間當上年俸兩千石的官,但卻會在仙界獲得官職。某月某日,我也要到仙界去上任做官的。”賓客們都說:“如果真是那樣,我們到時一定歡送。”茅君說:“如果真送我,我太感謝你們的盛情了。但我要求你們送我時不要破費,別給我帶禮品。”到了茅公說的那天賓客們都來了。茅公大擺宴席,搭起了青布帳幕,地下舖著很厚的白氈子,席上羅列著珍奇的果品佳肴,發出陣陣的芳香气味,金鐘、石罄奏起了美妙的音樂,聲震天地,傳到几里之外,舞伎隨著音樂翩翩起舞,賞心悅目。在座的上千人都酒足飯飽十分痛快。后來,迎接茅公到仙界上任的官員們到了。好几百名文官都是大紅袍腰系白玉帶,武官們頂盔貫甲,旌旗飄揚,刀槍閃光,扎下了几里的營帳。茅君和父母鄉親們告別,登上了一輛有羽毛傘蓋的車子,在前后旗幡蔽日,還有祥云纏繞天馬、無角龍、白虎以及各种能飛的獸和鳥在車上翻飛騰躍,五色祥云繚繞蒸騰。歡迎的大隊人馬离家十多里以后就忽然消失了。從此以后,遠近的百姓建了廟供奉茅公。茅公常常在廟中神座帳后和人對話,他每次來去,有時帶著人馬,有時則變成一只白鶴飛去飛來。有些生了病的人去請茅公施福診治,他們常常煮十個雞蛋,放進茅公的神帳里,不一會儿,雞蛋就被茅公一個個扔出來。把雞蛋帶回去后打開看,如果雞蛋里面是黃色的,病人就能痊愈。如果雞蛋里面有泥土,病就不能好了,人們常常用這种辦法來預測吉凶禍福。 孔安國是山東人,經常練運气閉气,服用鉛煉的丹,活到三百歲面容還像儿童。他隱居在潛山縣山中。追隨他的弟子有好几百。他常常絕食后關在屋里修身養性,一年半后才出屋,卻變得更年輕了。如果不入室修煉,就和平常人一樣的進食。沒有什么和人不同之處。孔安國為人老成持重,尤其非常珍惜道術的秘密,不肯輕易傳授給別人。有個別侍奉他五六年的弟子,如果他認為這個弟子品格志向都很好,才把道術傳授給他。有個叫陳伯的安樂縣人,要求侍奉孔安國,安國就收他為弟子,考察了三年,看他學道的志向堅定,就對他說:“我從小就勤奮刻苦地尋求道術,什么地方都去過了,但仍沒有得到‘八石登天’的神丹和成仙的方術,只得到了可成地仙的方術,只能不死而已。我過去曾拜一位海邊的漁翁為師,這漁翁就是戰國時越國的宰相范蠡。他改姓埋名以躲開亂世,在海邊當了漁人。他看我修道志堅,傳授給我服用丹藥的秘方,使我能超脫人世。就是像大但、司誠、子期、姜伯、涂山這些人,都是活到千歲以上,而且越來越年輕。我得道以來服藥三百多年,曾給過崔仲卿一個仙方,當時他八十四歲,已經服藥三十三年了,我看他現在身体強壯精力充沛,頭發胡須都不白,牙一顆也沒掉,你可以去找崔仲卿向他學道。”于是陳伯就去侍奉崔仲卿,得到了他的仙方,結果也得以長生不老。還有一個叫張合的人,他妻子已經五十歲了,服了崔仲卿的藥后,竟變成了二十多歲的人,八十六歲上又生了個儿子。孔安國又傳授了几個人,都活到四百歲,后來都進山繼續修煉去了。也有吃了仙藥仍不能得道成仙的,那是由于他們夫妻房事沒有節制的原因。 尹軌字公度,山西太原人。他精通《詩經》、《尚書》、《禮》、《易》、《春秋》這五經,尤其擅長天文星象和河洛圖解方面的學問。晚年他專心學道。經常服用黃精粉,每天服三盒,已經活了上百歲。他常常預言天下的興盛或衰亡,別人的安危吉凶,都非常靈驗。尹軌平時腰里挂著十几個上了漆的小竹筒,里面全裝的藥,他說他的藥可以使人免受兵禍和瘟疫之災。