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五六二 大雨 文 / 竹下梨

    干他們這一行兒的,按照分工來說,大抵有粗活兒和精細活兒之分。所謂粗活兒,指的便是找到了墳墓所在位置之後,必須要進行的,挖土打洞這些活計,這些沒什麼技術含量的粗笨體力活兒。不需要有什麼本事才能,只要有把子力氣,有些膽子就能幹的。

    而所謂精細活兒,則是包括下去開棺取寶,定位墓穴位置,制定盜洞地點等等,這就需要一定的專業能力了,或者得身懷武功身手靈巧,非得有傳承有經驗的不能為。

    在所有精細活兒裡頭,檔次最高,最需要技術含量的,自然便是青雲子的尋穴定脈了。

    這才是一切的根本,連墓穴的方位都找不著,一切休提。

    若是按照後世企業的那一套來說的話,青雲子這卸嶺力士負責尋穴定脈的一套本事,就相當於是品牌,是頂頂值錢,最為重要的東西。而那些有些技術含量的,則是設計營銷之類的版塊。至於最後負責挖土掘墓幹粗活兒的,則就是相當於負責加工生產的這個環節,又苦又累,利潤又低。

    而且正如他所說,真要是尋到一個大墓之後,裡頭的東西,其實根本就是搬不完的。

    一座墓裡頭的東西很多,非常多金銀珠寶,翡翠玉石、古玩玉器,以及大量的銅錢、陶器瓷器、字畫等陪葬品,這些東西,幾乎都是少不了的而這些東西,未必都是值錢的。或者就是挺值錢,但是不方便攜帶的。

    一般來說,盜墓之人進了墓穴之後,都是揀著幾件兒最值錢的拿走,剩下的,撇下也就撇下了,都拿不走又有啥辦法?

    還有的那心思壞的,發現自己帶不了的,能砸的,就都給砸了,一通破壞拉倒。有些講道義的,則是原封不動的給留存住,走的時候還把自己打的盜洞給封上,一是為了怕別人發現這個事兒,追蹤到線索,二來則是保護墓穴,免得裡頭的陪葬品遭受破壞,留給後來人一些東西。

    由於盜墓的隊伍規模普遍比較小,是以很多東西都是帶不走的,其中尤其以陪葬的銅錢為甚。發掘到的古墓中,往往存有大量的銅錢,尤其是以宋朝的大墓,為之尤甚。

    因為宋朝,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都不是什麼通用貨幣,而偏偏宋朝商品經濟又是極

    為之發達,世面上需要流通的貨幣極多,是以宋朝銅錢的鑄造量極大。這是中國歷史上鑄造錢幣數量最多的朝代,北宋初年的鑄錢量就達一百萬貫以上,最多的神宗元豐年間,一年鑄造銅錢五百萬貫以上,鐵錢六十六萬貫,合計達六百萬貫。而唐天寶年間,每年鑄錢數只有二十二萬貫,以全國人口計,每人只攤到六七文。到了大明朝,前期是寶鈔,後來是白銀大量流入,成為主要流通貨幣,這銅錢鑄造量就更小了,二百多年加起來也不過就是一千萬貫不到的樣子,反倒是民間鑄造的私鑄錢極多。

    而且宋朝百姓有藏錢的習慣。()

    宋代的錢鑄造的可謂是真不少了,但市面上卻是經常缺錢,以至於曾經兩次鬧起嚴重的錢荒。錢缺到什麼程度?老百姓拿著銀絹絲綿到市場上賣,連個問的人都沒有,官府裡散出二三十萬的錢,到了百姓手裡,馬上不見了蹤影。錢荒的原因,一個乃是民間毀錢鑄銅然後再賣給朝廷牟利,二個則是,銅錢大量外流。

