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大明官

正文 第五百三十六章 王命旗牌的威力(上) 文 / 隨輕風去

    姑蘇驛中,所有人都在看著採辦太監王敬公公,如今事情演變出人意料,原計劃只怕要作廢,下面不知該如何是好了。比如這前來救援欽差太監的衛所軍士,此時應該是走是留?

    王敬從初時的震驚中清醒過來後,略作思考便下令道:「以不變應萬變,等!」

    又過了不到半個時辰,天色眼看將近正午,最新的確切消息又傳來了:「方應物率領亂民,衝到府衙大門前了!」

    最後竟然去了府衙?王敬再次愣了愣,自言自語道:「好一記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原來方應物的目的是府衙那裡麼?」

    王太監又思量半晌,漸漸覺得方應物的行為總算可以理解了。這方應物既是重虛名之人,也是圖實利之人,向來走的就是名利雙收路子。那麼在今天,他帶著一群人圍攻欽差太監,能得到什麼實利?

    欽差太監與督糧欽差大臣本來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差事,方應物就算把欽差太監滅掉,除了被民眾叫幾句好,能有什麼實際利益?

    而府衙那邊是地方官府,直接與方應物的差事息息相關,方應物想完成差事,必須要地方衙門全心全意的服從和配合。

    但現在以李知府為首的地方衙門對方應物不大感冒,也不願意配合方應物徵糧。

    所以王太監想道,大概是方應物想藉著這個機會,狠狠將府衙修理一下,然後掌控一些地方權力,這對督糧欽差而言才是真正的實利罷?

    既然如此,那就沒必要嚴陣以待了罷?王敬掃視了幾眼保護己方的衛所官軍。正想著是不是就此打發掉,還能省點勞軍錢財。

    王臣急忙道:「乾爹,官軍不能撤!我這幾次落了下風,深知那方應物心思之狡險!如今民意不利於我父子,只要這點根本不變。方應物的本心就會不利於父子!

    那麼多亂民如今跟隨著方應物,既是他利用民意,但也是他被民意所裹挾了!因為他總要給亂民一個交待,不然要被亂民所反噬,所以焉知他不會殺一個回馬槍,突然又來到公館?

    我覺得。只要方應物那邊的亂民不遣散掉,我們這邊的官軍就不能走!這才是萬全之策!」

    可是這樣很費錢王敬糾結了好一會兒,這才點點頭道:「也好,安全第一!如果最終沒有動手,那麼勞軍銀子減半發放!」

    鏡頭轉回府衙的衙前街,上千民眾將這條街塞得滿滿。而欽差行牌就在府衙大門外打著。帶頭大哥方應物從官轎中下來,站在大門外面。

    府衙大門倏地打開,李知府站在門裡,略有緊張的望了望外面民眾。

    剛才在府衙裡緊急商議過,如果府衙硬扛,肯定扛不住民眾的衝擊,還不如請知府大人親自出面。或許藉著官皮可以壓制一下民眾。

    再說那方應物怎麼說也是官員,不應該會喪心病狂到親自率領民眾打砸衙門,除非他不要命了,所以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虛張聲勢。

    李知府看完全場,最後才將目光落到視野正中間的方應物身上,陰沉著臉問道:方大人煽動民眾,聚集到府衙門前所為何事?

    方應物平靜的像是一潭死水,淡淡的說:「我只以私人身份,特為蘇州百姓討公道而來。」

    私人你姥姥的李知府看了看明晃晃的欽差行牌,沒有在私人這兩個字上計較。又吸一口氣問道:「不知道方大人要討什麼公道?」

    方應物很嫻熟的質問道:「如今採辦太監及其爪牙肆虐內外、荼毒生靈,蘇州府一時間人心惶惶、民不聊生,府台視若無睹乎?」

    李知府高聲答道:「採辦太監乃奉旨欽差,本官無有管轄之權,所以已經連連上疏彈劾。請朝廷來做處分!

    除此之外,本官也無權節制欽差作為,但是本官自會盡力上奏陳情,並將廣邀同道一齊為民鼓呼!」

    他這話與其是對方應物解釋,還不如說是對民眾解釋。

    方應物不想給他這個自白的時間,突然變了臉色,並指如戟,指著李知府厲聲喝道:「李廷美!你受朝廷重用,卻枉為四品知府,竟然作出如此不負責任之言論!

    這般畏縮沒有擔當,朝廷要你何用!百姓要你何用!你還有什麼臉面在此大言不慚!」

    你行你上啊!李知府忍到現在,終於忍出了火氣,咬牙切齒道:「方大人你站著說話不腰疼,未免太過於強人所難!

    的確本官無法去動欽差太監,但如今百姓就在這裡看著,難道你敢去觸動欽差太監分毫?」

    方應物便立刻駁斥道:「採辦太監是欽差,但他手下的爪牙總不該是了罷?聽說最大的一個王臣也不過是千戶,其餘都是無賴惡棍,你這知府為什麼不敢去管?