有一次他給人一丸,讓那人把藥帶在身上。當時世道很亂,那人的鄉親都遭到了禍事,只有那人免除了禍患。瘟疫流行時,如果能把尹軌的藥一小粒涂在門上,全家就不會被傳染上瘟疫。他有個弟子叫黃理,住在陸渾山中。山中有個老虎經常出來禍害人。尹軌讓黃理把樹鋸成柱子,离他家五里的地方,在東西南北四方各埋一根木柱,埋好后,尹度在柱子上打上封印,此地老虎便絕跡了。老虎如果來也是走到五里地埋柱子的地方就不敢再往前走。有一家屋上停著一只怪鳥,這家人來找尹軌,尹軌就寫了一道符,讓哪家人把符貼在怪鳥叫的地方。到了晚上哪怪鳥死在了符下。有一家死了人,由于太窮沒法辦理喪事。尹軌前去這家看望,孝子向他哭訴家中的困境,尹軌心里很難過,就讓孝子找了一小塊鉛來。尹軌帶著鉛進了荊山,在山中搭了個小屋,在小屋中生起爐火把鉛熔化,然后把自己所帶的藥弄了米粒大的一點投進鉛水里,攪了一陣,鉛就變成了好銀子。尹軌把銀子送給那孝子,并對他說:“我可怜你家里太窮不能治喪,所以幫你一把。你千万不要對別人說我用鉛煉銀的事!”有個人欠了官府百万錢,官府要捉住他,尹軌就從富人那里借了几千錢給那人,讓他買來一百兩錫。尹軌把這一百兩錫用火熔化了,然后留了一方寸那么大的一匙藥投進去,錫就變成了一百兩黃金,讓他還給了官府。后來尹軌進了太和山(今在山西朔縣)成仙而去。 介象字元則,是會稽人。精通“五經”,博覽諸子百家的著作,文章也寫得好,后來進入東山學道。他擅長閉气術,得到了成仙的秘訣。他能點起茅草火煮雞肉,雞肉熟了茅草卻沒燒焦。他能做起法來讓一里內的人家全都做不熟飯,讓家家的雞狗三天不會叫不會咬。他還能讓全城的人都坐著動不了,能隱身,能把自己變成草木鳥獸。他听說有部《五丹經》對成仙特別重要,就遍天下尋找這部經。他學道一直找不到仙師,就自己進山苦苦修煉,希望能遇見神仙。有一次累极了躺在山石上,有一只老虎來舔他的額頭,他惊醒后對老虎說:“如果是天帝讓你來保護我,你就留在我身邊,如果是山神讓你來考驗我的膽量,你就快滾吧!”老虎就跑掉了。介象進山后,看見山谷中有很多雞蛋大的紫色石頭光彩奪目,就揀了兩枚,因為山谷太深不能再往前走,就回來了。他在山里遇見一個十五六歲的美女,十分秀麗,穿著五彩的衣服,原來這位美女就是神仙。介象向仙女請教長生之道,仙女說:“你先把你手里的兩個圓石子放回原處再說。因為你不應該得到那東西,所以我才在這里等著你哩。”介象把兩塊石頭送回山谷,回來后見仙女還站在前面等他。仙女說:“你身上凡人的气味還沒脫盡,回去絕食三年后再來,我仍在這里等你。”介象回家后,三年沒吃五谷,然后又進了山,見那仙女果然還在原地站著。仙女把一卷《還丹經》給了他。并對他說:“你得了這卷仙經就能成仙了,不要再去求什么別的仙經道術了。”介象就辭別了仙女回去了。介象有一次住在弟子駱廷雅的家里,听到他帳外屏風后面的床榻上有几個書生在議論《左傳》里的一些論點,爭論得不分高下,誰也不服誰。介象看這几個書生這么淺薄,就忽然地為他們的爭論作了結論。書生看出來介象不是一般人,就偷偷上表密奏給吳國的君主,推荐介象做官。介象知道后打算躲出去,說:“我最怕做官,官務纏身太不自由了。”駱廷雅苦苦挽留才留住了介象。吳王把介象召到武昌,對他非常尊重,尊稱他為“介君”,并下詔給他蓋了府宅,宅子里的帳幕都是綢緞錦繡,送給他上千鎰黃金。