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第760章 七五九 楊家 文 / 竹下梨

    劉若宰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從一開始冷漠,到現在的視為心腹,這一切,還不是靠著董策一點點兒的經營?如果他只會打仗,不會玩這些手段,也絕對走不到現在這一步。

    董策不是朱東這種人,他也不想做這種人,但是他佩服這種人。他一直覺得,自己的手下就應該是這樣的,這才是純粹的武人。其實武將,本就不應該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心思,好好打仗練兵就是了。只可惜,冷酷的現實逼得他們不得不如此,這樣才能讓自己活的好一些。

    朱東跟董策說過被楊家羞辱這件事,當時董策就暗暗下了決心,要讓楊家也嘗嘗被人羞辱的滋味兒。

    第二個目的,則是為了自己之後行事更加順暢。

    可以想見,在今後應該不短的一段時間內,自己都會在這裡駐紮。而實際上,現在李可受負責民事,軍事上的事情,劉若宰已經托付給自己了。在這縣裡行事,萬事都繞不過這些大戶,若是他們不肯配合,老是搗亂拖後腿兒,那什麼事兒都別想辦的妥妥當當的。

    乾脆這一次狠狠的收拾了楊家一通,也讓其他的大戶都知道厲害!

    他們這些人,已經被朝廷,被官府的優容給慣壞了,你跟他來軟的不成,就得讓他害怕畏懼,才有效果。

    董策沒說第一個目的,只說了第二個目的。李可受聽完,也是連連點頭,他沉吟片刻,道:「既然這般,董老弟,我跟你一塊兒去!」

    這句說完,董策對他的感激又是多了幾分,這位真要是陪著自己去,那可是把前程官路給賭上了。自己是山西的官員,過路的,到時候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他們也拿自己沒什麼辦法。但李可受不一樣,他是本地的官兒,那些人有的是辦法收拾他。

    「你別去,千萬別去!」

    董策連連擺手道:「我去沒事兒,你去了就不成了,你要去,那我就不去了。」

    李可受無奈,董策這話都說出來,自己再去,那也太不給董策面子了。

    董策問明白了路,衝著城牆上揚聲道:「耶律,帶著你那一都人,跟我走!」

    「是!」

    耶律斡裡和興奮的聲音傳來。

    沒一會兒,他便帶著手底下的家丁順著馬道下來了,大腳跺的地面兒都是砰砰響,走到董策跟前道:「老爺,又去收拾誰?」

    這廝倒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董策帶著他出去,多半就是要收拾人了。

    「哪裡這麼多話,跟我走!」說罷,策馬揚鞭而出。

    耶律斡裡和等人趕緊翻身上馬,打馬跟了上去。

    大街上空無一人,董策帶人策馬狂奔,沒多一會兒,便是到了楊府門前。

    好一座高門大宅!

    院牆足有一丈三四尺高,都是大青磚建成的,很是氣派的數級白石台階之上,是紅漆大門,上面釘著為數不少的銅釘。門樓兩層,青磚紅瓦,在門樓二層,掛著一個五尺長,兩尺寬的木頭牌匾,上書四個大字:耕讀傳家!

    四個大字寫的很漂亮,是正宗的顏體。

    董策瞧了,嘴角一勾,露出一抹不屑的嗤笑。

    這家人,臉面功夫倒是做的極好。要說他們家是耕讀傳家,那倒也不全是胡扯,楊家本來是城外村中的莊戶人家,後來家中出了一個秀才,那秀才是個心思靈透的,眼見的科舉無望,便乾脆不再往上考了,而是在城裡尋了個活計干。他能說會道,能寫會算,也會來事兒,等到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當上掌櫃了。後來他東家家中出了急事兒,要舉家搬遷,這裡的鋪面自然是不能留了,便都盤了出去。

    那秀才把歷年積攢下來的銀錢拿出來相當大的一部分,盤下來兩間店面,然後自己當起了東家。一年復一年,等到他五十歲的時候,已經頗有身家,乃是這縣城中小有名氣的一個士紳了。

    這些年生意坐下來,也是攢下來為數不少的銀錢,在這個時代,有了錢,大部分商人和士紳,都是要拿去買地的。這秀才也不例外,他在城外買了一百多畝地,有了個莊子,便把家搬了回去,城裡的店面交給可靠的人打理,然後他就在城外的莊子裡頭,潛下心思,一心一意的撫養自己的三個兒子。

    他當年科舉之路到秀才這一步為止,深以為憾,也曾立下宏願,要把自己這三個兒子,培養成才,高中進士,光耀門楣。

    知道的人,都說他是個癡人,這陝西布政使司一年才能出幾個進士?你一家子就佔了三個?

    都覺得他這是疼兒子疼癡了,因為他這三個兒子的故事說起來也是頗有些傳奇色彩。這位秀才,十七歲成親,二十三歲在城裡買下宅子的時候納了第一房妾侍,三十歲當了掌櫃之後納了第二房妾侍,三十五歲盤下店面自己當了東家的時候納了第三房妾室,四十不惑之年,納了第四房妾室。

    結果這一妻四妾,一共五個女人,在他四十歲之前,愣是沒給他生下一兒半女,誰的肚子都不見動靜兒。

    這種情況,真真是讓人欲哭無淚。

    結果到了他四十三歲這一年,五個女人卻是肚子都開始有動靜兒了。兩年之內,給他產下來三男三女——有一胎是龍鳳胎。這年頭兒小兒夭折率極高,便是天家子女,夭折的也絕不在少數。這三兒三女,最終活下來三個,都是兒子。

    這事兒傳出去之後,當地都是引為奇聞。

    這秀才發的那宏願,大夥兒都當他是老來得子,高興瘋了,說的癡話。

    但這秀才,知道自己絕不是發瘋。他建了一座書齋,日日天未亮,就把三個兒子拉起來教他們讀書識字。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三個兒子,都是那種很聰慧的,又刻苦努力,又有他這個嚴父在旁邊絲毫也不懈怠的督促,一個個學業上都是進展飛快。

    三個兄弟,最小的和最大的一個相才八個月,他們同一年中了秀才。此事一出,楊家三神童之名不但傳遍全縣,甚至周圍那些縣也都知道了。

    後來他們的科考之路,更是只能用順暢來形容。跟那些屢試不第的人比起來,他們無疑是極為幸運的。

    二十多歲的年紀,三個人就都有了舉人的功名,其實到了這一步,在地方上,就已經是很了不得的地步了。

    而在這位秀才剛過古稀之年的時候,他的宏願終於成真了,或者至少說,是大部分都成真了。二兒子和三兒子陸續中了進士,而大兒子就倒霉了一些,中了舉人之後,他便是屢試不第,而且一次比一次差,一次比一次差,到了最後,大夥兒都知道,他沒有任何希望了。

    但偏偏他還不信邪,一次一次的考,到了最後,都有點兒魔怔了,跟瘋了一樣。終於,再不知道第多少日沒有考上之後,他崩潰了。

    跪在自家老太爺的書齋門口大哭一頓之後,他便流連於妓寨酒館之間,連著好幾個月不著家,每日只是喝酒,喝的爛醉如泥之後,再去妓寨裡找幾個姑娘睡覺,然後第二日接著喝。老太爺讓他給氣的好幾次差點兒都背過氣兒去,他兩個弟弟也都來勸過,但這位根本就不聽,還把倆弟弟給罵了一頓。那兩位都已經是有官身的人了,在地位再高,也不能在大哥面前抖啊,只能是老老實實的聽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