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正文 一零九章 均田 文 / 竹下梨

    「這個?」趙大會臉上露出為難之色,叫苦道:「大人明鑒,小人這價格,已經是孤店最低了啊!再下去,真就要賠本了。」

    董策擺擺手:「本官也不佔你便宜,該是什麼價格就算什麼價格,不過若是本官有些事讓你去辦,卻不得推脫了。」

    他真實目的在這兒,趙大會拒絕了他第一次,自然不好再拒絕第二個條件。再說他也沒這個膽子,趕緊便應了下來。

    董策笑道:「現下便有一樁事要你幫個幫。本官聽說,你手下還有鐵匠鋪?」

    「是!」趙大會不知道他打的什麼主意,趕緊補充道:「只有三個不算大的。」

    「這就夠了。」董策道:「本官要五個鐵匠,你盡快給本官送來。」

    「啊?五個鐵匠?這董大人上嘴皮子一碰下嘴皮子的功夫兒,我一個鋪子就沒了!」趙大會張大了嘴,瞠目結舌。

    他有心想要拒絕,卻又是不敢,掙得滿臉通紅。

    「唉,你放心,本官可不會佔你便宜。」董策拍了拍他的肩膀:「這五個鐵匠過去每個月能給你掙多少銀子?本官就按月賠給你。這些鐵匠每個月要領多少錢,本官來支給。另外你也可以跟他們說,可以帶著家小來,本官給他們分給土地。如何?」

    趙大會一聽條件這般好,立刻沒口子的應了下來:「大人這般仁義,他們定然是極為願意來的。」

    「如此就好。」董策笑吟吟道:「本官這兒,還需要一些土木工匠,蓋房子的不算,須得參加過建城建堡的,大同鎮左近有城堡七十二,邊墩上千,每日不知道要起來幾個墩堡,這樣的人,不難找吧?」

    「不難找,只是不知道大人需要多少?」

    董策笑道:「多多益善。」

    趙大會思忖片刻,道:「孤店的話,理當能湊出來十來個,若是再多,就要去別的地方招募了。」

    「你儘管招募,銀錢花銷,算本官的。」

    ……

    卸完了東西,趙大會婉拒了董策留飯的邀請,急急的帶著人回去了,他要盡早回去完成董策交代的事兒。

    看著遠去的隊伍,董策若有所思。

    他看人一向很準,經過交談和觀察,他基本已經可以確定,這趙大會雖說是個商賈,也有些逐利狡詐之心,但是總體來說還算是淳良厚道的人。也是可以稱之為良商了,而且此人性格頗軟,面面團團的,是個好拿捏的。

    董策心裡已經有了幾分算計。

    (明朝的耕牛價格,我沒有查到,只查到了崇禎十六年的物價,但是我認為直接把那個拿過來用,是不太好的,畢竟從崇禎七年到崇禎十六年,幾經戰亂,農民軍的破壞,連年的大旱災等等,物價肯定是飛漲,比崇禎七年時候要高了不知道多少。所以,這個東西,不能夠以時間軸為標桿橫向對比,而是應該以其他東西為標桿來縱向對比。

    在這裡,和牛價相類比的標準是糧價,而用以參照的,則是明朝其它時候的牛價。盛世之時,糧價和牛價都會降低,而亂世之時或者是饑荒年,兩者則都是上升,是以其中存在類比關係。在明朝中期,一石糧食一兩七分,而一頭大牛則是三兩,也就是說牛價是糧價三倍不到左右。

    明朝的糧價是緩慢上漲的,太祖洪武帝之時,米麥一石,折銀二錢五分,此後較長時期米麥價格保持在這個水平。成化中期開始,物價上升,成化二十一年山陝糧價已達每石一兩。弘治十四年,平均每石價格為一兩零七分。萬曆十一年,山陝災荒,糧每石二三兩。萬曆四十年關陝饑荒,米石價格達到三兩。到了崇禎初年,基本維持在一兩四五錢上下。

    崇禎帝即位之後,糧價開始瘋漲,很快便是上漲了一倍多,在崇禎六年到十年這一段,米價一般以三兩為常價,遇有災害更為昂貴。而到了崇禎十六年,山陝地區稻米粟每斗二兩三錢,小麥一斗二兩一錢,大麥一斗一兩四錢,蕎麥一斗九錢,麥子一斗五錢。糧價已經瘋狂上升到了一石十幾二十兩的程度!

