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特種兵:雲的抗日

第五至六卷 第720章突圍17 文 / 歐陽鋒

    第720章突圍17

    歐陽雲的時間把握得很準,也就一刻鐘左右,除了一個被留作狙擊日軍的東北軍營,第三序列的三個師終於匯合一處,開始整體撤退。

    天空中,日軍的戰機還在盤旋著,不過,面對下面密密麻麻的守軍,已經沒有炸彈的日機也不敢冒冒失失的就俯衝掃射,而是打了幾個旋以後,朝東南方飛去了。

    第三序列的部隊裡,畢竟還有一個坦克團,而這些坦克上面,可都是架設有高射機槍的。這一個團的坦克被步兵裹挾在中間,為的就是對日機造成威脅。沒有重磅炸彈的日機,可不敢以身犯險,畢竟,它們在繼光型坦克上面,也吃了不小的虧。

    至此,日軍在南京城的狙擊徹底失敗。接下來,就看雙方在下關水面兩岸的交鋒了。

    無時無刻不被硝煙和死亡陪襯著的時間,消逝得非常的慢。每一分鐘,都有熱血戰士倒下,他們的鮮血染紅了南京城的每一寸土地。川兵、東北軍、學兵軍,這三支在民眾眼裡帶有軍閥色彩的私人武裝,卻成了衛戍首都南京的絕對主力,不得不說,這對立志於「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某人及其代表的勢力,實在是天大的諷刺。

    時針緩緩指到五點半鐘,以下關碼頭、浦口碼頭為中心,戰鬥再次變得空前激烈,日軍在完成了調配以後,以第3師團、第6師團、第9師團、第13師團、第16師團、第18師團、第114師團、台灣步兵旅團、第三艦隊陸戰隊、三個旅規模的偽軍,將近8個師團的兵力,在南京內城、下關水面、滁縣、當塗四個方向發起進攻。其中,陸戰隊兩個聯隊分別進攻下關碼頭和浦口碼頭;第18師團、台灣步兵旅團在滁浦線形成穿插,想要一舉切斷第二序列與浦口留守部隊之間的聯繫;114師團和一個旅的朝鮮偽軍,從當塗方向威脅和縣,配合從宣城方向威脅蕪湖的第16師團,想要徹底切斷南京守軍的南下之路,並切斷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之聯繫。

    日軍八個師團總兵力將近十八萬,而學兵軍方向,除了第一序列損失較輕,幾乎保持滿員編制,第二和第三序列各三個師,都有一定的戰損,其中戰損最嚴重的學三師,一萬二千餘人現在僅餘七千餘人,硬生生的從一個甲種滿編師打成了丙種師。

    現在,三個序列加起來的兵力不過六萬餘人,和日軍相比差距極大,咋一看去,幾乎無一戰之力。

    自從突破王府巷以後,歐陽雲手上的電報便雪片一樣沒有停止過,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各部隊的敵情匯報:某某師團抵達了哪裡,某某旅團攻佔了哪裡,已部到達了哪裡。讓他欣慰的是,林白音先後發來了兩份電報,一份是位置匯報,再一份則是戰備報告。兩份電報裡,都沒有為他在浦口的行動作出解釋,不過,有前面的那些,便足夠歐陽雲對他放心了。學四軍是中央的人,這是學兵軍高官們心照不宣的事情,但是,這並不妨礙大家並肩和小日本戰鬥。林白音能坐上六十師師長的位置,其中固然有歐陽雲和老蔣的因素,但是,也不乏他個人的努力,他肯定能夠分得出輕重緩急。雪花般飛來的電報裡,有五封來自廣州大本營,這其中,倒有四封是木劍蝶親自簽發的。而裡面涉及的內容則都是關於先一步撤離南京的中央軍精銳部隊行蹤的。還有一份電報,也是保密程度最高的,則來自夏文運的。這份電報對歐陽雲來說太重要了,因為上面不僅提到:日軍大本營將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合編為華中方面軍的目的,一是為深入腹地,再者就是要集合兵力,圍堵南京守軍;其次,建議歐陽雲在擬定撤退路線的時候,重北略南。因為日軍有組建新軍,趁熱打鐵,一鼓而下閩粵的打算。

    歐陽雲手上,此刻緊攥著的便是夏文運發來的電報。

    綜合所有的電報內容,證實了這樣一個現狀。目前,單單在南京至蕪湖長江一線,歐陽雲所統率的部隊已經成了孤軍。

    反覆的將夏文運發來的電報看了又看,歐陽雲抬起頭朝南京城方向看了一眼,現在拖後的是一一四師的的一個團。日軍逼得太緊,又仗著人數佔優,毫無戰術可言的持續進攻,擺明了就是要拼消耗。長江天險限制了撤退的速度,儘管歐陽雲萬分不願,卻也只能被小鬼子牽著鼻子走,一一四師、二十六師、學三師加軍直屬部隊,三個部隊輪番上陣,從城內一路打出來,現在,已經有一個半旅的兵力生耗在南京城裡了。

    「轟隆隆!」日軍的炮兵再次發威,這一次,學三師所屬的炮團沒有絲毫猶豫的立刻展開還擊,隆隆的炮聲響起。爆炸聲中,部隊還好,井然有序的撤退著,而最後的逃難人群可就馬蜂窩一般的炸開了。人群滿山遍野的撒丫子亂跑,而在流彈面前,天知道他們還能不能夠安然度過這一場國殤。

    從王府巷撤退開始,歐陽雲已經有一個多小時一言不發了。這一個多小時裡,他除了看電報,再就是看地圖,而現在,他緊攥著夏文運發來的電報,眉頭緊鎖著,神情裡透露出一絲猶豫。

    戰況比他預想的糟糕得多,也超出了那個時空給予他的提示。

    圍攻南京的日軍搖身一變,數量變成了雙倍,而且,本來還算通暢的歸途經過日軍的調整,現在充滿了陷阱——浦口、和縣、蕪湖,這三個點任意一個的缺失,都勢必截斷自己的歸途。歐陽雲並不怕死,也不會拘泥於形式,不然的話,現在的他或者已經回了廣東,或者還在南京城裡死戰。

    他之所以選擇留下來,只是源於一種情節,現在看來,他雖然完成得不圓滿,但是至少已經收穫了許多。現在的南京城裡,留下的人們應該不足十萬了吧。更重要的是,原先的大潰敗沒有形成,中央軍也好、各個軍閥部隊也好,除了學兵軍和東北軍、川軍一部,其它的都已經跳出了南京這一泥潭。當然,現在看來,代價也是巨大的,出閩粵的學兵軍混編軍,很有可能就此覆滅。

    歐陽雲不想死,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捨不得放棄自己辛辛苦苦創下來的基業。學兵軍是有別於國內任何一種形式的武裝力量的存在,它身上帶有濃厚的時代特徵,歐陽雲不敢想像,萬一換了一個主持人,它還能以目前的方式存在下去嗎?

    但從力量的角度考證,學兵軍尚顯得稚嫩,但是,從長遠的角度,學兵軍肯定會成長為一支決定性的力量。

    不!自己必須活著回到廣東!陳老將軍花了那麼大的心血將自己傳送到這一時空,圖的不就是徹底改變中國的命運嗎?

    也許,是到了做回小人的時候了。

    ……

    自從歐陽雲陷入沉默,劉哲良就提起了自己的心。他在歐陽雲身邊呆的時間很長,多少瞭解一點自家小長官的為人。他最怕看到的,便是小長官此刻的模樣,因為根據以往的經驗,小長官一旦表現出異常,那麼接下來勢必會有一場暴風雨的產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