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第153章 一五二 損有餘而補不足 文 / 竹下梨

    為首的一個騎士也就是二十歲的年紀,高大俊朗,一身寬袍大袖,臉上笑吟吟的,正是董策。

    不用王通招呼,看清了之後,家丁們呼啦啦的跪倒了一片,紛紛道:「拜見家主!」

    董策翻身下馬,走到他們面前,雙手虛虛往上一抬,笑道:「都起來吧!」

    家丁們紛紛站起身來,董策看了王通一眼,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干的很不錯!方纔我們看了有一陣子了。」

    王通趕緊笑道:「還是老爺定的法子策略高妙,屬下不過是按照大人的法子做事而已,著實沒什麼。」

    一開始的時候,他和王渾幾個也對董策叫家主,自稱小人,不過在董策看來,這種稱呼是對自己手下有功將士的一種輕賤,便讓他們依舊按照常例。

    「能把定下的制度貫徹好,就是用心,便有功勞!」董策淡淡笑道:「你放心,本官心裡都記下了。」

    王通心下感動,抽抽鼻子,笑道:「大人,您看看這幾日的成果!」

    說罷便是回頭大吼道:「在大人面前都精神點兒!全體都有,立定!」

    家丁們立刻排成三排橫隊,一個個把腰板兒挺得筆直,努力的把自己最精神的一面體現在家主面前。

    「向右看齊!」

    「立定!」

    「全體都有!一!」

    而後王通便讓他們演示了這兩日訓練的內容,總體來說還算滿意,但是唯一讓他惱火的就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大人在這裡而感到緊張,董忠庸這廝竟然又是邁錯了步子,這讓他感到大為光火!

    不過當著董策的面,他也不敢怎麼發作,只是狠狠的瞪了董忠庸一眼,其中含義不言自明。

    董策倒是沒說什麼,只是拍了拍董忠庸的肩膀:「沒事兒,慢慢來,相信自己!」

    對於現在這個進度,董策心裡確實是已經非常滿意了,這些莊戶人家出乎他想像的聰明和有接受能力。要知道,英國征服印度之後,用了足足一年的時間才讓那些印度土兵分清楚左右。

    董忠庸聽了他寬慰的話,直覺的心裡滾熱滾熱的,眼眶一酸,差點便要哭出聲來!

    「我一定要好好練,要不然不用別人書喲,我自己也要去撞死了!」他在心裡大聲向著自己吼著。迎著董策的目光,重重的點頭。

    董策一怔,他能感受到那目光中的灼熱和堅定,微微一笑,也衝著他點點頭。

    他回身招招手:「你們也過來!」

    十一個已經改姓了董的前任馬賊現任的家丁紛紛下馬,來到董策身邊。

    董策向眾人介紹到:「這十一人,現在也是本官家丁,分屬忠字都,勇字都,毅字都,從今日起,你們便都是我董氏門下的兄弟,你們之後要相親相愛,便如親手足一般,明白麼?」

    「是,家主!」

    眾人轟然應是。

    不過他們雖然口上答應,臉上也不敢露出什麼異樣,但是眼中的神色卻是出賣了他們的情緒。流民編成的家丁和馬賊編成的家丁隱隱然的分成了兩個小群體,互相排斥對立。馬賊們自命是大人的心腹嫡系,有兵有甲,自然是瞧不上他們這些泥腿子的,眼神中多半是輕蔑,而流民出身的則是對他們有些害怕,又有些鄙夷。

    誰還不知道誰的底細?

    董策掃了一眼,便是對他們的情緒瞭如指掌,不過他並不在意。每一個勢力,本就不會是單純到了極點的,而是無數個人糅合在一起的,不怕他們有什麼矛盾,只要不影響大局也就是了。若是他們真的親密無間,董策心裡反而就要犯嘀咕了。

    他吩咐這些家丁們留在這裡互相親近熟悉,而後便是帶著眾人進了安鄉墩。

    墩中那些軍戶家眷瞧見他自然是紛紛見禮不迭。

    董策也和他們有些日子未見,他心情頗為不錯,和他們一一見禮,還聊了一些家常。

    劉若宰安穩了鎮羌堡的局面之後,又在那裡滯留了兩天,徹底的穩下來局勢。之後兩日,則是去了剩下的那兩座城堡,按照之前的法子狠狠的整治了一番。

    最後一站,則是得勝堡,北東路參將駐蹕之所。

    北東路參將黃琬手下有足足三百家丁,一個個兵強甲堅,透著一股子彪悍之氣。相對應的,本來在他的麾下應該有的官兵騾馬等,則是連三成都達不到。這位參將大人,光顧著養著自己那些家丁了。