吳王跟介象學會了隱形術,出入宮殿和嬪妃的內宮人們都看不見他。介象的這些變化的方術不可胜數。后來介象說自己有病要求回去,吳王就讓左右的侍從宮女送給介象一筐非常好的梨,介象吃了梨,立刻就死了,吳王就把他埋葬了。介象是中午時死的,下午卻到了建業,介象把梨核交給管園林的官員种下,這官員就向吳王奏說介象未死。吳王打開棺材,里面只有一張符。吳王想念他就為他立了廟,常親自去祭祀。常有白鶴飛來在廟中盤旋后飛走。后來他的弟子見他在蓋竹山中,更加年輕了。 又一說云:蘇耽者,桂陽人也。少以至孝著稱,母食欲得魚羹,耽出湖。(明鈔本湖作湘)州市買,去家一千四百里,俄頃便返。耽叔父為州吏,于市見耽,因書還家,家人大惊。耽后白母,耽受命應仙,方違遠供養,以兩盤留家中。若須食,扣小盤;欲得錢帛,扣大盤,是所須皆立至。鄉里共怪其如此,白官,遣吏檢盤無物,而耽母用之如神。先是,耽初去時云:“今年大疫,死者略半,家中井水,飲之無恙。”果如所言,闔門元吉。母年百余歲終,聞山上有人哭聲,服除乃止。百姓為之立祠。(出《洞神傳》) 蘇仙公是桂陽人,漢文帝時得道。他早年喪父,在鄉親中以仁義孝敬聞名。他家住桂陽城東北,每天奔波勞累,不管是陰天還是酷熱的暑天。吃飯也從不挑食,粗茶淡飯就很滿足了。他曾經放過牛,和鄰居孩子輪流當牧童。蘇仙公放牛時,牛都不离他身邊左右,到了晚上不用驅赶牛群就自己回家。其他的小牧童放牛,牛就四處亂跑,奔到山崗和峽谷里去了。孩子們問蘇仙公有什么高招使牛不散,先生說:“這不該讓你們知道。”先生常乘著一頭鹿。有一次他和母親一起吃飯,母親說:“我想吃鮓魚,明天你到街上買几條吧。”先生听后立刻把筷子放在飯里拿著錢走了,不一會儿就把鮓魚買來了。他母親邊吃邊問是從哪儿買來的魚,先生說是從縣城街上買的。母親說:“咱家离縣城一百二十里遠,還盡是險峻的小路,你這么快就去了又回來怎么可能呢?你不是騙我吧?”說完就要用棍子打他。先生給母親跪下說:“我買魚的時候在街上碰見了我舅舅,他說明天要到咱家來,等明天他來后母親一問就知道了。”母親就沒有打他。第二天早上舅舅果然到家來了,說昨天看見先生在縣城街上買鮓魚。母親听后又惊奇又害怕,這才知道儿子是神人。先生曾拿著一個竹杖,當時的人都說,蘇仙公的竹杖其實是一條龍。几年之后,蘇仙公有一天清掃院子和門外,修理房子和院牆,有朋友問他這是要請什么人來作客,蘇仙公回答說神仙要降臨了。過了不久,只見天空西北角下紫云翻滾,有几十只白鶴在云中飛翔,然后翩翩然降在蘇家門前,白鶴都變成了俊美的少年,儀態瀟洒,都是十七八歲,神態自若舉止很有風度。蘇仙公很鄭重地上前迎接,然后對母親跪著說:“儿子受天命當成仙而去,接我的儀杖已經來了,我就要走了,今后不能再供養母親了!”說罷就向母親叩拜辭別,母子二人都悲傷哭泣起來。母親說:“你走之后,我將依靠誰啊!”先生說:“明年天下將發生瘟疫,咱家院里的井水和房子旁的桔樹都能替儿子養活母親,母親只要打一升井水摘一片桔葉,就能救活一個得瘟疫的人。我還給母親留了一個柜子,如果缺什么東西,您只要敲敲柜子告訴它,它就可以把您要的東西給您送來。柜子我封住了,請母親千万別打開它。”說完就出了大門,几次徘徊回頭看母親,然后聳身騰空入云而去,只見他腳踏紫云,鶴群在他左右翻飛,一直升上天空消失了。