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大明官

正文 第三百二十九章 躊躇滿志! 文 / 隨輕風去

    /

    在長安左門外初次公佈殿試名次後,還有一系列後續儀式,當然都是喜氣洋洋的儀式,這不但是個人的喜事,還是朝廷的大喜事。正所謂「天開文運,賢俊登庸!」

    次日,成化十七年殿試的新科進士們赴國子監,領取進士巾服。再次日,便舉行了著名的金殿傳臚儀式。新科進士們穿戴進士巾服,整整齊齊的列隊進宮,至奉天殿朝見天子。

    唱名完畢,執事官在鼓樂聲中捧金榜在先,新科進士尾隨在後,沿御街出長安左門,正式張掛起金榜,以供萬民觀看。隨後順天府以傘蓋送狀元騎馬歸第,這便是百姓口中傳言的遊街誇官。

    又次日,天子賜宴於禮部,謂之恩榮宴或者瓊林宴。宴會完畢後,新科進士用三天時間在鴻臚寺學習禮儀,然後正式參加朝會並謝恩。

    此後便是新科進士進入官場前的最後一項程序,眾人要集體到國子監謁孔子廟,禮畢後便正式易官服,表示脫離平民身份,成為官身。

    其餘還有一項事務,禮部要奏請命工部在國子監立進士碑,所有新科進士都將留名在此。

    到此為止,對這三百來名新科進士而言,充滿著荊棘、光榮、夢想的科舉道路或者考試生涯都成為過去式,由科舉帶來的榮耀也已是往事,新的生活開始了。

    在自家院子中,方應物捧著新領到的冠服感慨萬分,縣試、府試、道試,再到鄉試、會試、殿試。全部過程彷彿歷歷在目。

    如今終於從考試中徹底解脫了,但方應物卻生出幾許悵然若失之感。讀經義、習八股實在太枯燥乏味了。淘汰率超高的重重科舉關口又給人巨大的心理壓力,所以他無一日不想擺脫科舉考試的束縛。

    真到此刻。猛然鬆開了這道束縛後,方應物心中滋味反而頗為複雜。無論怎麼說,科舉也是給他帶來了很多榮光時刻,沒有這條道路,就憑他那世代貧民的卑微身份,也不可能短短幾年工夫便父子雙雙名列清流。

    不止方應物,所有新科進士,特別是出身寒門的進士大都會產生類似的感慨。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身份上巨大的轉變對每個人的衝擊還是不小的。

    所以朝廷會很體諒的給進士們一個過渡期,所有新科進士可以在朝廷各部門觀政歷練,和二十一世紀的實習差不多,稱之為觀政進士。

    方應物心態轉變很快,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他迅速拋開了莫名其妙的傷感情緒,熱火朝天的投入了官場!吃完苦中苦,要當人上人,這裡天地廣闊,作為二甲第八名的高位進士大有可為!

    當春闈大比的熱潮漸漸退去時。一個更加重要的現實問題就擺在了新鮮出爐的三百名官場菜鳥面前,那就是選官。

    選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雖然大家都是進士。貌似現在還是平等的。但一個進六部的和一個外放為知縣的,將來命運絕對天差地別。

    卻說這選官也有一定之規,按照傳統慣例。其中一甲三名直接入翰林院,成為前途最光明的翰苑詞臣。

    二甲進士的待遇也很優厚。在京可選為六部主事,出外可直接選為知州。至於三甲進士的起點則要差一籌了。在京只能選為諸寺、監、司官員,出外只能擔任知縣、推官,進六部是別想了。

    當然,隨機性很大的「一考定終身」對二甲、三甲進士而言也不公平,所以科舉之後還有一次機會,那就是館選。

    進士經過館選,就成了庶吉士,可以到翰林院進修。正常情況下三年後散館,成績好的留翰林院為官,次一等的可以入科道(科道極其清流,很不好進),再次可以進六部。

    如果中進士被稱作登龍門的話,那麼被選為庶吉士就是登完龍門再登一個天門,未來就是真正的青雲大道,陞遷也很迅速,因而庶吉士有個別稱叫「儲相」。譬如方清之,就是庶吉士出身,現在前景很被看好。

