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亂臣

龍騰世紀 第二百三十九章 :風雨江南 文 / 亂臣

    氣群建國的消息汛麗電各方,北京轟動,朝鼾圳隼吼潰日軍的消息還未過,就出了這麼檔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時,整個京城都亂了套。

    謠言開始傳的滿天飛,說朝鮮新軍即將入關的,說朝鮮新軍已在大沽口登6了的,還有各種編造的討伐撥文傳的滿天飛,京城裡炸開了鍋,不少人紛紛帶著家當難逃,那些原先死賴著在京城的旗人也坐不住了。趕巧是光緒開禁旗人出京兩週年,大傢伙兒紛作鳥獸散。

    強學會的報紙紛紛闢謠,大談朝鮮新軍不足為懼,可是這沒有用,逃的人只是更多,幾天的功夫。整個北京城的人口便少了三四成,所謂大難臨頭各自飛,連旗人都逃了,難道還指望著誰去保大清?

    光緒此時已焦頭爛額,維新以來,他掌握了大權之後,卻現諸事都不順當,修建鐵路出了差錯,法國人倒是樂意修,朝廷也樂意給銀子。可走進度卻慢得很,折騰了幾年一無所成,奉旨修建鐵路的官員倒是盡了心。可是為了鐵軌的尺度討論的卻很激烈,先是說要時興英軌。法國人那邊堅持要用法國的寬軌,結果爭論了許久,好不容易繼續修了,又鬧出工人外逃的事。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修鐵路銀子太多,造價方面法國人說了算,縮減不了。為了節省開支,只能打到民夫身上,一道旨意下去,各府各縣招募壯丁服浮役,除了管飯,每個月只給半弔錢,就這半弔錢還給剋扣了不少,那些民夫一開始也沒什麼,後來逃往關外的流民漸多,便也紛紛逃了,原因很簡單,在這裡幹活是給朝廷干,是程役,可走出了關外同樣是修鐵路。一個月就是二兩銀子,包吃包住就更不必說,換了誰還願意在這裡受這盤錄,跑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第三個,當時修鐵路並沒有派兵丁把守,結果一下子跑了個乾淨。

    眼看遼東那邊鐵路已經快修成網了,這邊的進程還只是一半,鐵路修不成。學堂也不見成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幾年的功夫哪裡能培養出西學的人才出來,好不容易京師大學堂畢業了第一茬,結果現那些畢業生又跑了一半,留洋出國的也不回關內,去朝鮮,光緒擠出銀子,現全他娘的便宜了吳辰。其實那些學生倒不是沒有良心,實在是學了西學在關內也找不到什麼營生,可是在朝鮮,他們這些西學的人才就有了用武之地,工程師、技術師一個月的薪水是十五兩銀子。不愁找不到事做。沒有形成工業鏈。就是給光緒降下百萬西學天才來,恐怕第一件事就是面臨大面積的失業,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

    還有辦工廠的事。朝鮮那邊價格打壓,興沖沖去辦廠的鄉伸瞬時被衝擊。一年功夫就全軍覆沒,大江南北滿目滄夷。破產的鄉伸連哭的地方都沒有。

    練6軍到是有了點成果,從各省抽調新軍,又徵募了不少民壯開練。幾年功夫,朝廷倒是掌握了近四十萬6軍的規模,雖然養起來有些吃力,光緒為了備戰,宮裡的用度削掉了一大半,全都用以填補這個窟窿。

    這維新鬧了這麼多年,先是有人極力反對,被光緒用強力壓住,只剩下擁護的人,只可惜過了這麼些年,連擁護的人也麻木了,現在這模樣。似乎比起老佛爺在的時候好不到哪兒去,連李鴻章都跑了,這大清朝恐怕,

    光緒厲精圖強,想不到落到這種結局,一時也是頹然不已,康有為收到消息,立即入宮覲見,君臣兩大眼瞪小眼,足足一刻鐘,誰也沒有說話。最後還是康有為道:「皇上,現在吳辰羽翼已豐,既已篡稱偽帝。朝廷應該立即有所動作

