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第229章 二二八 繳獲 文 / 竹下梨

    空氣中瀰漫著一股難聞的焦臭味道,人們都是不由得往後退了幾步。

    此時天色已經擦黑了,這屍堆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火把一樣,在黑夜之中灼灼逼人。

    火勢很猛烈,俘虜們不斷的往裡頭添柴加火,很快這些屍體便都是給焚燒成灰。等到火勢漸漸低沉下來,直到消失,方纔那一番大戰的痕跡,除了地上到處可見的血痕之外,已經沒有留下多少了。

    董策焚燒屍體,主要的考慮是生怕明年開春之後氣溫上升引起疫病,還有一個顧慮,則是不願意露出今日的蹤跡。雖然終歸是瞞不了人的,但是能瞞一時算一時吧!

    「大人,這些女人怎麼處置?」

    石進湊過來,指了指一個方向,低聲道。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董策不由得皺了皺眉頭。他看到了十幾個女人緊緊的擠成一團,滿臉惶恐的看著周圍的官兵們,時不時的還有一陣陣的低泣傳來。

    顯然,在她們看來,這些官兵也並不比土匪們可靠多少。大明朝的末年,軍紀實在是敗壞的可以了。

    這些女子,想來都是鐵太保等人搶來的,她們都被安置在大車上,因此幾乎沒有受到什麼傷害,這會兒卻是成了燙手的山芋。

    若是放他們回去,什麼保密,什麼隱瞞,都成了扯淡。

    石進瞧見董策神色有些遲疑,便知道了他內心的想法,低聲道:「屬下知道如何做了。」

    說罷便是提著刀向那邊走過去。

    做下屬的,有些事兒自然須得為上官思慮周全了才是,這個時候等著上官開口,那未免也太蠢了。這個黑鍋,須得主動背上才成。

    他走出去幾步,身後忽然傳來董策的聲音:「罷了!先把她們帶到安鄉墩吧,讓本官那些家奴們騰出一處院子來安置他們。到時候問清了,看看誰願意回去再送回家。」

    石進歎了口氣,點點頭,自去辦了。

    家丁們幾乎都不會趕大車,但是土匪之中很多會的。董策讓那些會趕大車的上車,剩下的俘虜則是步行,大車和俘虜在中,家丁們騎著馬在外圍保護外加監視,一行人舉著火把,向著磐石堡的方向行去。

    ……

    磐石堡。

    武庫。

    此時武庫周圍一片燈火通明。

    通常來說,在冷兵器時代,每個城池之中,都會修建有武備庫。而武備庫往往是和衙門一起,作為城中最堅固的兩處建築物存在的,無論是在正史典籍還是稗官野史中,都經常能看到,城池失守,退守武備庫或者是衙門的記載。

    一處是政治重地,統治核心,一處則是軍事要地,國之利器。

    而軍事重鎮的武備庫,就更是如此。一般來說,在武庫外面要修建高厚的圍牆,雖然及不上城牆,但也足以容人在上面奔跑防禦。而圍牆只設一個大門,大門也是非常之堅固。設立圍牆,除了防禦之外,還存著一個保密的功能。擋住了其他人好奇窺探的視線。

    磐石堡的武庫也是如此。

    磐石堡規劃之的,位於城池四個角兒上的四個直角三角形區域,東北角的甲區是糧倉、草料場,東南角的乙區是武庫,西南角的丙區是匠戶區,西北角的丁區則是馬場馬圈。

    別的區域只是規劃了出來,把原先的廢墟都給拆了,但是還沒有開建,只是一片白地而已。唯獨是武庫這裡,用的是之前就保存完好的一處堅固的大宅子,不用再費心思重建了。而在城牆完工的同時,武庫周圍的一圈兒又高又厚的圍牆也完工了。

    武庫在東南角,因此圍牆的出口開在了面朝西北的那面東北-西南走向的長牆上。也就是這會兒磐石堡還沒建好,若是建好的話,須得殺進南門,然後通過坊區圍牆和城牆之間的地帶,再通過坊區圍牆和武庫圍牆之間的狹窄地帶,才能到達此處。可以想見,要付出的,是何等巨大的傷亡代價。

    此時在武庫前面,二十幾輛大車停放著,在旁邊還有五六十頭走騾、驢子、牛之類的大牲口。而在大車的前面,則是堆積如山的包袱,上面多半是沾滿了鮮血。四周插滿了火把,把這裡照的亮如白晝,纖毫畢現。

    董策坐在馬上,一干心腹簇擁著他,不但是石進周仲等人都在,便是李貴,王羽,周伯等也在旁邊。

    董策這段時間在磐石堡的時候不多,多半是在安鄉墩,便是來了磐石堡,也是站一站就走。而做下屬的,充分保證自己在領導面前出現的次數和時間,給領導留下印象,乃是重中之重。李貴等人雖然說不出這些道道來,但是道理基本上是相通的,是以董策每次過來,都會發現很快李貴他們就出現在自己面前,就算是沒他們什麼事兒。

