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棉花糖小說 第944章 九六二 重逢 文 / 竹下梨

    第二日,他終歸還是沒有忍住心中的擔心,在曹文詔酒醒之後便去找他說了自己心中的憂慮。但曹文詔聽了,卻是不以為意,連連擺手,笑道:「董老弟,你對老哥我的一番心意,老哥我理解,我領你這個情。但是你呀,真是多想啦!」

    他嘿嘿一笑,壓低了聲音,湊到董策耳邊道:「總督大人現在,離不開我呢!」

    說完之後便是一陣哈哈大笑,極是得意。

    董策見狀,也是無奈,知道再說也沒什麼用了,苦笑兩聲,便告辭離去。

    他又找了曹變蛟,向他說了自己的憂慮,曹變蛟倒是比曹文詔要清醒不少,也是憂心忡忡道:「這個,我也瞧出些端倪來,只是叔父現在,什麼話都聽不進去啊!」

    兩人相視歎息。

    最後只得商量下來,由曹變蛟慢慢規勸。

    洪承疇並沒有在三水縣多呆,事實上,他現在有著更重要的事情去做。這會兒洪承疇身上壓力也很大,這段時間曹文詔,在關中以外的地區征戰,而他則是率領數以萬計的官軍步卒,在關中和高迎祥對峙,廝殺了不知道多少場,互有勝負。

    但總體來說,還是洪承疇帶領的官軍佔據了上風。

    若不是有他在和高迎祥對峙,只怕關中局面,早已糜爛的不可收拾。關中之戰局,一日都離不開他。這一次若不是這一次為了救曹文詔,他才不會率領大軍星夜趕來。

    在率領大軍離開之前,洪承疇故佈了幾個迷陣,相信那些小伎倆,是可以拖住高迎祥一段時間,讓他幾日之內是看不出什麼端倪,摸不清自己這邊虛實的。說不定高迎祥還以為自己是佯裝兵力空虛,引誘他來進攻呢!

    所以說,高迎祥肯定會在幾日之內不敢輕舉妄動,但洪承疇很清楚,那些小伎倆,無法給自己爭取太多的時間,最多五天也就到頭了。

    而一旦對面的高迎祥摸清了自己這邊的虛實,揮軍來攻,自己留下的那些人手,絕對無法抵抗。所以他表面很安然淡定,實際內心早已是著急如焚。

    是以他率領大軍抵達三水縣的第二日,還不到正午時分,全軍便又一次啟程離開了三水縣,這一次,曹文詔和曹變蛟自然也率領麾下那些兵馬跟隨他離開。雖說那些騎兵只剩下了九百左右,但是這支完全由百戰餘生的精銳老卒組成的騎兵隊伍依然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強悍力量。若是用的好了,甚至可以起到扭轉戰局的作用。

    而且他們現在戰馬相當之多,都是一人雙馬,如此一來,機動性就更是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用來去如風這四個字來形容,絲毫也不誇張。

    曹文詔要跟隨他們離開,董策卻並沒有跟著。

    其實,一開始洪承疇是希望董策能跟著他的。

    洪承疇已經細細的問過了董策營救曹文詔和曹變蛟的細節,聽完之後,很是讚歎,覺得此人乃是難得的將才。

    txt電子書免費下載80txtt

    而且又有他之前跟跟隨劉若宰收服察哈爾部這一功績,使得洪承疇對董策還是頗為欣賞的,甚至想著能不能把他從劉若宰手中要過來,弄到自己麾下。

    他之所以想把董策要過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因為在曹文詔身上發生的這件事。

    此時的曹文詔,在他手下確實是獨一無二並且無法取代的。他的威望,他的能力,他的個人戰鬥力,以及他過去的功績,都是洪承疇麾下這些大將中的第一人。

    所以哪怕曹文詔這般,他都不對曹文詔下手,是因為目前在他麾下,還沒有一個曹文詔的替代者。但若是能夠把董策給拉過來,曹文詔的替代品便出現了。雖說董策官位比曹文詔差得遠,但除了官位和威望之外,董策在其他任何方面,都不遜色於曹文詔。甚至洪承疇在瞭解了在察哈爾部風雲突變的那一夜發生的所有事情之後,洪承疇覺得董策在許多方面,比曹文詔還要強。

    至於官位低一點兒,那完全不是問題,在他洪總督麾下,還怕升不了官兒?

