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第312章 三一一 大局 文 / 竹下梨

    這麼熱切的追求,有幾個女子不動心的?

    但是杜家娘子卻是根本不假辭色,侯方域若是說正經事兒,她就正經說話,侯方域若是說葷話,嘴裡胡言亂語,她也是立刻翻臉,反唇相譏,毫不留情。而偏偏她越是這般,侯方域就越是對他癡迷。今日這宴飲,其實就是侯方域宿醉醒酒之後,忽然想到今日還未曾見過家人,趕緊便過來了,結果正巧碰到董策回來,自然是要好生吃酒宴飲一番了。

    侯方域見多了對他溫柔如水的女子,杜家娘子這般潑辣,正是讓他感覺十分之新奇,這種從未感受過的新奇體驗,讓他若飲醇酒,如癡如醉。

    用董策的話說,這就是個賤坯子。

    侯方域毫不在意杜家娘子的態度,饞著臉笑道:「十娘,你不知道,我昨日想你,又是一夜未眠。本就大醉,卻是生生睡不著,今日起來,頭疼欲裂!一想到今日還未曾見到你,頓時便是感到心裡惶惶的,似乎是丟了什麼最珍貴的東西一般,急急的便趕來見你。」

    「十娘,你可忍心麼?」他捂著心口,滿臉的幽怨。

    這廝似乎入戲太深,竟然筷子敲著碟子,滿臉深情的唱了起來:「既見君子,雲胡不喜?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怎麼不忍心?」

    杜家娘子冷笑道:「公子請自重。今日我來為你們調羹布菜,可不是看你的面子。」

    董策也差點兒吐了,他歎了口氣,心道你們倆的事兒,何必把我給拉上?他忽然面色古怪的看著杜家娘子,道:「你叫杜十娘?」

    他很驚詫,原來侯方域還真知道杜家娘子的名字?問題是,這個名字怎麼……

    「嗯,奴家家中排行第十。」杜十娘有些不好意思,臉上紅了一下,她低聲道:「賤名到讓大官人見笑了。啊,下面還有點兒事,奴去處置一下。」

    說著便是推門出去。

    侯方域面色古怪的瞧著董策,忽然道:「不對勁兒。」

    「怎麼了?」董策問道。

    「我看,他對你有意思。」侯方域一臉的悲憤:「提到你的時候,她會臉紅,你說,她是不是看上你了?」

    董策看了他一眼,歎了口氣:「別裝瘋賣傻了,別跟我說,你支走了他就是為了跟我說這些話。你這人雖然不著調,但總還不回這麼無聊。」

    「當然是還有別的事兒。」侯方域卻是不肯放過這個話題:「但這事兒也得說。」

    董策以手扶額:「家有賢妻夫不遭橫禍,在下現在還沒有納妾的心思,而且這位杜家娘子……」

    他搖搖頭,卻沒說出來,這杜十娘,他總是覺得有點兒不對勁兒。再說了,這名字,杜十娘?董策想想就是一陣牙酸。

    「好吧,先不說這個,放過你了。」

    兩人現在也算是交情深厚,開幾句玩笑自然是無妨的,不過若是癡纏胡鬧,還到不了那個份兒上。

    侯方域下意識的四處看了一眼,壓低了聲音道:「漢臣兄,可知反賊乎?」

    董策點點頭:「闖賊?還是獻賊?」

    「都有。」侯方域輕輕吁了口氣:「家父昨日於京師著人送來的信件上面,細細與我講解了今年剿匪之格局。」

    董策心中一動,他素日也常看邸報,加上有前世的歷史積澱,其實對這段歷史是很瞭解的,但是如果能聽局中人好生的說一番,自然又是完全不同的一種味道。

    他也壓低了聲音道:「何如?」

    「總體來說,不太樂觀。」侯方域雖然說的是比較沉重的話題,但是臉色卻沒什麼變化,顯然是沒把日漸壯大的李自成張獻忠等一干反賊當成一回事兒。實際上他的態度代表了此時明廷絕大部分士大夫的觀點——闖賊獻賊,不過是小疾而已,真正的心腹大患,乃是關外遼東建奴。殊不知,最後滅亡了這煌煌大明朝的,正是那些反賊泥腿子。

    總體來說,崇禎七年對農民軍來說,是歷史性和巨大轉折的一年。

    崇禎六年十一月二十四,反賊利用官軍大勝之際,互相防備爭功,毫無作為原地躊躇月餘的大好機會,利用黃河結冰的大好時機,跨越黃河天險,進入中原大地。

    從此,各路反賊才可說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有了極其廣大的縱深活動空間。

    河南是大明朝的腹心,四戰之地,此地明廷根本沒有多少軍隊。僅僅在一個月之內,反賊的足跡幾乎遍及河南西部各縣,接著又衝向接境的湖廣、安徽和四川。對明廷來說,原先的局部問題從此變成了腹心大患。

