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香江教父

正文 第668章 里程碑式的《阿甘》(下) 文 / 機房裡的豬

    『如果你沒看懂《阿甘正傳》,就不瞭解美利堅的眾生萬相。』——《華盛頓郵報》

    『美國夢就是像阿甘一樣前行』——《紐約時報》

    『阿甘堅持不懈的精神,就是美國的精神!』——《洛杉磯時報》

    『美國當代史喜劇版:《阿甘正傳》』——《時代週刊》

    《阿甘正傳》講述了一個國家的「大命運」和一個公民的「小人生」,水乳交融成為了一個「新奇故事」,而影片的各個角色,甚至是一句輕飄飄的話,都有其隱喻和代表性。

    阿甘母親,一位堅強能幹的女性,阿甘的生父影片未予透露。筆直認為,這有兩層隱喻:一是人類自古至今及未來的永恆問題——「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二是以大屋象徵美國大陸,以阿甘母親暗喻英國人,以阿甘指喻美國人,象徵美利堅民族是有部份優秀基因;卻無另一半血緣催生的「怪胎」、「弱智」巨人。

    珍妮則是另一典型,她從小生長在單身父親暴虐的陰影下,導致其扭曲的人生。自暴(裸唱)、自棄(吸毒)、自殺(未遂),雖最終回歸阿甘身旁,但還是付出了生命代價。阿甘的始終不渝及小阿甘的健康成長,讓她沒有遺憾終生。

    丹上尉是一個虛榮的軍人。他沒能成為光宗耀祖的烈士,卻成了截去雙腿的殘疾。丹嫉妒甘的勳章,心理失衡而沉溺酒色;與甘的身心殘障而自強不息,形成強烈反差。甘和丹倆人,陰差陽錯、惺惺相惜、共同創業、雙雙成了百萬富翁。在阿甘和珍妮的婚禮上,丹邁著兩支新假肢前來祝賀,挽著他的未婚妻,竟是一位中國姑娘。

    影片的幾個角色,都是某種典型、象徵、隱喻,都代表著某種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若母親象徵歷史、代表傳統,珍妮意指邊緣、反映迷失,丹暗喻人本虛榮,而阿甘則體現著現實的缺陷、不足,以及理想的公平、成功。因此,說影片既是美國歷史的喜劇版,又是美國民族的眾生相,並不為過。

    《阿》片不僅故事獨特生動、人物個性典型,且語言幽默深刻。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那句「人生就像巧克力……」

    此話從一個弱智孩子的母親口中說出來,顯得尤為妥貼,想必阿甘愛吃甘苦交融的巧克力。各色夾心巧克力的不同口味象徵人生的不同境遇。

    阿甘稍大,自然要問自己為何沒有爸爸,他媽媽答的回答是,「你爸已去度假。」

    這裡的「度假」,一詞多義,意涵豐富,發人深省,令人想像。或許,阿甘就是某人度假時路宿此屋的產物;或許,甘爹因甘弱智而離開了家;或許,甘媽因甘爸也是愚癡而離開了他。而阿甘從小在那些東旅西遊、南來北往的度假客群中長大,自然也盼望老爸能不期而至地回家。即使阿甘明白爸的「度假」為一去不返的往生之路,亦覺得死亡其實不那麼可怕……

    當阿甘更大,自然知道自己比別人傻。而媽媽說,「stupidisasstupiddoes」(傻人有傻福),但阿甘媽媽心裡明白,要讓生而為傻瓜而非生而為正常人的阿甘,出人頭地不容易,必須腳踏實地。於是,針對阿甘的本能——吃,媽媽又道,「theproofofthepuddingisintheeating。」(要知布丁的味道,只有親自去品嚐。)

    可是,當阿甘衣錦還鄉,媽媽卻也要去天國「度假」。甘媽最後的留言是,「boy,thedeathjustisapartofthelife。」(「孩子,死亡是生命的一部份。」)。死亡就像吃飯、睡覺是生活的一部份,那樣的自然而然、不言而喻。

    若母親的成語給阿甘以思想的教誨;則珍妮的箴言給阿甘以行動的指導。僅僅只有一句——「阿甘,你只管向前跑!」

    一個成功的阿甘背後,有兩個重要的女人,雖然她倆自己的人生可能並不成功。

    因此,阿甘開始了他的人生馬拉松越野跑:跑過了年少的殘障屈辱;跑進了大學校門;跑成了全國冠軍;跑出了戰鬥英雄;跑進了白宮草坪;還跑到中國打起了乒乓外交;更為了愛情長跑全美大陸……從賽場、戰場、商場、情場,除了官場,他「一路跑來,始終如一。」

