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六六九 人才啊! 文 / 竹下梨

    董策應了聲是,繞到劉若宰旁邊,往桌上看去。

    那卷軸是一幅地圖,在後世時候,董策對明朝的地圖一點兒也不陌生,看了不知道多少次,是以這地圖一入眼,他就看出來,這大致是西北地區,包括山西布政使司,山西行都司,山西布政使司,山西行都司的地圖。

    地圖面積很是不小,足足佔據了大半個桌面。跟後世繪製的明朝地圖相比,這個地圖要粗略簡單許多,但大體輪廓是沒錯兒的,而且董策看來,上面的那些路線,山川河流,城池衛所軍堡的標注,也是沒什麼謬誤。

    整體來說,這繪圖水平已經可以算是很不錯。

    在這個時代,地圖乃是軍國重器,輕易不可示人的,劉若宰肯拿給他,足見信任了。

    「你來瞧瞧,咱們從鎮河堡到肅州衛,應該怎麼走。」劉若宰現在地圖上鎮河堡的位置點了點,然後又點了點肅州衛。

    董策看了一眼,便是歎了口氣。要說這個差事,辦成了,那功勞肯定是極大的,但難度也是夠大,別的且不說,單單是距離這一條,就足夠人吃一壺的了。

    他們要去的目的地是嘉峪關外的大草灘,那麼就得先去嘉峪關,而嘉峪關在肅州衛,是整個陝西行都司的最西北角,同時也是整個大明朝的最西北角。鎮河堡則是在山西的北端,從鎮河堡去到嘉峪關,只怕四千里地上下總是有的。

    四千里地啊!來回就是八千里!就算全都是馬車騎兵,也要走上幾十天才成,想想就讓人心裡不知道什麼滋味兒。

    董策盯著地圖仔細的看,過了一會兒,便是有了些主意。

    「大人,以末將的看法,咱們往西邊走的話,大致有兩條線路。」

    董策看著劉若宰,沉聲道:「第一條線路,屬下稱之為南路。咱們可以從冀北道直接南下,走大同,而後入太原府,而後走汾州,而後走平陽府,由潼關入陝西布政使司。入西安府,然後沿著絲綢之路之故道,一路往西北而行,走鳳翔府,走鞏昌府,走臨洮府,入陝西行都司,而後走西寧衛等,直抵肅州衛。」

    「第二條線路,則是咱們從鎮河堡,往西南而行,走大同左衛,平虜衛,河曲,由保德州渡過黃河,抵達府谷,由延安府入榆林衛,沿著延綏鎮的邊牆南邊的軍堡,一路往

    西而去。而後由寧夏鎮入臨洮府,再入陝西行都司,接下來的路線,就和第一條一般了。」

    「兩條線路,其最大區別,主要就在山西和陝西境內的路線不同,一條是南北幾乎貫穿山西,而後走關中往西,貫穿陝西南部。第二條,則是只要走小半個山西就成,在陝西境內,是貫穿陝西北部,也不是極長。根據末將估算,第二條線路大約要短至少八百到一千里。」

    其實還有第三條路,這條路更近,就是按照第二條路的路線抵達延綏鎮之後,再去銀川,從銀川往西,再一次渡過黃河之後,一直出邊牆,來到蒙古人的地盤兒,然後從中直插過去,往西北而行,可以直接到達嘉峪關外。

    但董策根本沒提這個,他知道說了也是白說。這條線路相當近但是有一大段是在蒙古境內的。他們這一群人,數百騎兵,規模可不算小了,擅自越過邊牆,進入敵境,這可是一個相當大的罪過。一旦被人抓住,在皇帝面前告上那麼一狀,就算是皇帝有心庇護都沒辦法。

