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五零六 情意 文 / 竹下梨

    這就跟三言二拍裡頭的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一樣,那珍珠衫是他家祖傳的東西,他自然是認得的。他在外經商,家裡媳婦兒和別人偷情,還把珍珠衫送給那人了,結果蔣興哥和那人在路上遇到了,那人又是吹噓又是誇嘴,還把珍珠衫拿給他看,蔣興哥如何不知道自家媳婦兒已經紅杏出牆了?這還不算什麼,那姦夫得知了蔣興哥的去處,竟然還拜託他自己那姘婦稍些東西去,裡頭便有一根簪子,一條八尺多長桃紅縐紗汗巾。

    這汗巾在男女情事中的象徵意義可見一斑。

    舉一個極端的別說是男人和女人之間了,男人和男人之間的斷袖之情,這汗巾也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像是紅樓夢中蔣玉菡和賈寶玉,蔣玉菡便是把自己的汗巾送給了賈寶玉。

    琪官接了,笑道:「無功受祿,何以克當!也罷,我這裡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繫上,還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點親熱之意。」說畢撩衣,將系小衣兒一條大紅汗巾子解了下來,遞與寶玉。

    把自己的送給賈寶玉不算,還讓賈寶玉把他的也送給自己。蔣玉函言道繫了汗巾能「肌膚生香,不生汗漬」,可見汗巾體己貼膚的程度有多親近了。如此親密之物,對於賈寶玉來說,也只有襲人這樣已經有過肌膚之親的人才有資格相贈,而蔣玉函一見寶玉便以此物相贈,且要寶玉也將他的贈給自己,寶玉也給了,便足見兩人的曖昧之情。

    而後來,寶玉又把那條汗巾送給了襲人襲人一開始是不想要的,說不稀罕這個汗巾,但架不住寶玉「委婉解勸了一回」,「襲人無法,只得繫在腰裡。過後寶玉出去,終久解下來擲在個空箱子裡,自己又換了一條繫著。」雖然最後還是丟到了空箱子裡,但始終是收下了這個物件,並且早已親自系過一回。

    而日後賈府抄敗,襲人嫁給了蔣玉函,蔣玉菡自然便看到了她那汗巾。發現彼此早已「肌膚未親汗巾親」了,如此,也只能說是機緣。

    正所謂: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見十斤收了汗巾,秀竹便自告別,踩著冰過了河那邊。她朝著十斤擺擺手,便朝著磐石堡的方向走去。

    十斤一

    直呆呆的看著她的背影,直到她繞過全面那片亂石,再也看不見蹤影了。

    他戀戀不捨的歎了口氣,但接著卻又是露出了一絲笑容,伸到懷裡摸了摸那汗巾,臉上的笑意就更濃厚了。

    眼見天色不早,再不走怕是酉時之前就回不去了,想想那鞭子,十斤不由得一個哆嗦,趕緊拎著幾捆乾草往營地的方向快步走去。

    只是他卻是並未看到,在甘河西岸,那片亂石之後,秀竹悄悄的轉出身來。她遠遠的看著他,眼中流出濃濃的哀傷。

    終於,眼淚簌簌而下。

    已是淚流滿面。

    ……

    蓑衣渡。

    經過了上一次被六稜山土匪打劫的事兒之後,分明可以感覺得到,蓑衣渡的戒備比以前森嚴了許多。

    村鎮周圍的那一圈兒牆本來破損的相當嚴重,甚至有的地界兒都已經塌陷了,當初也沒人管。現如今卻是都修葺的整齊,甚至城牆都被加高了不少,達到了一丈三尺左右的高度,上面那一截牆體,分明是透著新色。

    除了城牆被加高加厚之外,每個大約十幾丈的距離,便有一座高聳的碉樓聳立著,碉樓是用麻石混合著青磚建造的,大約有兩丈高,一丈方圓。有上下兩層,朝外的一面,開著兩層窗口,一層在離地大約一丈三尺的高度,一層在一丈八尺左右的高度。加起來一共是八個,這窗口,實際上就是射孔。

    這年頭兒村堡之中基本上都是有些民勇的,這些民勇數量為之不少,手裡的其他兵器也有些,但是弓箭卻很少。能夠遠程射擊的弓箭在這個時代可是戰略性物資,私藏弓箭乃是違逆大罪!但是蓑衣渡蘇家在上頭很有些關係,因此也搞到了一些,不過都掌握在蘇家的家丁手中,等閒人是見不到的。

    本來破敗的大門也被重新修建了,不但重建了大門門樓,而且還在兩邊各自增加了一個碉樓。

    一般來說,流寇土匪手裡頭都是沒什麼攻城器械的,他們若是要攻打蓑衣渡,九成九的可能是把攻擊重點放在大門口的。而現在重建之後,門樓足有一丈六七尺高,城牆也是高厚,就連大門,都是用足足有半尺多厚的木頭重新打造的,異常之堅固。