    光緒道:「康先生認為大清6軍能與朝穌新軍抗衡嗎?」

    康有為苦笑著搖頭:「不說他們有水師的優勢,可朝夕至隨時出現在威海衛、大沽口,就是朝鮮新軍亦是不好惹的,朝鮮新軍的人數已達到三十萬,練充足,裝備精良,經驗豐富,真要打,朝廷連一成的把握都沒有。更何況江南的糧餉還未運抵,軍費也難籌措

    光緒哭喪著臉道:「祖宗的江山就這樣白白送人?聯做不到,康先生。若是朝廷傾力與朝鮮新軍決戰,可有把握?」

    康有為道:「皇上,朝廷真正可以動用的,也就是這點兒6軍罷了,江南的那些督撫是不用指望,這些人都是牆頭草,不會為朝廷盡心的。」

    光緒道:「那麼,聯該怎麼做?。

    「唯有避免衝突才是,可一邊布詔書討賊,另一面調動大軍分別駐紮山海關、大沽口、威海衛、京師各處,朝鮮新軍不動,我們也不動。朝鮮新軍若動,我們只能抵禦了。

    光緒皺著眉,沉吟不語。

    康有為繼續道:「現在至關重要的是取得江南各督撫的支持,江南是魚米之鄉,天下示披,成出自那裡,若是他們隔岸觀火,朝迂很難有所作,肋僂應該派出大員南下撫慰,否則難免會讓吳辰有機可趁

    光緒道:「難道他們也想做反?」

    康有為搖頭:「這些人都是官油子,不走出自湘軍就走出自淮軍,魚龍混雜,效忠皇上的有,但是每人都會打點小算盤,誰都想明哲保身。朝鮮新軍實力太強,許多人怕此時支持朝廷,有朝一日朝鮮新軍入關,會對他們採取報復,因此他們最有可能的就是采此。朝廷恐怕就難有作為了。」

    光緒歎了口氣:「忠臣良將。為何聯卻遇不到一個,崇禎皇帝尚有忠臣可用,難道聯連他都不如嗎?。

    康有為默然。光緒這才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又道:「聯的身前只有康先生了,就連翁師傅吧

    翁同酥那個老狐狸此時預感到不妙,再加上這些年被維新黨排擠,此時立即擺出一副然的態度,告病不出。他的心思誰不明白,還是怕吳辰將來打擊報復啊,其實現在朝廷官員裡像這樣的人為數不少。光緒的維新成果調零。對光緒,誰都沒有信心,明哲保身,才是正道。

    光緒抖擻精神:「傳聯的口諭吧,康先生挑幾個信得過的人去江南走一趟

    「喳!」」,

    廣州歷來是清末商賈聚集之地,維新之後,各省辦起工廠,偏偏這廣州卻一直沒有動靜,也正是如此,才免除了無數人家破人亡的鬧劇。

    催府街東南。幾十個戈什哈垮著腰刀來回巡守,這裡的一處行館便是兩廣總督譚鍾麟的駐地,譚鍾麟字雲覲,號文卿,湖南茶陵人,清咸豐元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後歷任會試同考官、湖北鄉試副考官、江南道監察御史、杭州府遺缺知府、河南按察使等職。同治十年授陝西布政使,次年曾護理陝西巡撫。

    譚東輕時曾遊歷陝西,對陝西的風土人情有所瞭解。去陝任職前不久,陝西曾生回民起義,回漢矛盾尖銳。許多回民難以為生。他到任後。解除了不許回民出城的禁令,並指示各府縣秉公處理回漢訴詮,贏得陝西回民讚譽。他重視教育。對建於明萬曆二十年已有兩百餘年歷史、當時卻幾近關閉的關中書院,下大力氣進行整頓,參照朱子白鹿洞書院的規章和課程設置。修訂了關中書院的課程,並提出重躬行、講經義、稽史事、通時務、嚴課程五項辦學要求,使關中書院重新振興。他還注重實業。督導興修水利,疏通白公渠;放蠶種紙,鼓勵百姓種桑養蠶,使陝西絲織業大興。

