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正文 一二六章 竟是令人震驚的先進 文 / 竹下梨

    趙大會一走,董策便是迫不及待的回城,先回去洗了個澡,換了一身大袖飄飄的常服,略歇息了片刻,然後便是去了工坊。

    這些工匠一來,他原先的很多設想就都能夠一一實現了。

    工坊區在磐石堡的西北角,這裡本來是一片兵營,只剩下了斷壁殘垣,董策便讓人依托著那些石牆石壁,草草的修好了一座工坊。是一座大院兒的樣子,院子裡頭大略的分了十幾戶,一戶是裡外兩間兒,外間有灶,還有水缸等簡陋的傢俱,裡頭是大炕。在院子的西南角兒,還有一個公共廁所。而院子的前頭,則就是工坊,被分割成三大區域,分別安置泥水匠,木匠和鐵匠。

    這就是匠戶們上班兒的地方。

    而每個匠戶又有自己的工作區域,類似於工作台之類的。

    這會兒匠戶們已經換了新衣,吃了一頓飽飯,正在收拾家裡。董策過去瞧了一眼,有些工匠卻不在工坊內。

    他把所有人叫來,沉著臉道:「既然在本官麾下當差,就得遵守本官的規矩,從現在開始吃了飯,領了錢糧,就要現在開始坐班幹活兒!本官招你們來,可不是讓你們來混日子的!你們當也知道,能吃飽飯,能穿新衣,能有銀子拿的差事,多少人搶著幹!」

    眾匠戶都是惶恐,趕緊磕頭謝罪,表示以後一定老實本分。

    董策訓斥了一通,立了規矩,便打發他們回去,卻是帶著兩個泥水匠在城裡轉悠。

    兩個泥水匠一個姓高,名為高大年,一個姓孫,名為孫武木。高大年不過是三十三歲,卻是滿臉皺紋,看上去像是五十三歲一般,孫武木和他年紀差不多,長的年輕了些。

    董策問了幾句,這才知道,兩人都是屬於大同左衛的軍中匠戶,本家就在十里河畔。不過從萬曆年開始,九邊,尤其是大同鎮、宣府鎮、薊鎮這三處,都是大動干戈,在沿邊防線修建了大量的小型堡寨,輔助以更遠處的長城,以及身後駐屯大量軍兵的大型城堡,花費上千萬兩白銀,構造了一個極其龐大也是極為複雜的防禦體系。邊境需要,這兩位祖上又都有手藝,所以便是被借調到了寧魯堡安頓下來,這一住,就是兩三代人的光陰。

    董策屏退其他人,卻是帶著他們兩個出來,讓兩個匠戶又是受寵若驚,又是擔驚受怕,不知道董大人這是何意。他們祖祖輩輩都是社會的最底層,被欺負慣了的,想來是小心做人,更是知道軍中的避諱。因此一路上兩人都是低著頭,根本不敢四處張望,生怕瞧見什麼不該看的,惹禍上身。董策問一句,他們便是答一句,不敢主動接話。

    董策回頭瞧了他們一眼,臉一板:「你們兩人低著頭作甚?本官帶你們出來,就是要讓你們把整個磐石堡給轉一遍,各處的地理位置,地形高低,有哪些建築,都要牢記在心。過兩日本官就讓你們畫出圖紙,拿出章程來,不四處看看你能拿出來?低著頭數蟲子麼?」

    兩個工匠這才恍然大悟,趕緊告罪,而後便是抬頭四處張望,很用心的把走過的地方都努力記下。

    他們心裡也能安定了許多——他們既知道董策用得上自己,便也不擔心隨時會被清理出去,免得浪費糧食。而且多少也發現了一些自己的價值,感覺還是很舒坦的。

    董策一邊帶著他們在城裡轉悠,一邊問一些後世的建築學問題,雖然相隔數百年,但是中間的道理卻是想通的。這兩位匠戶世代都是匠戶,自身也參見過許多城堡的建設,因此都是回答的很清楚。他們的嘴比較笨,有時候說的話董策還得想想才能明白,不過倒是有真材實料的,這也讓董策放下心來。

    畢竟築城之事,茲事體大,一旦開動,就是成千上萬兩的銀子砸進去,可萬萬不敢有什麼疏忽。

    作為一個主要是用來屯軍的軍稱,磐石堡並不大,周長大約也就是兩里地左右,邊長不過二三百米,別說是跟那些雄城相比了,就算是內地的一般縣治,也要比它大出個七八倍去。甚至山西某些特別有名的縉紳大院兒都比磐石堡規模小不了多少。

    用了一個時辰的時間,董策帶著兩個匠戶把磐石堡給轉了一遍。

    現在堡中素日也就只有董策等幾人住著而已,百姓們都是住在堡外的,所以磐石堡的絕大部分地區都是非常的荒涼,斷壁殘垣,野草叢生,半人高的枯黃色灌木叢中時不時的還能瞧見幾串兒紅晶晶的漿果,極是誘人。甚至不時的還有野雞支愣愣的從灌木叢中飛出來,發出一陣驚恐的咯咯嗒聲。

