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第290章 二*八*九 終非同道 文 / 竹下梨

    侯方域搖搖頭,歎道:「可惜,可惜,若是漢臣兄這般樣子,去秦淮河畔走一遭,不知道會引得多少女子失魂落魄?」

    董策笑道:「難不成那些姐兒竟是喜歡這等調調?」

    「還得長的玉樹臨風,如漢臣兄及在下這般才行。」侯方域一臉的得意:「某秦淮河畔留戀時常數月,豈能不知這些?」

    說話間,已經快要到達衙署門口了。

    其實這麼說也不大確切,這裡距離衙署的正門還有相當遠的距離,不過到了此地,已經該下馬了。

    兩人牽著馬又往前走了不多遠,便是衙署大門前面的兩根高高的旗桿。這兩根旗桿足有成年壯漢的腰一般粗細,上下一般粗,非常之勻稱,表面上刷著黑色的漆,看上去黑沉如鐵,宛如鋼鐵澆鑄。

    這兩根旗桿,每一根都是高十丈三尺三寸,折合成後世,也就是將近三十五米高。

    這兩根旗桿,乃是全天下最高的。在旗桿頂上,兩面大旗隨風飄揚,其聲獵獵,聲勢烜赫。

    董策所不知道的是,這兩根巨大無比的天下第一旗桿在滿清入關之後若干年,被搬到了有天下第一督撫之稱的直隸總督衙署前面,又是傲然聳立了許多年。

    在兩根旗桿的正對面,乃是高大的照壁。旗桿之後,則是高大的軍門,在軍門兩側,乃是黑色的鹿角,這是只有參將及以上級別的文武官員才能使用的規格。

    在兩根旗桿下面,就各自有一個穿著青布鐵甲,精壯強悍的士卒在站著。而在旗桿之後,過軍門,一直到儀門,每隔六尺,都有一名身著鐵甲,衣甲鮮明,威風凜凜的士兵站著。他們板著臉,面色嚴肅,氣質冰冷,手摁在刀上,身形一動不動。

    當真是好大的威風,好大的煞氣。()還未邁入那座大門,便覺得自己已經是矮了三分。

    董策瞧著那些兵丁,便是眼睛一縮,以他的眼神兒,自然是能看得出來,這些兵丁都是百戰餘生的精銳。鎧甲和武器都是算不得數的,唯有那等氣質,一看就知道是刀鋒磨礪,戰場上打滾出來的。

    見他們兩人走近,便有一個士兵上來盤問。他見兩人都是氣度不凡,尤其是前面的侯方域,一看而知便是非富即貴,也不敢怠慢,語氣頗為的和善:「二位公子,此處是總督衙署,你們……」

    他話還未說完,便給侯方域打斷了,這位素來在董策面前溫文爾雅,謙和有禮的貴公子卻是把臉一板,下巴一揚,滿臉都是不屑:「本公子行事,還須向你報備不成?我父乃是總督楊大人故交好友,來拜訪自家父輩,還須你這一文漢過問?」

    說罷便是冷哼一聲,大步向前走去。

    董策不由得愕然,這會兒他忽然恍然醒悟過來,無論侯方域和自己私交如何,對自己如何之有禮,兩人是如何想得,那終歸是他和自己個人的。他始終是個文人,是個儒學傳家,瞧不起武人的文人。

    而那兵丁被他這一番搶白,一開始還是滿臉怒容,待到侯方域說了自己的來頭,頓時是嚇得臉色蒼白。到了最後,這個身材魁梧雄壯不遜色於董策多少,國字臉黑面膛殺氣騰騰不知道斬過多少敵人首級的沙場健卒,竟是嚇得渾身哆嗦著跪在了地上,一個勁兒的磕頭。

    董策忽然覺得心裡一陣堵得慌。

    他輕輕歎了口氣,抬腳,邁步,從跪著的他的面前走過。

    周圍的士兵目光中有同情,有不忿,但更多的是選擇低著頭,不敢表露出自己的情緒。有的人已經心裡暗自歎息,得罪了這位公子爺,怕是只要在總督大人面前說上一句,他就要身首異處了。

    到了儀門前面,卻是大門緊閉,此路不通。

    這儀門,除了迎接欽差,或者是上官,否則一般是絕對不會開的。而身為兵部尚書,加左僉都御史銜兒的宣大總督,論起地位比他高的來,朝野內外還真沒幾個,而這位上任又沒有多久,因此這儀門自他上任之後還從來未曾打開過。侯方域董策二人,自然更沒有這麼大的面子。

    不過本來這也不是要走人的門。在儀門的北側,還有一道也算是很寬敞的門戶,這道門就叫做『人門』,很是簡單明瞭的名字。總督衙署之中,可不僅僅是住著總督的家人和下人,就像是後世的縣政府大院兒一樣,裡面有許多的辦事機構,控制著整個宣大總督軍政事務的所有總督直屬衙門,都在裡面辦公。

