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特種兵:雲的抗日

第五至六卷 第466章 新的喜峰口戰役13 文 / 歐陽鋒

    第466章新的喜峰口戰役13

    猶太獨立旅和日軍並沒有陷入長時間的纏鬥,一旦學三師或者教導總隊接應上來,他們便毅然的朝前方衝去,短短兩個小時就鑿穿了第一混成旅團的防線,成為了一支放野的部隊。

    當前面的頑抗之敵被全部肅清之後,戰車團的團長強尼站在擔任指揮車的戰車上,他揮舞著剛剛繳獲自日軍的一柄長刀,大聲喊著:「目標——大障子!前進。」

    隆隆的馬達聲轟鳴起來,三十餘輛戰車排成一個長蛇陣,沿著日軍朝長城進軍的方向,反方向疾馳過去。在這之後,數以百計的軍用卡車從空載狀態迅速的變為滿載,緊緊的跟在戰車團之後,一路狂飆。

    在獨立旅遺留下的戰場上,激戰還在進行著。而在離這裡大約三十公里遠的一個名為黃家溝的地方,一支兩百餘人的加強連編製的隊伍正埋伏在兩邊的山坡上,靜靜的等待著。

    這算得上是一支奇兵,而促成這一幕的卻是一個在學兵軍體系裡貌似微不足道的人物——鐵門關及周邊地區自衛大隊大隊長周慶海。

    鐵門關及周邊地區自衛大隊的成立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個多月。其原班人馬則是盤踞於喜峰口一帶的馬匪,周慶海便是這幫子馬匪的大龍頭。

    對於學兵軍,草莽出身的周慶海開始是頗不以為然的。他經歷過33年的長城抗戰,又經歷前前後後一系列的軍閥鬧劇,對天下各種名目的大小軍閥看得透了,甚至於,南京政府在他眼中也不過就是個軍閥而已——只是譜大了點而已。

    將學兵軍轄區及周邊地區公憤不大的匪幫等第三勢力吸收入學兵軍,這是歐陽雲在成功的鷹崖山模式之後開始策劃的事情。負責這一行動的是木劍蝶和其狐瞳組織。目前,比較成功的便有周慶海的鐵門關匪幫還有太行山中的王禹山匪團伙。

    歐陽雲對這些轉正的匪幫要求並不高,歸結起來只有兩點:一是不為禍地方;二是不賣國、當漢奸。只要你們不違背這兩條,學兵軍不僅不會沒收你們的武裝,反而有定期的餉銀提供。而如果你們在抗日大業中做出貢獻,則還會提供客觀的獎勵。

    周慶海開始時打死都不相信這一點,不過,隨著一段時間的接觸,在發現了學兵軍的與眾不同之後,他開始考慮自己和兄弟們的出路,漸漸的便有了真誠投靠學兵軍的意思。說起來好笑,這鐵門關及周邊地區自衛大隊這個番號,卻是周慶海自封的。對於自己手下的兄弟,周慶海有完全的控制權,他靠的不僅是手段,還有信心。能夠投入其麾下的,作戰手段還在其次,最主要的一點便是一定付有深仇大恨和不怕犧牲的決心。

    學兵軍和日軍大戰於喜峰口為中心的長城一線,按照歐陽雲之前的部署,周慶海所部並不承擔作戰命令,他們所要做的只是維護本地區治安,為大軍的行軍清除障礙、提供便利。

    這不是周慶海想要的。他的大哥曾經是東北軍的一員,在九一八事變中不幸殉職,他拉起隊伍的根本目的,便是為了給大哥報仇。現在,日本人送上門來,他豈有放過的道理。於是,他便無時無刻的不在尋找戰機,欲狠狠的和小鬼子打上一仗,不管輸贏,只要能多殺鬼子,便是替大哥報仇了。

    說起來也該關龜治的獨立混成第二旅團倒霉。

    率屬於第一軍的混成第二旅團,從日本常備師團第一師團中抽調骨幹力量輔以後備役組成,下轄三個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一個戰車中隊,一個山炮大隊及其它輔助兵種若干,單從兵力相較,比之一個師團並不差多少。因為騎兵達到了一個聯隊的規模,因此行軍速度得到了保證,被香月清司委以重任派來鐵門關。

