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五一一 縣尊不好惹 文 / 竹下梨

    而且光是有錢,沒關係沒路數,你也買不著!

    只是這名貴傢俱多是多了,卻怎麼看怎麼給人感覺是拼湊出來的異樣,按理說屋子裡放上這些也是無可厚非,但這會兒這些東西往這裡一擺,那就給人一種很彆扭的感覺。明明不亂,但就是不協調,似乎主人家有這些家當,便都要塞進來一樣。

    事實也正是如此,當初蘇以墨的書房便給六稜山的山賊外加後面摸進來的人給偷搶了一遍,裡頭不少東西都沒了,這些家當都是為了撐面子,花費重金購置回來的。不過他也沒心思打理佈置,搬回來就往裡頭一放,反正自個兒還覺得這樣兒挺好。

    蘇少游進來的時候,蘇以墨正自斜靠在羅漢床上,手裡持著一本書,慢慢的瞧著。時不時的端起放在一邊*平頭案上的茶盞來輕輕啜飲上一口。

    他看似很是悠閒淡然,不緊不慢的樣子,只不過蘇少游跟他父子多年,哪還能不知道自己老爹的脾性?怕是這都是強自裝出來的,果然,他觀察了一眼,父親聽到自己進來的聲音,明顯耳朵動了一下,手也是一抖。

    蘇以墨抬起頭來,淡淡問道:「回來了?」

    他說話很平穩沉緩,但蘇少游卻能看到他眼中的焦急之色。

    不過蘇少游自然是不會揭穿老爹,蘇以墨的家教還是很嚴的,看穿了歸看穿了,他還是挺怕自家老爹。

    「是。」蘇少游應了一聲,規規矩矩的垂手站在一邊。

    蘇以墨慢悠悠的坐直了身子,指了指羅漢榻另外一邊兒:「坐吧,咱爺倆兒,還這麼見外做啥?」

    蘇少游應了,便過來做下,蘇以墨咳嗽一聲,便要去端那茶盞,蘇少游趕緊起身把茶端來,雙手遞給老爹。蘇以墨看了他一眼,喝了茶放下,這才問道:「如何,這次你去見了面,馮縣尊可有什麼說道?」

    他神色間有些急切,不過強忍著罷了。()

    「孩兒跟馮縣尊倒是見了面了,也說了咱家的這情況,那些糧食都完了稅,只是……」蘇少游吞吞吐吐道。

    「只是什麼?」蘇以墨頓時臉色一沉,趕緊追問

    道。

    蘇少游歎了口氣,低聲道:「新上任的這位不好說話啊,孩兒跟他說了,咱們遭了山賊,因此有一部分糧食未曾徵集上來,還請大老爺寬限一些時日,結果那位問我,要寬限多久。孩兒大著膽子說拖到下次收稅一併完結成不成?之前許多次,咱們不都是這麼做的?別人這般做的也不少!」

    蘇以墨追問道:「然後呢?」

    蘇少游一聲苦笑:「那位大老爺一口回絕,說咱們家本該去年就完稅的,拖到現在,已經是不該。他只給半個月的時間,若是半個月內短缺的那些再交不上來,就要稟奏上官,參咱們一個徵稅不力,要撤了咱們家的糧長世職!」

    「什麼?要撤了咱們的糧長?」

    蘇以墨頓時勃然大怒,狠狠的一拍床板,大叫道:「黃口小子敢爾!」

    他顯然已經是震怒之極,就連鬍子都氣的一哆嗦一哆嗦,臉色漲的通紅。

    明承元之行省,改稱承宣佈政使司。大同路於洪武二年改為大同府,屬山西承宣佈政使司。大同府轄渾源州、應州、朔州、蔚州四州及大同、懷仁、馬邑、山陰、廣靈、靈丘、廣昌七縣。明實行衛所制,大同鎮為九邊重鎮之一,洪武五年山西行都指揮使司設在大同。永樂七年設鎮守總兵官,為鎮之最高指揮官。成化十年設巡撫,正德八年設總制。

    又因為地方上雖然軍戶眾多,但民戶也日益增多,若是依然由當地駐軍將領管理,未免諸多不便,因此又設立縣治,派駐牧民官。

    是以這大同地界兒下面,是軍管和民管犬牙參差的,有的地兒是軍堡守備管理,有的則是當地的縣令管轄。下面各縣聽大同府的,下面的各個軍堡名義上理當是聽大同鎮總兵的,只是真正管理他們的卻又是各地的兵備道,而兵備道則是既不歸大同府管理也不歸大同鎮總兵管理,而是直屬山西布政使司,甚至就連大同巡撫和宣大總督在名義上對他們也沒有管理權,可是砸實際上,又是宣大總督管大同巡撫,宣府巡撫,而大同巡撫又是管著下面的兵備道,可是兵備道又有直接上奏宣大總督甚至直達朝廷的權限。