    光緒元年三月十五日實授陝西巡撫,賞一品頂戴並賞戴花翎。三年「勸陝西大早。譚奏請緩徵蒲城、綏德等四廳州縣本年未征和舊欠錢糧;急調各州縣社倉庫糧賑濟災民;本省賑糧不敷,他通過朝廷向閩、粵海關借銀。解決向外省購糧、運糧所需經費。

    賑災中,他嚴禁囤積居奇。嚴懲肥私官吏,使災年平穩渡過。

    光緒五年秋調任淅江巡撫。加兵部尚書銜。他派人清查土地。核實漕平。更定厘稅,治淡河道,鼓勵商運,修築炮台,重建文瀾閣並珍藏乾隆帝賜予的「四庫全書」。名震一方。兩年後,調任陝甘總督。為準備新疆建立行省,他於光緒八年曾奏請在新疆南路設置承障牧令道員,新疆正式建省後。他為改變每年向新疆調運糧餉徵用大批民車的做法。專設官車局,減輕了百姓負擔。為解決鹽販哄抬鹽價問題,他制訂就場征課法,使食鹽價格下降。還在蘭州創建求古書院,在甘州創建河西精舍,選拔文人學者著書講學。

    中法戰爭爆。他上奏朝廷,請求率軍迎敵,未允。黃河決口。他又主動籌集的萬兩白銀援助河南修堤、賑災。任陝甘總督六年半。陝甘文化和經濟均有展,庫儲銀百餘萬兩,各州縣積穀數百萬石。比他就任時增長十倍以上」既年以目疾開缺回籍養病。十

    四之後奉旨入京,以尚書銜補吏部左侍郎,後歷任戶部左侍郎、工部尚書、閩淅總督、四川總督等職,加賞太子少保銜。

    就在不久,譚鍾麟調任兩廣總督,曾力排眾議,禁賭查盜,維護治安,但終不能暢行其志。這位老兄倒是政績卓著。在官場人緣也好。唯一吃不開的地方就是譚鍾麟最為反對維新,是當時公認的守舊派。曾不遺餘力地反對洋務運動。可知在當時洋務最為活躍的廣東,時任兩廣總督的譚鍾麟無疑在洋務方面無甚作為,更別提贊成「離經叛道。的維新變法了。

    就在幾個月前,朝廷下派來的維新委員還和這位總督生了衝突,二二品2個直腸子,聽到維新委員要他動商人捐籌財物興弼甲,他猛拍著桌案大罵:「天天辦工廠開工礦,今天辦明日倒,你們要維新自己鬧去。我在廣東一日,這廣東就一日不辦工廠

    擱在光緒推行新政的時期,這位譚老爺的話不啻於是政治不正確。那維新委員無話可說,只好回去寫折子參他了,可是那個時候正好生了李鴻章附朝的事,朝廷焦頭爛額,顧不上這頭,譚鍾麟躲過一劫。

    %,萬

    今日,譚鍾麟特意讓幕僚到總督衙門去協辦政務,自己則在這個行館裡,等待著一位客人的光臨。

    盛宣懷是在昨日到廣州的,今日一早,便乘著轎子抵達這條街。街上巡守的幾個戈什哈眼尖。有人高呼一聲:「到了

    隨後十幾人圍攏過去。打躬作揖,請了安,領著盛宣懷進了譚鍾麟的宅院。

    進了廳堂,譚鍾麟等候多時。笑吟吟的與譚鍾麟寒暄:「譚老哥等的久了吧,恕罪,恕罪與

    譚鍾麟自恃著身份,微微一笑:「盛老弟坐吧盛宣懷笑了笑,不客氣的坐下,他從前是製造局總辦,現在製造局轉成了英國人名下,雖是如此,其實大奸葳、的股份還是在吳辰手裡,他也算是失業了。不過李中堂卻總還惦記著他。總沒有教他吃虧,他知道自個兒得罪了吳辰,人家現在已經是皇帝了。麾下水6軍足足四十萬,是今時最炙手可熱的人物。因此,李鴻章讓他來江南各省辦這趟差事。他是格外的盡心,得罪了吳辰好說,只要能將功補過,他至少也能在這朝廷裡落個一席之地。

