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正文 九十七章 形勝之地 文 / 竹下梨

    而其中的好處,卻是遠遠大過弊端了。

    沉吟良久,劉若宰終於輕聲問道:「什麼罪名?」

    「輕的不行,必須要足夠重,足夠有力!」董策心中一陣說不出的滋味,只是冷冷的吐出四個字:「私通建奴!」

    「私通建奴?」劉若宰一挑眉毛:「須得有信物等,不好隨意。」

    「末將殺了那些建奴,繳獲不少,一應建奴所用俱全。」董策回道。

    劉若宰臉色一變,霍然而起,一雙眸子如冷電一般盯著董策,厲聲喝道:「為何讒言老夫行此等之事?」

    董策也不禁心裡一突,但是接著就神色恢復如常。跪地磕頭,面色沉靜道:「大人提拔末將於寒微,只為大人效死爾!」

    劉若宰終於頷首,哈哈一笑,離開座位,親手扶起了董策。

    董策出了劉若宰大門的時候,一陣涼風襲來,這才發現,自己後背竟已是濕透。

    他抬頭望這陰霾的天空,心中悲鬱難當,只想揚天狂吼,以頭搶地,放聲痛哭。

    只是終究是翻身上馬,揚鞭打馬而去。

    兩人似乎都沒有發現,今天劉若宰這個文臣,無論是從思路還是從對話上,幾乎是被董策一直引領著。而董策的目的,也全都達成了。

    不知不覺間,似乎兩人的關係,已經有了些變化。

    而董策和這個時代的文臣打交道,也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小心翼翼,變得游刃有餘,外圓內方。

    人,總是在蛻變。

    ————————分割線————————

    就在冀北分巡道的一干人勾心鬥角的時候,已經將攻擊重心轉移到其它地方的後金兵攻勢,卻是越發的猛烈。

    東路軍德格類兵,入獨石口,沿途攻略,鑲藍旗宗室艾度禮、固山額真宗室篇古攻取長安嶺,殺其城守備,轉攻赤誠未拔。德格類兵及吳訥格兵陸續到達此地,三旗兵合力攻之,亦未攻克,乃奔保安州,知州閻生斗集吏民拒守,城陷被執,死之。破保安後,奔應州見黃台吉。

    四路大軍於應州匯合,攻克代州,然後分道出擊:東路軍至繁峙,中路至八角,西路至三岔谷應泰。

    八月十三日,黃台吉離開應州赴大同,攻城五天。崇禎帝因顧宣大之兵無用,後金兵如入無人之境,遂急令寧遠總兵吳襄、山海關總兵尤世威率軍二萬分道馳援大同,同時宣佈京師戒嚴。吳襄兵敗,尤世威部將祖寬以七百騎戰大同,斬三十餘級,稍得利,傳首京師,號天下大捷。

    後金兵未下大同,轉攻西安堡,左營游擊榮繼雄拒卻之,後金兵乃奔陽和。

    阿濟格、阿巴泰、揚古利率兩黃旗、兩白旗兵攻靈丘縣,從城垣傾圮處奮擊。正黃旗先登,攻克其城。知縣蔣秉采募兵堅守,城破之時,上吊自殺,全家殉死。

    後金禮部承政巴都禮在攻靈丘縣王家莊時,中箭而死。薩哈廉出略至崞縣,於城圮處攻入,知縣黎壯圖投降。後金兵將城中財物捆載,竟至大車三百餘輛,揚長而去。後金軍繼而又攻忻州,明知州王凝力守不下,轉攻保定竹帛口,千總張脩身兵敗身死。

    於大同,陽和,黃台吉向大同總兵曹、陽和總督張二人叫戰,請他們集各路兵出城會戰,以決勝負,甚至讓他們一步,說「若爾出兵一萬,予止以千人應之;爾出兵一千,予止以百人應之」,明將不敢作答。

    八月二十七,黃台吉率軍離開陽和,攻萬全左衛,八旗合力修整武器進攻,穴隳其城。正紅旗護軍豎梯,親軍褚庫、布丹先登城,四面守兵皆潰,斬明守備常汝忠。後金兵入城,搜剿明兵近千人。至此,黃台吉乃率大軍回返,從尚方堡出塞,直至九月十九日,班師回到瀋陽。

    此乃建奴第二次入塞侵擾大明,為時三個月,遍歷明邊,蹂躪宣府、大同達五十餘日。攻克多處城鎮,遭攻圍的大小城鎮台堡凡五十餘個。被掠去的百姓超過十萬、牲畜以數十萬計,金銀財帛不可勝計。

    而宣大地區民生為之凋敝,產生了大量的流民——準確來說,應該是戰爭難民。他們的家園被焚燬,親人被屠殺,剛剛冒出了青茬的莊稼或者被踐踏,或者被當做軍糧餵馬,啃得一片精光。經濟,民生,受到了極大的破壞,流民四處遷移,試圖尋找到一個就食之地。

    可是整個江北都是陷入了一片饑荒之中,想要就食,哪兒來的這麼容易?