    在崇禎七年,由於遭受了饑荒,大致可以認為一石糧食在三兩五錢左右,而一頭牛的價格在十兩左右是比較合理的。)

    xxxxxxx分割線xxxxxxx

    當日吃過午飯之後,董策讓王通王羽把所有百姓都帶到磐石堡那殘破的城門前面來。

    「百戶大人要訓話了,都快去!」

    城門樓兩側的城牆都已經坍塌傾頹了,只剩下四五米高的一截,不過厚度卻是驚人的將近二十米。獨留下高聳的南門甕城聳立著。

    在磐石堡左近,有不少巨大的石頭,這也是其大石崮名字的由來。在城門往南十幾米之外就有一塊巨石,形如猛虎蹲踞,高有三四米,足有一間房子大小,董策這會兒就站在上面,俯視著下面的百姓。

    他心裡不由得有些感慨,剛來到這個時代的時候,那等的狼狽懦弱不堪,誰能想到,短短數月之間,拳打腳踢,竟能讓自己折騰出這樣一個場面來?

    下面的這些百姓,是自己救下性命來的,若無自己,他們都要淪為馬賊的奴隸,一生悲苦難當。自己是他們的救命恩人,也當帶著他們在日後的道路上,變得越發的富有強大。

    這一刻,董策忽然有些奇怪的感覺——他們有自己自己效死的義務,自己有使喚他們的權力,他們理所當然的應該奉養自己,聽命與自己。因為他們,所有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古人稱文官為牧民官,何為牧民?官為牧羊人,民為綿羊。董策的目光忽然變得居高臨下,威嚴漠然起來,就像是在注視一群予取予求的綿羊。

    這種自己為天所有人俯首的感覺,讓董策不由得有些沉醉,就好像是吸x毒x一般,一時間竟是飄飄欲仙。

    他們的女子,我隨意用之;他們的財物,我隨意取之;他們,當為我效力,或於後勤盡力,或於沙場伏屍!

    這就是權力的滋味兒麼?真正的權力的滋味兒?享用天下?

    董策猛然意識到,這個想法是很危險的。若是那這麼說來的話,自己的立場也就沒了,自己也就不看重百姓了,不已百姓之苦為苦了,和那些肆意魚肉百姓的封建官僚還有什麼區別?

    可是另外一個想法又是湧現,若是能在盡情享用的同時,讓這些百姓過得很好,或者是過得不那麼差,不也是足夠盡職麼?

    董策搖搖頭,把這兩股子交鋒的思想從從腦海中驅逐出去。這種形而上的指導思想問題,還是以後再說吧,現如今需要做的是把基礎夯實。

    所有百姓都到了,他們把尊敬畏懼的目光投到董策的身上。這位大人把他們從馬賊的屠刀下解救出來,又供他們吃住,把他們帶到這片肥沃的土地上來,捕魚開荒,讓他們看到了生的希望。幾乎所有人都已經把董大人當成了萬家生佛一般的人物,每日在家中祈禱,只盼著董大人能長命百歲,也護佑咱們百年,喜樂安平。

    而且這兩日更是流傳著一個說法——董大人要給大家分田了!

    老天爺,這可是件天大的好事。

    董策終於說話了。他輕輕咳嗽一聲,語氣緩慢但是聲音洪亮:「本官奉兵備道大人之命,於此屯田開荒,建成練兵,招募百姓。而你們,就是本官麾下的第一批子民!你們的性命,是本官所活,本官自然對你們也是格外高看一眼。既然要屯田,那就要先分田,本官今日在此,就是要分給你們田地的!」

    聽到果然是如此,下面的百姓頓時是起了一陣騷動。

    董策淡淡一笑,大聲道:「本官此次屯田練兵,招募百姓,乃是朝廷承認的,絕不是私自開墾,是以田產都有地契發放,只要是分到手中的,就是你們的永業田,可是世代傳家的。」

    他頓了一頓,下面一時間肅靜無比,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董策臉上,只聽董策清朗的聲音響起:

    「本官所實行,以均田為準。

    凡十五歲以上之男子,每人授給露田十五畝,必須種植穀物。十五歲以上之女子,每人授露田十畝。丁牛四歲以上之大者,每頭受露田十畝,一戶限牛最多為四頭。奴婢授田五畝。所受之露田不准買賣,年老身死,還田於官府。

    另,十五歲以上之男子每人另授桑田五畝,十五歲以上女子受桑田兩畝,桑田可作為永業田,終身不還,可以父死子繼,但不得買賣。新定居的民戶還可分到少量的宅田,每三口一畝,宅田也屬永業田,不用歸還。

    若全家都是老小殘疾的,十一歲以上及殘廢者各受丁男一半之田,年過七十的不還所受,寡婦守志,雖免課亦授婦田。

    因犯罪流徙或戶編無人守業的土地,收歸官府所有,作均田授受之用。

    官員按照丁口發給露田,和百姓並無二致。除此之外,按照品級分發永業田,文武一同,按品級授予。九品從九品為二十畝,八品從八品為三十畝,七品從七品為五十畝,六品從六品為一百畝。」

    分田了!真的分田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