    只要不是混進內奸來把大門打開,別說

    是一般的山賊土匪了,就算是建奴也未必能把蓑衣渡打下來。

    在這個年代,縱覽整個東亞,建奴野戰絕對是毫無疑問的天下第一,但攻城戰卻並非是他們擅長的。當初萬曆末年的時候,建奴遼東,連下城池十數座,但打的這麼勝利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他們攻城能力有多強,而是因為當時的明軍心氣兒沒了,望風而逃,幾乎所有的城池都是門戶大開,拱手讓人。

    到了後來,後金野戰連戰連捷,大明朝幾乎沒贏過,但是後金攻城戰上面,卻是乏善可陳。只要是據堅城以固守,他們往往就很難拿下來。就拿去年的入寇來說,他們固然是晉北,劫掠無數,但卻有不少的村堡關門固守,建奴便愣是打不下來。

    他們倒不是不善製造器械,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士兵數目少,少且精銳,實在是沒多少人命可以消耗,而攻城戰就是不折不扣的絞肉機,攻城的一方就是要拼人命拼消耗的。

    不過等不了多久,再過一兩年,後金兵的工程能力就會有一個極大的提升。

    因為他們火炮的數量在以一個遠超明朝的製造速度在飛快增長。

    在這會兒,正是崇禎七年崇禎八年的光景,建奴非常重視火炮力量的建設,因此早在老奴努爾哈赤時代,便已經開始裝備火炮了,但這些火炮基本上都是從明朝那邊繳獲的,一來威力太弱,二來數量也少。到了天聰年間,這種局面得到改善。

    後金大致從天聰二、三年開始自己造炮、四、五年開始用炮、如於天聰五年正月,佟養性組織一批漢人軍匠仿製成第一門紅夷大炮、賜名天祐助威大將軍。到七年便組成組建了一個新的兵種:烏真超哈。漢譯為重兵、即炮兵部隊。又新建漢軍八旗、由佟養性統領。不久、這支部隊便在大凌河之戰中初露鋒芒。清太宗實錄卷十載:至紅夷大炮、我國創製後攜載攻城自此始。若非用紅夷大炮擊攻、則於子章台必不易克、以是久圍大凌河、克成厥功者、皆因上創紅夷大將軍故也。

    但後金在戰中已經不精於操炮,技術比較粗糙。

    不過自從崇禎四年之後,建奴的火炮力量便有了一個飛速的增長,正在不斷的拉近和大明朝的差距,到了現在,怕是這個差距已經要抹平了。

    原因就在於孔有德投降。

    吳橋兵變之後,

    孔有德叛軍山東,在登州之役**擄獲七千餘名士兵、十萬兩餉銀及三百餘門火炮,此後在山東各次戰役中又獲紅夷大炮多門。六年四月,孔、耿以船百艘載男女一萬兩千餘人,連同軍器、槍炮等,從鴨綠江口鎮江堡登陸降金。

    孔有德在致皇太極的乞降書中云:「本帥現有甲兵數萬,輕舟百餘,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與明汗同心協力,水陸並進,勢如破竹,天下又誰敢與汗為敵乎?」後金雖於天聰五年正月起,已在漢人佟養性的督造之下鑄成紅夷大炮,但數量有限且操作技術不精,故黃台吉對這支部隊的重視超乎尋常,力排群議、特出城十里迎接,表達其對這支明朝叛軍來歸的重視。

    天聰八年十月、明鎮守廣鹿島副將尚可喜也攜帶包括四門紅夷大炮在內的大量火器投降後金。由於孔、耿及尚叛軍的到來、和許多直接購自澳門葡萄牙的優質火炮、不僅令後金獲得大量精良的西洋火器、而且得到全套鑄彈製藥的技術以及瞄準的知識與儀具、使得後金迅速跨越了引進紅夷火器技術的初始階段。短短數年之間,八旗軍的裝備水平和作戰能力大大提高。無

    怪乎皇太極會出郊十里隆重迎接孔有德、以表達其對此一部隊來歸的重視。至此,徐光啟苦心經營的以西洋大炮為核心之軍事改革受到重創,而其成果反為後金獲得。從軍事角度而言,崇禎四年發生的吳橋兵變乃明清戰局之重要轉折點,蓋因叛變之孔有德、耿仲明屬部擁有當時整個大明最先進,威力最強大的西洋火炮,並受過之前一年便抵達北京的葡萄牙僱傭軍火炮部隊的訓練,操炮之法極強,遠遠超過此時大明朝和後金任何一支炮兵部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