    董策本以為劉若宰會大發雷霆,卻沒想到劉若宰卻是一反常態,對那參將頗多拉攏。

    在那裡盤桓了兩日之後,劉若宰並未回去鎮河堡,而是直接去了大同鎮城,想來是因著侯家偉那事兒去運作打點去了。

    他本意是董策隨行,但董策卻是又自知之明,那等層次的鬥爭,根本不是自己這個層次能插的上手的,去了也是無益。而且離開磐石堡十數日,他也是掛念的很,便提出告辭。劉若宰也不生氣,反而讚他有責任心,便讓黃琬黃參將給他派了一隊兵馬護衛。

    董策等人策馬半日,還差點兒迷了路,總算是回到了安鄉墩。

    董策讓他們都進了自己的住處,他雖然已經許久不住了,但是這裡一直卻都是留著的,而且每日都有人來打掃,很是整潔。

    董策自坐了,大夥兒便在他面前佔了一圈兒,心裡都有些詫異。他們都知道大人素來最愛潔淨,一路打馬回來,早就是渾身臭汗,卻顧不得沐浴便招來眾人,定然是有急事兒的。

    「咱們這個訓練法子,得變一下。」董策掃了一眼眾人,緩緩說道。

    眾人都是一驚,心裡便有些不解。

    王通張張嘴,剛想說什麼,又趕緊閉上了。

    董策鼓勵的瞧了他一眼:「有話便說就是。」

    他並不排斥和討厭下屬發言,一個人的智慧畢竟是有限的,而且很多地方,董策還不如這個時代的人們。儘管他能看透四百年的滄桑變革,卻也有可能被腳下的石子兒絆倒。董策永遠都是很有自知之明的那種人。就如同上一次關於種什麼的問題,若是他一門心思的要種印象中高產量的玉米,怕是明年等待百姓的就是大饑荒。

    王通得他鼓勵,道:「大人,您寫的步兵操典現在不過是練到一半兒而已,剩下的難道便不練了?」

    耶律斡裡和大咧咧的道:「俺瞧這法子挺好,咱們走的時候,看這些家丁那軟蛋慫樣兒,俺一個能揍他們十個。現在瞧來,卻是都精神許多了。」

    石進也點頭稱是:「大人您這步兵操典,真真能把基礎夯的極實的。這些兵丁練出體格,堅韌吃苦,步調合一,這就是強兵之本。」

    董策聽他們說步兵操典,便是微微一笑。

    說是步兵操典,其實只有一章而已,而且還不全。

    在步兵操典的這一章——第一章基礎訓練篇裡面,董策把自己前世記憶中的一些東西給寫了下來,比如說站軍姿,比如說俯臥撐,原地踏步走,隊列前進之類的。都是一些非常基礎基本的知識,再多的,董策實在是想不起來,而且也未必適合這個時代。

    他的想法是逐步的完善這步兵操典,一邊操練軍隊一邊進行總結,同時吸取這個時代兵書的精華,用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來。

    董策堅信一個道理,在這片東亞的肥沃土地上,在這個時代的背景下,自己從後世得來的那些東西絕對不是最適用的。恰恰相反,若是全盤照搬的話,說不定反而會弄得一塌糊塗。而他也更是清楚,像是戚繼光,俞大猷這些大明朝最出色的將領,智商絕對不會次於自己,更是沉淫於軍中數十年,對於軍隊的瞭解和掌控,都要超過自己,遠遠超過自己。他們寫出來的兵書,肯定是最適合大明朝的環境的,而且比自己的法子要好得多。

    但是其中定然的也有不足之處,這就需要自己多出這四百年的見識來進行彌補了。自己最大的優勢,也就是來自後世多了四百年的見識以及對這個時代歷史大勢走向的把握而已。

    他吁了口氣:「本官知道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是時間無多了。」

    「時間不多?」

    董策見眾人更是不解,便解釋道:「咱們現在公中還剩下多少銀錢?」

    不待眾人回答,他便道:「從馬賊那裡的繳獲沒有下分,而是直接充入了公中,珠寶黃金玉器這些不能折現的且不算,一共是六百兩左右。再加上兵備道劉大人撥給的兩千兩,就是兩千六百兩。購買耕牛,種子,農具,家什等等就花了六百多兩。請來那些工匠外加給工匠安家,以及給家丁們發見面銀子,以及七零八碎的花銷,就是一百五十兩銀子去了。再加上今日的賄賂,還剩下一千七百五十兩而已!這點兒錢算什麼?單單是重建磐石堡城就要一萬兩紋銀,而且現在手底下這些百姓,都是只花錢的,一文錢都沒法兒給咱們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