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四九零 三擂三吹,三喊三進 文 / 竹下梨

    而後面的第九兵第十兵大棒手,則是高高舉起了手中足有六點四厘米直徑的沉重巨棒。

    董毅英又是大喊道:「再擂再吹,再喊再進!」

    隨即,口中的哨子又一次響起。

    「殺!」

    喊殺聲中,眾人又是向前一步。

    他們的表情更加了冷厲嚴肅,身子繃得更緊,更直。

    因為他們明白,若是在戰場上,現在就是和敵人短兵相接的前一刻,而現在在訓練場上,接下來的一步,則是訓導官評定他們訓練是否合格的一個重要依據。

    董毅英的聲音再次響起:「三擂三吹,三喊三進!」

    竹哨的聲音再次響起,這一次格外的銳利。

    「殺!」

    殺手隊的眾人爆發出了一聲狂吼,忽然有了動作。

    錢一川和王鼎柱這兩個挨牌手相距大約一尺半的距離,保持在同一個平行線上,然後便是把手中巨大的挨牌重重的往地上一拄。他們手中的挨牌高約五尺,寬一尺五寸,主體乃是用白楊木製成,白楊木較為輕便,而且強度也並不弱,和一般的木料相比,硬度至少在中等靠上。

    這挨牌的形狀,大致就是一個等腰梯形,呈現出上面略窄下面略寬的形狀,不過差距不多,也就是四五分而已。

    在內裡木料的表面,則是蒙了一層生牛皮,這牛皮是那牛剛殺死之後,熱騰騰還帶著血的牛皮直接蒙上去的。等到牛皮逐漸冷卻變得乾硬收縮,便是緊緊的裹在了盾牌的表面,再無一絲鬆動。到了那時候,便是竭力去撕扯,也是根本撕不下來。

    在一些誇張的描述中,常常會說,一整張牛皮就蒙了下去,當然不是蒙的一整張牛皮事實上,在這個年代乃至是更古遠的時代,無論是東方西方,一面盾牌上蒙上一整張牛皮的事情,根本是不存在的。沒別的,因為太重。(ps:考據了一下一整張牛皮的重量,如下。

    超輕量的閹牛皮,二十八到四十二斤。

    輕量閹牛皮,四十二到五十二斤。

    重量閹牛皮,五十二斤以上。

    臀部有烙印閹牛皮,五十二斤以上。

    輕量無烙印母牛皮,二十八到四十八斤。

    重量無烙印母牛皮,四十八斤以上。

    打烙印的母牛皮,二十八斤以上。)

    事實上,一整張牛皮的話,足夠蒙制十面挨牌。

    由於要增加的主要是盾牌外部的防禦力,所以只需要蒙外面那一面兒,內裡則是不用的。

    關於明朝的一尺有兩個說法,一個說法是三十二厘米,這個是最精確的,根據保存下來的嘉靖牙尺獲得。另外一個說法則是三十一點一厘米,兩者倒是差之不多。無論是哪個說法,挨牌的長度大約是在一百五十五點五厘米到一百六十厘米之間,便算作是一百五十八厘米。而由於其形態為上窄下寬的等腰梯形,則取其中部的寬度為一尺半,也就是四十八厘米。則整個盾牌的面積大約在零點七五平方米左右。

    而一張寬度為兩米,長度為兩米六,厚度為一點五厘米,標準單位在五十英尺也就是五十平方英尺以上的牛皮,重量在一百零六斤左右。折合下來,這一面盾牌上面的蒙皮,重量便在十五斤左右。

    十五斤重的蒙皮,再加上本身重量在十三斤左右的木牌本身,不到三十斤,這個重量倒是還在可以承受範圍之內、

    (之前說過挨牌的重量為十三斤,為誤寫,沒考慮蒙皮的重量。說實話,如果不查資料,我也會和很多人一樣,忽略掉這一點。)

    增加了這麼一層足有半寸厚度的蒙皮,盾牌的防禦力頓時便是提升了一個檔次,要知道歷史上許多盾牌其實便是皮盾,而木料為裡,外面蒙皮的盾牌更是不少,這種皮盾的防禦力並不相識它的名字聽起來那麼弱。

    當然,蒙上這一層牛皮不但重量增加,花費也不小,因此蒙皮的盾牌只是少數,大部分都沒有。有的是在外側的木料上用漆畫了各種圖案,比如說最常見的便是一個猙獰的額頭生著王字,頭上生出雙角的鬼頭的圖案。更有甚者,為數不少的甚至直接露著那一層木頭,表面什麼都沒有。

    不過錢一川和王鼎柱手中的挨牌都是齊活的蒙皮木盾。

    這挨牌又高又寬,高度達到了一米六左右,足以把一

    個壯年漢子整個給遮擋住。這個時代成年男子的身高比後世要矮一些,大約也就是一米六左右哪怕是如此,也比同時代的歐洲要高,而在此時的扶桑,一米六絕對是高的超過一米七,就已經算是魁梧的體型了。

