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第196章 一九五 評級領賞 文 / 竹下梨

    大木基本上都是採伐自雲貴及四川的深山,砍伐下來之後,當地官府征發民夫無數,拖拉運拽,用最原始,也是最艱苦的方法要運出山。由於山中根本沒有道路,而巨木體積又是太大,所以這個過程就得極為的艱難,不但花費無數,而且通常還會死不少人。運出山去,一般是走水路運到京城,這個過程,又是耗費巨資。

    以至於往往一株巨木,從採伐到運到京城,所消耗的銀兩,以數萬計算。

    建造這座奉天殿,光光是建築材料這一點,就不知道消耗多少。

    這還只是一個奉天殿而已,便是奉天殿在永樂年間第一次建成,規模最大的時候,跟歷史上那煊赫無比的麟德殿,阿房宮前殿,建章宮前殿,未央宮前殿,大明宮前殿含元殿比起來,根本是大為不如。

    可饒是如此,這座宮殿的幾次重修也是耗費如此。

    遙想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留存下來的大前殿夯土台階高達三丈,面積超過五十萬平方米,乃是天下最大夯土台基。僅僅一個前殿,就足有大半個紫禁城大!

    這是何等樣壯絕天下的瑰麗?堪稱是這個星球上有史以來出現的最大單體建築,又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所耗用怕是以億萬計。

    省了這筆花銷,建城需要的銀錢至少少了五成。

    上好的青石大磚等材料要利用起來,便是那些邊角廢料,不能再用的樑柱石板等等,也並沒有浪費。

    王羽等幾個保長指揮著百姓們把這些東西拉到河邊,然後用來建造橋樑。碎磚碎瓦推到河中當做橋墩,大一些的石板和柱樑則是搭在上面當做橋面。

    甘河上面那座簡易的木橋已經被一座石木結構的堅固石板橋替代了,下面有是方形的拱,並不影響河水的流通。而洢水河比較寬,上面的橋建了有一多半了,也看就要完工。

    南門也已經變了一個樣子。

    本來有些破損的南門已經完全修繕好了,這裡是整個磐石堡保存的最好的,基本上沒什麼破損,只是城樓只剩下了半截了而已,所以工程量也不算是很大。()

    高達十五米,厚度超過二十米的城牆高聳厚重的像是一座雄偉的山脈,外面的甕城也是之前保存下來的,略作修繕。

    甕城為環形,周長約十五丈。甕城本來開在正面的南門已經被堵死了,而在甕城的西牆上開了一堵不大的小門兒,大約只能容納一輛大車通過的樣子。小門兒緊貼在南城牆上,在小門兒西邊兒不遠的位置,就是一座凸出南城牆的空心敵台。

    如此,一旦敵人攻此門,則須得面對南城牆、空心敵台,甕城西牆,南門城樓之上的四面打擊,定然損失慘重。

    本來按照高大年的規劃,開四座城門,建四座甕城,一律依此例。但是在後期董策考慮到工程量過大,便把四門改成了兩門,為南北門。南門供行人車馬通行,北門則是通往後面的青鋒山要塞。

    南門的城樓也重建過了,不過規模比之前小了許多,也就是一個二層酒樓的規模,不過足夠用了。

    甕城的南牆上面也修建了城樓,西牆和東牆各自修建了一座小一些的城樓,只有一層,跟個鄉間的龍王廟也似。

    (注意,這上面的西牆和東牆只是南門甕城的東西牆而已,磐石堡的東西牆還沒整修呢!)

    和高達五丈的南門及南門甕城相比,南門兩側的城牆卻是向越來越矮——離著南門越近的城牆段就越高,呈現出一個緩緩下降的緩坡,最後穩定在了兩丈左右的高度。緩坡上面修建了馬道,通行非常方便。

    雖然只有兩丈高,但是厚度絲毫沒有減弱,依舊是厚達二十多米,達到了六七丈。城牆上面極為的寬闊,這對於戰爭是非常重要的。城池攻防戰的時候,上面就能擺開更多的士卒,軍事器械。

    之所以兩丈左右的高度,是因為殘存的城牆就差不多是這個高度,只需要在原先的基礎上把城牆上面弄平整,鋪上一層大磚,然後再修好女牆垛口就行了,工程量非常小。

    董策自然是想要把城牆加高再加高的,只是他沒錢。

    已經修好的南城牆大約有南門兩側三十來丈的一段。

    其它的地方則還是原來的樣子。

    董策站在甕城的南城樓下面,俯視著下面的百姓,高聲道:「本官宣佈,今日,磐石堡,咱們的家園,第一期工程結束。同時,第二期工程,自今日起,也隨之開始!」

    他微微一笑:「所有參與了幹活兒的百姓,按照各甲長保長統計的做工表現情況,除了今日的定量糧食之外,還可以領到另外一份兒糧食和鹹魚。」

    他身後的白忠旗上前一步,大聲道:「評為上等者,領糧食十五斤,魚乾三斤。中等者,糧食七斤,魚一斤。下等者,糧食三斤,無魚。」

    他頓了頓,又道:「二期工程完工之後,還按照這個來領。」

    百姓們發出一陣陣歡呼,不少人便跪地磕頭稱謝,雖說有的拿得多,有的拿得少,但總歸是沒有空手的,也算是皆大歡喜。

    同時有多有少這一現象,也刺激到了他們,眼見著別人手裡提著的大袋糧食,再看看自己手裡的糧食,怕是一碗都裝不了冒尖兒的,頓時心裡火燒火燎的,有些羞愧,又很是羨慕。紛紛想到,要在這二期工程好生表現,到時候也多領些糧食。

    中午時分,宰殺了兩頭大豬,就在南門前頭支起了大鍋,下面火燒得旺旺的,舔著鍋底兒。大肉片子在裡面翻滾,有加了不少香料和鹽,那香味兒就更加濃郁了,聞著就讓人口水直流。

    肉煮熟了之後,每個人都分到了香噴噴的一大碗,裡面是掛尖兒的大肉片子,還摻和著大腸小腸,豬肝豬肺豬心豬頭肉之類的。油大鹽大,味兒很重,卻正是這會兒百姓們最看重,最喜歡的口味。蓋因這個年代吃飯也見不到什麼葷腥兒,鹽貴的要死,平素吃飯,不過是略沾點兒鹹味兒而已。

    另外每個人還都分了兩個足有一寸半厚,蒲扇大小,烙得金黃的大油餅。百姓們捧著碗躲在避風的所在,圍成一個個的小圈子,一個個興高采烈的吃的滿嘴冒油。

    吃完飯,便開始幹活兒了,第二期工程正式啟動。

    在高大年和孫武木的指揮下,保長甲長們帶領百姓最先幹的事兒不是開始搬磚搬料,而是先在地上挖出大坑來,周圍的人則是把各種不同的材料往裡面扔,然後用大桶提了河水倒進去。

    他們這是在製造粘合劑。

    粘合劑做好之後,才是給牆頂鋪磚和外牆包磚。

    只是粘合劑裡面需要用到的糯米讓董策很心疼,卻又不能不用,糧食的消耗量就更大了。

    而也是在這一日,城內的幾口水井也都打好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