    其實盛宣懷本事還是有的。善於鑽營,能和人打交道,洋務辦起來也順手,是北洋不事多得人才。只是當年做買辦的時候沾染了不少惡習,再加上他做了製造局總辦。趕巧是朝鮮興辦工業的時候,搶了他製造局不少生意,這不啻於砸了他的飯碗,因此與吳辰交惡也是最正常的事,現在整個,北洋、淮軍都倒向了朝鮮,成了大新朝的頂樑柱子,他盛宣懷還有什麼好說的,為新朝效力唄。

    這一趟他來江南,把各省都走了個便,一邊聯絡洋人,一邊聯繫各督撫。腳不來比,為的就是促使這些江南督撫們簽訂一項協議一《江南互保協約》

    這個理念是吳辰提出來的,交給了內閣。李鴻章又扔給了盛宣懷,一來他也知道那位新皇帝有些感冒,擬定伺各部名單中,李鴻章原想讓盛宣懷做個工商部外貿司司長。這原本不是個什麼大官,以盛宣懷的能力,還不是手到擒來。可是吳辰看了組閣的名單。其餘人他大多都批准了,唯獨這位盛宣懷,他大筆一叉,直接給否了。

    可恰盛宣懷連說理的地方都沒有,跑到李鴻章那裡去哭訴,他這一輩子都是給李鴻說炮前跑後,臨末了連這樣的卑小職務都撈不著,真是想死的心都有。

    李鴻章也是無可奈何,知道這位盛老弟進了新皇的黑名單,於是靈機一動。便委了他這個,「非官方。的差事,其實盛宣懷做這件事也合適。他這人擅長打交道,對官場熟悉,又能和洋人交流,確實是不二的人選,他要是能把這件差事漂漂亮亮的辦好了,恐怕不用李鴻章提。吳辰無論如何也得論功行賞。

    盛宣懷聽了李鴻章的主意,立即來了精神,他對江南的官場熟悉,又和租界裡的洋人相熟,於是興沖沖的在江南跑了半圈,碩果豐富的很。兩江、湖廣這些地方的督撫與他一拍即合,其實誰想參合朝鮮新軍與朝廷的戰事呢,大家都是官僚,誰當皇帝都一個樣,現在站隊。到時候選錯了人這日子還怎麼過?再加上盛宣懷夥同著洋人牽線搭橋,大傢伙兒都很熱心。

    兩廣是盛宣懷最後一站,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站,只要這位譚老爺同意。江南互保的局面就大功告成了,不過這位譚老爺卻有點兒麻煩,盛宣懷心裡頭有些兒忐忑,他是洋務派人物,而這位譚老爺走出了名的守舊黨,當年和李鴻章也是有齷齪的。再加上朝鮮那邊也是新洋務,不知道這位譚老爺到底是什麼心思,而且老傢伙倔得很,打定了主意的事。別說是他,就是洋人給他施壓,他也絕不低頭,這樣的人最難打交道,若是兩廣這邊不同意江南互保,其餘那些肯了督撫們誰知道會不會有樣學樣。

    因此,來之前盛宣懷做足了功課,對這位譚老爺總算是有了些瞭解,心裡也有了幾分把握,現在全天下都在搞維新,搞洋務,這個食古不化的老傢伙在這大潮之下。想必對朝鮮這邊還是沒有這麼反感的。」,

    一章送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