    崇禎七年夏秋之際,京師大饑,御史龔廷獻繪《饑民圖》以進,皇帝震怒,下朝之後回到後宮,思百姓之慘痛,皇帝泣不成聲。

    與此同時,太原大饑,人相食。

    而就在九月初一日這一天,董策招募流民,發給糧食的告示,已經是貼遍了左近的州縣,自大同鎮以北,宣府以西,方圓二三百里之內,都有得聞。

    大石崮。

    和幾天前相比,這裡已經完全變了一個樣子。

    董策等人不知道的是,大石崮這裡,其實在明季之前,還頗有幾分名頭。

    此地在明季之前,地勢遠遠比現在要險要的多,在此流經的這兩條河,洢水河和甘河,曾經都是大同以北赫赫有名的大川,浩浩湯湯,寬有數里之遙!而在此往北不遠處,就是長城,出了長城,就是塞外。

    往南十幾里之外,則又是大同以北的莽莽群山,偏生在大石崮左近,向南向北,地勢都相對平緩許多,方便大隊人馬通行。這種地形,正是兵家必爭之要隘。而且這裡有大川流過,植被茂盛,草高而密,也是駐屯大軍,放牧戰馬的天然所在。

    地勢極為險要。

    此地乃是大同之鎖鑰,從長城破關而入,想要南下,想要東進,必須要經過此地。

    牧用趙卒,大破臨胡,開地千里,遁逃匈奴。昔日先秦趙國大將李牧,便是在此地擊潰林胡主力,把趙國的邊境線向北擴張了三百餘里!

    秦始皇修長城之時,此地便是一個重要的轉運點,蒙恬率大軍三十萬戍邊,這裡曾經駐紮過五萬軍兵。

    北魏之時,此地曾是拓跋氏勳貴們鎮守的平城代郡之下。

    金國窮追耶律延禧於雲內諸州,也曾經在這裡狠狠的打了一仗,殺的遼軍潰敗。

    此等形勝險要之地,若是在雄才大略如太祖朝,成祖朝,定會建設要塞,設立重兵把守。一旦此地守住,則方圓百里得安,重鎮大同,也有了北地之屏障!

    但是在這皇朝末日的崇禎年,此地卻是廢棄已經不知道多久了,連一個動問的人都沒有。

    而這裡,終究會因為一個人,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雖然已經荒廢百年,但是這裡那高聳雄壯的斷壁殘垣,傾頹的城樓,四處可見的箭簇斷刃,還是能看到昔日的積分輝煌。

    此時此刻,董策便站在大石崮高聳的城牆之上。

    經過百多年的荒廢,這裡已經殘破不堪,大部分的城牆都消失不見了,只留下幾處留存。便是留存的這幾處,外面的大條石也都已經被拆去,想來是被左近的百姓給取走去蓋自己的房子或者乾脆壘豬圈去了。大條石被剝走,露出了裡面的夯土層。就連這些夯土層上,都是生出了一層高高的雜草,灌木叢生,此刻在董策面前,就有一株不知名的灌木,半人來高,上面長了一簇紅燦燦的果子,看上去頗為的喜人。

    一支修長白皙的手伸出來,把那一串紅瑩瑩的果子摘下來,伸手擦了擦,便放到嘴裡。

    漿果在口中炸開,一股難言的甘甜滋味兒在唇齒間綻放,香甜的沁人心脾。

    「嗯!很好吃,甜的!」董策滿意的點點頭,有點兒喜出望外,又吃了一個,便把這一串果子遞給身後眾人。

    大夥兒趕緊稱謝分了,都是一番讚歎。

    在這個時節,能吃到果子可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糧食都不夠,哪裡還有果子可以吃?

    董策恍然發現,這似乎是自己來到這個時代以來,第一次吃水果。

    不知不覺,已經有幾個月了吧!前世的那些記憶,不知不覺之間,都已經變得模糊,便是現在回想起來,也只是腦海中朦朧的一個印記,而此時眼前的這些,山川大地,士卒堅城,卻是如此的清晰。

    自己,也越來越像是這個時代的人了,終究會慢慢的融入進去,到了那時候,前世的一切,也就拋開吧!

    董策手扶著城頭那些歷經百年的風刀霜劍,已經變得堅硬如鐵的夯土斷壁,心中感慨翻騰。

    遠處,夕陽如血。

    「可惜,真是可惜!」一邊的石進歎了口氣,指著城牆上下:「這城雖然不大,城牆卻是這般的高大,安鄉墩的墩台還要大些高些,可惜卻荒廢成這樣。」

    周伯也是吁了口氣:「前人不知道花費多少心血建成的,瞧瞧那大條石,跟人一般大,這夯土,怕是刀斧剁上去也就是一條白印兒。嘖嘖,可惜……」

    董策聞言,也是心有慼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