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七十一)


  從阿西到俄界是一天多的路程,其中一多半還要經過草原。不過今天陽光燦爛,草原上的花一部分謝了,還有一些仍然十分耀眼。特別是黃金蓮,一片一片,簡直象黃金似的。就人們的心情說,也許高層幹部們留下了分裂的傷痛,而就多數指戰員,卻像從一個死谷跨向廣闊無垠的原野,連呼吸都覺得大為舒暢。因為自六月十二日會師以來,在這個死谷裡竟滯留了三個月之久,不論是身體或精神都折磨得欲哭無淚,有苦難訴。那個傾注著熱情的北上抗日的口號,只有今天才真正實現有望了。衣服襤褸、枯瘦憔悴的戰士們,臉上又出現了笑意,隊伍中又飄起了南國各省的山歌聲。
  毛澤東騎在馬上,心情是矛盾的。他既有擺脫沉重包袱的輕快之感,又有一種分裂的傷痛。事情雖然過去了,但是他仍然在內心裡探討著這件事情的含義。正在他沉思默想的時候,忽聽前面有人叫他。他抬頭望去,前面路邊站著兩個人:一個人瘦長臉,身軀雖不甚高,卻穿了一件很長的軍衣,顯得腿更加短了,毛澤東認出那是紅軍的文學家成仿吾;另一個卻不認識,那人生得精明幹練,身軀瘦而且高,戴著四方面軍的大八角帽,兩隻眼烏黑有神。毛澤東立刻下馬,笑著說:
  「仿吾,你這位文學家最近可寫了詩麼?」
  成仿吾趕快迎過來,笑著說:
  「毛主席,你是戎馬倥傯,興致高雅,我是連命都顧不住了。」
  說著,他指了指身後那個瘦高個子,介紹說:
  「這是四方面軍保衛局的祁德林同志,在紅大學習,今天早晨和我們一起來了。他說有事要找您談談,不知您可有時間?」
  「好好,」毛澤東點頭說,「那我們就走著談吧。」
  說著,毛澤東居中,三人一起並肩而行。
  「毛主席,」那個瘦高個子說,「我是受人之托來向中央反映情況的,總也沒有找到機會。現在已經晚了,人也死了,我真覺著對不起他。」
  祁德林勉強抑制著自己的情感,難過地低下頭去。
  「你說的是誰?」毛澤東問。
  「曾中生同志。」
  「什麼?曾中生?」毛澤東大吃一驚。「他怎麼死的?」「是在卓克基秘密處死的。」祁德林說,「本來是弄到樹林裡用繩子勒死的,過後反說他逃跑投敵了。」
  毛澤東震驚異常,夾著紙煙的手指不住地抖動。曾中生也是湖南人,一九二五年入黨,他在黃埔軍校學習時,常到農民運動講習所聽毛澤東講課,所以兩人很熟。此人能文能武,才華出眾,北伐軍進抵武漢時,還當過漢口《民國日報》的主筆。一九二七年曾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一九三○年派往鄂豫皖蘇區,擔任黨的特委書記和軍委主席。他和徐向前、許繼慎、曠繼勳、蔡申熙等人一起,積極領導武裝鬥爭,迅速打開了局面,紅軍發展到四個師近兩萬人,全區人口近二百五十萬人。但是,自次年四月張國燾這位欽差大臣去了以後,黨的特委書記和軍委主席一職,就由張國燾取而代之。曾中生的職務則每況愈下。其時毛澤東也正受排擠,加上山川阻隔,有些事只能知道個大概。在毛兒蓋與張國燾相見時,毛澤東曾問及曾中生,張國燾含糊其詞,說他身體不好,正在後方休養。因為關係複雜,毛也未再動問。今天一聽這位優秀人物已經被害,怎能不震驚呢!
