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香江教父

正文 第376章 《槍火》後面的東西 文 / 機房裡的豬

    黃大頭案發生後,監獄裡處於一片緊張氣氛,各個牢房連夜進行嚴格搜查,搜出不計其數的違禁品,用牙刷磨成的小刀、工具房裡偷出來的起子、不知從哪拆下來的鐵棍……。只有孫子明他們牢房最乾淨,在經驗老到的阿虎的威懾之下,警察還沒搜查,犯人就自覺地把東西給扔便坑裡去了,所以才沒有人被關禁閉、受處罰。

    又過了三四天,監獄裡的氣氛才有所放鬆,犯人又可以放風、上圖書室了。這天下午,孫子明在圖書寫劇本寫累了,聽到兩個女警在角落裡八卦,才知道黃大頭殺害阿燦他們用的是牙齒,活生生地用牙齒咬爛了兩人的喉嚨,像是只嗜血的野獸一樣。

    「哎」孫子明長歎了一口氣,也不知是為黃大頭歎的,還是為這監獄歎的。歎氣聲吸引了兩警花的注意,兩人走了過來,「孫導演,恭喜你啊!」

    「恭喜我什麼?坐牢?兩位madam別拿我取樂了。」孫子明頭都不抬,這地方女人少,偶爾看到兩個,不管年齡、長相、身材如何,自己都會有生理反應。

    「你真不知道?哦,這幾天戒嚴,你沒看到報紙。我給你說,你拍的《槍火》在柏林電影節上又獲獎了,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現在所有的報紙雜誌,都在報道你們的新聞。」

    另一個警花也八卦道:「柏林一位著名影評人說,『我猜中了開頭,沒猜中發展,更沒猜中結果。這部影片,應該再拿一個最佳編劇獎。』孫導演,你真**!」

    孫子明聽得愕然,這部片子能拿最佳男配角?半天才伸手要報紙,「madam,報紙呢?」

    「啊,你等著」兩女警轉身就跑,連她們警裙裡扭動的滾圓****都沒吸引孫子明的注意。這事太突然了,這可是部正宗的香港黑幫片,德國人能看懂?

    一會兩女警氣喘吁吁地拿了本《電影雙週刊》和幾張報紙跑進來,孫子明幾乎是從她們手裡搶過來,『祝賀《槍火》榮獲柏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最佳劇本、最佳導演五項提名,斬獲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電影雙週刊》

    『香港黑幫、動作片的突破——評《槍火》的開拓性』

    去年自聽說孫導演想拍一部實驗性質的槍戰片,業內就不太看好這部影片。因為它的預算太少了,時間也太緊了。十二天拍完,三百萬的預算拍槍戰片,能拍出什麼好片?

    就像王京導演所說的,《槍火》劇本在光影公司『劇本評審委員會』審核時,讓評委會給涮了下來。後來是王京導演勸說劇本評委會,才三百萬的投資,沖孫導演的名號也虧不了,這才有後來的光影公司追加150萬資金。

    結果呢?五項銀熊獎提名,斬獲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我們都沒猜中這個結果!

    筆者有幸參加了《槍火》的專業影評人、影迷午夜場,分析《槍火》的成功在於它的創新。

    自吳雨森導演拍出《英雄本色》後,我們香港槍戰電影充斥著黑大衣、手持雙槍、轉身掃射、血漿四濺、跳接和慢鏡頭,全部都在吃吳導演的剩飯。而槍火呢?

    《槍火》最大的突破在於,對觀眾觀賞力有高度信任和要求,敘事佈局了大量的暗示、暗場、省略、意會、聯想,點到為止。整部影片鏡頭流暢卻氣氛壓抑至極,冷酷無情卻又透著一絲溫情,一絲溫情之下又讓人覺得現實的殘酷。

    這也是當初光影公司劇本審核時,第一次沒有通過的原因。孫導演這部電影對觀眾觀賞力要求過高,以至於他手下的頭號大將劉韋強先生,對香港觀眾的接受度都沒信心,寧願製作完四個月後不上映,把影片拿到觀眾觀賞力更高的歐洲去評獎。

    那這部電影的具體特色何在?為什麼會在柏林引起轟動效應?本人分析如下:

    幕與幕之間,有很多靜態場面來表示各人的等待。由於靜的時間長,當一有動的事件(槍聲)發生時,由靜突變為動,瞬間爆發出極大的爆炸力。

    敘事結構的特色,影片用大量影像構圖去突出五個槍手冷峻孤立的形象。對白簡化到最低限度,營造成一種極度壓抑的氣氛,就等著動的時候,將壓抑徹底渲洩出來。

    特別是『冷面小生』吳毅江演的阿南,就三句對白:審問逃跑保鏢時,『十分鐘後沒死,放了他』;抓到內鬼時,聽完他的心聲,輕歎一聲『哎』;告訴阿鬼,阿信與大嫂有私情,『阿鬼,大嫂有了,是阿信的』。阿鬼點了點頭,臉色凝重地出了門,阿南轉身掄起一張椅子砸碎在大門上,扔下爛椅子又若無其事地去算賬。

    前面阿南的極度壓抑,最後失態地砸碎椅子,靜極之後的動,留給了觀眾無盡的遐想空間。吳毅江這位孫導演從小龍套中揀到的巨星,就這樣成為第一個在歐洲三大a級電影獎中,拿到表演類大獎的華人男演員!

