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五零二 磚窯 文 / 竹下梨

    這個案子,其實是沒有太大的代表性的,因為其比較極端。所說現在打婆娘的男人不少,但是這多少還停留在打罵的階段,而像是韓守正那等行徑,簡直已經可以稱之為禽獸不如。

    極其惡劣!極其嚴重!

    其實但凡是在不那麼講究的小門小戶人家,人前女主人給足了自家男人面子,關起門來女人收拾男人,笤帚疙瘩伺候的事兒也很不少見。

    悍婦可不只是後世才有的,這個時代也很不少。

    由於有了這個案子,官府強制張繡和韓守正義絕,因此以後可能會有受了委屈挨了打的婦人提出義絕,從而導致家庭變得不穩定這個推斷其實是站不住腳的。畢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也都不那麼衝動,對事物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能力,並不會因為這個就輕易提出義絕的。更何況,現如今理法大興,禮教大防,無論男女,都是被傳統觀念束縛著。對於絕大多數女人來說,出了這種事兒,寧可自己把眼淚嚥下去,也絕對不會捅出去的。

    想來若不是張繡實在是活不下去了,也不會鬧得這麼大她心下甚至懷疑自己哥哥會不會就是被韓守正給下藥毒死的,若不然的話,為何哥哥早不病晚不病,就在她和韓守正剛搬進去沒多久就病了?

    當日,張繡便是搬到了霍青桐那裡去。

    然後第二日,去交棉片兒及青蚨甲葉的婦人們便是驚訝的看到,霍青桐還是坐在座位上,而在她旁邊,站著的卻正是張繡。張繡成為了霍青桐的助手,幫著她檢查並記錄等等,她人很細心,也格外珍惜這次簡直可稱為是重獲新生的機會,做起事來非常認真。更重要的是,她是士紳人家小姐出身,還會識文斷字,這可就很難得了,要知道,這個年代的識字率低,而女人的識字率就更是低到了一個可怕的程度。

    本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想法,許多官宦人家,士紳大族出來的女子甚至也只是識字兒而已,看的詩書卻是不多。讓她們識字,也不過是生怕她們嫁進夫家之後連賬本都看不明白,給下面的人給蒙騙了。

    有了張繡在一邊幫忙,霍青桐這邊效率提高了許多,本來預計再有兩日才能完成的工作,不過是一日半便是完成了。

    除了有些婦人因為編製的不合格結果被打回去重新編造因此還沒來來得及交上之外,其它的所有都已經收齊了。

    按照規格,這個棉片兒和青蚨甲葉足夠打造四百副棉甲的量,但是在製造過程中,有所損耗是在所難免的,這是必然的事兒。但就算是保守估計,加上製造時候的折損,三百七十套左右的棉甲是不成問題的。

    這個數目,已經是很不小。

    當日下午,霍青桐便是拿了董策的條子,把這些東西給運到了工坊區。

    趙鐵砧管轄的冷兵器組將會專門分出相當大的一部分人手來,將這些青蚨甲葉和棉片兒打造成合格的棉甲。其實他們要做的事情並不多,只不過是將這些棉片兒黏貼固定在成更厚實的裌衣,然後兩片兒合併,將甲葉固定在中間,再以鉚釘傳統布面和甲葉,將其牢牢的固定在一起。同時,在布料的外面再貼上一層其它顏色的布,紅色青色皆可,如此是為了統一規制顏色,畢竟一個顏色的看起來也好看,到時候真打起仗來也好分辨。

    按照大明的規矩,將棉甲的主色定為紅色的比較多。

    然後棉甲的主體,也就是胸腹以及裙甲這佔了整個棉甲面積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部分便即完工了,剩下的就是袖子,衣領等等。到最後在,再給甲冑上增添一切其他的或多或少具有一定實戰意義但裝飾性更強烈的物品,比如說漂亮的龍紋布面,比如說碩大的護心鏡等等。

