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四一三 緣由 文 / 竹下梨

    孔道只能容納多則兩人,少則一人並肩而過,前進速度可以說慢的令人髮指,幾乎是一步一步的往前挪。

    家丁們早就得了吩咐,都是低著頭看著路默默的往前走,沒有一個人吭聲。就連戰馬也都上了轡頭,免得它們發出聲音來。而它們在進入孔道之前就餵了一次,因此倒是也不用擔心傷了馬力。

    夜色籠罩下,只能聽到一陣腳步聲。

    這條路,是陸添丁發現的。

    陸添丁當初從板升城回來的時候,走的可不是正常路線。

    按照正常思維的話,他應該一路往南,然後只要是找到大明的一處邊堡或者是火路墩或者是遇到外出巡邏的大明斥候,那就算是安全了,便是重新回到了大明的懷抱。但是問題是,在明朝末年這個畸形的時代,最好不要按照常理來推斷一些東西。

    如果陸添丁真的這麼天真的話,那麼他的結局便是被大明朝的邊將給抓走,成為那邊將的奴婢,然後下輩子就在奴役和痛苦中生活。

    在正德朝和嘉靖朝的時候,朝廷和地方對這些南歸逃人還真是重視,因為他們基本上都是壯年男丁,能活著從蒙古人的地盤兒上逃出來就說明了身體素質肯定不錯。而且熟悉蒙古人的習俗,地盤,路線,甚至蒙古話都說的很好,而最重要的是,他們被蒙古人奴役虐待了這許多年,都是對蒙古人充滿了深仇大恨。

    這可不正是最好的兵員?

    在正德朝,御馬監之下,還有一直全都是南歸逃人組成的軍隊,戰鬥力相當可觀。

    但是越到後來,朝廷對這塊兒就越不重視,越加漠視甚至根本就已經忘了還有這麼一些人的存在。而正因為如此,南歸逃人的地位就越來越低。到了後來,甚至南歸逃人都會被抓成奴隸。因為他們身強力壯,抓了之後當奴隸也是再合適不過了。

    而且他們都是從蒙古人的地盤上逃回來的,當真是有大把大把的罪名可以隨意安插,便是全身都是嘴也說不清楚。這些南歸逃人又無處可逃,又無家可歸,又無力反抗,只能任命。

    而且他們在很搶手,因為根據邊軍這些年來形成的不成文的規定,誰抓到,便是誰的私產

    其實陸添丁一開始的時候真的是這麼天真。

    當他帶著白銀和烏蘭巴日曆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虎峪口堡的時候,舉起雙臂滿臉笑容的迎向了一隊外出巡邏的明軍斥候,迎接他們的卻是冰冷的箭簇和那個邊軍總旗貪婪的笑容。

    然後就又是三個月的奴隸生涯。

    才出虎口,又入狼窩。

    三個月之後,陸添丁和白音烏蘭巴日瞅準機會,搶了三匹馬逃了出來。那軍將自然是不甘心,派人一路狂追,陸添丁仨人慌不擇路,一路狂奔,發現拜託了追兵的時候,竟又跑到了蒙古人的地盤兒。不過原來生活在那裡的一個小部落已經因為乾旱而舉族遷走了,這才讓他們躲過了一劫。

    三人殺了一匹馬,然後靠著那些馬肉東躲西藏的,又是往南行來。

    不過這一次,他們可沒敢走大路,而是在山中躲躲藏藏的,專門揀荒無人跡的小路走。也是他們爺仨兒幸運,竟然真給他們發現了這條隱秘的山間孔道,穿過了明軍的防線來到了漢人的地盤兒。

    過年的時候,佃戶們都來董府拜年,而董策則是招呼他們管飯。在宴席上董策問起他們得知陸添丁是南歸逃人而白音烏蘭巴日兩個更乾脆是蒙古人,當時他就動了心思。

    要知道,這個計劃可是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在董策的心中模模糊糊成形了的。

    他要打劫范永鬥出關的商隊。

    確切的說來,是破壞。

    董策不知道陽和城中那一支龐大的商隊到底是雲到哪兒去的,但是他可以確定一點這些物資肯定是跟建奴有關係。而再從這一點仔細推算一下的話,不外乎就是糧食,烈酒,中原的綾羅綢緞,金銀製品,精美器物等等。

    這些年大明朝處於小冰河時期,日子過的很難受,連年大旱,糧食年年歉收,流民四起,戰火紛飛。可以說,日後滅亡了大明朝流寇,至少有一半是因為這該死的小冰河時代。而建奴在關外遼東,其實日子也不好過。遼東乾旱也很嚴重,而且當年老奴殺無谷之人,一家人裡頭大半都給逼得要走到村口主動去領刀。三百萬遼東邊民給殺的所剩無幾。

