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
  羅振玉曰:景福本“戶”下及下句“牖”下,均有“以”字。
  謙之案:柰卷、室町及淮南道應訓、文子道原篇、治要、意林引与景福本同。又文子精誠篇、下德篇引“戶”下有“以”字,淮南主術訓、后漢書張衡傳注、文選思齊賦注、韓詩外傳三引有“而”字。呂氏春秋君守篇引作“不出于戶而知天下”,傅、范本作“不出戶,可以知天下”,韓非子喻老作“不出于戶,可以知天下”。又淮南主術訓:“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視,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慮,以天下之力爭。”蓋即“不出戶,知天下”之古義。

  不窺■,見天道。
  羅振玉曰:景龍本、御注本“牖”作“■”,“牖”之別体。
  謙之案:羅卷“窺”作“窺”,缺“牖”字,“見天道”作“知天道”。御注、邢玄、慶陽、磻溪、樓正、河上、顧歡、彭耜、傅奕、高翿均作“窺”,同此石。諸王本、室町本作“窺”。又“牖”下,顧歡、室町本有“以”字,陸希聲有“而”字。呂氏春秋君守篇引作“不窺于牖,而知天道”,文子精誠篇作“不窺于牖,以知天道”,傅、范本作“不窺牖,可以知天道”。又尸子處道篇引仲尼曰:“不出于戶而知天下,不下其堂而治四方。”鬼谷子本經陰符七篇引:“不出戶而知天下,不窺牖而知天道;不見而命,不行而至。”語亦本此。
  畢沅曰:案韓非子作“不窺于牖,可以知天道。”說文解字曰:“窺,小視也。”“窺,閃也。”“閃,窺頭門中也。”方言:“凡相竊視,南楚謂之窺。”沅以為穴中竊視曰窺,門中竊視曰窺,應用“窺”字。老子楚人,用楚語矣。韓非是。
  謙之案:畢說是也。玉篇:“窺,相視也,与窺同。”字林:“窺,傾頭門內視也,字亦作○。”任大椿字林考逸引漢孟郁修堯廟碑云“○极道之要妙”云云,据此知“窺”“○”二字通。又“窺”,說文:“小視也,從穴,規聲。”与“窺”略同。易觀“窺觀利女貞”用“窺”,丰“窺其戶”用“窺”,此當用“窺”。敦煌本作“窺”,与韓非喻老篇同,當從之。夏竦古文四聲韻出“窺”字,引厲山木道德經本作○。

  其出彌遠,其知彌近。
  嚴可均曰:“彌近”,各本作“彌少”。
  謙之案:“彌”,傅本作“○”,“近”乃“少”字之誤。“少”,傅、范本作“尟”。范曰:“‘尟’字,韓非、王弼同古本。”又韓非喻老篇、淮南道應訓、精神訓、呂氏春秋君守篇引“遠”下有“者”字。淮南精神訓“故曰其出彌遠者,其知彌少”,注:“以言夫精神之不可使外溢也。”王念孫云:“此十二字是引老子而釋之,后人誤以為注文,故改入注耳。”又呂氏春秋先己篇云:“不出于門戶,而天下治者,其惟知反于己身者乎?”論人篇云:“太上反諸己,其次求諸人。其索之彌遠者,其推之彌疏;其求之彌強者,失之彌遠。”蓋皆老子之變文。君守篇云:“故曰不出于戶而知天下,不窺于牖而知天道,其出彌遠者,其知彌少。”則雖不引老子,一見而知其是引老子而釋之也。又案傅本作“尟”,說文:“尟,是少也。”朱駿聲曰:“賈侍中說字亦作■。易系辭鄭本‘故君子之道尟矣’,虞本‘尟不及矣’,經傳皆以‘鮮’以‘罕’為之。爾雅釋詁:‘鮮,罕也。’‘鮮,寡也。’鮮、罕皆即此尟字。”畢沅曰:“‘尟’,古‘鮮少’字,諸本皆作少。”馬敘倫曰:“案此當作‘少’,‘尟’為俗字,少与道為韻。”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謙之案:“不見而名”,韓非喻老及張嗣成本、危大有本均引“名”作“明”。武內義雄曰:“‘名’乃‘明’字之假借。”蔣錫昌曰:“‘名’‘明’古雖通用,然老子作‘明’,不作‘名’。二十二章‘不自見故明’,五十二章‘見小曰明’,皆‘見’‘明’連言,均其證也。此當据張本改。”今案:釋名釋言語:“名,明也。”“名”与“明”音義通,不必改字。又“不為”,河上本、姚孟俯本作“無為”,以上“不行”“不見”二連語證之,作“不為”是。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戶、下韻(魚部),牖、道韻(幽部)。姚文田、鄧廷楨:增、名、成韻。陳柱:牖、道、少韻,名,成韻。高本漢同。奚侗:遠、■為韻,行、明、成為韻。蓋“少”本作“尟”,“名”本作“明”,“不行而知”句,奚誤改為“不知而行”也,“行”實際非韻。顧炎武唐韻正卷九三十五馬:“下”古音戶,老子:“不出戶,知天下。”“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必以其身后之。”“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胜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之下。”陳第引魏了翁云:“六經凡下皆音戶,舍皆音暑。不特六經,古音皆然。”
  右景龍碑本不分章,三十六字,敦煌本、河、王本同,傅、范本四十字。河上題“鑒遠第四十七”,王本題“四十七章”,范本題“不出戶章第四十七”。
  ------------------
  YOUTH 整理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