    錢一川和王鼎柱兩人把挨牌往地上一拄,挨牌已經足夠把腦袋以下的部位都給防護住了。在挨牌後面有固定的繩索當把手,他們抓牢了把手,把左肩頂在盾牌後面,而右手則是鏗鏘一聲,拔出了腰刀。

    長三尺二寸,柄長三寸,重一斤十兩,也就是後世的兩斤。

    這是他們除了挨牌之外的常規配備。

    雪亮的刀光在清晨閃現。

    第一兵錢一川在左,第二兵王鼎柱在右。

    而在他們兩個擺好陣勢之後,錢一川身後的第三兵,狼筅手鄭水生往右前方垮了一步,站在了兩個挨牌手中間的位置,和他們基本齊平,略略靠後幾寸而已,手中的狼筅從兩個挨牌之間的空隙探出去,指向了左前方。他右手握住了狼筅中部靠下的位置,左手則是握住了尾端靠上的位置。而和他並列的第四兵,同為狼筅手的馬京,也是往右前方垮了一步,緊靠在第二兵王鼎柱旁邊,大約落後三分之一個身位,兩人肩膀緊挨著。他右手握住狼筅中段靠下,左手握住尾端靠上,狼筅指向了右前方。而在第一兵錢一川和第三兵趙水生之間,則是第七兵,長槍手楊二。他站在兩人中間靠後的位置,在錢一川右後方,在趙水生左後方,落後兩人一個身位。他右手握住長矛的中段靠下,左手握住長矛的尾端靠上,長矛指向右前方。他手中長矛的指向,正好和趙水生手中的狼筅交叉,組成一個x形。

    在第一兵錢一川左邊,則是第八兵,同為長槍手的牛大曾。他和錢一川相隔大約一尺,落後半個身位,左手握住長矛中段靠下,右手握住長矛尾端靠上,長矛指向了左前方。

    在第八兵牛大曾的左手邊,則是第五兵,鏜鈀手秦逵,他落後了牛大曾半個身位,鏜鈀指向左前方。

    在秦逵的左手邊,則是第九兵,大棒手高安。他又落後了秦逵半個身位,高高舉起了手中的巨棒。

    至此,左邊便是到頭了。

    而右邊,在第四兵,狼筅手馬京的右手邊,和他並肩而占的,則是臨時隊總鄭發奎。此時他手中的帶刃長

    旗桿已經不是高舉了,而是向前平刺,矛頭下面那三角紅旗依舊奪目。他面對正前方,手中的帶刃長旗桿在前端和馬京指向右前方的狼筅交叉。

    在鄭發奎的右手邊,落後他一個身位的是第六兵,鏜鈀手蔣老三。蔣老三斜看了鄭發奎一眼,面無表情,只是嘴角往下拉了拉。鄭發奎注意到了他的表情,但就像是沒看到一樣,依舊是滿臉的肅然。

    「裝,就你他娘的能裝!」

    蔣老三心裡暗暗的罵了一句。

    他也是朝向右前方的,而在蔣老三右手邊,落後半個身位的便是大棒手趙狗蛋了。他這會兒滿臉狂熱,死死的攥住了巨棒,渾身肌肉緊繃著,蔣老三尋思著估計若是現在自己在他面前閃過去,他也會本能的狠狠砸下。

    如此,短兵相接陣勢完成。

    從左向右分別是大棒手,鏜鈀手,長槍手,挨牌手,長槍手,狼筅手,挨牌手,狼筅手,隊正,鏜鈀手,大棒手。

    這十一個人,組成了一個中間部位向外凸起,兩翼略略落後的一個對敵一面外凸的半月形陣勢,凸起的位置,便是兩個挨牌手以及挨牌手中間夾著的那一個長槍手和一個狼筅手。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越是在中間部位,便越是用的長兵器,長槍,狼筅都集中在中間,而在兩翼位置,則是鏜鈀,大棒這種短一些的兵器。一寸長一寸強,敵人主要是從正面殺過來的,而他們面對的正是狼筅長槍這種殺傷力極強的長兵器,以至於根本無法接近,而中間部位的長兵器是殺戮的主力,這裡的敵人是最多的。而當敵人發現中間不好突破的時候,就會尋求從兩翼突破,但是兩翼要面對的敵人必要是要比中間位置要面對的少得多的。鏜鈀、大棒,這種不是那麼長的長兵器,便足以應對這些敵人。兩個長槍手都集中在了中間靠左的位置,因為左撇子畢竟是少數,按照慣用手,敵人進攻的時候,更多時候是從他們的右翼進攻的,而面對他們右翼的,便是殺手隊的左翼,所以加強這邊自然是很有必要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