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邊戎

第十三卷 靖康傳疑 第一九零七章 聯姻(下) 文 / 阿菩

    第一九零七章聯姻(下)

    第二日楊應麒才起來不久,還沒開始辦公,忽聞完顏虎來召,楊應麒趕緊前往大將軍府問出了什麼事情。

    完顏虎因折彥沖尚未救回,本來一直有些抑鬱,但今天看來卻頗為開朗,微微笑道:「沒壞事沒壞事!嗯,是好事來著。」

    楊應麒奇道:「好事?」

    完顏虎道:「前幾日三弟妹和張玄征的夫人來,閒聊中,她們偶爾說起陳家——就是福建那個什麼陳奉山,說他家有個女兒,長相人品都好,想和四弟結親。這事本來已準備來跟我說了,但恰好遇上你大哥出事,事情便擱下了。我打聽過了,這事確實是真的。四弟因你大哥還沒救回來,竟說什麼『大哥未還,無以為家』。這話可見四弟是有情義的人,但對陳家的閨女來說卻是混賬話了。你大哥出事,那是國事!他自己成親,那是家事——莫不他成了親就會耽擱了救你大哥不成?所以我要派人去和四弟說了,若他本有心於那陳家小姐,就別耽誤人家的青春了!婚事我來主持!」

    楊應麒心中早轉了八十一轉,問道:「那嫂子叫我來是……」

    完顏虎道:「問問你我的決定有沒有不妥啊!若沒有,我便這麼做了。」

    「沒什麼不妥,沒什麼不妥。」楊應麒微笑道:「來一場婚事,給我們漢部沖沖喜,總是好的。」

    完顏虎大喜道:「那我就派人去說了。」歎了一聲說:「這些年啊,我最擔心的就是你這些小子們的婚事。三弟五弟多好,半點也不用我操心。其他幾個,卻惱得我白頭髮也多了十幾根,不知道你們究竟想結什麼樣的親家!現在四弟的婚姻有了著落,也算了了我一件心事。」

    楊應麒點頭道:「那我讓正匯去說——他是從大流求來的人,算是四哥的老部下,現在又是漢部重臣。由他去說,既顯親,又顯貴。」

    完顏虎大喜,又問:「現在漢部事情多,聽說這陳正匯肩頭上的擔子不比你輕,可別耽誤了公事才好。」

    楊應麒笑道:「事情再大,也壓不到四哥的婚事上去。」

    完顏虎道:「那好,回頭你讓陳正匯過來一下,我吩咐他些瑣碎事兒。」

    楊應麒到七將軍府後便將事情與陳正匯說知,陳正匯一聽皺眉道:「七將軍,這事恐怕……恐怕有些值得推敲處。」

    楊應麒冷笑道:「還有什麼好推敲的!事情已經很明瞭了!」便把昨日從林翎處聽來的關於陳家、歐陽家與浙東九家暗中聯合的事情與陳正匯說了。

    陳正匯聽得心驚道:「這樣說來,四將軍這盤棋可大得很啊!」

    楊應麒淡淡道:「咱們漢部的事業大了,各種各樣的勢力總要抱團的,這沒什麼好奇怪的。不過四哥這次的事情做得極漂亮!直到他把事情挑明前夕,我們才知道他居然布下這麼大的局面!嘿嘿,正匯,這次咱們可大大落了下風了!」

    陳正匯點頭道:「不錯。四將軍既已透過兩位夫人將事情告訴虎公主,那麼便是不怕我們知道了。」

    楊應麒道:「也或許是因為他知道不可能瞞得我太久了,於是乾脆自己挑明,先發制人。哼!他們之前能瞞得這麼緊,固然是他們做事小心,但和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北方也有關係。現在北邊形勢緩了下來,我們要著手內部的事情了,他們便想再瞞下去也難了。」

    陳正匯沉吟道:「這件事我事先沒收到半點風聲,莫非……」

    「不用莫非了。」楊應麒道:「事情很明顯,四哥已經不相信你了。」

    陳正匯歎了一口氣,說道:「七將軍,現在我們怎麼辦?」

    楊應麒思慮半晌道:「現在事情既已挑明,我們便不怕了。四哥在漢部各地扎根越深,就越會把漢部的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來經營,所以就目前看來,我們和四哥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這是好事來著。」

    陳正匯道:「那就長遠來看呢?」

    楊應麒笑道:「長遠來看,自然是我和四哥在漢部內部勢力的消長——不過現在不用顧慮這件事情,因為目前咱們漢部向外拓展比向內拓展要容易得多,所以幾年內不用擔心我們會內訌。」

    陳正匯道:「那幾年之後呢?」

    「幾年之後?」楊應麒淡淡道:「若漢部大事已定,四哥要折騰就讓他折騰去,我找個清靜的地方釣魚讀書,樂得清閒。」

    陳正匯口中微笑,心中卻頗不以為然。

    楊應麒又道:「不過這件事情,不太像四哥的手筆,他身後一定另有高人。正匯,這次你去塘沽好好走動走動,看看能不能把四哥背後那個高人找出來。咱們總得知道跟我們下棋的人是誰,事情才好辦啊。」