    大肆殺戮不但給漢人帶來了滅頂之災,而且直接使得後金政權缺少了最寶貴的勞動力,大批土地荒蕪,糧

    食產量極度降低,糧價飛漲,不少真夷都給活活餓死,後金幾乎都不用打,自己就要滅亡了。

    但是南邊兒的大明實在是太弱了,自從黃台吉登基以來,連續幾次南下入寇,劫掠了大批的糧食工匠人口等等,再加上八大皇商不斷的往那邊販賣糧食,使得建奴得以渡過難關,現在國力也在逐漸的恢復之中。

    糧食,在建奴那邊始終是最硬通,也是建奴最需要的貨物。

    而那些金銀器皿,精緻器物,綾羅綢緞等,則是在建奴的中上層貴族之間非常流行。

    董策估計裡面可能會有很多大宗的貨物,根本不是他這支隊伍能夠攜帶運出來的,他打算哪怕是就地焚燬也絕對不給建奴留下。

    這個計劃簡直可以說是膽大妄為,若是被人知道的話,真真是要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范永斗范大官人不僅僅是後世的八大皇商,更是此時山西數得著的大商人,交遊廣泛,一張龐大的關係網裡面不知道多少高官顯貴。這事兒真要是暴露出去,劉若宰根本保不住他,那些大人物一根手指頭就把他給碾死了。

    但董策還是要做!

    他有把握消息不會擴散出去,更是知道,若是這件事自己不做,怕是以後許多更需要大勇氣的事情,也就沒膽量去做了。

    人生有時候便是如此,你一件難以決斷的事情想的多了,退縮了,多半下一件事也會如此。久而久之,那就什麼都別幹了。

    所以在從陽和城回來之後,董策便是詢問他們知不知道山間人跡罕至的小路能夠通往塞北的這件事可是萬萬見不得光的,一定要避開大明邊軍才行。他本來沒以為能問出什麼來,只是想著讓這三人出來探查尋覓一番,卻沒想到陸添丁卻又那般離奇的經歷。如此一來倒是省了事兒了,董策便讓他們前來再次確定探看,三人過來又重新把這條路走了一遍,然後回去稟報董策。

    董策抬頭望去,只能瞧見遠處夜色下山巒高大的剪影,前方的路卻是模模糊糊。

    所幸白音和烏蘭巴日記憶力很好,有他們的帶領,雖然磕磕絆絆的,但是總歸還是順利的前進。

    大約過了一個半時辰,董策估摸著也就是走出去了二十里,這個速度若是放在平地上,簡直可以用龜速來形容

    ,但是在這山間,已經算是不滿。

    董策始終在低頭趕路,一抬頭,他忽然便是怔住了。

    藉著灑下的月光,他赫然看到,就在前面不遠處,山巒的頂部,卻是有一條蜿蜒的巨龍盤踞其上,東西皆有。而就在右前方大約是不到半里之外的那座山丘的頂端,屹立著一個高大的烽火台。

    董策從未想到,自己來到這個時代之後第一次見到這座盤踞北地的巨龍,竟是在這樣的一個境況下。

    這裡的長城顯然非常高大巍峨,就算是在這黑夜之中,僅僅藉著月光也能看的很是清晰。董策沒有夜盲症的困擾,甚至可以大致的看出,那長城外面都是包磚的,烽火台也是足有四五丈高,宛如巨獸一般蹲踞在山頂之上。

    在這裡,山溪驟然變得寬了許多,足有兩丈左右的寬度,兩邊的坡度也變緩,形成了一處頗大的裂溝。因此在這裡長城有一個斷口,不過東西兩邊的邊牆都挨得挺近。

    顯然,這裡當初在修建的時候,不知道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在陡峻的山巒上建起了這座高牆,外面包了磚,每隔不遠都建起了烽火台。

    但是現在,這裡卻是荒廢了。

    按照邊軍的規矩,烽火台夜間是一定要有火把照明的,不但要把墩台頂部給照的亮堂,而且周圍也得透亮才行,這是為了防備敵人夜襲。每個烽火台,更有五到七名不等的墩軍駐守。

    但是現在這裡,卻是一個人影都沒有,烽火台裡也沒有火光透出來,可見不知道多久之前就已經沒有守軍了。

    至少陸添丁說他溜回來的時候就沒有看到守軍。

    這對董策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是他心裡卻是沉甸甸的。

    武備廢弛,一至於斯!

    又往前走了大約有三四里,這條孔道便是到了盡頭,前面被亂石堵住,再也無法通行了。那條小溪的源頭,興許就是從這亂世之中流出來的。不過到了這裡,兩邊也不是那麼陡峭了,成了平緩的斜坡。眾人紛紛牽馬上去,這時候陸添丁帶著白銀和烏蘭巴日往外走了一陣兒,很快便是回來,帶著眾人進了一條隱蔽的山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