    董策只以為這是洪承疇對自己的欣賞,而眼見得總督大人這般欣賞自己的兄弟,更是要帶著他一起走,曹文詔也非常高興,極力勸董策跟著洪承疇。

    他們兩人都想不到洪承疇打的竟是這般主意。

    不過董策終究還是婉拒了洪承疇的拉攏,他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計劃。現在他的仕途都在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誰知道跟著洪承疇之後,會有什麼變故?

    就現在這種情況看,哪怕是什麼都不改變,如此發展下去,用不了多久,他的官位就會提升一個相當大的品級。而他若是跟著洪承疇,又能提高那麼多嗎?

    這個風險董策不想冒,再者說了,他在大同鎮經營許久,根基深厚,而一旦跟著洪承疇,到了他的麾下,那就是一個孤家寡人了,這可不行。

    他態度很堅決,洪承疇也無可奈何,只得作罷。

    洪承疇率領大軍離開,曹文詔曹變蛟也和董策依依惜別,洪承疇率領大軍走了之後沒多久,董策便帶著他的家丁,收拾行囊,向著澄城縣的方向進發。他還要去那裡,將幾個月前埋藏下了一筆寶藏起出來。

    這支完全由騎兵構成多大的隊伍,前進的速度很快,第二日傍晚時分便抵達澄城縣。

    在到達澄城縣之前,董策便已經派出快馬,率先抵達澄城縣,而後進入城中,向縣令李可受報告了自己即將到來這個消息。

    數月之前董策等人防守澄城縣的時候,原澄城縣令,已經在亂軍之中被一刀殺了,當時李可受是縣城,後來則是代理縣令,他組織民夫,支援軍隊,為防禦澄城縣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他的功勞劉若宰已經替他上報過了,而且有了那段時間發生那些事,再加上李可受又是本地人,他在澄城縣的士紳百姓之中的威望,達到了一個極高的程度。

    又有功勞又有威望還有劉若宰這等官職很高的上官為他擔保,但就算是如此,在董策等人走了兩個多月之後,正式任命李可受為澄城縣令的文書放才下來。沒法子,此時雖然是大明朝末年,但這個老大帝國運行了二百多年的那一套規矩卻是不會變的。他這個縣令的任免,也是要經過吏部的同意的,怎麼著也都得在吏部走一遭才行,甚至要經過皇帝的硃筆御批才算可以。

    現在李可受已經是堂堂七品文官知縣了。

    董策和李可受的情分是極深的,聽說董策要回來了,李可受大喜過望,立刻便出城迎接。

    只不過他沒帶幾個人,只不過是帶了兩個比較信任的心腹小廝而已,而且也沒有弄出多大的陣仗,甚至穿的也不是官袍而是便裝。一輛馬車悄悄地從後衙出去,悄悄地出了城,來到城西等候。因為這是董策過來,不是根據官面上的命令,走的也不是官面上的流程,照理來說,此時他應該直接回冀北道,是沒有資格,也沒有必要再來這邊一趟的。也就是說他這次過來是純粹因為私事,既然這樣,李可受也就不能把陣仗鬧得太大,因為他也很清楚,董策這次過來是為了什麼。

    既然抱著那樣的目的,是為了做那麼一件事,那就更不能把陣仗鬧的太大了,最好是讓大夥兒都不知道這件事才好。

    在距離澄城縣還有十多里的地方,董策側命令麾下部隊在一處頗為隱秘的河谷之中駐紮下來。這處河谷本來是有一條河流深切土地方才形成的,只不過由於小冰河時代的連年大旱,河流早已乾涸了,只剩下那一道三十多米深,將近一百丈寬的河谷。河谷底部的土壤裡頭水汽還是比較充沛的,土裡比較濕潤,因此鬱鬱蔥蔥,長著一大片灌木。這座營寨便紮在那片灌木林之中,頗為隱秘,若是不仔細觀察,等閒是瞧不見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