  「為什麼要處死他?」毛澤東沉默了一陣之後又問。
  祁德林歎了口氣,說:
  「曾中生早就被關在監獄了,一、四方面軍會合之後,他覺得到了中央身邊,自然非常興奮。有人看見,他屋子裡夜深時還亮著燈,就報告了張國燾,張國燾心虛了,以為曾中生要寫材料向中央告他,就先下了手了……」
  「監獄?你說的是什麼監獄?」
  「對了,我忘了說,在川陝蘇區,張國燾就說他是『托陳取消派』、『右派領袖』把他抓起來了。行軍的時候也捆綁著雙手。」
  「這不稀罕,」成仿吾插進來說,「廖承志同志和四川省委書記羅世文同志,都是捆綁著行軍的。因為廖承志給中央寫過一個報告,講到了川陝蘇區的真實情況,張國燾就把他送到保衛局關起來了。」
  毛澤東驚訝地「唔」了一聲,又接著問:
  「他們為什麼要把曾中生關起來?」
  「主要是因為小河口會議。」
  「什麼小河口會議?」
  「小河口是陝南城固縣的一個村子。」
  祁德林接著解釋說,自從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蘇區之後,就一直向西漫無目標地流動,部隊走得苦極了。張國燾以保密為由,既不在領導幹部中商討,也不在戰士中解釋,只是一味地向西走呀,走呀,不知道張國燾到底藏著什麼鬼心思。從上到下,是一片埋怨聲。有的說,我們一天到晚走,走,走,究竟要走到哪裡去?有的說,鬼才知道!甚至有人偷偷地說,我看總部那個頭是逃跑主義吧!這時候,像曾中生、鄺繼勳、余篤三、朱光、張琴秋、劉杞、王振華這些領導人,當然更為不滿,認為這樣盲目流動是極為危險的。他們就在一起商議,準備派人到中央反映情況,揭發張國燾的錯誤,要求中央採取措施。後來又覺得遠水不解近渴,就決定由曾中生把大家的意見集中起來,以書面形式向張國燾提出,立即停止無限制的退卻,在陝鄂一帶建立新根據地。張國燾感到眾怒難犯,處境孤立,遂被迫在小河口村舉行了一個師以上幹部的會議。這就是那個小河口會議。
  「曾中生同志在會議上發言了嗎?」
  「不單發言了,還是頭一個。」祁德林帶著興奮和自豪的口吻說,「那天曾中生真是勇敢極了。他面對著張國燾這個誰也不敢惹的黨內霸王,列舉種種事實,進行了有根有據的批評。」祁德林敘述說,隨後,鄺繼勳、余篤三、張琴秋、王振華、朱光、劉杞等同志都發了言。對張國燾的一系列錯誤,他在土改、肅反中的錯誤;他在第四次圍剿中由盲目輕敵到倉皇撤離鄂豫皖根據地的錯誤;特別是他在西進途中無止境的退卻,不打算建立根據地的錯誤;還批評了他一貫的毫無民主的家長製作風。這種批評一下使唯我獨尊的張國燾驚呆了,他漲紅著臉、瞇細著眼坐在那裡,一動不動。……
  毛澤東聽得入了神,瞇細著眼問:
  「張國燾接受了這些意見嗎?」
  「張國燾這傢伙真有一手。」祁德林撇撇嘴說,「他一看自己處境太孤立了,立刻表示歡迎大家的批評,聲稱此後一定要加強集體領導。並且就在這個會議上宣佈:委任曾中生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委任張琴秋為總政治部主任。一下子把大家的情緒緩和下來了。大家覺得這個張主席還不錯,真是有點虛懷若谷的樣子,把大家的意見全接受了。而且立即有了改正。」說到這裡,祁德林長長地歎了一口氣,「我們的群眾真太容易欺騙了,他們都相信了。剛才燒得紅紅的火焰一下子就撲滅了。……」
  「因為他們的心太善良了!」毛澤東慨歎道,「但是歸根結底,欺騙群眾是不行的。」
