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六六零 這一次玩大的! 文 / 竹下梨

    上一次董策用的是張貼榜文以及和地方上的衙門裡的人合作的法子,這一次招募,這個法子當然還是管用的,但問題是,作用有限。其實上一次招募流民,真正起到作用的不是董策張貼的榜文榜文有幾個人看?再說了,許多地方根本不許流民靠近城池甚至是進入自己的縣治,而是在縣界的要道之處派人守著,見到流民就直接驅逐而是他收買的衙門裡的人。

    但董策能收買多少衙門中人?得花費多少銀子?就算是他不在乎銀子,哪裡有那麼多門路?

    而就算是收買了這些人,最後又有多少人真正起到作用,給流民進行宣講?

    若真是特別管用的話,上一次董策不會只招來這一千上下的流民。

    去年招募流民的那會兒,且不說大明,就說整個大同鎮北,流民怕是幾十萬都不止了!上一次只招來那些,只能算是一般。而現在,流民只會更多不會變少。朝廷又沒什麼處置的法子,地方上橫徵暴斂依舊,流寇四起,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又是不知道多少地方被劫掠一空,多少人家傾家蕩產,這些人衣食無著,當地都討不到任何吃的,只好是變成了流民。

    今年董策是要有大動作的,招募流民的力度也比去年大了許多,自然就要想一個更行之有效的法子。

    張寒顯然是早有準備,估計也是知道董策肯定會問自己這個問題的,他沉聲道:「大人,屬下的想法,乃是派人出去,親自宣講。」

    「哦?怎麼個親自宣**兒?」董策聽的眼睛一亮,立刻問道。

    「最好的人選,莫過於是去年的那些流民。」

    「這些流民,去年來的時候還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而今卻是一個個有吃有穿,瞧著也都胖了不少,整個人都舒坦了許多。現在隨便把一個咱們治下的百姓和那些流民們放在一起,立刻就能瞧出不一樣了。」

    「屬下的意思,就是選派一百人出去,分成五十組,這五十組中,可以派二十組到一些州縣的城門口。而另外三十組,則是分散到各個緊要的路口,去哪些路口,須得問過當地的人,瞧瞧哪裡是流民們的必經之地。」

    張寒這話說完,董策便是點頭,道:「不錯,當是如此。」

    不是只把人放到城門口,而是散到各個交通要地

    ,這一招相當之高明。流民們都是四處流動的,前進的方向並不確定,但就算是他們四處亂走,也終歸是要走在路上的,那麼一些重要的路口,他們就繞不過去。等在那裡,碰到流民隊伍的可能性比在城門口還要大一些。

    張寒這個提議,真是不錯的。

    「見到流民,便是上去宣講,言道咱們磐石堡的好處,發給糧食,分給耕地耕牛糧種等等。然後讓他們宣講自身,言道自家是哪裡哪裡人,何時成為流民,何時來到的磐石堡,家裡現在分了多少地,糧食長勢如何等等。」

    「因著他們也是流民出身,是以很容易就能得到那些流民的認同,而且說的都是事實,也不怕人詰問,並不用刻意誇大就足以取信於人。但有一點,須得講出重點來,諸如發給糧食,發給耕地,並且耕地能夠世代傳下去,這就是重點!這就是讓流民們最是心動,最是可能讓他們來到磐石堡的因素。」

    「只要是說的那些流民心動同意,這差事就算是完成了一半兒。若是那流民隊伍足夠大,那麼就讓派出去的人親自帶路,把流民們給領過來,而不是讓他們自己來。咱們派出去這五十組,只要是一組領回來二三百人,那總數便是過萬了!若是那流民隊伍小,則讓咱們派出去的人,先在當地買些糧食安撫他們,讓他們吃頓飽飯,接著等下一波流民,如此下去,湊足了人數才能往回領。」

    董策接著點頭。

    他是吃過這方面教訓的,去年那些流民,有的在陽和城外聽了那一番話之後,本來是已經意動,要來磐石堡了,結果因為不認得路,愣是沒來到。還有的最終是來到了,但由於在路上繞了圈子,耽擱了時間,以至於不少人死在了路上。

    聽完了張寒的意見,董策沉吟片刻,道:「張先生你說的這幾條,都是極有見地的,不過本官以為,有些地方,尚有幾分不妥。」

    董策對待張寒的態度和對待其它手下的態度是不一樣的,畢竟張寒身份特殊,類似於是客卿一樣。再說了,張寒也不是跟著他起家的,終歸不是那麼親近,是以說話總是比較客氣。

    不過張寒卻是不會因此而不敬,趕緊道:「請大人賜教。」

    「咱們派出去的人,不能說那麼多。只說發給糧食,至於分給土地耕牛之類的,能不說就不說,若是給人問起來了,才能說!」

    董策並未說的太清楚,但張寒是何等樣人,立刻便是反應過來了。

    這就是人心了。

    你說的好處這麼多,那些流民們反而未必會信,而你說的好處少了,流民們才覺得這樣是真實的,更可信。

    張寒不由得感歎一句,論起對人心的掌控來,自己確實是不如眼前這位大人多矣。

    「大人說的極是,是屬下疏忽了。」張寒道。

    「張先生不必過謙,你說的乃是正理,本官說這些,不過是略修補一下而已。」

    董策淡淡一笑,道:「還有一樁,不能說來了這兒就得當兵的事兒。」

    張寒不由得一呆,這不是騙人麼?但他也知道董策這般做的用意,大明朝武人地位極低,一般的士卒更是如此,時人終歸還是瞧不起吃兵糧的,更是不願意自己也當了軍漢,哪怕是他們已經是落魄成了流民,只怕聽到自己只要去磐石堡就得當兵,心裡也會犯嘀咕。更是隱隱想著,是不是自己以後就成了軍戶了?

    其實董策也是冤枉,他治下的這些百姓,只是在他這裡有戶口名冊,卻是根本沒有上報,也就是說,這些人在朝廷的戶口裡面是沒有的。連戶口都沒有,談何軍戶民戶之分?只不過百姓們可不懂這些。

    而後董策又是說了幾條,張寒一一應下,言道回去之後再依照董策的意思修改一番。

    董策不怕來的流民多,就怕沒人來,來者不拒,多多益善。從去年到現在,只下了少少的幾場雨雪,但在小冰河時期的大明朝北方,這已然是天公作美了,不出意外的話,今年許多地方還會是歉收,甚至是顆粒無收。

    但董策卻不在乎這個,磐石堡周邊有甘河和水河這兩條河流,這兩條河都是發源於北方的山中,主要是山上的冰雪融水所化,雖然水量也有所下降,但總還能維持住。前一陣子冰消雪融,河面上冰層化開之後,董策剛讓人測量過,兩條河現在水深也都維持在六尺左右,足夠灌溉磐石堡周邊這片土地了。再加上過去這接近一年間,以董官渠為中心,前後修建了不少的水渠,所以能夠很方便的就把河水引入到農田中。這是磐石堡周圍得天獨厚的條件,也是董策當日帶著人辛勤開墾的報酬。沒有短缺了水,莊稼收成就不會很差。是以董策現在底氣足得很,麥收也快

    了,只要是這一次小麥豐收,打下來糧食,就算是來上個幾萬流民,董策也有信心帶著他們支撐到明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