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第722章 七二一 猶豫 文 / 竹下梨

    兩人都根本沒想到,郭汝磐竟然會直接任命朱東為副總權。本來按照他們的想法,能夠給個守旅當當,那就很知足了。

    「不但是副總權,更是許了你兩千兵的兵額,朱將軍,當真是恭喜啊!」謝東嶺哈哈一笑,道:「一個營也就是三千來人,您一來手底下就能有兩千人,只怕獨領一營也是指日可待。」

    聽到這個消息,兩人心中更是震驚。

    兩千人!朱東心裡狠狠的一抽,他之前從未想過,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能夠帶這麼多兵。放在明廷這邊,這可是參將那一級別手下的兵力。

    這位郭制將軍,出手是真大方啊!

    「關於該如何行動,制將軍和潘總權已經吩咐下來了,朱將軍您聽聽,看看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謝東嶺把郭汝磐交代的事情細細說了一遍,朱東聽了,沉思片刻,道:「沒啥不妥的,成,就這麼辦。」

    ……

    已經是闖軍抵達澄城縣的第三日了,但闖軍那邊還是沒什麼動靜。

    既然闖軍不著急,城內的守軍也更不著急。反正這種僵持,對於城內來說是有利的。利用這兩天的寶貴時間,李可受組織了更多的民夫民婦,讓他們隨時待命。靠著城牆內側的那一圈兒房子全都拆了,變成了磚石大木堆積在城牆上。城頭的防禦物資也更加的充沛,足以支撐和闖軍數次的大戰。

    對於局面,董策和劉若宰都還是比較樂觀的。

    以闖軍現在表現出來的戰鬥力,想要拿下澄城縣,只怕會比較難。兩人現在比較擔心的是——身上的差事該怎麼辦?

    若是闖軍真的圍城不去,給困在這澄城縣中,去不了肅州衛,那此次的任務,可就完不成了。

    此時董策正在劉若宰的住處,說的就是這個事兒。

    由於西門不是闖軍的主攻點,甚至看起來闖軍都沒有要攻擊那裡的意思,是以董策便被劉若宰派了另外的差事,也算是委以重任了:和李可受一起,整頓城內內務,加強防禦,統籌一切。

    對劉若宰對自己的照顧,董策十分之感激。

    劉若宰是什麼目的,他自然很清楚。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看自己之前沒有這方面的類似經驗,是以讓自己擔當這個差事,鍛煉能力,積累經驗。當然,還有給自己一份功勞的意思。一旦澄城縣能夠堅守住,自己和李可受兩人這就是立了大功,到時候戰後論功的話,是絕不能少了這一份兒的。別的將領都是只有守城之功,而自己,還可以加一份統籌之功。

    董策也看出來一些端倪,從劉若宰這些時日對自己的態度,對自己的照顧,不難猜出這位老大人的心思。

    只是擔了這個差事之後,身上的活兒也比以前多多了。一整個白日董策都在忙的團團亂轉,到處都是事情,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需要和他李可受處理。

    由此董策對李可受的能力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現下兩人在忙都是夠嗆,真不知道他以前一個人是怎麼撐下來的。

    打發走了糧庫的那小吏,董策才算是把今日的事情處置完,坐在椅子上喘了口氣,喝了杯茶,歇了會兒,便告辭了李可受,來到劉若宰住地。

    劉若宰住的地方,還是那日他們剛來到澄城縣的時候居住的所在。除了劉若宰之外,還有一百餘騎兵駐紮於此,既是保護他,也是作為守城中一支機動力量來四處支援。當然,一旦到了要動用他們的時候,說明澄城縣也快被闖軍打下來了。

    兩人分開坐下說話——這也是董策的一個新待遇,放在以前,在劉若宰面前,他是沒資格坐著的,都是站著回話。

    董策便是說起了這個問題。

    劉若宰眉頭立刻就擰了起來。雖說此事是董策最先提出來的,也是源自於董策的一次『偶然』發現,但其實對於此事,劉若宰比董策更加的熱心,更加的急切。因為此事,他是主導,所有的功勞,都是他拿大頭。