    相互鉗制互不統屬,偏又多少都能管到一些,簡直就是混亂不堪。

    正因為軍管民管都有,是以地方關係便很複雜。

    大同前、

    後衛,兩衛治大同,大同左衛、雲川衛,兩衛治左雲縣,大同右衛、玉林衛,兩衛治右玉縣,陽和衛、高山衛,兩衛治陽高縣,天成衛、鎮虜衛,兩衛治天鎮縣,平虜衛,治平魯縣,威遠衛,治右玉縣南。除了這些衛之外,另有井坪千戶所等,共計十三衛所,八百二十三堡寨,三百零七座墩台。

    蓑衣渡以及周圍的這片地界兒的所有百姓,便都是歸於左雲縣轄理,而實際上是蘇以墨這個糧長管著這一片。

    糧長的職責之中,除了收稅徵稅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要把這些交上來的糧食稅,運到縣城裡面去。

    而在過去的這一段時間,蘇以墨和蘇少游除了派人下鄉催逼之外,所有的精力便都用在了這上面。

    對於普天下的糧長們來說,這也是他們這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這一輩子裡頭,最大的一件大事。

    其實對他們來說,這也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在古代,運糧,尤其是長途運糧,是一項消耗極大的工程。像是邊關打仗的時候,後方運糧,幾乎每運去一袋米,在運糧的過程中,民夫丁壯們就要消耗三倍輛的米糧。

    沒法子,實在是因為路況和運輸工具太差了。

    若是南方還好些,河流,水路四通八達,經過了這幾千年的經營,無論是人工還是天然的河流不知凡幾,七繞八繞的,總歸是能找到路的。幾乎每個村每個鎮都有水路直接通向縣城甚至是府城省城,這些水系就是天然的道路。而且船隻的運載能力,也絕非是一般的馬車之類所能比擬的。

    不說是那等運載量達到數千噸,也就是超過數萬石的大寶船,便是此時南方廣泛使用的沙船,運載量也是不菲。

    沙船底平能坐灘,不怕擱淺,在風浪中也安全。特別是風向潮向不同時,因底平吃水淺,受潮水影響比較小,比較安全。沙船能調俄使斗風,順風逆風都能航行,甚至逆風頂水也能航行,適航性能好。船寬初穩性大,又有各項保持穩性的設備,所以穩性最好。多桅多帆,帆高利於使風,吃水淺,阻力小,快航性好。

    而且沙船吃水小,不拘是內陸還是沿海,都能跑起來,內陸的河流,只要別是太窄水太淺的,也能進入。

    沙船能在七級風下航行無礙,又能耐浪,

    所以其航程甚至可以遠達非洲。能走內陸小河,能遠洋直到數萬里之外,這也很了不起了。

    沙船載重量,一般是在四千石到六千石之間,僅僅是一艘船的運糧,便是相當於上百輛馬車了。要知道,現如今一輛馬車的運糧,也不過是十幾石到幾十石之間而已。

    這等沙船並不少見,地方上的糧長但凡用心,花不多少銀子便能雇來,只要這麼一艘,自己這個糧長轄區內所有征上來的稅糧便是都不用發愁了。而就算是沒有沙船,哪怕是農家自用的烏篷船,小漁船,運載量也是不差。

    哪怕是在後世,船運也是最省錢量最大的一種運載方式,跟後世的火車汽車都能比得過,在這個年代,船運就更是佔盡了上風。

    只不過其局限性也是太大,在江南自然是無礙,到了北方卻是行不通了。

    與之相比起來,北方要運糧的話,在路上的花費,比南方水鄉怕是高了百倍都不止。

    就拿蘇以墨這個糧區徵集的那大約四千石左右的糧食來說,要運到左雲縣去,若是一次性的話,那就得數百輛馬車才行其實明朝也有載重量大的馬車,根據宋應星天工開物的記載,明朝的四輪馬車,後面還能有拖掛,最多的十六掛大車能運載超過五十石的貨物,明朝一石相當於後世接近二百斤,五十石便是五噸左右,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大的載重量,幾乎可以比的上後世的一些汽車了。

    但是這種四輪馬車只能直走,不能轉向,而且對路況的要求相當高基本上除了官道,別的道路是走不了的。因為有了這諸多限制,是以這種四輪馬車一直沒能普及開來,只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使用。

    這會兒絕大多數的馬車,還是兩輪馬車,載重量很有限。蘇家自然是找不到數百輛馬車,便是能找到,也是捨不得花費的,是以他們籌集了不少的大車,往返於蓑衣渡和左雲縣之間,來回裝運。蘇少游便是負責盯著這個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