    劉若宰是斷然不會如此做的。

    「嗯,有道理。」

    劉若宰點點頭,稱讚了一聲。

    他看了片刻,擰著眉頭問道:「現下陝西正在打仗,你說,這兩條路,哪個更安全一些?」

    他這次一心想要辦好差事,卻是不想著多生是非,只想盡快到達甘肅,把差事做好了趕緊回來。

    「以末將看來,這兩條路,都不好走。」董策看著地圖,苦笑道:「您當也知道,過年之後,陝西河南之地,流寇橫行,肆無忌憚,王師雖竭力圍剿,卻是疲於奔命,成效不大。前些時日,流寇又是回到了陝西,現在關中之地,幾乎流寇無處不在。」

    崇禎八年,對於大明朝來說,不是個好年景。

    剛過過年來,正月裡,義軍就打破了鳳陽,把老朱家的祖墳都給挖了,震驚天下。崇禎皇帝聞信嚎啕大哭,自覺無顏面對列祖列宗。義軍席捲中原,從賊者數以百萬計,勢力急劇擴大。洪承疇奉命率領陝西兵出潼關圍剿,結果他前腳出來,農民軍就又由潼關回到陝西。洪承疇沒法子,只好又率軍回到陝西。

    但根據董策的記憶,那應該是崇禎八年四月的事情了,現在洪承疇的大軍還在河南,陝西南部關中大地,可還是農民軍的

    天下。

    「總督洪大人奉命圍剿,然流寇狡猾,洪大人及其麾下精銳秦兵尚在河南,他得知消息之後,定然是會回師陝西,到時候,定然是一番亂戰。若是官軍佔得上風,則流寇說不得會往陝北延綏鎮,寧夏鎮甚至是西邊兒的西寧衛等地流竄,若是雙方持平或者是流寇佔得上風,則關中依舊糜爛,流寇也未必不會分兵往北往西。因此這局勢,實在是太不好說。屬下不敢妄言。」

    董策的一番話,讓劉若宰再一次對他刮目相看了。他以前知道董策能打仗,能練兵,後來知道他通文采,能治民,這已經可算作是文武兼備了。而今日,卻又是認識到了董策的另外一面原來這個年輕人,竟有如此好的大局觀!

    他方才分析現在的官軍和流寇之局面,分析河南陝西的戰局,頭頭是道,言之有物,別說是這麼一個守備了,就算是一些封疆大吏,又有幾個能看的這麼明白的?

    「是個人才啊!」

    劉若宰感慨了一句,心裡已經打定主意,這次回來之後,一定要好生上書給他美言一番,讓他對自己感恩戴德,將這個人才,好生攏在袖中。

    不過眼前,最重要的,還是決定走哪條路線。

    劉若宰坐在椅子上,擰著眉頭沉思良久,他忽然拍了拍桌子,揚聲道:「就走北路!既然兩邊兒同樣危險,那就撿近的一個走。就算流寇往北流竄,又能來多少?再說了,延綏鎮寧夏鎮也有幾十萬大軍,豈是擺設?」

    「是,屬下明白。」董策趕緊應是,心裡卻是暗自腹誹。

    洪承疇總督五省之前乃是陝西三邊總督,在更早之前則是延綏巡撫,陝西最精銳的士卒,都被他給帶了出去,現在留在延綏鎮和寧夏鎮的士卒,紙面上看可能還有個十幾萬,但其中又能有幾分戰鬥力?根本不足為憑。

    ……

    從兵備道府邸出來,已經是深夜了,星光璀璨,點綴著天穹。

    現在也沒法子回去了,董策等人便在城中尋了一家客棧住下,第二天一大早出城。

    卻是沒有回磐石堡,而是去了安鄉墩。

    說起來,董策也是有陣子沒在這裡住了。安鄉墩已經完全大變樣。磐石堡內的家丁營地已經完全竣工了,雖然現在只

    有五十多家丁,但家丁營地的規模卻是絲毫不遜色於磐石堡軍大營。主要是因為戰馬多,需要有足夠大的地方來遛馬和興建馬廄。家丁營地四周建有高牆,是木頭石頭建成的牆體而非是磐石堡軍大營那邊的木頭柵欄。營地中坐北朝南的是四排營房,一共是四十大間,足以容納五百多名家丁居住。而應放前面是遛馬場,遛馬場的另外三面,都是馬廄以及另外的一些配套措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