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第768章 七六七 父子 文 / 竹下梨

    這毛記糧鋪,其東家自然是姓毛,也是縣裡一家大戶,雖然比不上楊家那般顯赫,但也是有名的士紳,地方上的豪門望族。毛家的大宅就在這街旁邊兒,這毛記糧鋪的店面,是直接開在了宅子的西牆上,後面挺大的一個院子,便是存著糧食的倉庫。

    這毛記糧鋪,是整個縣城中最大的一處糧鋪,規模最大,人最多,存的糧食也最大,儼然有全城糧鋪之首的樣子,在全城的所有糧鋪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它的一些小糧鋪,幾乎都是等著他家開門了,把今日糧價的牌子掛出來了,這才跟著開門。這毛記糧鋪裡頭的糧食賣多少錢,他們就跟著賣多少錢,儼然是價格之風向標。

    同時,毛家也是澄城縣數得著的大地主之一,家中有田地三千餘畝,每年打下來的糧食滿囤滿倉,使得糧鋪裡頭打的糧食可以得到充分的供應。

    要打就打最大的,如此才好威懾眾人,這毛家糧鋪,就是李可受要下手的對象。

    此時的毛家糧鋪,毫無疑問是整條街上最引人注目的所在。闖軍圍城,人心惶惶,萬業蕭條。那些素日裡愛呼朋喚友一起喝酒的,這會兒都沒興致了,那些愛眠花宿柳,整日價沉湎於花街柳巷的,這會兒也都老老實實的呆在家裡,是以酒樓妓寨之類的生意,變差了許多。但惟獨糧鋪的生意,卻是變得只好不差。

    再怎麼人心惶惶,也得吃糧食啊!要不然闖軍還沒打進來,倒是自己把自己先給餓死了。

    闖軍圍城,日子已經不算很短了。

    在大明朝,太平盛世時候的光景,城內百姓買糧食,一般是只買一兩日吃的,再多些,頂多也不過就是三五日的口糧。因為太平盛世之下,糧價穩定,不會有太大變化,老百姓也不用擔心什麼。但到了崇禎年,一切都不同了,糧價經常會變,而且降價的時候少,漲價的時候多。老百姓的習慣也改了,以前最多買三五日的口糧,現在卻是動輒買上半個月的,倒不是他們不想買更多,而是人家糧鋪不賣給那麼多。很多糧鋪都多了一條規矩:一個人只能買一定量的糧食,多了不賣。因為這些糧商也說不上什麼時候漲價,若是漲價前賣出去的多了,豈不是就相當於虧本了?

    到了這會兒,崇禎八年,糧價飛漲到了一個幾乎讓人無法承受的地步,不過城市中的百姓,跟城外的農民比起來,受的剝削也少點兒,掙得銀錢也相對多一些,是以倒還是能夠勉強掙扎求生。

    闖軍剛圍城沒兩日,城內就有百姓家裡的糧食吃光了,而那會兒糧鋪又沒開門,只好四處親戚朋友借些糧食度日。等了兩日,眼見得闖軍似乎也沒什麼動靜兒,城內的糧鋪也準備開業了,結果沒想到,本來第二日準備開業的,結果前一晚闖賊就殺了進來,亂軍已經殺到了距離這毛記糧鋪不足十幾丈的所在,可是把這東家給嚇得夠嗆。

    於是,本來說好的開業又不開了。

    這會兒,城內不少百姓都已經家中無存糧,實在是揭不開鍋了。不少百姓都到縣衙這裡來找李可受,還是李可受親自去毛家拜訪,毛家才重開了糧鋪。

    只是雖然開業了,毛家做的這事兒卻是不大地道。

    第一日,糧食還是跟闖軍到來之前一個價兒,三兩九錢一石,但到了第二日,就漲到了五兩,第三日,漲到了六兩,而後一日一張,到了今日,竟然已經漲到了八兩!

