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第191章 一九零 射藝 文 / 竹下梨

    下馬步戰,正確的說法應該下馬步射。其步驟有三:一,拉開距離;二,下馬步射;三,上馬,拉開距離;四,下馬步射。

    如此循環往復。

    在此之前,董策先要對自己手下的箭術做一些檢測。

    在魯密銃大規模的普及之前,弓箭是董策手中唯一的遠程武器。而就算是火器普及了,對於騎兵來說,射速更快的弓箭也是必不可少的,更別說,強弓的威力也是極為的駭人,在某些方面並不遜色於槍械,而運用的靈活性上更有勝之。

    在日常訓練馬術的那片訓練場上,戰馬都被拴在了靠近丘陵的那一邊。

    訓練場的大部分都被清空了出來,在中間位置樹立了十六個大大的靶子。

    靶子有兩種,一種是五尺高,一尺半的寬度,其形狀和一個站著的人差不多的那種。

    第二種靶子則是比較大,也比較複雜,裡面是用木頭搭成的架子,外面則是蒙的布,布的上面畫了人,裡面用木桿二根,用繩子把邊兒給縫上,然後在四角則是用釘子釘緊以固定。整個靶子高八尺,面闊兩尺,整個形狀就像是人騎在馬上一樣。

    每一種靶子各有八個,依次排開,每一個相距為五步。

    而士兵們便站在距離靶子大約九十步之外的所在,按照各自所屬的都,排成三排隊列,站得整整齊齊。

    在測試之前,董策先讓他們演示了一番正步走,左轉身,右轉身之類的動作,見眾人並未落下,這才是滿意的點點頭。

    這些時日馬上功夫訓練的較多,可是這些步戰的基礎董策也希望他們還記得清楚,免得將來還要拾起來。

    然後考校正式開始。

    關於如何考校軍兵的射術,在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記》中早有記載,也不需要董策多操心,只需要按照其中說的來就成。董策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若是論對這方面的瞭解在,自己是絕對比不過行伍數十載的戚少保的。而戚少保文武全才,更是少有的能把練兵的心得經驗用文字落實到紙面上的人物,他的這兩本書,說是兵家之聖典絕不為過,只是明末實在是太過於**糜爛,以至於想要按照其上的方法練兵都成了一種奢望。

    正所謂北方之習,最重於射,但射不在圖中。

    按照《練兵實記》中的法子,董策把射手分為三等。

    能扯弓射重箭,又去得平,又去得遠,又多中,中必深入,此超等射手,不可以尋常待也。

    射得不遠而平,開硬弓發重箭,能中者二等也。

    射得遠而不平,箭輕弓軟多中者,三等也。

    建奴及昔日縱橫沿海各省之倭奴之箭,射程都不遠,原因是箭重,箭重則威力就大,一旦人被射中便不可當。而且抵近了射,射速也極快,幾乎是那邊弓弦崩的一聲響,這邊人就被射死了。

    超等射手和二等射手那自然是不必說,幾乎是百發百中無虛弦的,而且射速也快,威力也大,射程也遠,射的也深,發揮更是極為的穩定。

    三等的射手中又分為九等。九中者,准超等。八中者,准上上等。七中者,准上中等。六中者,准上下等。五中者,准中上等。四中三中者,准中中等。二中者,准中下等。一中者,准下上等。不中者,准下中等。不知者,准下下等。

    所有人都拿著步弓,腰間掛著箭壺,裡面攢滿了長長的羽箭。

    董策手裡的弓箭還是很多的,差不多足夠這四五十號兒人一年用的了。

    他策馬在一邊,手裡拿著一個小小的藍旗,掃了眾人一眼,上下揮了揮,王通便是扯著嗓子喊道:「忠字都,出列,向前十步,準備射擊!」

    「是!」

    第一排的十六個人齊聲應是,向前正對著自己那個靶子大步走去,走到距離靶子大約八十步的距離停下。

    他們都已經舉起了弓,搭上了箭,只等待王通的射擊指令。

    他們用的弓都是最典型的明弓步戰弓。

    明弓和後金使用的弓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差別分為兩塊,第一是梢,明軍使用的戰弓,梢要小不少。其二則是弓弦,弓弦也要短一些。因此比起後金的弓來,明軍戰弓的體型,大體看起來要小得多。

