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張子房 東方朔 王喬 周隱遙 劉商 張良字子房,韓國(今河南中部山西東南一帶)人,因為逃避戰亂來到河南南陽,后來又搬到沛國,就算是沛國人了。童年時,有一次到下邳,他經過沂水橋,當時是風雪正猛的冬天,他遇見了一個穿黃單衣系黑頭巾的老人。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扔到橋下,看著張良說:“你這個小家伙,到橋下把我的鞋撿回來!”張良沒有絲毫不愿意的表現,跑到橋下把鞋拾上來遞給老人。老人不接鞋,卻伸著腳讓張良給穿上,張良就恭恭敬敬地把鞋給老人穿上了。老人笑笑說:“你這孩子可以做我的學生了。明天早上你還到這儿來,我將會教給你一些什么。”張良天不明就赶到橋上,見老人已經坐在那里了。老人說:“你比我來得晚,今天不能教你什么。”這樣讓張良白跑了三次,第三次張良終于比老人先來到橋上。這次老人高興了,送給張良一部書并說,“你讀通了這部書就能給帝王當軍師了。以后如果再找我,我是谷城山下的黃石公。”張良回去后鑽研那本書,掌握了在政治和軍事斗爭中的各种應變策略,后來他輔佐漢高祖劉邦統一了天下。后代把老人給他的那部書稱為“黃石公書”。按照這部書中的教導去修養自身,能達到聚煉起极大的力气,使身子像羽毛般輕捷。張良和當時著名的道家綺里季、東園公、甪里先生(甪音lu,甪里是漢代著名隱士,“商山四皓”之一。)、夏黃公,成為修心學道的好朋友。漢代初年,張良有一次遇見四五個小孩在道邊玩耍,一個小孩唱著一首童謠道:“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即西王母),拜木公(即神仙東王父)。”人們當時不明白這歌謠的意思,但張良一听就懂了,就向那孩子拜禮說:“我知道你就是東王公的玉童。你唱的金母就是西王母,木公就是東王父。這兩位元始天尊是陰陽的父母,天地的起源,是他倆化生出世上万物和生靈。木公是男仙的主宰,西王母是女仙的首領。修道成仙的人,剛升天后先拜見西王母,后拜見東王父,然后才能升入玉清、太清、上清這三清的仙界,朝見天帝。那歌謠就是玉童讓世上的人禮拜東王父和西王母的。”張良輔佐漢室,被封為留侯,任大司徒,死后葬在龍首原。漢末赤眉起義時,張良的墓被掘開,只見棺木中一個黃石枕頭突然騰空飛去,像流星一樣一閃即逝。棺木中根本沒有張良的尸骨和衣帽,只有寫在素絹上的文章和几篇論述戰術的文章。張良成仙以后,作了天宮的童子,常跟隨太上老君在天界遨游。他的孫子張道陵也得了道,朝拜昆侖山時,張良去看望了他。 東方朔的小名叫曼倩。父親叫張夷,字和平,母親是田氏。父親張夷活到二百歲時面貌仍像儿童。東方朔出生三天后,母親田氏死了,這時是漢景帝三年。一鄰家婦女抱養了東方朔,這時東方剛剛發白,就用“東方”作了他的姓。東方朔三歲時,只要看見天下任何經書秘文,看一遍就能背誦出來,還常常指著空中自言自語。有一次,養母忽然發現東方朔沒了,過了一個多月才回來,養母就鞭打了他一頓。后來東方朔又出走了,過了一年才回來。養母看見他大吃一惊說:“你走了一年,怎么能讓我不擔心呢?”東方朔說:“儿子我不過到紫泥海玩了一天,海里的紫水弄髒了我的衣服,我又到虞泉洗了洗,早上去的中午就回來了,怎么說我去了一年呢?”養母就問:“你都去過什么國?”