  祁德林繼續敘述道,不用說,曾中生懷著一顆善良之心也相信了。在開闢川陝根據地的過程裡,在粉碎敵人三路圍攻中,他的傷腿還沒有好,就拄著一根枴杖,這裡跑到那裡,那裡跑到這裡。可是當根據地剛剛穩定了一點,張國燾覺得屁股坐穩了,臉就變了。實際上他一直對小河口會議懷恨在心,不過他滴水不漏。直到他看時機成熟,才開始動手。一九三三年二月,他在川陝省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就指責曾中生等同志說:「這些同志就在脫離鄂豫皖赤區的艱苦鬥爭中,驚慌失措起來,結果滾到了右派的懷抱。」他們「在緊急關頭,散佈『群眾不滿領導』,『領導內部不一致』以及種種瓦解紅軍的口號,來助長悲觀失望的心理。」「曾中生以這種立三路線的觀點反對鄂豫皖分局的正確路線,形成小組織式的鬥爭,結果,助長了改組派、AB團、第三黨。我們黨再不能讓這種人來糟蹋,必須執行紀律。」後來,就以「右派首領」的罪名逮捕了曾中生。同一天還逮捕了徐以新。先後殺害了紅十師參謀主任吳展、紅四方面軍總部參謀主任舒玉章、原紅四軍第一任軍長、川陝省臨時革命委員會主席鄺繼勳、原鄂豫皖軍委政治部主任余篤三、七十三師政治部主任趙箴吾、川陝獨立師師長任瑋璋、參謀長張逸民等許多好同志。還有許多下層幹部受到迫害。曾中生因為威信很高,影響太大,張國燾沒敢立刻動手,可是也活了沒有多長時間。……
  祁德林的聲音裡流露出悲哽,停了一陣才又講下去。
  「提起曾中生同志,我們四方面軍的同志沒有不佩服他的。他確實是一個共產黨人的典型。」
  祁德林以熱烈的口吻,讚揚曾中生有膽有識,目光遠大,工作中很講民主,待同志親如兄弟,尤其是骨頭很硬。張國燾把他關在監獄裡,強令他寫「自首書」,交代小河口會議和鄂豫皖時期的「錯誤」,他都據理駁斥。令人驚訝的是,在關押期間,他寫了一部重要的軍事著作,名叫《與「剿赤軍」作戰要決》。這部書受到許多同志的讚揚。
  「他給中央寫材料了沒有?」毛澤東問。
  「寫了,確實寫了。」祁德林說,「在雜谷腦的時候,我把一、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的消息告訴了他,這個寧折不彎的漢子,流下了大把的眼淚。他確實晚上點著燈寫信揭發張國燾的錯誤。因為他和我關係很好,他是不瞞我的。他還說:『我把這封信寫好,你替我交給黨中央吧!』誰知道信沒有寫完,他就被綁到樹林子裡去了……」
  祁德林說到這裡,已經泣不成聲。毛澤東和成仿吾都深深地垂下頭去。……
  他們默然走了一段,忽聽前面一片嘁嘁喳喳的歡躍聲,抬頭一看,原來是人們最終地走出了草地,進抵白龍江畔的山谷中了。
  「說到曾中生同志的事,其實老根子還在以前。」
  成仿吾以親身經歷者的口吻說,張國燾奉王明之命到鄂豫皖奪權的時候,鄂豫皖的局面早已打開,根據地已經很不小了。這主要是曾中生等人的功勞。張一下就代替了曾,把曾中生貶為紅四軍政委,曾對此並沒有怨言。可是不久就發生了分歧。分歧是由軍事上發生的。在國民黨對中央蘇區開始第三次圍剿的時候,曾中生和徐向前建議,部隊應該利用這一時機積極向外發展,南下出擊黃梅、廣濟等地,進而威逼長江,配合中央蘇區的反圍剿鬥爭。而張國燾軍事上一竅不通,卻專橫跋扈,硬是不同意這個意見。後來他從右傾保守一下轉為「左」傾冒險,要求佔領英山後,去進攻安慶威脅南京。他就不想想進攻安慶要通過四百多里的敵占區,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曾中生自然不能接受,就在佔領英山後,連續南下佔領了浠水、廣濟、羅田等城,消滅了敵人七個多團,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蘇區的鬥爭。可是,這個勝仗反而使曾中生犯了罪,因為它是否定了東打安慶的方針而獲得的。張國燾正是從此懷恨在心,這個人是觸犯一點都不行的。他立刻命令部隊北返,說曾中生是「在政治上重複已經破產的立三路線」,「放棄援助中央蘇區」,「違抗分局命令」。接著就把曾中生的軍政委撤了,由陳昌浩接替了他的職務。接著,那個著名的「白雀園大肅反」就開始了。