    何況今夜,這是大事兒。

    場中,在靠近武庫大門的位置,擺放了一張大桌子,白忠旗和劉大庫,一人一張椅子,各自坐在椅子的一頭兒。他們兩個面前都是擺放了一大疊的素白紙張,旁邊放著硯台,裡面一汪濃墨,手裡持著筆,面前的紙上已經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字。

    在他們面前放著一桿大秤,兩個穿著短打的漢子正站在那裡,而蘇大成在旁邊盯著。

    一個漢子拎著一隻帶血的包袱過來,在眾人面前把包袱解開,露出了裡面的銀子和銅錢,在火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他先把幾錠五兩重的大銀子放在秤上,那兩個負責看秤的人稱了稱,又藉著火光仔細端詳了一番這銀子,然後高聲道:「紋銀二十五兩,成色,九成!」

    說罷,便是把那銀子放在桌子上,讓劉大庫和白忠旗兩人過目。

    兩人都看完之後,劉大庫又喊一聲:「紋銀二十五兩,九成。入箱!」

    他和白忠旗兩人便齊刷刷的在賬本兒上記好,然後旁邊一個漢子便把這些銀子拿起來,在武庫大門和桌子中間的空地上,放了足足有六七個大箱子,一個個足有櫃子大小,又大又深。其中三個箱子裡面裝的是銀子,裡面已經堆滿了大小不等的銀錠或是碎銀。三個箱子上面,分別寫著:五成、七成、九成的字樣,想來是按照銀子的成色將其分類儲存。

    而旁邊的一個略小些的箱子裡,則是堆滿了各種首飾珠寶之類。在它旁邊,一個小箱子裡面,則是黃燦燦的金子。其它的,就都是銅錢兒了。

    這漢子把那幾錠銀子放進寫著『九成』字樣的銀箱裡,又退到桌子旁邊站著。

    此時的那些負責稱量的又喊道:「紋銀五十七兩,七成。」

    捧了一堆碎銀和小銀錠子放在桌子上。

    ……

    「大錢十五吊——萬曆金背錢三吊,崇禎跑馬錢五吊,剩餘為雜錢及私鑄……」

    場中負責經手這些財物,稱量財物,乃至於把財物抬進庫裡面的人,全部都是一身短打,也就是下面只穿了一條鼻犢短褲,而上面則是穿了一件兒小衣。

    而且這些衣物上面一個口袋都沒有。

    這是這一行業千百年流傳下來的不成文的規定,不管是民間的庫房,還是官府的庫房,都是如此。

    在這裡面當差的,稱作庫丁。來了之後,須得換上這種沒口袋,又短又小的『工作服』,這樣是為了防止他們偷東西。尤其是銀庫,太倉,這種地方,就更是如此。

    這大冷的天兒,他們穿的這麼少,一個個都凍得嘴唇發青,渾身哆嗦,董策隔著那麼遠都能聽到他們牙齒打顫的聲音。不過沒有一個敢於抱怨或者是流露出不滿之色,不單單是因為董策等人在這裡,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很珍惜這份兒差事。

    這些漢子都是從百姓裡面選出來的。當初選他們的時候,就一個標準——忠厚老實,不似奸邪。一共選了八個人,在武庫裡頭當差,都是經過蘇大成和劉大庫過眼的。

    他們不用干大勞動量的重活,也不是每日領糧食,而是每個月領取一石糧食,足夠一家四五口吃的了,還有富餘。除此之外,中午還管一頓飯,頓頓都有肉由魚,有時候中午的剩下了沒吃了,兩位倉大使就會讓他們帶回家裡去。

    因此他們的差事在鄰居們眼中是很體面,地位也頗高。是以每個人也都很珍惜。

    兩個同樣穿著短打衣服的庫丁抬著一口大箱子過來,正是鐵太保的那口。打開箱子,裡面銀光閃耀,耀花了他們的眼。箱子裡頭整整齊齊的碼放了許多銀錠,看大小都是五十兩或者是更大的大錠!一層一層的,從上到下。想來這箱子是從哪個大戶人家搶來的,裡面的銀子也是早就碼放好了的。

    很可能就是蘇家。

    這把劉大庫都驚動了,他屁股離開椅子抬身瞧了一眼,瞧瞧嚥了口唾沫。他瞧了對面的白忠旗一眼,趕緊把那貪婪的神色收了起來。

    他自然很清楚大人讓白忠旗和他一起記錄是為了什麼,自然就是防備自己弄虛作假。白忠旗是大人的心腹,他是知道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