東方朔說:“我洗罷衣服,在冥間的崇台休息,睡了一小覺,冥間的王公給我吃紅色的栗子,喝玉露瓊漿,把我差點撐死了,就又給我喝了半杯九天上的黃露。我醒了,回來的路上我遇見了一只黑色的老虎,就騎上它往回走。因為我著急赶路使勁捶打那老虎,老虎把我的腳都咬傷了。”養母一听心里很難過,就撕下一塊青衣裳布給東方朔包扎腳傷。后來東方朔又出走,离家一万里,看見一株枯死的樹,就把養母裹在他腳上的布挂在了樹上,那布立刻化成了一條龍,后人就把那地方叫“布龍澤”。漢武帝元封年間,到宇宙未分天地時的大湖上游玩,忽然看見他的母親田氏在白海邊上采桑葉。這時忽然有一個黃眉毛老人來到面前,對東方朔說:“她從前是我的妻子,是太白星神轉生到世上。現在,你也是太白星的精靈了。我不吃五谷吞气修煉,已經九十多年,我兩只眼睛的瞳孔里可以射出青光,能看見陰暗地方隱藏的東西。我三千年換一次骨骼和骨髓,兩千年褪一次皮除一次毛發,我生來已經三次換骨五次脫皮了。“東方朔長大后,在漢武帝朝中任太中大夫。漢武帝晚年時愛好道家成仙之術,和東方朔很親近。一天他對東方朔說:“我想讓我喜歡的人長生不老,能不能做到呢?”東方朔說:“我能使陛下做到。”漢武帝問:“須要服什么藥呢?”東方朔說:“東北地方有靈芝草,西南地方有春生的魚,這都是可以使人長生的東西。”武帝問:“你怎么知道的?”東方朔說:“三只腳的太陽神鳥曾下地想吃這种芝草,羲和氏用手捂住了三足烏的眼睛,不准它飛下來,怕它吃靈芝草。鳥獸如果吃了靈芝草,就會麻木得不會動了。”武帝問:“你怎么知道的呢?”東方朔說:“我小時挖井不小心摔到井底下,几十年上不來,有個人就領著我去拿靈芝草,但隔著一條紅水河渡不過去,那人脫下一只鞋給了我,我就把鞋當作船,乘著它過了河摘到靈芝草吃了。這個國里的人都用珍珠白玉串成席子,他們讓我進入云霞作成的帳幕里,讓我躺在墨玉雕成的枕頭上,枕頭上刻著日月云雷的圖案,這种枕頭叫‘鏤空枕’,也叫‘玄雕枕’。又給我舖上嘷毛作的貴重的褥子,是用一百只嘷的毛織成的。這种褥子很涼,常常是夏天才舖它,所以叫作‘柔毫水藻褥’。我用手摸了摸,以為是水把褥子弄濕了,仔細一看,才知道褥子上是一層光。有一次漢武帝在靈光殿休息,把東方朔召到寢宮綺窗的絲綢帳前,向他請教道:“漢朝皇室以陰陽五行中的‘火德’為命運的主宰,那么,依你看皇室中要奉祀什么神靈來佑護呢?皇室的符信應該采用珪、璧、琮、璋、瑾這五种吉祥物中的哪一种呢?”東方朔說:“我曾游過西方天界的峽谷,在長安東面,离扶桑國還有七万里,那里有個云山。云山頂上有一口井,云都是從井里升起來的,云的顏色和主宰世上帝王的‘五行’的德運完全符合。如果帝王是土德,井中就升起黃色云;是金德,就升起白云;是火德,就升起紅云;是水德,就升起黑云。”武帝听后很信服。太初二年,東方朔從西方的那邪國回來,帶來十枝“聲風木”獻給武帝。這种樹枝有九尺長,手指那么粗,這种‘聲風木’產自西方‘因霄國’的河邊,由于因霄國的人善于長嘯,所以樹木也能發出聲音。這就是《尚書》中《禹貢》一章中所記的‘因桓’的來歷。因霄國的河水的源頭是很甜的水,水邊樹上面聚集飛翔著紫燕和黃鵠等鳥類。這种‘聲風木’結的果實像小珍珠,風一吹就發出珠玉的聲音,所以叫‘聲風木’。“武帝把風聲木的樹枝賞給大臣們,只有年過百歲的大臣才賞給。如果這位大臣得了病,樹枝自己就會滲出水珠,如果這位大臣快死了,樹枝自己就會折斷。古時老子在周朝活了二千七百歲,那樹枝從來沒有滲出過水珠。還有仙人洪崖先生在堯帝時已經三千歲了,樹枝也沒折斷過。