第二年果然發生了瘟疫,遠近的病人都來求蘇仙公的母親治病,母親就用井水和桔葉給他們治療,沒有治不好的。如果缺什么東西,母親就敲柜子,所要的東西立刻就來。三年之后,母親因為好奇心太盛,就把柜子打開了,只見兩只白鶴從柜子里飛走了,以后再敲柜子,就不靈了。母親活了一百多歲,有一天沒什么病就去世了。鄉親們按世俗的禮儀把她埋葬了。埋葬以后,忽然看見州的東北牛脾山頭被紫云覆蓋,云中傳出號哭的聲音,都知道這是蘇仙公在哭他的母親。郡里的太守和老百姓就都來到山下祭祀憑吊,但是只听見蘇仙公的哭聲看不見他本人,老百姓就苦苦請求和蘇仙公見上一面,只听蘇仙公在云中說:“我脫离人間很久了,已經不是在人世時的模樣,如果現形相見,怕你們會害怕的。”鄉親們還是苦苦哀求,蘇仙公就露出半邊臉一只手,臉上和手上都長滿了細毛,的确和凡人不一樣。蘇仙公就對太守和百姓們說:“有勞你們走了這么崎嶇的山路來慰問我,你們回去時就不要走山路了,我讓你們走大路回去,但千万不要回頭看。”話音剛落,只見一座大橋從山中伸延出來一直通到郡城,人們就從橋上往城里走。人們都走到城門口之后,有一個官員在橋上回頭看了一下,那大橋突然墮落在江邊消失了,同時見一條青龍在人們腳下盤旋騰空而去。蘇仙公哭母親的地方長出兩枝桂竹,就是沒風桂竹也俯下來不斷地拂掃地面,使地面長久保持洁淨。三年之后,云中再也听不見蘇仙公的哭聲了,但常看見一只白馬立在山頭,大家就把牛脾山改為白馬岭了。后來有一只白鶴飛來,停在郡城東北的城樓上,有人用彈弓打那白鶴,白鶴就用爪子抓樓上的橫匾,爪子的印跡好像是寫下的漆字,大意是:“城還是舊城,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我一万八千年回來看一次,我是蘇仙公,你為什么要用彈弓打我呢?”至今凡是修道的人每到六十年甲子這一天,都要到蘇仙公的故居燒香禮拜。還有一种傳說。說蘇耽是桂陽人,少年時以特別孝順聞名,他母親想吃魚湯,蘇耽就到湖州街上去買,离家一千四百里,立刻就回來了。他的叔父是州里的官員,在湖州街上遇見了他,就寫信告訴他家,家里人大惊。后來蘇耽告訴母親說他要成仙升天,不能親自供奉,走時留下兩個盤子。母親要吃飯就敲小盤,要用錢就敲大盤,果然所要的都應聲而至。鄉親們都覺得十分奇怪,就報告了官府,官府派人驗看,盤子里什么也沒有,只有蘇耽的母親用它才好使。蘇耽走前對母親:“今年要有大瘟災,要死一半人,家里的井水,喝了就不會得病。”結果蘇耽的預言完全應驗,全家平安地度過了瘟災。蘇耽的母親一百多歲去世,人們听見山上有蘇耽的哭聲,一直哭到為母親穿三年孝服后哭聲才停。后來百姓們為蘇耽修了祠廟供奉蘇耽。 成仙公名叫武丁,是桂陽郡臨武縣烏里人。后漢時他才十三歲,就身高七尺了。他當時在縣衙當個小官吏,但風度瀟洒,心胸寬廣,沉默寡言,也從不依附什么有勢力的人,常被人看作傻子。他少年時就對道家經典有研究,沒有經人指點過,但由于天性聰慧而無師自通。有一次他被派到京城出差,回來后經過長沙郡時,沒赶上到驛站住宿,就在野外一棵樹下休息。忽然他听見樹上有人說:“到長沙買藥去……”到了早晨,他抬頭一看,見樹上有兩只白鶴,心里很奇怪,就到長沙街上去了。在街上他看見兩個人打著白傘一起走。成仙公就請他倆吃飯。吃完了飯,那兩個人連道謝都不道謝就走了。