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經典武林群俠傳

龍騰世紀 第九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 文 / 經典武林群俠傳

    白衣少女不是東方未明的對手,相持甚久,竟然連對方的衣角都碰不到.漸漸的白衣少女有點惱羞成怒了,而這個時候不明真相圍觀的群眾中又有新一批的路人甲乙丙丁開始叫囂了。由於剛才藍衣少婦狠辣地打碎了幾個觀眾的牙齒,所以白衣少女自然也被劃歸到不受歡迎的隊伍裡,各種粗言穢語鋪天蓋地般湧來。白衣少女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待遇,而面對東方未明卻又束手無策,竟然劍鋒一轉,向著人群中刺去。

    一時間人頭騷動,站在前面的人拚命想躲開,結果露出了一個缺口來。可是,就在人群倉惶躲避的時候,一個小男孩暴露在白衣少女的劍尖之下,彷彿是嚇壞了無法動彈。而這時候白衣少女也因為惱羞成怒而收不住手了。白衣少女閉上了自己的眼睛,她也沒想到會對一個小男孩錯下毒手,實在不願意看到這樣淒慘的一幕。

    眼看一個無辜的小男孩就要慘死在劍下,一陣金色的旋風突然從白衣少女的身後襲來,後先至,將小男孩包裹起來。說時遲那時快,就在金色旋風將小男孩包裹的時候,白衣少女的長劍便到了。

    人群中適時出一陣陣尖叫和驚呼,可是當大家忍不住從指縫中偷看的時候,卻看到東方未明天神一般站在了小男孩的身前,指尖牢牢夾住了白衣少女的劍尖。匡噹一聲脆響,東方未明憑借指力將長劍斷成兩截,雖然不是精研逍遙指法,但是憑借他比別人渾厚一倍的內力還是能輕易將這凡鐵長劍弄斷。

    「原以為你只是蠻不講理而已,沒想到還如此狠辣,對一個小男孩竟然也能下得了毒手!」東方未明聲色俱厲地說,眼神中透出深深地寒意。在東方未明看來,這個女孩子不分好歹,自以為是,即便長得再美也只是個蛇蠍美人。對這種人自以為高人一等的人,幼年時受盡白眼的東方未明向來是最看不慣的。

    白衣少女本來還對自己的莽撞有點歉疚,但是聽到東方未明毫不客氣的責問便激起了她的刁蠻性情。只見她丟下手中的半截殘劍,囂張無比地說:「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殺了最好,省得他長大之後害人!」

    可以說,東方未明即便比別人經歷多得多,但還是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這一次,東方未明出離的憤怒了,白衣少女這種是人命如無物的態度撥動了他心底最脆弱的弦。東方未明踏著逍遙游步玄奧的步伐瞬間來到了白衣少女的身邊,逍遙掌法第三式——至德無困!這一次是含怒出手,上來就是逍遙掌法中最兇猛的殺招,看來東方未明是已經起了殺心。自從東方未明修習天魔劍典之後,逍遙派的基礎功夫已經用得很少了,但所謂一力降十會,東方未明憑借自己獨有的毒性內力,相信這一掌下去白衣少女不死也要殘廢!

    「休要傷我徒兒!」另一邊的藍衣少婦一直觀察著這裡的情況,現徒弟有危險連忙捨身來救。長長的水袖如靈蛇飛噬,死死纏住了東方未明的右手。方雲華和古實都沒有趁機偷襲,他們一個是恨不得東方未明去死,另一個是老實巴交不肯趁人之危。不管原因為何,反正現在就變成了東方未明和藍衣少婦的爭鋒。

    「唱戲用的東西能殺人麼?」東方未明看著手上堅韌的天山冰蠶絲編製而成的水袖,不屑地說。一整青煙冒出,潔白無瑕的冰蠶絲竟然漸漸黑,最後被腐蝕出一個個的大洞。驚訝之下,藍衣少婦雙手一甩,將水袖收回。