    在非翰林不入內閣的潛規則下,對一般進士而言,如果志向遠大覬覦廟堂高位,那麼第一步就是要被選為庶吉士。至少從正統年間以來,宰輔大學士大都是庶吉士出身。

    弘治朝之前,館選處於不成熟期,運作並不規範。有時候是天子直接點庶吉士;有時候是考察進士平時所做詩文,擇優選為庶吉士;有時候是朝廷出考題,眾進士答題,答完再選庶吉士。

    但比較流行的方式就是憑借詩文館選。每個有志進士都可以將自己平時所做詩文上交,然後朝廷憑借所交詩文選拔庶吉士。當然,也要出題複試,以證明詩文確實是本人所做。

    對方應物而言,不太擔心自己的官位問題。有名次,有功勞,有背景,無論怎麼選官,他不可能差得了,無非是能上幾層樓的問題而已。但最優的選擇,當然還是館選入翰林。

    方應物也仔細斟酌過館選的事情。在他想來,天子欽點庶吉士這種事,大都發生在永樂、宣德這些皇帝比較強勢的時代,這樣的皇帝本身就有強烈的自主意識,想要選擇完全符合自己胃口的人才。而今上成化天子顯然不是這樣的皇帝,估計是懶得費這種心思。

    所以方應物判斷,今次最有可能的館選方式還是憑借詩文,其實這有點類似於前朝唐代的行卷,不知道算不算是古風。

    相對於八股文,這可是他的強項!要是在這上面栽跟頭,那就枉為穿越者了!如此方應物便忙著準備起來。

    詩文詩文,有詩有文,自穿越以來,抄襲過不少後世詩詞,精品也不算少,要挑哪幾首頗為煞費思量。

    比如那首說岳飛的滿江紅,可能符合大臣口味,但怕讓天子不喜;又如隨著八股文選集傳唱天下的明日歌,名氣夠大,也很勵志和主旋律,但太通俗,藝術水平略低。

    至於文章,拿兩篇邊策出來就可以了。一方面這是已經被事實證明正確的、非常有價值的文章,別人誰也比不了;另一方面,也是間接提醒朝廷不要忘了他方應物的昔日功勞,要連個庶吉士也不給,那也太慢待功臣了!

    經過精挑細選,方應物從自己作品中挑出了十首詩詞,連帶兩篇策文,花了一整天時間,用標準的館閣體,認真仔細的抄寫了一遍,力求盡善盡美!

    憑這些在加上其他便利條件,混進翰林院手到擒來!方應物彷彿看到了二十年後的宰輔位置向他招手!

    黃昏時候,翰林院編修、東宮侍班、文華大訓編纂方清之從翰林院回來,剛進了家門就被自家兒子堵住了。

    方清之望著方應物手裡的一疊紙箋,滿懷疑惑,「這是」

    方應物豪情萬丈的答道:「這是兒子我將來出將入相、光宗耀祖、報效國家、後來居上的敲門磚!」

    方清之的臉皮忍不住抽搐幾下,「前幾句為父尚可理解,但最後一句這後來居上是什麼意思?」

    「順嘴,順嘴說錯話,父親大人恕罪,這句可以略過。」方應物連忙謙虛幾句,「不知今科館選是否還是禮部主持?煩請父親大人幫忙將詩文投遞給禮部尚書周老大人,有你的面子在,館選勝算更大幾分。」

    方清之古怪的望著兒子,「為父彷彿聽說過,上一科選了三十名庶吉士,現在翰林院有點人滿為患,所以朝廷不想在今科館選了。」

    躊躇滿志的方應物好像挨了當頭一棒,頓時眼前一黑

    他才記起來,所謂館選不規範,不但指得館選程序隨意性大,而且每一科是否館選的隨機性更大有時候館選,有時候不館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