    再比如劉韋強的攝影,在中環『百佳』超市那一場槍戰,長鏡頭下要圈住哥倆兄弟、五個保鏢、七個槍手,其難度可想而知,但他就是做到了。長鏡頭下,精彩之極的槍戰場面,有動有靜、動靜相宜,整個畫面動的時候極具爆發力,安靜的時候卻又讓人心裡想發瘋,散發出一種近乎於詭異的魅力。

    最後要說說其他演員的精彩表演,巷子槍戰後,阿來去質問阿鬼。阿來只是用手比劃成槍,遠遠地指著阿鬼,阿鬼則歎了聲,『我們是保鏢』。兩個最好的演員沒有過多的肢體語言,只是簡單的一個手勢,一聲歎息,還有就是眼神中的憤怒與無奈。

    還有三個配角,阿信、阿mike、阿肥,三人也是極有特色,不像平常香港電影樣,配角無出彩。

    阿mike整個影片就一句對白,送阿信上船時,突然在兄弟背後掏出槍,掙扎一番放下後悲呼一聲,『阿信,一比四啊!』兄弟

    弟情誼與自身利益之間的掙扎,只通過發抖的槍口與一聲悲呼,表現地淋漓盡致。

    阿肥整個電影也是一句對白,阿鬼拿他的電話打電話給阿信,覺得不對勁後,也打了個電話。當阿肥聽到是阿信的聲音,聯想起當初他和大嫂的慌亂,猶豫了下,『我不是阿鬼,我是阿肥』。

    言外之意呢?這就要觀眾去猜。

    最後是日本藝人近籐真彥和上井大郎。

    近籐槍殺了大嫂後,面無表情,但看到茶餐廳裡的一幕時,往阿鬼臉上吐了一口口水,為什麼?還得觀眾去猜。

    上井大郎,也是沒有對白。一場暴雨過後,阿信與大嫂回到家門口想拉下她的手,讓她急忙用手打開後,倆人都慌亂地去看監控鏡頭。就這一打,慌亂地看監控,就暗示出兩人有染。當阿信聽到阿mike說一比四時,也是掙扎一番,毅然決然地回轉身。在自己的生命與兄弟的生命之間,這個犯下大錯的年輕人,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結局?這個不能說,這部《槍火》最大的魅力在於最後的結局。套用柏林電影節的評委維納·海森堡的話來說,『我猜中了故事的開頭、發展,卻沒有猜中它的結局』

    此人是大才,孫子明看完這篇影評,連忙去看作者是誰。倪匡?這位大佬怎麼給自己的電影寫影評了?哦,這位大佬除了寫小說,還喜歡寫劇本,將他的衛斯裡系列搬上銀幕。

    孫子明又翻了翻其他的報紙,基本上都是在唱讚歌,幾乎都沒脫出倪匡先生的框架。估計都是用大神的看法,來寫自己的章,給自己掙點稿費而已。

    只有今天出版的《明報》,孫子明的御用記者羅輝有見地。他是從另一角度來解讀這部《槍火》——『幫會不過是另一種生意,只是它的管理制度叫暴力』

    暗中要對付哥的兇手查出來了,竟然是最不可能的肥祥,阿南坐在餐廳裡,聽完他的嘮叨,才讓手下將其射殺。阿南為什麼會聽完那個老胖子的嘮叨?

    因為在阿南心目中,他們是對不起肥祥的!肥祥作為他們社團的創始人,就像他自己所說的,幫會由他和父親兩個人建起來,從一個字花檔做到一個字頭,大家都出了力。最後,自己和大哥坐擁億萬家財,威風八面,而肥祥這個創始人想去賭場馬,還要在公司賬上借錢。公平何在?

    最後,阿鬼、阿來他們發現,哥最隱秘的手下,近籐的車在茶餐廳外面,大家毫不猶豫地開槍,而且是衝著已經被逼自殺的兄弟開槍。江湖義氣,讓孫導演剝開那層溫情脈脈的薄紗,把隱藏在後面的冷酷血淋淋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義氣是用來說的!

    輝哥觀察得還真仔細,自己特意把近籐那泡口水拍得那麼明顯,還是讓他看出來了自己的本意。大家都在拍江湖義氣,要想在江湖片中脫穎而出,就得不落俗套另闢蹊徑。

    自己把哥改成老謀深算,而南哥改成良心未泯,不就是想突出利益之下無忠誠?如果還像『原作』那樣,突出江湖義氣,不能表現殘酷無情的現實,德國人能給兩個獎?自己算是摸到了門道,拍給國人看的,要煸情,符不符合事實不重要。拍給老外看的,要有邏輯,其次才是感情!

    兩女警見孫子明看完了,開始翻閱社會新聞,連忙問道:「孫先生,電影的結局是什麼呀?現在報紙上都在讓觀眾猜結局,我們又出不去,你就不能先告訴我們?」

    孫子明嘿嘿一笑,這兩警花還真是波大沒腦,羅輝的影評寫得這麼明顯了,她們還不知道?這片子她們要是去看,肯定是大呼上當!

    「說呀?」

    孫子明笑著抬起頭來,正好看到那個已婚女警,隨著呼吸微微起伏的胸脯,趕緊挪開目光,「這個我也不知道,我拍了三個結局,也不知韋強用的是哪一個。你們自己要值勤,讓你們老公或是男朋友去看一遍,不就知道了?」

    啊?兩女警瞪大了眼睛看著這個囚犯,「哪買得到票啊?前天午夜場試映,昨天也只在你們的高檔影院上映,明天的票都訂完了!100港幣的票,孫導演你們也太黑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