    當然,若是嫌麻煩的話,也可以不加這些。

    一副棉甲打造的過程中,最難最麻煩的就是甲葉和棉片兒的打造,而現下這兩部分都已經完成,那就已經是完成了百分之八十。

    而後續的這剩餘的二成工作中,最難的又是給甲葉穿孔打洞,方便鉚釘固定,但現在使用的是青蚨為甲,上面本就有方孔,這便又省了不少時間人力。

    總體來說,這一次分給冷兵器組的活計,以技巧性居多,工作量不是極大。

    董策給他們的期限是,十五日。

    而那邊廂,大營中的新兵們,依舊是在奮力操練著,每日一上午訓練陣型,陣型的轉化,一下午加上晚上,則是訓練個人武藝,增強個人戰力。

    而又過了兩日,木匠工坊終

    於是完成了董策給他們下達的一個任務。因著這個任務完成,每家每戶都獎賞了三斗糧食。

    他們的成果是整整六十個木人。木人跟真人一般大小無二,身上胳膊腿等一應俱全。

    每個殺手隊分了兩個,從此之後,這些士卒便可以以木人為假想敵,或刺或擊或砸,便訓練的更有效率。

    …………

    正是午後。

    進入農曆的二月以來,天氣明顯開始變得暖和了,溫度開始一點一點兒的上升。

    對於這一點,經常在外面走動的人們是最能切身感受到的,至少寒風不像是之前那般刺骨了,甚至有的時候陽光熱烈一些,後背上還會出現刺癢的感覺,那是燥熱的要往外滲汗了。

    對於這一點,大自然的反應也並不緩慢。

    地表之下,已經有生機在萌發,那樹葉已經掉光的枝幹盡頭,似乎也在蠢蠢欲動。

    一切都在悄然改變著。

    甚至就連那甘河上面的堅冰,也都不那麼堅硬冰冷了。

    甘河東岸。

    磚窯廠已經初具規模了。

    這磚窯廠的構造,也是頗為的有特色。

    整個磚窯廠的主體,有些類似於城門外頭的甕城,不過論起高度來比甕城要矮的多。這座磚窯呈現出一種橢圓形,南北長約三十米,東西寬約十米左右,像是一個放大了無數倍的大拇指。高度大約在四米左右,四周修建了一圈兒城牆,這城牆跟地面的角度不是垂直的,而是大約呈現出一個七十度。

    跟甕城不同的是,甕城是周圍一圈兒牆體,裡面是空地,而這磚窯,上面則是封住了頂,在屋頂周圍那一圈兒,牆體往上延伸,還形成了一道不到三尺高的低矮女牆。

    其實更像是一棟具有甕城外形的大屋。

    牆壁上開了不少拱形的門洞,加起來少說也有個十幾二十個,大約都有兩米高,不到一米寬的樣子。

    在窯洞中央的部位,則是一座拔起來的煙囪。

    按理說,這煙囪應該很高才是,至少也得七八丈才成,但此時,卻只是修了一丈來高,在往上就沒有

    了。煙囪很粗,而且其規格是從下往上逐漸變細的,越靠下越粗,直徑大約也在一丈上下,因此這未建成的煙囪看上去就像是個矮矮的墩子,頗有些怪異。

    之所以這樣,原因很簡單,沒磚了。

    董策興建窯廠的時候已經入冬,大地封凍,堅硬如鐵石,根本就沒法子向下挖土,挖不了土,之做不了磚坯,又如何燒磚?

    是以窯廠設立到現在也有差不多三個月了,卻是一塊兒磚都沒能燒出來。就連修建窯廠和煙囪的這些磚,也都是張寒千方百計湊出來的,有的是從十里堡拆了那些被遷移到磐石堡的軍戶的房子得來的,有的是拆了一些廢棄的村子或者是火路墩得來的反正是只要搞到就成,已經不管別的了。

    好湊歹湊,好歹是把這窯廠的架子給搭起來了。

    但煙囪建了一丈高的時候,卻是再也搞不到材料了,沒奈何只得暫時這樣。幸好沒了上面的大半截煙囪也不算什麼,現如今窯廠的整體已經基本完工,等到天氣暖和,磚坯能夠製作了之後,就立刻可以投入使用了。

    饒是如此,這建造磚窯的建築材料也不完全是磚,還有許多的土坯,甚至為數不少從外面搬來的形狀比較規整的大石。

    (筆者老家有一座窯廠,應該不算規模很大的吧,同等級的窯廠整個縣裡還有不少。但那個窯廠的主體,就足有四五十米長,十幾米寬,中間那大煙囪,根據我的記憶,至少也有二十層樓左右的高度,筆直高聳。外煙囪的外面壁上,還固定了不少鐵扶手,是用來攀爬的。窯廠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大灣,我們那兒叫窯灣子,由於都是挖掘機挖的土,所以灣壁非常陡峭,水也很深,聽說淹死過人……)而此時若是進去的話,就會發現,實際上整個磚窯內部,就是中空的。確實就像是一間大屋一樣,不過這件大屋,中間則是一個巨大的立柱。這立柱也是完全由磚砌成的,一般來說,這種立柱有兩種規格,一種是內部中空,外面磚砌也比較稀疏,留有許多的孔洞,另外一種則是完全砌死,但是下面開的有小門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