    繞了一圈兒之後,董策又帶著他們到了南門城樓上——這裡也是整個磐石堡保存的最好的區域了。

    城門樓和樓台基本上保持了原樣,城牆厚高,足有五丈高,四丈厚,便是已經傾頹至此,上面也可六馬並行。夯土層外面包著的大條石大致完好,一塊條石就足有一人多長,三尺寬,也不知道是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方才運上來的。城門樓子已經塌了,只剩下了半截斷牆,四周不少巨大的樑柱橫亙著,下面城門洞子還在,但是城門卻不在了。

    除開這裡的城牆,其它地方的城牆都已經坍塌近半,許多地方甚至只剩下四五米高了。

    站在這城牆之上,整個磐石堡乃至於方圓是十數里間都是盡收眼底,也唯有在此處,才能真正感受到這個邊陲戍堡的雄壯威武。

    兩個匠戶瞧了,都是不由得咋舌。

    董策瞧著兩人,道:「也看了半日了,這兒瞧得清楚,有什麼想法,就說說吧!」

    說著便是尋了塊大石坐了,指了指自己對面:「你們也做。」

    高大年陪著笑道:「大人面前,豈有小的坐著的道理?」

    董策聽了,也不強求,便問道:「心裡有譜兒了麼?」

    高大年和孫武木對視一眼,還是高大年開口道:「大人,不知道您要建的墩堡,是屯民,還是屯軍?」

    董策眉毛一挑:「屯民如何?屯軍又如何?」

    「回大人的話。」高大年清了清嗓子:「若是屯民,則需把城中大半土地都用來劃分成民戶居住的街區,按照要住進來的宅戶之數,劃分出若干個宅基地來。而城中的道路,也要平直寬闊,直來直去,最好是東門到西門一條街,南門到北門一條街,以此兩條街為主幹,往兩邊的街區延伸出若干條巷子來。巷子也要平直,更要相互勾連,如此才方便百姓行走。而臨街的街區,院子之臨街一面,都要設計成門面房,方便做生意買賣,或是出租。另外,若是屯民,則中間宜設立廣場,有八字牆,上貼告示。八字牆對面,乃是大人您的官廳。戲台廟宇,也要一應俱全,若不然就不叫個城池的樣子。」

    董策又問道:「若是屯軍呢?」

    「若是屯軍,則又大有不同,說的分明些,便是要塞的格局。」說到自己的專業領域,他說話也流利了許多,神情中隱隱然帶出了幾分自信。他蹲了下來,拿了一根細棍想要在地上作畫,結果發現城牆夯土經過千年風霜早已是堅如鐵石,可礪刀斧,根本就划不動。他尷尬一笑,只得隨手摘了個漿果,拿著漿果用紅色的汁液在地上勾勒出圖形來。

    「大人您看,若是屯軍的話,城內且不說,城牆就一定要整修。」

    「城牆以大條石、城磚、三合土、糯米汁等建成,城牆高兩丈,底闊四丈。在城牆外之外十步,有須得有護城河。護城河寬兩丈,深六尺。在城外十步遠,緊鄰著護城河邊,還需要建一圈兒環繞城池的羊馬牆,於城外四面壕內,為小隔城。羊馬牆厚六尺,高五尺,仍立女牆,此謂之羊馬城。」

    「在羊馬城四角內三步,各建一座墩台,高兩丈,方一丈,上設弓箭手或鳥銃手。」

    「這是羊馬城內,而後便是磐石堡的城牆。城牆開四門,於城牆之上建立城樓,於城門之外設立甕城。甕城為環形,周長約十五丈。甕城正面不設門,門開在緊貼著城牆的側面,而且是一道小門。在小門旁邊三丈遠,城牆上便突出一座敵台,一旦敵人攻此門,則須得面對城牆、敵台,甕城,城樓之上的四面打擊,定然損失慘重。四座甕城,一律依次。城牆的垛口之類,自是不用提。每一面城牆,算上緊挨著小門兒的那個敵台,一共要建五座空心敵台,突出城牆之外一丈四五尺。另外,在城牆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角兒上,都要建成向外突出的尖角狀。」

    「城內也要規劃,道路就不能平直了,而要盡量的彎曲複雜,以利於和敵人巷戰……」

    高大年在那裡侃侃而談,而董策已經是滿心的震驚了。

    他聽到了什麼?

    稜堡!被這個時代的西方軍人感歎為『不可攻陷之建築學奇跡的稜堡』!

    空心敵台!

    複式打擊!

    全面火力!

    …………

    這是多麼優秀而又先進的設計理念?這個時代國人的建築藝術和技巧竟然已經高深到了這等程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