    因為時間差的關係,混成第二旅團被派來鐵門關的時候,酒井鎬次第二封電報還沒有送達第一軍司令部,關龜治接到的命令是配合混成第一旅團假借鐵門關守軍出擊的當口,對鐵門關實施佔領。因為是主動出擊,關龜治便認為,混成第一旅團在戰事上已經取得了主動,按照他對中**隊的瞭解,這種情況下,大多會兵敗如山倒。如此,他認為本部現在面臨的問題並不是如何協助混成第一旅團的問題,而是能不能趕上趟,撈取點戰功。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關龜治調整了行軍序列,單放騎兵第二聯隊先行,要求聯隊長服部緣仁大佐務必要在混成一地旅團全面奪取鐵門關之前趕到,以奪取一定的戰功,好使自己這一次不白跑一趟。

    作為曾經的山匪,鐵門關一帶,黃青海和他的屬下對地形瞭如指掌。便在雙方大軍在喜峰口、鐵門關一帶大打出手的時候,周慶海帶著二百餘兄弟潛出了長城,然後,便讓他們發現了混成第二旅團的蹤影,這就有了接下來的黃家溝伏擊戰。

    黃家溝位於鐵門關和喜峰口之間,雖然名為溝,準確的說,卻是山谷,而且是面積不小的山谷。山谷呈喇叭形,最小的地方寬度僅有二十餘米,而最寬的地方,卻有將近一千米。黃家溝的南邊是修建有長城的山脈,北邊則是另外一座山脈,兩座山脈從東往西漸行漸遠,而比猴子還精的周慶海並沒有將埋伏地點放在最窄的東頭,而是放在一個被當地老百姓叫做「將軍坎」的地方。

    「將軍坎」據傳乃是唐朝福將郭子儀曾經大敗高麗人的地方,之所以得名便是那一道半米高左右,寬度在十米左近的石坡。這道石坡長有一百米左右,恰好橫亙在山谷的中間,上面和兩邊舊草和新草糾纏,深度在半米左右。周慶海部此刻就潛伏在這些雜草裡。

    按照慣例,周慶海的部隊裡,學兵軍派給了一個類似於正規部隊指導員的軍官。此子名叫方鴻明,才19歲,系清華大學在校生,後來投筆從戎,經過學兵軍軍校兩個半月的集訓,獲授中尉軍銜。又因為他就是本地人,故被派來做周慶海的副手。

    剛開始,因為擔心這個年輕的後生是來分自己權的,周慶海處處設防、又採取高高捧著的策略,並不讓他參與部隊的日常管理。

    方鴻明只作不知,並沒有提出異議。便在周慶海的眼皮底下,他找這個戰士拉家常、聽那個戰士講故事,偶爾的會組織一兩次聽書會,講講歷史上的一些大英雄的光輝事跡。後來,在幾個戰士的請求下,開始組織習字班,為戰士們補習文化。由於他從來不插手軍隊建設和管理,周慶海雖然明知道他此舉是為了拉攏人心,因為他對自己非常的恭敬,卻也無法發作,便被他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將越來越多的戰士聚攏到身邊,成立了所謂的讀書會。

    及到後來,隨著周慶海對學兵軍越來越有認同感,便越來越不管他這些貌似和軍隊建設無關的舉措了。不僅如此,私下裡還頗有怨言,認為學兵軍派給自己的這個政治委員,雖然文化是很高的,就是有點太不務正業了。當然,周慶海這個念頭並沒有保持多久,因為隨著他刻意的讓方鴻明接觸軍隊管理,他驚訝的發現,原來這個年輕後生在自己軍隊中威望竟然如此高的,不管是從前的一些土匪樣的老弟兄還是新近吸收進來的毛頭小伙子,對這個政治委員竟然都是服服帖帖的,尊敬得不得了。此時他才恍然明白,感情人家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目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