武帝就賞給東方朔一枝“聲風木”,東方朔說:“我已經看見這樹枝枯死了三次,但又死而复活了,豈止是滲水出汗和折斷呢?一個人的壽數不到一半,那樹枝就不會滲水出汗。這种樹五千年滲一次汗珠,一万年才枯一次。”武帝很相信東方朔的解釋。天漢二年,武帝移住蒼龍館,非常渴望成仙得道,就召集了不少懂道術的方士,讓他們講述遠方國家的奇聞軼事。這時只有東方朔离開坐位寫了一道奏章呈給武帝說:“我曾去過北极的鏡火山,那里太陽月亮都照不到,只有龍口銜著燈燭照亮山的四极。山上也有園林池塘,种植了很多奇花异樹。有一种明莖草,長得像金燈,把這种草折下來點燃,能照見鬼魅。有位神仙叫宁封,曾在夜晚點燃了一根這种草,可以照見肚子里的五髒,所以叫它‘洞腹草’。如果皇帝把這种草割下來剁碎作成染料,涂在明云觀的牆上,夜里坐在觀內就不用點燈了,所以這种草也叫‘照魅草’。如果把這种草墊在腳下,就能入水不沉沒。”東方朔還曾經游歷過五色祥云升起的地方,得到一匹神馬,有九尺高。武帝問這是個什么神獸,東方朔說,“當初西王母乘坐著云光寶車去看望東王父,把駕車的馬解開,它到東王父的靈芝田里,東王父大怒,把馬赶到天河岸邊。正好我那時去朝拜東王父,就騎著那匹馬往回返。這馬繞著太陽轉了三圈然后奔向漢關時,關門還沒閉。我在馬上睡了一覺,不知不覺就回到了家。”武帝問馬叫什么名字,東方朔回答:“按它的情況起名,叫‘步影駒’,并說,“這馬來到世間后,我再騎它時,卻和劣馬笨驢一樣的又慢又遲鈍了。我在五色祥云升起的地方种了一千頃的草,草地在九景山的東邊,兩千年開一次花,明年就到時候了,我去把那草割來喂馬,馬就不會再餓了。”東方朔又說:“我曾到過東方的极地,經過了吉云之澤。”武帝問,“什么叫吉云?”東方朔說:“吉云國里常用云的顏色來預卜吉凶。如果將要有吉慶的事,滿屋就會升起五色祥云,光彩照人。這五色吉云如果落在花草樹木上,就會變成五色露珠,露的味道十分甘甜。”武帝問:“這吉云和五色露你能弄些來嗎?”東方朔說:“我割來吉云草把馬喂飽后,騎上馬去就可以弄來,一天可以來回兩三趟呢。”于是東方朔就騎上神馬往東走,晚上就赶回來了,弄來了黑、白、青、黃四种顏色的露水,裝在青色的琉璃杯中,每個杯中裝了半升獻給武帝。武帝把五色露賞給大臣們,大臣們喝下了露水,老人都變成了少年,有病的都立刻痊愈了。漢武帝有一次看見天空出現了彗星,東方朔就折了一根“指星木”給了武帝,武帝拿它向天上一指,彗星立刻就消失了,當時的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東方朔善于高聲長嘯,每當他長嘯時,會震得塵土漫天飛。東方朔沒死時曾對和他一起作官的朋友說:“天下人誰也不了解我東方朔,只有太王公知道我。”東方朔死后,武帝就召來太王公問他,“你了解東方朔嗎?”太王公說:“我不了解。”武帝問:“你有什么特長呢?”太王公說,“我對星宿歷法有研究。”武帝問他:“天上的星宿都在嗎?”回答說,“諸星都在,只有木星失去了十八年,現在又出現了。”武帝仰天歎息說:“東方朔在我身邊十八年,我竟不知道他就是木星啊!”心里很難過。東方朔其余的事在別的書中都有記載,這里就不多寫了。 周隱遙是洞庭山中的一位道士,自稱是漢初“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的孫子(甪,音lu)。并說洞庭山上有他的祖父的甪里廟和甪里村。