    如果說此次成功之後對於董策的仕途有極大幫助的話,那麼對劉若宰來說,他的仕途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從地方調回京城那是肯定的了,而且還會簡在帝心,從此之後一路坦途,甚至在幾年之內執掌一部乃至於出入內閣都不是不可能。

    這於他來說,是仕途,更是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甚至劉若宰都不是多麼看重自己能當多大官,他關心的是,自己是不是終於可以藉機一展人生之抱負,實現生平之夙願。

    如果這個差事失敗了,董策無非就是沒有功勞而已,但他還年輕,以後總還有機會,當然,以董策的性格,沒機會他也會自己製造機會的。但劉若宰不同,如果這次不行,幾乎可以斷定,五品文官,就將會是他仕途的終點。

    「咱們在這澄城縣中,如果中途撤離,沒了咱們幫忙守成,這澄城縣必定會被打下來,到時候全縣百姓淪於闖賊之手,慘不忍言!慘不忍言啊!咱們豈能一走了之?」劉若宰沉聲說道,說到最後,已然是連連歎氣。

    「再說了,撤走之後,澄城縣被攻破,到時候朝中難免有小人議論,說不得咱們無功反有過。」

    劉若宰又是說了一句,一臉的猶豫不決。

    他本來是個很有決斷之人,但此時卻著實是拿不好主意。因為如果他帶著人撤走而導致澄城縣被攻破的話,會有兩件對他影響極為重要的大事發生:其一,百姓的死亡。其二,會有辱他的名聲。

    作為一個傳統的,有著大志向大抱負的讀書人,他對百姓和名聲,都是極為看重。

    董策瞧著他,早就想好的說辭卻是忽然說不出口了。他大致可以猜到,自己如果那樣說的話,只怕會使得劉若宰對自己很不滿。

    「秦督只怕也快率兵回轉了,一旦他回來,澄城之圍自然便解。」董策一張嘴,也只是說了這麼一句乾巴巴的話。

    又扯了幾句,實在是沒意思,董策便告辭離去。

    出了府門,長長地吐出一口濁氣,董策苦笑搖頭。

    自己也不想做惡人,只是沒想到,今日連惡人都沒有做成。算了算了,就等秦督回轉吧,等他回來再去肅州衛,也不知道還來得及來不及。

    其實董策今日是想勸劉若宰早日帶人離開澄城縣的,他這麼做,倒不是為了自己的官位陞遷,董策還沒那麼狹隘,用幾萬無辜百姓的鮮血來鋪自己的仕途路,這等事他還做不出來。

    他擔心的是,再不去就來不及了。

    劉若宰不知道可能會發生什麼事,但董策可是一清二楚——現在只怕多爾袞也已經在路上了,自己等人若是再不去肅州衛,很有可能大草灘上的那察哈爾部,就要投靠後金了!

    董策之前燒燬了那些范家運給後金軍的糧食,已經是竭盡他所能作的一切來阻礙後金軍,如果再耽誤的話,很可能會讓前功盡棄。可別到了肅州衛了,也聽到了察哈爾部跟著後金大軍走了的消息。

    那可真是萬事休矣。

    察哈爾歸順大明,不能說對大明朝的軍事有什麼立竿見影的增強,但卻能讓大明多了一支極有用的機動力量。而若是他們歸順後金——這個不用猜,董策知道原來的時空裡,歷史就是這麼演變的。

    可以說,收服吞併察哈爾餘部,是後金發展史一個極其重要的的大事。這一步走完,不但解決了察哈爾部這個長期困擾後金的,讓他們每每南侵明朝時候就擔心不已的,來自他們側翼蒙古大草原上的威脅,更是給後金的戰旗下增加了數以萬計的蒙古騎兵,使得後金的軍力有了相當程度的一個飛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