    李可受本來還不知道這個,今日得知糧庫中糧食告罄,他吩咐人出來買糧的時候才知道糧價已經到了這個地步。

    真真是瞠目結舌,因為他事先完全沒得到信兒。

    不但是毛記糧鋪漲了,所有的糧鋪都跟著漲到了這個價。

    這等行為,實際上已經是犯了忌諱,不但是對百姓的荼毒剝削,更是對官府的極大不尊重——因為他們事前沒有跟李可受商量過。而現在在澄城縣,李可受代表的,就是官府。他們沒有跟李可受商量,就是對官府的不尊重,就是藐視官府的權威。

    民以食為天,一般在地方上,能開的了糧店這種店面,做的了這等生意的,基本都是背後有權有勢,跟當地的官府也都多有交集。而是糧食漲價這等大事,多半都要事先和當地官府商議的,但現在,這些糧商沒這麼做。

    當然,他們之所以不跟李可受商量,可能也是因為清楚李可受的為人,知道他是肯定不會同意的,既然這樣,還不如乾脆繞過他,直接把這件事兒給做下來再說。

    他們當然之大這樣做李可受會很惱火,但也不太放在心上,若是章承的話,他們不會這樣做,因為章承是父母官,有的是手段收拾他們,而李可受,現在他們還不放在眼裡。不過是一個暫代知縣的區區主薄而已,能掀得起什麼風浪來?

    說白了,還是李可受沒壓住他們。

    若是他們老老實實的做生意,李可受也就咬著牙買糧了,但他們現在弄這些,已經是把李可受給徹底激怒,準備給他們點兒顏色瞧瞧。

    雖然糧價都已經騰貴到了這種程度,但買糧的人卻還是極多。只見糧店門口黑壓壓的,擠了一大片人,這還是擠在外面進不去的,在店裡面的還不知道有多少。打眼一瞧,店裡店外,上百人總是有的。

    有些穿著黑衣服的店夥計在屋簷下頭站著,手裡都拿著棍子,眼神凶狠的瞧著那些擁堵的人,不過他們不是維持秩序的,而是在這裡防止有人搶糧食。

    搶糧這種事兒,以前沒少發生過。

    外頭牆上掛著牌子,上面標注著各種糧食的價格,上頭的一個個字,就像是利刃一般,刺得人眼睛疼,讓人看了一眼之後,便轉過頭去不敢再看。

    糧鋪前頭人已經夠多了,而且現在還在不斷的增加之中,一開始的時候,對於糧鋪價格上漲,百姓也是非常憤怒,但人家糧鋪根本就不在乎,直接就放出話來了:愛買不買,現在不買,以後更貴。闖賊一日不撤,這漲價就一日不會停。

    有的人不信邪,去了別的店舖看,結果發現也是一樣的價格。

    只是價格實在是太貴,不少人終究是捨不得買,便回家捱著,只是每日都來看看價格,但來一次,心裡的慌亂就增加幾分——正如那糧鋪裡的人說的,只見漲價,不見降價。不少人捱了一日就捱不下去了,再怎麼能撐的人,也就只能撐到今日了。當看到糧價已經漲到八兩銀子的時候,他們再也抗不下去了,都紛紛湧到糧店裡來,能買多少就買多少,生怕買的晚了,明日還要花更多的銀子。

    所以今天,是這糧鋪恢復營業這些日子以來,人最多的一日。

    「這些賤民!真是不到黃河不死心,不見棺材不落淚。」

    一個聲音淡淡響起,內裡滿滿的都是不屑和輕蔑。

    這裡是糧鋪的二樓。

    糧鋪所在,乃是毛家的西牆,毛家倒也是頗有頭腦的,將臨街的西牆都給拆了,然後在原來的地址上建成了一片足足有七八丈長的二層樓宇,然後又把這片樓宇後面那一片空地劃出來,從南至北,每隔兩丈或是三丈就建造一堵東西向的牆壁,於是就把這片樓宇給劃成了三座前面是臨街樓房,後面自帶一個院子的小院兒,其中最靠南的那個一座院子充當糧店,另外那兩個院子則是出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