仙公就跟著他倆走了几里地,兩個人回頭看見仙公,就問:“你一直跟著我們,是有什么要求嗎?”仙公說:“我是個很卑陋的人,听說你們有道術,所以才追隨你們。”兩個人相視一笑,就拿出一個玉石匣子中的本子翻看,見上面果然有仙公武丁的名字,于是就給了他兩枚藥丸讓他吃下去。兩個人對仙公說:“你應該得道成為地仙。”然后就讓他回家。從此仙公能洞悉世間万物的奧秘,連野獸的吼叫和鳥儿的鳴聲他都能听懂。仙公到家以后,縣里讓他給府君送禮品。府君名叫周昕,特別能識別人才,看見仙公就問他的姓名,仙公回答說姓成叫武丁,在縣里當小吏。府君很賞識他,就把他留在身邊,后來任命他當文學主薄。有時仙公和同僚們在一起坐著閒談,听見一群麻雀叫,仙公就笑了起來。大家問他笑什么,他說,東街有輛車翻了,車上的米洒了一地,麻雀們互相招呼要到那里去吃米呢。”派人到東街看,真像仙公說的一樣。當時郡府中有些官員瞧不起仙公,怨怪府君不該把仙公這樣出身微賤的人破格提撥到郡府里來。府君說:“這不是你們能知道的事。”過了十几天,府君干脆把仙公請到自己的府宅同住。到了年初官員們團拜宴會的那天,三百多人聚會宴飲,讓仙公行酒令。酒令行了一巡時,仙公忽然喝了一杯酒向東南方向噴去,滿座人都惊訝地責怪他,只有府君說:“他這樣做一定是有什么原因的。”就問仙公怎么回事。仙公說:“臨武縣城失火了,我噴酒是為了救火。”賓客們都嘲笑他。第二天司儀官向上司報告說仙公在宴會上的行為是大不敬,府君就派人到臨武縣去調查。結果臨為縣的張濟上書說:“正月初一縣府舉辦節日宴會,下午三點多鐘縣衙忽然起了大火,火從西北方向燒起。當時天气很好,南風很猛,火勢越來越大。忽然看見西北天空涌起陣陣烏云,一直向縣城卷來,接著下起了大雨,把火澆滅,雨水中散發出陣陣酒气。”大家更加惊奇了,這才知道成仙公不是凡人。后來府君給成仙公在郡城西蓋了府宅,請他搬進去住,仙公就和母親、弟弟和兩個孩子搬了進去。這樣過了兩年,仙公向府君告病,四天后就死了,府君親自主持了他的葬禮。兩天后,喪服還沒有脫,仙公的朋友從臨武到郡里來,說他在武昌的山崗上遇見成仙公騎著白騾子往西走。他問仙公:“天快黑了,你要去哪里?”仙公說:“我到迷溪去一趟,很快就回來。我走時把大刀忘在了我家門旁,還有一雙鞋放在雞窩上,你回去給我家里人捎信讓他們收好。”朋友來到仙公家,听到一片哭聲,大吃一惊說:“我剛在武昌崗上和仙公相遇,還談了半天話,他說他到迷溪去一趟很快就回來,還讓我告訴家里把他的刀和鞋收起來,怎么能說他死了呢?”家里人說:“刀和鞋都在他棺材里,怎么能在外面呢?”他們把這事報告給府君,府君就命令打開棺材,尸首不見了,只有一支青竹七尺多長,這才知道成仙公脫离肉身升仙了。人們把他騎騾走過的武昌崗改名叫騾崗,騾崗就在郡城西面十里的地方。 尹思字小龍,安定人。晉代元康五年正月十五的夜晚,尹思坐在屋里,讓他的儿子出去看看月亮里有沒有不正常的東西。儿子看后對他說:“今年會發大水,月亮里有一個披著蓑衣佩著寶劍的人。”尹思看了看月亮說:“你說得不對。今年將有亂兵禍害百姓。”儿子問他怎么知道的,他說:“月亮里的那個人不是披著蓑衣,而是披著鎧甲執著長矛。天下將會大亂三十年,然后才能稍稍太平一些。”后來果然像尹思說的那樣。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