    阿甘從小因腿疾,媽媽不得不給他穿「鐵鞋」,長大後,女友鄭重送他一雙耐克「跑鞋」,看到長官因截肢而不用穿任何「鞋」,以至他對鞋也說出了一家之言:「從一雙鞋能看出一個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阿甘在長跑中,因新鞋踩到了****而脫口說出的一句話,『**happened!」成了全美風靡的「流行語」;而被汽車濺了一臉泥水後的隨手一塗鴉,竟成了全球熱賣的「化衫」

    在越南,丹長官對剛來報到的新兵阿甘和巴布道:「別向我敬禮,這會要我的命!到處都有越共的狙擊手,專愛打軍官。」

    巴布長得『地包天』,丹警告說:「把你那厚凸的下唇收進去,否則會觸雷的!」

    這類令人哭笑不得的說白,在影片中俯拾即是,令人捧腹、扼腕、深思。

    巴布曾對阿甘說:「等打完仗,我要叫家鄉的捕蝦船,都開到這邊來,準能發財!跟我一塊兒干吧,夥計?」

    他忘了自己的祖先,幾百年前就是被人用船販到美洲去發財的「商品貨物」(非洲黑奴)。

    影片以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卻道出了人性的弱點——「奴隸也想成為奴隸主!」

    「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這是對全人類的警告。

    總之,影片以一個低智商的成功者為主角,讓觀眾以優越感始,卻以內疚感、欽佩感終;以輕鬆喜劇娛樂始,以人性哲理反思終。

    《阿甘正傳》以一個獨特的視角,生動形象

    地詮釋演繹了「弱智與天才,一體而兩面」的人生,並影射這個物質、物慾、物化的社會,看似聰明、精明、高明。其實,我們的內心深處,可能真的還不如一個大『愚』實『智』的阿甘……。——《時代週刊》

    《時代週刊》的評論可謂一語中的,沒有記者或是影評人,去刻意評論主演們的演技。在他們看來,影片裡根本沒有演員,只有活生生的阿甘、母親、珍妮、丹上尉。

    ……

    媒體爭先恐後地發表著自己的看法,好萊塢的導演、編劇、演員們也對《阿甘正傳》大加讚賞。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蕩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並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

    每個看過《阿甘正傳》的人都會從中得到些許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蕩,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

    我覺得故事裡的阿甘簡直就是典型的美國人,他的成長過程又正好是我們所經歷的,他使我們清晰地回顧過去的歷史。他是個好人,能令人落淚也能逗人發笑。——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在這部影片裡,china明讓阿甘以一個頭腦簡單、純真,而又缺乏主見的人物形象出現在銀幕上,他把影片中的各個角色看做是美國國民人性化的象徵。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重新肯定了舊的道德及社會主體化,宣揚了60年代美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同時它又否定了其他前衛的新化。我想正是基於此,它才能深得美國民心。——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阿甘正傳》讓我們熟知了兩個人:阿甘和湯姆·漢克斯。這部影片改編自溫斯頓·格盧姆的同名政治諷刺小說,但影片的總體風格似乎更像是一部人生寓言,在影片中,阿甘的智商儘管並不高,但他的身上卻具有這個社會已經遠離許久的誠實、守信、勇敢、真誠等美德,影片的開始,我們或許會被阿甘的木訥所逗樂,在他面前,我們充滿著優越感,但在影片結束時,我們卻不得不被他的真誠所感動,我們突然發現阿甘的經歷正是代表了我們每個人的純真年代,而我們的身上卻已經覆壓著太多的偏見與虛榮。——瑞克·羅斯

    ……

    而《阿甘正傳》也像前年的《肖申克》一樣,在一邊倒的好評中,在電影暑期檔裡肆虐著所有的對手。

    首映日682萬,上座率至第三天時,達到驚人的100%!而且,首周和次周前三天的電影票,已經完全預售完。

    『上帝啊,這又是一部《侏羅紀公園》!』欣喜若狂的院線立即調整上映影院、增加銀幕數,次周飆升至7819萬!

    正在馬不停蹄宣傳《殺手之王》的湯姆·克魯斯,看著電視上的新聞,驚呼了一聲,「明,你是什麼怪物啊!」

    早有心理準備的孫子明嘿嘿直樂,「別看了,再多也跟你沒有一美分的關係。趕緊吃,我們還要搭飛機去邁阿密,這次要是幹掉了《未來水世界》,我一人送你們一輛腳踏車都行!」

    「切,你還不如,把你旁邊那幢房子賣給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