  「那場『大肅反』真是可怕極了!」成仿吾沉重地歎了口氣。他說,由張國燾一手操縱的「肅反」,實際上不過是剪除異己,建立個人統治。曾中生撤職不久,緊接著就把紅四軍兩個最有名的師長許繼慎、周維炯抓起來了。在行軍途中,把他們捆在擔架上,用白被單蒙著。因為這兩個人在南下和東征的爭論中都是站在曾中生這一邊的。許繼慎平時常罵張國燾是老機會主義,更使張國燾惱恨在心。許繼慎是黃埔一期生,北伐時是葉挺獨立團的營長,在汀泗橋戰功赫赫。他在國民黨方面也很有名。蔣介石的特務很想剪除他,就用了一個反間計,派了一個姓鐘的特務來給許繼慎下書。這封信的具名是蔣介石,裡面還有這樣的話:「匍匐歸來之子,父母唯有垂泣加憐。」許繼慎看了信,立即將特務逮捕起來,連人帶信一起送交軍部處理。這種事本來很容易判斷,如果許真的有問題,怎麼能把信和人交出來呢!同時根據許的長期表現看,也決不會有這類事情。可是到了張國燾那裡,卻是一個剪除異己的最好機會。張還把這個問題同南進聯繫起來,說許主張南進,正是企圖帶部隊過江。不久,這位好同志就被殺掉了。在這同時,周維炯、戴克敏、徐朋人等鄂豫皖蘇區的開闢者以及大批團以上的幹部都被殺害。這股風又吹到了地方,把大批有鬥爭經驗有能力的幹部也殺掉了。張國燾一貫歧視知識分子,他常說:「工農幹部犯錯誤要減輕三分,知識分子犯錯誤要加重三分,」這次「肅反」知識分子當然也難以逃過。由於大批知識分子被「肅」掉,使紅四軍的軍事理論和作戰指揮大為削弱,部隊的文化程度一落千丈,在部隊中還造成了一種反對知識分子、反對戴眼鏡者的惡劣傾向。有人就說,在撤離鄂豫皖蘇區的西征路上,全軍只有兩個戴眼鏡的,其中一個就是張國燾自己。這次肅反使整個鄂豫皖蘇區元氣大傷,實際上是第四次反圍剿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你們最後是怎樣離開鄂豫皖蘇區的呢?」毛澤東問。
  「我剛才說過,張國燾在軍事上是一竅不通,政治上、思想上又是忽『左』忽右。」成仿吾說,四次圍剿前,四方面軍接連打了許多勝仗,張國燾就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敵人的四次「圍剿」開始了,這時本來該好好準備一下,徐向前就是這樣建議的,可是他硬是不聽,還命令部隊繼續進攻。敵人圍剿開始了,他又不懂得誘敵深入,只是一味硬頂。這樣很快就陷入了被動,根據地大部被敵佔領。這時,張國燾嚇壞了,又從極左一下跳到極右。張國燾這人有一個特點,他的鬼心思總是藏在心裡,從不是一下就拿出來。他這時本來就有西逃的意思,卻秘而不宣。在河口以北的黃柴畈會議上,他一再表示,為了保衛蘇區,他要打到外線去消滅敵人,是決不會離開鄂豫皖根據地的。說到這裡,成仿吾不由得激動起來,氣憤地說:「我到現在還記得他那發誓的樣子。他盤著雙腿,坐在高處的椅子上,兩眼半睜半閉,雙手比劃著大聲說:『我發誓,發誓,我絕不離開你們,絕不離開蘇區!』誰知道他那信誓旦旦的樣子包藏著禍心呢!河口會議以後,他就帶著部隊走了。過了幾天,陸續有掉隊的人回來,都說:『張主席帶著部隊一直往西去了。』我們還以為他可能帶著部隊和鄂豫邊的紅軍會合。我們仍然等待著他們,根據地的群眾,還做了滋粑、打了草鞋,準備迎接他們。又過了好些天,一些掉隊的傷病員回來,才說:『別等他們了,張主席帶著隊伍一直向西去了。』我們開始還不信,後來從繳獲敵人的報紙上才看到他們確實到了陝西。對張國燾這種口是心非的作法,從省委到一般幹部和群眾都是非常憤慨的。」