    所以裡面不但有外人,而且還很不少,上百人是有的。

    那門子也是個精明之人,方才自然是瞧見了侯方域訓斥那兵丁,知道他身份不凡,見兩人過來便擺上了笑臉:「這位公子爺,不知可有名刺拜帖?」

    侯方域此時卻是笑吟吟道:「自然是有的。」

    說著便是把自己的拜帖和那封信一起遞了過去,順手塞過去一小錠銀子,笑道:「勞駕,勞駕。」

    那門子手指頭靈活的一動,便是把銀子給揣到了袖子裡面,他一過手,便是知道這是一錠五兩銀。他倒是沒有不敢收侯方域的銀子,像是他們這等門子,就沒有個不收銀子的說法兒,甭管你官兒多大,只要是給了,咱就笑納。

    得了好處,這門子更是慇勤,把兩人讓進了門房中去,慇勤的招呼兩人坐下。

    這門房很是闊大,進了大門之後,是一個四柱的大門洞子,在兩側,還各有一個廂房。董策二人便是去了南側的廂房,裡面還點著火爐,放了不少的桌椅,暖意融融。

    那門子安頓好了兩人,自然是一溜煙兒的進去稟報去了。

    總督署呈對稱形的建築佈局,整個建築群坐西朝東,南北寬五十多丈米,東西長一百一十多丈,有院落三十餘個,規模極為的好大,宛如縮小版的紫禁城一般。

    進了儀門,一片開闊,乃是一處相當闊大的廣場。廣場中間乃是一條二十多丈長的甬道,這甬道足有五丈寬,全都用厚重闊大的青石板砌成,比周圍的地面高出三尺多去。

    甬道盡頭,便是總督大堂。

    總督大堂一般不直接用來審理各類案件,主要是總督舉行隆重賀典和重大政務活動的地方,如承接諭旨、拜發奏折以及對皇帝、太后、皇后生辰吉禮的朝賀等。大堂正中有屏風一座,屏風中間繪有丹頂鶴、海潮和初升的太陽,象徵高品級的文職大員。大堂之中森嚴肅穆,大堂正中上方,懸掛匾額一方,上書「恪恭首牧」四個大字,乃是當今宣大總督楊嗣昌大人手書。字跡森然,宛如筋骨虯生,正是極漂亮的柳體。

    大堂東西兩側的廂房,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房,乃是署內書吏辦公的地方。

    大堂對面為一座四柱三頂的木製牌坊,名曰戒石坊。戒石坊朝東,其東面書有「公生明」三個紅底金字,西面書有宋代大文士黃庭堅書寫之十六字官場箴規:「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總督升堂理事,抬眼能見此箴,以示儆戒。

    東路的建築有寅賓館、武成王廟、幕府院、東花廳、外簽押房、胥吏房、伙房、庫房等。寅賓館是招待外地客人的地方,幕府院是幕友師爺們的居住辦公的地方。西路有典吏廳、西花廳、辦事廳、旗纛廟、箭道、花園等,花園可以和上房相通。

    由大堂穿廳而進是二堂,名曰「退思堂」,取深思熟慮補其不足之意。主要用於總督接見外地官員和僚屬,舉行一般性禮儀活動以及審理案件。二堂東側為議事廳,是總督上堂後暫時休憩並與幕僚們議事之處;西側稱啟事廳,是書吏們整理案卷,以便總督處理政務的地方。

    從二堂屏風兩側過去就是三堂,三堂又稱官邸,這裡已經算是進入到總督的內宅範圍了,外人不得擅入。

    三堂正房明間為過廳,直通四堂院。

    東側屋為簽押房,乃是總督處理公務之所在,也就是這裡,便是整個宣大地區的最高權力中心。這裡雖然辦公,但因為是在自己家裡,所以佈置得更像是家中的花廳,很是隨意壓制。簽押房很寬敞,但只有一張紫檀木的大桌,一張太師椅,一張羅漢床而已,並沒有仙鶴麒麟職銜牌之類的東西,甚至是有些簡陋。

    西側屋為書房,乃是總督讀書寫作,教育子女,休憩養性的地方。

    三堂的楹聯亦是楊嗣昌手書的:「將勤補拙,以儉養廉。」這八個字,素來乃是楊嗣昌信奉之銘條,而這位老大人字寫得好,也愛顯擺,每到一處為官,衙署中定要提上幾筆才罷休。

    三堂之後乃是四堂,也就是上房,是總督及眷屬起居之所在。此處官氣很淡,清靜幽雅,花木扶疏,生活氣息很濃。

    其實到了這裡,就已經是跟一般大戶人家的宅邸沒什麼區別了。四堂之後,乃是兩個*獨*立*的院子,裡面住了許多總督的家人和下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