    中原王朝不但歷來乃是周圍這些番邦國家的宗主國,在政治上全面壓制,軍事上全面威懾,更是在經濟上全面滲透。素來中原王朝經濟便是輻射整個東亞,東南亞,對周邊國家有著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宋朝,經濟發達至此,銅錢四處流散,以至於成為了周圍這些國家的法定貨幣。他們自己國家也鑄造銅錢,但是不夠精美,百姓反而不樂意用,便是同等重量,價格也不如宋錢貴重。

    這就跟清末的時候鷹洋在中國大行其道一樣,當時百姓,尤其是沿海開埠地區的百姓,都愛用鷹洋。既然這麼多人用,那需求量就大,雖說宋朝嚴格禁止「銅錢闌出塞外及南蕃諸國」,但銅錢私下外流愈演愈烈,大量銅錢不僅通過各種途徑流落到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而且流到海外,難於阻扼。輸出的途徑,似乎主要是通過對外貿易,其去向仍舊是那些使用中國錢的地區和國家,最大的去處是北方的金人,遼代。《宋史食貨志》中載:「供備庫使鄭價使契丹還,言其給輿箱者錢,皆中國所鑄」。其次則是高麗、日本、東南亞諸國。以日本為例,日本自唐宋以降,一直到明朝中葉,不斷地輸入中國銅錢,其數量之大令人吃驚,其中宋錢的數量最大,北宋錢又佔絕對多數。

    第三個原因,則就是百姓酷愛藏錢,而這些銅錢,很大一部分也在主人死後一同帶入了墳墓之中。國朝舊例,素來有陪葬錢的習慣。

    青雲子就曾經

    挖到過一座宋代大墓,裡面墓穴旁邊的一間耳房裡,堆了滿滿的一房子銅錢!從地面一直到屋頂,滿滿噹噹的。由於時間太長,銅錢已經是結成了一大坨一大坨的,成了錢山的樣子,看樣子,怕是三五千斤是有的。

    耳房是漢墓的格局,一般來說,宋朝墓是沒有耳房的,說不得竟然是為了儲存這些銅錢兒而專門建造的。

    這些銅錢又粗又笨又重,也算不上古董,只能直接花出去,作為一種流通貨幣而存在。當時青雲子這邊就是七八個人,人人金銀都拿不了,誰會在意那些銅錢?直接就扔那兒了事兒。

    他們是不把這些銅錢兒放在眼裡,但在尋常人看來,這可是很大一筆錢財。一大把錢,總夠幾日的吃嚼。若是一袋子一罈子,那麼個把月幾個月的也是夠了,若是那一次有這曾文信手下這些人跟著,說不得那些銅錢就能給搬空嘍。

    而後大夥兒互相之間又都是問候了幾句,便是紛紛上了馬騾,往東邊行去。

    走了沒多一會兒,天上卻是霹靂一聲巨響,接著一陣陣轟隆隆的隱隱雷聲便是從極遠處傳來,連綿不斷,似乎那黑色的雲層都在翻滾。

    打雷了!竟然打雷了!

    眾人互相看看,都是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喜色。

    眾所周知,冬天是不打雷的,當然,這個說法也不能太絕對,應該說是很少打雷。

    所以漢樂府《上邪》中才有言道: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個說法大致就是,冬天打雷,夏天下雪,江水干了,山體沒有稜角了,到這時候,我才敢跟你分離。

    大意就是,這都是不可能的事兒!

    而現在打雷則是說明冬天即將過去,春天要來了!

    眾人心裡更是隱隱有一絲期盼,既然打雷了,那麼……

    似乎今日天公心情不錯,正是天隨人願,大夥兒剛剛這般想,天空中便是瀰散開一陣簌簌的聲音。

    張麻子感覺自己手上一涼,低頭一看,赫然是個有些發黃的渾濁水點!下雨了?下雨了!張麻子心中頓時一陣歡愉,再看看別的人,也是滿臉的喜色。幾乎是片刻

    之後,隊伍中便是響起了一陣歡呼聲:「下雨了,老天爺開恩了!下雨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