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紅警大中華1985

正文 第178章 178 採訪受害者 文 / 白面黑廝

    話說中**隊進入馬來西亞後做的事情算不上絕對的光彩,對付當地的馬來人也是有夠凶狠,更是把政府軍打得一地腦漿,可新聞報道中不可能這麼公正客觀,齊一鳴在一開始命令做這個企劃專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這一點。

    演播室主播:「這次馬來西亞華人人道主義危機中,我華人同胞遭受到了重大損失,我前方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受害同胞,請我台記者謝露薇為我們發回第一手資料,露薇你好……」

    「主播,觀眾朋友們,我現在正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附近的甲洞市區,這裡是本地華人同胞最主要的聚居區之一,因為華人同胞移居此地已有上百年歷史,所以本地華人人口佔絕大多數,市鎮也是帶有濃厚的中華文化的特色。」

    攝影師拉動鏡頭,出現在畫面中的是古色古香的對稱式的雕樑畫柱的中國建築,帶有很明顯的中華文明特色,雖然不像是真正國內一些名勝古跡一樣富麗堂皇,帶有很市井化的建築色彩,但觀眾們一目而明,這裡絕對是華人建造的,屬於中華文明的產物。

    「這處建築物是甲洞的北天宮,供奉的是道教九皇大帝。本來每年的農曆八月三十到重陽這段時間都是當地華人同胞舉行慶典和祭祀的時候,可是因為突然爆發的排華事件導致了本來應該熱鬧番茄的北天宮,現在門前冷落,遊人近乎絕跡。更加令人髮指的是,昨夜暴徒們甚至還洗劫了這處當地具有代表性的華人場所,搶劫了大量的財物,給維持此地的同胞帶來了巨大損失,我們採訪到了負責本次慶典活動的林秉中先生,林先生您好,請問昨夜的暴動給我們北天宮帶來了怎樣的損失。」

    記者身旁站著一位身材不高,面皮有些發黃的中年人,他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用帶著客家話口音的國語控訴道:「昨天晚上,大批巫族(馬來人)暴民衝入了我們北天宮,這是對神明的不敬啊,不僅如此,他們還打砸搶燒,更殺害了我們這裡一名年僅二十一歲的志工,搶走了我們大約上萬令吉的財物……」

    通過電視畫面,觀眾們也能看到這處並不算輝煌的廟宇中一片狼藉的模樣,神像被褻瀆甚至推倒,供奉品一個不見,各種陳設器物之類也被毀的亂七八糟。大家的腦海中都不由想像到底發生了怎樣的一番混亂,造成了這個模樣,而對於造成這個後果的暴徒和馬來西亞政府,人們更是震怒。

    這邊控訴結束之後,導播又把畫面切給了另外一個現場。

    「觀眾朋友們,這裡是我們pla搭建的臨時醫護站,為的是搶救和醫治在昨晚的事件中受傷的華人同胞……」畫面裡是看上去有些簡陋的一排排軍用帳篷,上面都貼著大大的紅十字,一些帶著醫療袖標和穿醫生白大褂的人忙忙碌碌地抬送傷員,或者開藥治病。

    事實上這裡其實做做樣子的成分更大,當地是有多家華人醫院的,真正嚴重的傷患都被送往這些專業醫院治療,而那裡也有華人的醫生能夠幫上忙,反而pla搭起來的這個所謂醫護站,基本上都是治一下小傷小病的人,或者醫院人滿為患,這裡做一下搶救處理和準備中轉。

    可鏡頭中那些頭戴繃帶,吊著胳膊,被擔架抬著的華人,仍舊是引起了正在看節目的國內觀眾的極大同情。

    記者再度找上一個受訪者,這次這位看上去三十來歲的受訪者先是拿出了自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他這本護照不是發給其他人的護照紙,而是真的一個護照本,當然發給他護照本也主要就是為了採訪時增加確信度的。嗯,這人其實本身確實有中國護照,不過在獲得這本暗紅色封皮的護照之前,他拿的是一本寫著「********」的藍色護照。至於原來那一本,剛剛已經被他撕掉了。

    「劉先生是祖籍河南信陽的僑胞,他是持有我國護照的合法公民,在這次的暴亂中被暴徒在背後砍了兩刀,我們的醫護人員發現他時,他已經奄奄一息,經過我們的搶救和輸血,劉先生已經脫離了危機,不過此時還有些虛弱。」穿著空降兵軍裝的一個臨時醫護人員先向記者解釋道。