    他們的弓董策曾經拉過,按照後世的標準,差不多是一百二十磅左右的拉力,換成這個時代的單位就是九十斤左右,屬於明弓戰弓裡面的中等弓。

    規格很統一,幾乎沒有差別。

    一百二十磅左右的拉力,差不多和那些繳獲的後金兵騎弓拉力一樣,比步戰用的後金軍大鐵弓要差得遠。

    這也就是董策這些手下,一個個又高又壯,被他用大量的肉類和足夠的糧食養的體格驚人才能拉開這中等戰弓,若是換成一般的明軍,就拿營養不良的虛弱樣子,怕是下等戰弓都拉不開。

    「發射!」

    王通一聲令下,眾人紛紛張弓,他們的動作幾乎是一個模子裡面刻出來的一般——搭箭快,眼直視前方,前手主定,後手加力,前手把弓如月出,後腿有點兒像是瘸子。這就是訓練一群沒有軍事基礎的百姓為軍兵的好處所在了,他們幾乎是一片白紙,可塑性非常好。

    而這個射箭的姿勢,也是嚴格按照戚繼光的兵書中練出來的,每個人都很標準,也就是俗稱為的『大架射』!

    隨著一片蹦蹦的弓弦震動聲響,十八支箭離弦而出。

    然後便是一片咄咄的鋼鐵箭頭釘進木頭靶子裡面的聲音。

    站在靶子不遠處的王渾瞧了一眼,大聲報數道:「人馬靶,盡數命中;人靶,五中三失。」

    董策在一邊面無表情的看著,心裡確實對這個結果還算是滿意。

    而後王通又是大聲道:「一百息之內,射出十箭!開始!」

    「是!」

    眾人又是齊齊應是,並不慌亂,而是開始沉穩的張弓搭箭,瞄準自己面前的靶子射過去。

    他們之前在射箭操練的時候,對於射速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本身射擊的速度就比較快,此時並不慌亂。而且多半心裡也都有底兒,知道自己一百息之****完十箭是沒有問題的。

    崩崩、咄咄的聲音不絕於耳。

    他們是久幹農活兒的,手腳粗糙,力氣極大,一百息拉弓十次,不過等閒而已,所慮者,無非是命中率而已。

    一百息之後,王通大聲道:「停,都不准射了!」

    而後他和王渾兩人檢查了一下,得出了成績。

    所有人都在一百息之內把十箭射了出去。

    目標是人馬靶的八個人,有一個十一中十一,兩個十一中十,一個十一中九,剩下的四個人則都是十一中八。面對目標要小得多的步人靶的八個射手成績就要差一些了,全中的一個沒有,一個十一中十的,剩下的都在十一中四和十一中九之間。

    然後又是互換目標,之前射擊步人靶的換成人馬靶。

    又是一百息內的十輪射擊。

    而後又把後面的兩個都給換上來,各自射了二十一箭。

    戚少保在練兵實記裡面記載的這個法子非常之省力簡便,不過是半個時辰不到的時間,所有人的成就便都出來了。

    超等射手只有一個,是忠字都馬賊出身的一個家丁,喚作是董忠賢的。他長的白白淨淨的,人也秀氣,身材又高又瘦,不像是馬賊,倒像是個書生。他射出的箭,幾乎在靶心擠成一團,這說明他的箭路很直,很穩,手也很沉穩,發揮非常穩定,幾乎不會有什麼波動。而且箭簇都是深深的釘進靶子裡面去,說明他能輕鬆的駕馭弓箭,能發揮出比規定的拉力更大的磅數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