    「徒兒,我們走!」藍衣少婦雖然跋扈,但頭腦清晰,知道自己討不到好便帶著白衣少女匆匆離開。

    東方未明沒有阻攔,經過藍衣少婦的阻攔,他心中的殺意消散了一些,也不想再添殺戮,省得端木旗這個邪惡的人格又冒出來搗亂。而方雲華臉色陰沉地看著東方未明,最後一聲不響地離開,而古實這個傻小子也只能乖乖跟著離開。

    一場鬧劇落幕,圍觀的人群也漸漸散去,只剩下東方未明、曹萼華和剛才那個獲救的小孩。可憐的小孩子現在才回過神來,嚎啕大哭,憐意頓生的曹萼華趕緊過去安慰著。或許是小男孩沒見過這麼漂亮的姐姐,慢慢地便止住了哭聲。看到曹萼華慈母般的光輝,東方未明漸漸平復了心中的殺意,對於這個未來的師嫂也是越來越滿意了。不一會兒,小男孩的家人就將他接了回家,並對曹萼華千恩萬謝,看得東方未明心裡不是滋味:「好歹人也是我救的呢,怎麼就沒人感謝我?難道美女就那麼受歡迎?」

    這一次雖然打了不必要的一架,而且得罪了兩個大美人,但是東方未明的收穫依然很大。尤其是與曹萼華商談融洽,基本上得到了華山派的支持。而東方未明不知道的是,一個潛而默化的造勢運動也正悄悄展開。

    在有心人的宣傳之下,東方未明在惡女劍下救小孩的事跡慢慢流傳開來。配合東方未明以前的豐功偉績,東方未明的聲望開始漸漸升溫,大有年輕一輩第一人的趨勢。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表,東方未明現在唯一在意的是第二場的棋藝比試。

    比拚棋藝倒是簡單多了,不論是圍棋還是象棋,古今中外的著名棋局數不勝數。擺下數十個生僻一點的殘局就能淘汰絕大部分混日子的南郭先生。東方未明圍棋下得很是一般,但象棋其力堪稱國手,揚長避短之下東方未明在象棋組裡過五關斬六將,一直殺到了決賽。另一邊的圍棋組出乎意料地迅決出了冠軍,竟然比象棋還快得多。大家都知道,真正高手下圍棋可以幾個時辰甚至幾天幾夜,但象棋最講究殺伐果斷,下一局是斷沒有這麼長時間的。所以說圍棋組能如此快地結束,那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出現了一個凌駕於所有人之上的高手。當主持人興奮地宣佈傅劍寒得了圍棋組冠軍的時候,東方未明還真是嚇了一跳。雖然他們已經是共過生死的盟友,但東方未明還真不清楚對方竟然有這樣的能耐。

    到了象棋組的決賽,東方未明遇到了自己的冤家對頭——江瑜。其實江瑜還真沒在東方未明面前表現過什麼惡行,而且風度翩翩,容貌俊美,天生便具有極強的親和力。東方未明自己也想不明白為何偏偏對這個外表君子、道德典範的人物有那麼深的戒備之意。難道這就是傳說中中男主角的通病「嫉妒比自己帥的人」?