他說他已經連著好几世都得了道,曾住在江蘇鎮江的焦山里,學太陰修煉解脫肉身的道術,死在山洞里。死前他囑咐弟子說,“要好好看守我的尸体,不要什么東西傷害侵犯。如果我六年后能夠复活,就給我穿好衣裳。”他的弟子們看守著他的尸体,看著尸体漸漸腐爛被蛆虫咬坏,只有五髒一點也沒變,于是就遵照他生前的囑咐細心照看。到了六年頭上再去看時,果然复活了。弟子們給他洗了澡,換上新衣服。這時他的頭發又密又黑,胡子又粗又直,像是野獸的鬃毛一樣。過了十六年,周隱遙又像上次一樣死了,過了七年又复活了。這樣死死活活地反复了三次,已經過了四十年,周隱遙也快八十歲了,但容貌仍像三十多歲的人。隋煬帝听說后,召他到東都洛陽,給了他丰厚的賞賜,對他十分尊重,希望他在朝里作官。但周隱遙卻向煬帝懇求讓他歸山。后來他回到了家鄉。唐貞觀年間,又把他召到長安,皇帝把他接到內宮,向他請教修道的方術。他回答說,“我修煉的那點道術,只是為了個人的意志,功力達不到身外,只對自身有益。帝王所修的道,一句話就可以使万民得福。帝王修道也比臣民成功得快。我的那一點點道術,怎么能教你這身居皇宮的万乘之尊的皇帝呢?”周隱遙再三懇求放他歸山,皇帝就答應了他的請求,讓他回山修道去了。 劉商是陝西中山靖王的后代,曾被舉荐為孝廉,作過安徽合淝縣令。他愛好清靜無為的老子學說,熱心于服丹方修煉自身的方術,金、銀、銅、鉛鐵這五金和煉丹用的丹砂、雄黃、雌黃、空青、硫黃、云母、戎、硝石這八种石料,他都想盡方法去搜尋齊全。如果有人得到煉丹的秘方卻沒法實驗煉制時,劉商就慷慨地把自己收集的藥石原料送給他,并送給他煉丹爐和鍋,幫助他煉成,自己一點也不想從中得什么好處或想占有人家的成果。有一次,劉商坐船在浙江天目山的苕溪和霅(音xia)水之間漫游,后來進了浙江湖州武康縣的上強山隱居起來。砍柴的少年或采藥的老人,只要到他門前來賣柴賣藥,劉商都能給個好价錢買下來。有一天,一個砍柴的來向劉商賣柴,手上還拿著一把白術草藥,劉商也給了他不少錢把那把白術買下來。其實劉商的院子里各种草藥已堆了很大一堆了。這天他拄著拐杖在野外田地小路上很悠閒的散步,忽然听見叢林里有人談話說,“中山人劉商,神已經把神藥白術賜給他了,這是由于他長期積累陰功和專心修道的意志感動了神吧!”劉商仔細察看樹林,沒發現一個人影。就跑回家去拿出那把白術,結合自己的修煉服用下去。過了一個多月,牙齒更結實了,頭發更密了,面容變得像孩童。走路又輕又快,可以赶上奔跑的馬。攀登高入云端的山峰一點也不覺疲乏。又過了一個多月,不出門就知道天下的事,比算卦預卜還要靈驗,就進了上強山的石洞里繼續修煉。咸通初年,有一個賣酒人看見一個打柴老人不同于凡人,就以厚禮接待了老人。老人過了一個月又到酒店來,對賣酒人說,“我是上強山中的劉商,長時間畫水墨畫,今天來是想給你留一幅畫,以酬謝你對我的款待。”劉商讓賣酒人准備一塊畫畫用的白綢布,并約好了日子來畫畫。一天劉商果然來到酒家,拿起筆來构思了一會儿,很快就在這布上畫出了千山万水,那技巧不是世上人所能有的。臨走時對酒家說,“我的祖先是漢代淮南王劉安,他現在任九海總司的官職,是仙界的職位。他任命我作管轄南海的職務,過十几天我們就要久別,不能再來看你了。”過了十几天,天空晴朗無云,山谷中吹拂著香風,翻卷著祥云,砍柴的人看見空中有個騎著什么的人向南飛去了。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