    果然這位劉先生臉色十分蒼白,倚在臨時病床上看上去相當虛弱。

    「我是幾十年前來到馬來西亞討生活的,一直拿的都是咱們中國護照,我們在大馬的華人同胞,大都聰明能幹,城市勤懇,比起那些懶惰而且低劣的馬來人自然容易積累家財,可是那些暴徒自己窮困絲毫不想想自己的原因,更不願意上進,反而指責我們華人侵奪他們的財產,想要用經濟壓迫他們,所以他們這麼多年來一有什麼事情就賴到我們頭上,殺一殺搶一搶,都形成習慣了。我是看透了,在大馬,那群馬來人根本沒有把我們當成與他們一樣的人,而是當成了他們隨時可以剪羊毛的綿羊,覺得我們良善可欺!」

    採訪過了這位劉先生之後,演播室中再度開始了科普性的內容。一如之前介紹大馬華人的歷史淵源,演播室裡有來了兩位磚家叫獸,繼續開始點評和向觀眾講解。

    來自國際關係學院的一位專家學者侃侃而談道:「造成馬來西亞種族問題不斷激化而且沒有解決希望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馬來西亞聯邦的一些政治制度和歷史淵源。首先我們說政治制度,幾個詞彙被我們屢屢提到那就是固打制(quota)和土著(bumiputra)優惠。與泰國、越南等國家不太一樣,馬來西亞是一個明顯的移民國家,跟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是類似的。這個國家中,馬來人佔到多數,但不是絕對多數,大約在百分之五十左右,華人是第二大族群,比例在百分之三十左右,第三大族群則是印度裔,大約不到百分之十,百分之六七的樣子。這三大族裔都不是馬來亞和北婆羅洲的原著居民,都是後來移民過來的。剩餘的一部分人口,才是當地的原住人民,如馬來亞的塞芒人(矮黑人)、東馬的卡達山人、伊班人等等。

    所謂固打製,也就是固定額度的制度,涉及大學學位固打制、獎學金固打制、土著房屋固打制、公共工程固打制等等,而固打製的主要受益對象就是bumiputra,而bumiputra中的絕大多數就是馬來族,一個多數族裔。我們且不討論在公義上固打製的合理性問題,在很多國家都會有一些對於少數民族的扶持政策,比如我國也有在計劃生育、教育等方面的對少數民族的優惠(我國無固打製,優惠不定宏觀量),但馬來西亞的情況相反,是多數民族用這樣一種政策手段,等於壓迫其他少數民族,剝削他們的利益,簡直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情……」

    電視機前的觀眾這也是第一次聽說到有這樣的事情,勤勞工作不能絕對致富,努力讀書卻不一定能夠上學,跟國內的資源所限情況不同,馬來西亞這個完全是自己作死的節奏。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國內民眾覺得沒法唸書,很難發財有客觀性的環境問題,但至少資源不足,國家也沒有餘力。可在馬來西亞卻有如此不公平的東西存在,同胞們先天就似乎是那裡的二等民族一樣,不由喚醒了國人對當年解放前,洋人在國內作威作福等等聯想,都是義憤填膺。

    又一位專家開始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問題:「馬來西亞現在其實是一個後殖民化的國家社會,英國殖民統治者對於這個國家的遺毒是深刻的,當年他們為了更好地控制馬來亞,最大程度地攫取非法利益,對當地的三大民族進行了分而治之的手段,限制馬來人從事政治和管理等事務,華人主要從事商業等經濟活動,而印度人則進入種植園割膠,職業上就分化三個族群,並且屢屢挑動族群之間的衝突和矛盾,營造對立氣氛,而這個時候作為高高在上的殖民者,就可以出面做和事佬,解決他們自己製造的禍端,反而讓當地人民感覺是英國殖民統治者施恩。

    即便是殖民統治結束後,這樣的事情還在繼續上演,因為族群對立和分化,馬來西亞又不得不常常求助於英國政府,從防務、經濟、政治等多方面,英國保留了對馬來西亞的影響力。而在大馬建國的初期,由於華人沒有形成一股穩定而統一的政治力量,所以吃了大虧,在1969年的五一三事件中,華人的選舉勝利反而招來了大災,造成了人命和財產的重大損失。馬來人是政府官員、是軍人、是警察,有槍炮和武器,而華人同胞只有棍棒和刀斧,自然無法抵抗。

    從以上來看,屢屢發生的排華事件其實根植在馬來西亞這個國家的骨子裡,更深植於馬來人對於華人的文化仇視和疏離感中,我們一次可以救助我們的同胞,可是當我們走了之後,又該怎麼辦呢?」

    正如這個專家所發問的一樣,更多的國內民眾都在思考,pla去馬來西亞不是去侵略的,是救助同胞的,可他們也總有回來的一天,數百萬華人同胞不可能都撤走回國,那未來又該如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