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棉花糖小說 第879章 八九七 探子 文 / 竹下梨

    現在大夥兒基本上都知道了:跟咱們大明朝做對了幾十上百年的察哈爾部,就要投降歸順大明了!這是一個令人何等振奮的消息!

    此時崇禎年間,大明內憂外患,末世之氣像已然展現一二,許多人雖然說不大清楚,但也能大致感覺得到。而他們縱然是不清楚察哈爾部歸順對大明來說有何等重要的意義,卻也能感覺到心中振奮——多少年沒這種大喜事了?遮莫是咱們大明要中心的前兆?

    而許多書生士子,則更是心情激盪,就在這一日,在京城許多酒樓之中,都能看到幾個士子聚在一起,歡呼暢飲的景象。

    當然,這個消息,也落到了某些別有用心的人耳中。

    比如說,建奴安插在京城的探子。

    在明末大明朝和建奴的戰爭中,用間,成為了極為普遍的一件事情。

    雙方各自都在對方的實力中派了不少探子。

    照理來說,應該是大明朝用間更加專業,畢竟大明朝經營錦衣衛東廠西廠數百年,最初皇帝設立這些機構的目的就是見識天下臣民,而這些錦衣緹騎,東西廠的番子,其基本的職責就是打探消息。

    這就帶了不少間諜密探的性質了。

    大明朝的間諜密探隊伍,本身是極厲害的。當年萬里三大征之一的援助朝鮮對抗豐田秀吉率領的日本大軍,在整個征伐的過程中,錦衣衛的密探都是大出風頭。這些錦衣衛中的精銳,伏冰臥雪,遠行千里,遍佈整個朝鮮半島,甚至深入日本軍敵後,打探得到極多的珍貴情報。

    而建奴才興起了幾十年而已,雖說從一開始興起的努爾哈赤時代就有用間的傳統,但無論如何,也是無法和大明相提並論的才是。

    無論是經驗還是探子隊伍的規模。

    但是可惜,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兒。

    建奴在京城安插了探子,這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想要把這些探子給找出來,卻是很不容易。探子都隱藏的很深,沒有誰會跳出來大聲嚷嚷說我是建奴的探子。想要揪出來,只能明察暗訪,尋找線索。

    但這又談何容易?

    整個北京城,百多萬人口,那會兒又沒有後世的種種高科技,那麼幾個或者幾十個人真要是想深深的潛藏下來,想找出來,可是相當之不容易。

    其實倒是有個法子……嚴查遼東過來的商旅就行。遼東的商人,和建奴有關係的為數不少,他們過來京城的商隊中,隱藏著的奸細自然也不在少數,有的是建奴那邊兒派來的,有的則直接是那些商人手下的人手。

    不過想要嚴查商隊,卻又是極難。

    那些商隊,多數在朝中都有關係,有的和遼鎮的那些軍官們關係也很深,動了他們,便是動了極多人的利益。京城中未必有多少官員和建奴有關聯,但出於這種那種的原因,他們明明心裡知道建奴在那些人裡安插了探子,卻依舊是置之不理,視若未見。

    再者說了,禁絕了遼東過來的商隊,也只能是減少探子,卻不可能徹底斷絕。

    因為主動給建奴通風保險的可不少,別的不說,單說後來滿清入關之後被封為八大皇商的那幾位,這會兒誰不是和建奴暗中勾連?

    想要徹底禁絕,那就要殺一大批人才行,問題是,哪怕是崇禎皇帝,都沒有這麼大的決心和魄力。而且,他還別蒙在鼓裡,對這種事情,根本是一無所知。

    大明這邊兒,因為這種種原因,就拿建奴的探子沒什麼辦法。

    而建奴那邊兒,卻是對大明朝這邊進入他們區域內的任何人都是嚴厲盤查,探子很難滲透進去。畢竟建奴地盤兒小,人也少,防範起來要容易的多。而對於那些已經滲透進建奴區域內的大明探子,建奴則是靠著不斷收買朝中大臣,管事的官員等手段,來將他們掘出來。

    一旦查出來,立刻是大肆誅殺,毫不手軟,每年都有些大明的探子被挖出來。

    所以現在大明和建奴互相用間諜,但大明拿人家的間諜沒法子,人家卻是拿大明的有法子。

    而且更雪上加霜的,崇禎皇帝頗為討厭東廠和錦衣衛,所以在崇禎皇帝即位之後,東廠和錦衣衛都被削弱了不少,也變得不大活躍了。

    如果錦衣衛還在巔峰期的話,不論如何,至少現在京城裡頭建奴的探子不會如此猖獗。

    離著五城兵馬司不遠處,就在同一條街上,有一處規模頗大的酒樓。那酒樓的廚子也很是了得,什麼菜都能做得。一樓是大堂,飯菜便宜實在,量大味兒厚,二樓雅間,飯菜精緻,色香味俱全,很是考究。

    腰纏萬貫的,能在這兒吃到山珍海味,而且烹製的極為美味;身上只有十幾文大錢,好歹也能在這兒混個肚圓,打著飽嗝出去。

    因著這酒樓有這些優點,再加上這裡離著五城兵馬司很近,所以每日幾乎座無虛席,生意極好。在這裡吃飯的,大都是五城兵馬司的人,下面的底層兵丁也喜歡來這兒吃,上頭的指揮副指揮等官兒們也愛來,當然,人家來了直接就去二樓就是了。

    五城兵馬司負責京城的治安,也管著走水的時候救火,溝渠堵塞了他們也得整修,總之管的事兒特別多,林林總總一大堆,無所不包。所以五城兵馬司的人遍佈京城,也因此,五城兵馬司的人,消息是極為靈通的。

    這裡,也就成了一個打探消息的好去處。

    正是傍晚,大堂裡頭已經坐滿了人,放眼望去,都是五城兵馬司的。他們呼朋喚友,幾個關係不錯的圍著一桌兒坐了,高談闊論著,聲音很是不小。不少人桌兒上都有酒,酣暢狂飲,不時傳來一陣帶著醉意的大笑。

    許多人嘴裡都在議論一件事兒:察哈爾部歸順咱們大明了。

    這可是現下京城最引得大夥兒議論的消息。而且也不知道是大夥兒自己猜的還是誰傳出來的,他們談論的時候,對察哈爾部歸順大明的意義竟是說的**不離十,似乎眼下在說這些話的不是五城兵馬司的普通兵丁,而是幾個深謀遠慮的閣老一般。

    這就很值得人尋味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