    其根本原因,便是河南窮,太窮了。這個曾經是華夏文明源頭的所在,廣袤的中原大地,由於連年大旱,黃河肆虐,蝗災頻頻,早就已經是跡近人間鬼蜮。

    崇禎六年底,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在《中原生靈疏》中言道:崇禎三、四、五、六年,連年大旱,「秋既無收,麥又難種。野無青草,十室九空。於是有斗米值銀五錢者,有工作一日不得升米者,有采草根樹葉充飢者,有夫棄其妻、母棄其子者,有賣一子女不足數餐者,有自縊空林、甘填溝渠者,有餓死路側者,有鶉衣菜色而行乞者,有枕比而斃者,有泥門擔簦而逃者,有骨肉相殘食者。」

    而在這樣的大荒之年,明廷不但不加賑濟,反而「加之以誅求,重之以供應,責之以兵糧、器械、米豆、芻茭,悉索敝賦以應河北之求。而且正賦之外,有加派焉,而且盡追數年之舊逋,而且先編三分之預征,而且連索久逋額外拋荒之計祿。……舊額未完,新餉已催;新徵甫畢,舊逋又下;額內難緩,額外復急。村無吠犬,尚敲催呼之門;樹有啼鵑,盡灑鞭樸之血。黃埃赤地,鄉鄉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常聞鬼哭。觸耳有風鶴之聲,滿目皆荒慘之色。欲使窮民之不化而為盜不可得也,欲使奸民之不望賊而附不可得也……。」

    河南早就是饑民遍地,流寇四起,而闖賊獻賊這些反賊一進入河南,立刻就得到了整個中原大地的蜂起響應。大量的流民流寇加入反賊之中,使得反賊在崇禎五年六年幾次官兵大的圍剿中損失的力量重新補充回來,而且得到了極大的增長。

    河南一地,從賊者不知凡幾。反賊進入河南以後,兵分兩路,橫行狼、一斗谷、掃地王、滿天星等八營部眾十餘萬西入武關,山陽、鎮安、商南同日陷落。接著北上雒南,向陝西布政使司西安府挺進。對剿匪負有重任的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大為震驚,連忙檄調郃陽,韓城駐軍迎頭堵截。這路起義軍遂掉頭南下,於崇禎七年正月十五日攻克洵陽、紫陽,平利、白河也相繼被攻克。洪承疇大軍趕到時,此路義軍已南下四川。

    另一路起義軍包括高迎祥、李自成、馬守應、張獻忠等部,進入了盧氏山區。此地「崇山造天,牙距趾錯」,形勢非常險要。此地原來就有一批由於喪失了土地,被迫違抗朝廷禁令私自開礦為生的百姓,他們被官府斥之為「礦盜」。反賊到達之後,礦徒們群起響應,充當嚮導,加入反賊,領著逆賊由山間小路直抵內鄉,然後經鄧州、淅水南下湖廣的鄖陽、襄陽地區。崇禎六年十二月下旬到七年正月,這路起義軍連破鄖西、上津、房縣、保康諸縣。

    「直走空虛無人之地,捷若風雨之至。」鄖陽撫治蔣允儀「束手無策,上書請死而已。」

    中原腹心一片糜爛,朝中大臣認為,流寇之所以能「流突無定」,乃是因為「各鎮、撫事權不一,互相觀望。宜以重臣開督府,統攝諸道兵討賊」。崇禎皇帝便以延綏巡撫陳奇瑜為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山西、河南、湖廣、四川軍務,視賊所向,隨方剿撫。而這個職位的設立,也表明了反賊的力量已經得到了極大的增長。

    崇禎七年的上半年,反賊主力集中在四川北部和陝西南部。入川的義軍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由豫西和湖廣鄖陽西入陝西興安,他們在遭到明軍的阻擊以後,向南折入四川;另一部分是從湖廣鄖陽地區,經長江北岸的大山區入川。後一部分於二月二十一日攻克夔州府,打開了川的門戶。明廷趕緊調軍防範阻擊,是故反賊的活動區域被堵截在川東川北的山區之中,此地層巒起伏,多是深山老林,糧食產出極少,無法解決大隊人馬的糧食供應。是以,這路反賊不久又分道出川,一部分東返湖廣,大部分北上陝西。

    如此,隨著大明朝廷重兵集結於河南、湖廣,反賊的的主力又回到了其發源地陝西。

    崇禎七年春,陳奇瑜以五省軍務總督之身份,檄調各路官軍齊集於河南陝州,然後移師南下,向湖廣均縣、竹山一帶進剿。李自成、張獻忠等部受到官軍的壓迫,向西進入陝西。陳奇瑜連續在河南、湖廣打了幾次勝仗,心中驕橫已起,便窮追不捨,打算一舉消滅反賊。反賊打走到漢中棧道地區時,誤入險地,此地山高路陡,百姓稀少,山民彪悍,所有出口都被明軍把守得嚴嚴密密,又碰上陰雨連下七十多天,「弩解刀蝕,衣甲浸,馬蹄穿,數日不能一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