    「東方兄,別來無恙?自從家父壽宴之後,經常聽聞你的英雄事跡,卻一直未能相聚暢飲別,實在可惜。」江瑜彬彬有禮地說。

    「客氣了,沒想到江兄也善於象棋,今天倒是要好好討教一番。」東方未明雖然對江瑜不爽,但是也只能禮貌客套幾句。

    接下來就簡單了,在擂台上坐定,一副精緻的檀香象棋便擺在兩人面前。而擂台之下,一副巨型的石雕棋盤也擺了起來。那時候可沒有投影儀,只能以這種原始的方法令觀眾們都看得到棋局的對弈。當然了,這也是決賽才有的高級待遇。本來大家只是捧著看熱鬧的心情,畢竟這不是真刀真槍的拚殺,象棋大家都會,但真正品出味道來的少之又少。不過,接下來的變化卻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才一開場,東方未明就對著江瑜一陣猛攻,幾乎都是用同歸於盡的手法。然而江瑜緊守慢功,完全不與東方未明正面硬碰,只是抽冷子吃掉幾隻小卒子。面對這種牛皮糖式的對手,東方未明也是有點鬱悶,但是漸漸的還是佔據了主動。兩人棋力相差不大,或許東方未明稍勝一籌,但也不能一下子將江瑜解決。拉鋸戰中最苦的不是參賽的兩人,而是台下負責搬運棋子的工作人員。雖說聚英樓財大氣粗,一等一的江湖好手也有不少,但是東方未明和江瑜下棋實在太快了,這上百斤重的石頭棋子要搬運起來可不是簡單的事情。一開始還好,但半個時辰不到,竟然就換了三批搬棋子的人,而且還跟不上兩人的度。

    「東方兄棋力高深,實在讓在下佩服。」江瑜手上捏著一隻馬,玩味地說。

    「哦,那江兄要投降嗎?」東方未明非常厚臉皮地回應說。

    「呵呵,這倒不是不可能,但要看看東方兄的手段是不是能讓在下心服口服了。」江瑜還是雲淡風輕的樣子,絲毫沒有被東方未明激怒,他接著說:「不過我看這盤棋不能這麼下,畢竟台下的人也太辛苦了。」

    「哦,那江兄以為如何?」東方未明心頭泛起一絲不好的感覺。

    「既然是我們的棋局,何須他人代勞呢。」江瑜說完這句一,飛身躍下了擂台,落在巨型棋盤之上。一隻肉掌輕輕按在紅色的馬上,五指用力竟然在磐石棋子上摳出五個指印來。江瑜這一手可震撼了不少人,接著江瑜又輕描淡寫地將重達百斤的「紅馬」放了下來,並且大聲地吐出一字:「將!」

    這一下,整個局面就完全變了,一直被壓制的紅方竟然被這神來一筆扭轉了頹勢,搶到了先手!東方未明心頭劇震,不僅僅是被江瑜這一招妙著嚇到了,而是被江瑜這一手先聲奪人而震撼了。

    下棋不僅僅是棋力的較量,膽量和氣勢也缺一不可。江瑜這一手展現出了深厚的內力修為,而且在紅方的有力反擊之下向東方未明挑釁。那麼在氣勢上,江瑜已經佔了絕對的主動,即便東方未明能夠化解棋局上的劣勢,但對後面的弈棋之戰也有很大的影響。

    不過,即便是這樣,東方未明就退縮了麼?當然不會,只見他也瀟灑地跳進了巨型棋盤之中,同樣輕鬆地抓起一隻「馬」,狠狠地摔在「紅馬」之上。轟隆一聲,塵土飛揚,「黑馬」猶如鑲嵌般深深陷入了期盼之中,而那個「紅馬」已經被砸成了飛揚的粉末。

    「黑馬」跳步吃掉了「紅馬」,這不是一步好棋,甚至只能算是一步臭棋,因為這對紅方的優勢毫無阻礙,反而將東方未明僅剩的一隻「黑馬」送到了「紅車」的嘴邊上。象棋中無論少了哪一種棋子,戰術的搭配就會變得狹隘,更容易讓人破解。現在場上,紅方少了一馬一炮,黑方少了兩隻馬,恐怕江瑜的優勢會更加大一些。

    東方未明不是不懂其中的厲害,但他還是選擇了這自殘般的一著,因為他決不允許江瑜在氣勢上壓制他。下棋最高境界便是以勢壓人,如果先輸在了氣勢上,那東方未明就必敗無疑了。

    (說兩句:這一段還是拖了很久的,畢竟我水平不足,修改了好多遍,對原著的改動也比較大。先,我覺得方雲華作為武當大弟子,不會傻到當街調戲美女的,要是這樣實在不符合他隱忍的角色心態,不過醉酒和心態失衡之下還是可以理解的。其二,我本人不太喜歡易蘭和何秋娟母女,一個是心理變態的老女人,一個是被調教成心理變態的小女子,偏執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所以在細節上調整了一下,對這兩個女人的狠毒刻畫得深了一些。)

    小遊戲,等你來現!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