    豺狼虎豹之輩,如果沒了爪牙,那又有什麼危害?你若將那些爪牙走狗嚴厲懲治,採辦太監又怎麼能為禍一方?

    其實就是你畏懼採辦太監的權勢,故意無所作為而已!我方應物雖然不屬蘇州本地官府,但作為局外人也瞧不起你這樣的害民官!」

    不得不說,李知府的口舌功夫比起方應物差了不止一個等級,幾個回合下來幾乎就要潰不成軍了

    又從府衙大門裡面閃出師爺一名,對方應物作揖道:「其實府衙收到了一些控告採辦太監及其爪牙的狀子,但正在辦理,還請稍安勿躁,並非是府尊無所作為。」

    「前番本官曾送到一封文書,點明了有女子被採辦太監爪牙王臣當街劫走之事,事件如此清晰明瞭,為何不見回音?」不知不覺之間,方應物又將自稱換成了本官。

    有了師爺打岔,李知府這時候已經緩過氣來。忽然明白了師爺的意思,這是轉移話題的技巧,將話題從具體細節轉移到程序問題上。於是他便也答道:「府衙收到的狀子甚多,哪能全都立刻回應?」

    方應物咄咄逼人的質問道:「這不是狀文,上面加蓋了欽差關防印信。是本欽差正式行文與府衙,你這知府必須要給予反饋!」

    李知府忽然像是聽到了什麼笑話,忍不住大笑幾聲,指著不遠處欽差行牌上的「督理錢糧」四個字,反問道:「你方大人只是督糧欽差,管不到府衙刑名之事罷?你寫個狀子蓋上個欽差關防。成了命令了?

    你權責只限於督糧,有什麼權力對本府行文過問刑名之事?參你一個擅權之罪也未嘗不可!」

    成百上千的民眾在一旁圍觀,見方欽差和李知府你一句我一句的吵起嘴來,最後吵嘴的內容還是衙門裡公事程序問題,就好像是討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未免感到十分枯燥無聊。一時間呵欠連天。

    但李知府自以為問住了方應物,冷笑連連。若討論具體問題,自己討不了好,無論如何府衙也沒法對太監動手;但將話題轉移到公事程序這種務虛的問題上面,那方應物就討不了好!

    說破天去,一個督糧欽差也沒權力隨便指使府衙,大概這也是方應物上來就說以私人身份到此的緣故。

    方應物這種年輕人他見得多了。往往偏愛務實而鄙視務虛,卻不知這務虛才是官場文化的精髓所在!

    當然李知府卻不知道,對方應物而言,他還真就不怕談程序問題,既然談了就是對方作死!

    方應物指著人群喝問道:「李廷美!再給你一次機會,如今百姓都在這裡,你當著百姓的面前明確說一句,本官行文所言太監不法之事,你要如何處置?你若在這裡說過了,便算你對欽差有所反饋。本官則既往不咎!」

    李知府咬牙答道:「一應事情,府衙自有處分,欽差無權過問!」

    隨後他擔心民眾情緒反彈,又轉頭對人群喝道:「方欽差裹挾爾等民意,妄圖變亂成法。你們須得睜大眼睛,不要被人利用!不然他為何不敢帶領你們去姑蘇驛?」

    方應物轉過身來,對著民眾拱了拱手,「爾等都親眼目睹了,本官已經督促過知府為爾等做主,怎奈該知府畏懼權閹、冥頑不靈,甚至反諷本官。

    那麼現在,本官話就放在這裡,既然地方父母官瀆職,那麼本官就出面為爾等做一回主!抬眼看蒼天,一切善惡皆有報,爾等以為如何!」

    方應物的感染力究竟不是李知府所能比較的,底下民眾頓時響起歡呼聲。

    民心可用,誰能阻擋?此後方應物又轉過身,對著李知府大喝道:「前兩日有六百里加急敕命送到公館,想必府台有所耳聞?朝廷已經賜予本官便宜行事之權,以及王命旗牌!

    本官最後問你一次,本官用了欽差關防印信,行文給府衙,講明採辦太監不法之事,你為何對欽差行文置之不理?」

    便宜行事?王命旗牌?李知府以為自己聽錯了,這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

    如果是被賜予「便宜行事」特權外加王命旗牌的全權欽差,那就絕對是另一回事了!

    別說拿一份狀詞蓋上欽差關防大印,就是拿一張廁紙蓋上大印,府衙也得當成只比聖旨差一點的重要公文嚴肅對待!

    不然就是藐視朝廷權威,畢竟全權欽差從某種程度上就是代表著朝廷對地方的統治!督撫、巡按莫不如此!

    李知府突然懂了,方應物故意在公文程序上糾纏半天,原來是打算在這裡陷害他!

    ps:一大早讀者群裡又有萌妹子爆照,只好加班加點的瘋狂碼字趕出一章……打字打的手都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