    陳正匯道:「我盡力而為。」

    楊應麒搖頭道:「不,不是盡力而為,而是勢在必得!」

    陳正匯道:「七將軍有什麼主意麼?」

    楊應麒道:「當初經營塘沽時,是二哥、四哥和我同時進入,所以那裡的勢力也是三分天下:陸軍將領是二哥的舊部,水師都由四哥統領,文官體系是我一手打造。這幾年四哥常駐塘沽,我們之間的勢力對比或有消長,但他也沒有達到在塘沽一手遮天的地步。二哥離開前關照過他的老部下支持我,所以只要二哥的舊部還能聽我指揮,加上我有中樞的名義在,便是在塘沽也能擁有勝過四哥的優勢。」

    陳正匯問道:「七將軍,你要削四將軍的權力麼?」

    「這怎麼能夠。」楊應麒道:「那樣會逼得四哥把精力轉到內鬥上來的。現在還不能這麼做。」

    陳正匯道:「七將軍的意思是……」

    楊應麒道:「四哥大婚,必來津門。我們就趁著這個空檔向他施壓,逼他把籌碼抖出來!」

    就在陳正匯出發之時,宗翰已圍太原,而宗望更是繞過中山攻破信德府。信德府原為邢州,屬河北西路,宣和二年改龍岡為邢台縣,屬信德府,全府領堯山、巨鹿、內邱、任縣、南和、平鄉、沙河諸縣,北接真定,西傍太行,南逼邯鄲。宗望一下信德府,離汴京便只剩下數日之程!

    種彥崧聞訊大驚,他略加權衡,覺得河東路關隘名城較多,太原又扼險要,宗翰雖猛一時未必能克;而河北平原則是平川千里,除了黃河再沒有能阻擋女真騎兵的屏障了。於是冒險率輕騎三千出擊,被宗望敗於內邱。種彥崧不得已再次退入太行,宗望迫來,他便率部轉移,依山游戰。在這裡他佔著地利,宗望能敗他卻無法滅他,只好任他離去。

    當此之時,中山、河間、太原諸重鎮的軍民雖能固守,但敢主動出擊的便只有忠武軍一旅了。所以忠武軍雖然屢敗,但因能敗後再戰,故而軍中士氣並不低迷,兩河百姓亦頗壯之。平原百姓家園被破以後往往逃入太行山依附忠武軍,主管民事的官員將大部分人編入工、農、牧,體格精壯、動作靈活的則納入軍中,因此種彥崧屢敗之下,兵力不減反增。即便如此,他的兵力相對於宗望、宗翰來說仍然處於大劣勢,汴梁朝廷又遲遲沒有全盤的防守、反擊策略,致使忠武軍變成一支沒有戰略目的、只能隨機應變的孤軍。

    宗望、宗翰連連得手的同時,歐陽適也心癢難搔,就想出兵把滄州給納了。滄州地偏海濱,宋軍守之不足以扼女真南進之路,金兵得之無益於南下之途,所以無論大宋朝廷還是宗望把這個無足輕重的地方忽略了。滄州百姓和漢部接觸多了,常得漢部經濟沾潤,對漢部牴觸不大;李應古也不是良將忠臣——歐陽適這時要是動手,滄州多半可以傳檄而定。但津門方面已有嚴命不許一兵一卒入侵大宋,而歐陽適的謀主也勸他不要壞了漢部好容易爭取到的名聲,這才讓歐陽適強忍下來。

    但漢部官方不動手,卻不禁止漢部的民間勢力動手。塘沽發展到今時今日,地方已不夠用。一些商人眼見有利可圖,早沿著大河南岸開闢了一些農莊、牧莊,僱用因戰亂而逃到這裡的百姓種植放養,為滄州供應蔬菜、牛奶等物。隨著人口的增多,這個地方的商業也有所發展。亂世之中,天下並不是處處都亂、時時都亂,總有些地方因為各種原因而暫保安寧的——此時的滄州就是這樣一個所在。宗望攻保定、雄州時滄州西部的百姓都已經聽到馬蹄聲了,但女真兵馬就是不到這邊來,而是徑往西南邊去了。

    不過,由於戰亂引起的治安問題——特別是流寇問題仍然讓滄州的民生受到威脅。為此一些商人便與本地的士紳聯合起來,模仿塘沽的警衛制度僱人自衛。隨著流寇威脅越來越越嚴重,商人和士紳們又在得到李應古默許的情況下,建立起了類似於登州的民兵寨子,這些寨子以滄州部沿河靠海的東北角落為核心依地勢高低分佈,在此後的幾年裡慢慢形成了一個與北岸的塘沽城規模相當的定居點。這個定居點一開始被塘沽人稱為塘南,後來慢慢的本地人也接受了這種叫法。

    塘南在名義上仍然屬於大宋,每年也仍然向大宋朝廷繳納一定的賦稅——但由於大宋在河北的賦稅轉運體系因戰爭實際上已經作廢,所以這部分錢便被截留了下來,由這個地區的士紳自治會議分攤了用於塘南的民政建設、水利工程和安置流民。

    到了整個河北的局面完全糜爛的時候,李應古覺得滄州州城也沒塘南安全,乾脆帶了細軟逃到這裡來,並下令修築城牆——那時大宋已經全亂了,誰也沒功夫來指責李應古僭越。相反由於李應古還能掛上大宋旗號表示擁護趙氏,著實得到不少士人的讚賞。

    於是塘南便正式成為滄州的經濟中心和行政中心,其影響力所及,甚至到達臨近的州府,乃至整個河北東路。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