  成仿吾接著敘說了省委的困境。當時四部電台全被帶走,弄得省委無法和中央聯繫。這才派成仿吾到上海向黨中央匯報。臨行前,省委書記沈澤民在他的襯衣上寫了一封介紹信。他好不容易越過敵人的封鎖線,輾轉到了上海,住在一個小旅館裡。因為黨中央的聯絡點已經轉移,找了一個月也沒有找到接頭的人。這時他的瘧疾還沒有好,連上樓的力氣都沒有,真是貧病交加。幸虧這時他找到了魯迅,彼此雖然打過筆仗,這時相見,卻比親人還親。魯迅找到瞿秋白,才聯繫上了。這以後他才到了中央蘇區。
  毛澤東歎了口氣,又望著祁德林問道:
  「鄂豫皖的撤出,是由於打了敗仗,陷於被動,這猶可說;
  川陝蘇區發展很快,打了很多勝仗,為什麼撤出了呢?」
  祁德林笑了笑,說:
  「張國燾說,川陝蘇區是擠掉了汁的檸檬。」
  「擠掉汁的檸檬?」毛澤東笑著說,「那麼再新建一個根據地,又成了擠掉了汁的檸檬怎麼辦?也扔掉嗎?」
  「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主要是因為他害怕敵人。」祁德林笑著說。「我們紅四方面軍粉碎了敵人的六路圍攻,殲敵八萬多人,確實打出威風來了,但是這並沒有改變張國燾膽小如鼠的毛病。他一聽蔣介石要調兵遣將,組織『川陝會剿』就膽寒了。他尤其害怕胡宗南。加上他聽到中央根據地失利,中央紅軍被迫長征,就認為革命走向低潮,難以再堅持鬥爭了。這才是根本原因。後來他就提出退出川陝蘇區向甘南發展,這個主張沒有得到支持,他就變了一個花招。」
  「什麼花招?」
  「他乘嘉陵江戰役的機會,以前方需要補充兵力為名,不斷把主力和游擊隊向西調動,實際上是要收攤子了。」祁德林說,強渡嘉陵江成功之後,張國燾未經任何會議討論,就把根據地的所有游擊隊集中起來,編成了兩個婦女獨立團,連同地方機關和鄉以上的幹部,都由他帶著撤離了川陝根據地,隨著主力往西去了。張國燾還借口堅壁清野,沿途燒了不少房子。等到這些部隊和後方機關渡過嘉陵江的時候,在前方作戰的廣大指戰員,才吃驚地發現經過兩年浴血奮戰的這塊根據地已經放棄,自己的家鄉已經扔給敵人了。即使高級指揮員也不例外。張國燾確實擅長這一手,他不聲不響,就把生米做成熟飯,等到你察覺時,已經晚了。
  毛澤東聽到這裡,若有所悟,長長地「噢」了一聲,一面回憶著,一面喃喃自語:
  「確實如此!……從毛兒蓋北上,兵分左右兩路,就是張國燾提的,我們當時都同意了。現在看來,這裡面恐怕就有文章。」
  「什麼文章?」成仿吾和祁德林不解地問。
  「你們想想嘛!」毛澤東笑著說,「這同撤離川陝不是一樣嗎!?他是到了阿壩才變的卦嗎?恐怕他提出兵分兩路的時候,已經心中有數了。」
  成仿吾和祁德林都會意地笑起來。祁德林說:
  「咱們在這地區呆了三個月,誰也覺得苦不堪言,西康恐怕更苦,為什麼張國燾倒對這樣的地方感興趣呢?你看他的眼睛總是盯著西面,不是川康,就是西康,青海、新疆、西藏,簡直就是一條向西的路線。」
  「你們聽說過唐朝虯髯客的故事吧?」毛澤東笑著說,「這人的思想就是這個樣子。他說,中國地面這樣大,你李世民是真天子,我同你李世民爭不贏,我到偏僻的地方去當皇帝。他真的就把家產送了朋友,自己帶著部隊到了東南海邊,一個突然襲擊,殺了一個小國的皇帝,成功了。橫豎是要當皇帝,當不了大皇帝就當個小皇帝,在大地方當不了皇帝,到角角邊上也可以當皇帝嘛!」
  一句話說得兩個人哈哈大笑,連連點頭。
  前面又是一片歡躍聲,原來紅色戰士們已經看到一個頗大的村莊,那就是俄界。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