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穿越三國之黃梁三國

龍騰世紀 第九十八回 袁氏敗沒(一) 文 / 穿越三國之黃梁三國

    再說河北戰事,許子將趁司馬懿回援之機,乘虛攻下代縣,復引兵攻打晉陽,河北軍軍心復振。袁尚見曹操重兵抵禦金旋攻擊,樂陵防守空虛,與許攸、顏良、文丑、張合等將率領大軍十二萬攻打樂陵。

    袁尚大軍到達樂陵,遣將攻打四門。張遼見袁尚所部兵眾,命令諸軍堅守不戰。袁尚屢次遣將挑戰,張遼置之不理。許攸見張遼軍只守不戰,建言道:「張遼堅守不戰,我軍無計可施。平原如今防守空虛,城內尚有內應一千,莫若命令張合率領二萬精兵襲擊平原。平原若下,張遼所部喪膽。」

    袁尚隨即命令張合挑選精兵二萬,急襲擊平原。張遼聞知張合統兵繞城西去,料定其必是往取平原,逼迫己軍出戰。張遼盤算一番,命令諸軍準備撤離樂陵,又使精兵留於城內,率領老弱殘兵二萬出城挑戰。

    袁尚見張遼所部出城,命令顏良出陣迎戰。張遼與顏良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袁尚復使文丑助戰,張遼見文丑上來夾攻,撥轉馬頭回頭就走。袁尚指揮大軍殺上,張遼所部敗回城內。

    如此張遼一日出戰三次,每次皆敗回城內。袁尚見張遼所部兵馬連敗,有些輕敵之意,傳命張遼再次敗退之時,乘機奪取城池。次日,張遼又率領部下挑戰,再次敗回城中。袁尚統軍殺上,率先往前衝鋒,河北諸將見主公身先士卒,爭先恐後。張遼守軍閉門不及,河北大軍擁入城中。

    許攸見進城之後再無抵擋,頓時覺得奇怪,勸袁尚道:「張遼多謀,恐有詭計,主公益要提防。」袁尚道:「張遼所部數次敗退,軍無戰心,倘若此時不趁機收復失地,錯失良機,恐怕再難恢復。」號令眾軍殺入城中。

    袁尚大軍擁入城中將有一半,張遼所部精兵突起,一路兵馬截斷入城之路,一路兵馬圍攻進城之兵。袁尚一見中計,急忙率領部下回殺,意欲突圍出城。此時張遼見到袁尚欲要突圍,對身旁將士道:「袁尚被困城內,為天賜良機,袁尚若亡,河北可下。諸位可拚死力戰,以見大功。」言罷,張遼率領親兵逕取袁尚。

    此時袁尚身邊沒有大將,顏良、文丑皆於城外未曾入城,身邊諸將皆非張遼對手。張遼所部士兵眼見大功在即,蜂擁殺上,拚命殺到袁尚身旁。袁尚率領部下死戰,然而諸將不及張遼英勇,為張遼殺條血路,直奔過來。袁尚無奈接戰,未及三合,為張遼挑於馬下。

    袁尚死後,許攸率領部下奪得其屍,意欲突圍出城,為張遼精兵阻住。正在危急之時,顏良、文丑兩將已經殺出一條血路,前來接應,然而已是不及。河北軍會合後,聽聞袁尚已死,軍心大亂,為張遼統兵大殺一場,袁軍敗出樂陵。

    許攸到得城外,屯住敗軍,命令顏良護送袁尚遺體先行返回南皮。傳令張合率領所部暫停進攻平原,急忙返回樂陵軍營。許攸屯兵城外不歸,張遼命令副將率領六萬兵馬駐守樂陵,率領大軍四萬往援平原。

    張合大軍已與城內內應約好,欲要夜襲平原。忽然接到許攸急報,得知袁尚已經陣亡,急忙率領部下返回。路上正上張遼所部,兩軍接戰,張合所部兵少,大敗而回,與許攸於樂陵會合。

    袁譚此時正在南皮,聞知袁尚陣亡,召集眾位文武相議。審配道:「主公身亡,其子年幼,危急時刻必會為曹操所乘,現主公兩兄俱在,不若於兩人中選擇一人,統領河北諸軍,共同抗拒曹操。」田豐亦和之。道:「二公子駐守易京,離此處甚近,可從報迅,使其來南皮,共同商議大事。」

    袁譚從之,命人請袁熙急赴南皮商議大事,又讓許攸率領大軍返回。袁熙得知袁尚已死,料知此去南皮定是為繼位之事,下命使許子將率領所部撤回代縣駐防,自與逢紀率領親軍趕往南皮。

    袁熙到得南皮,許攸諸將亦回,眾人共商繼位之事。袁譚所部諸將皆擁立袁譚,逢紀等與其相爭,然而袁熙諸將大多皆於代縣,南皮城內人少言輕。兄弟相爭甚是激烈,許攸等人居中調和。

    許攸見袁譚兄弟相爭漸烈,勸道:「此乃主公家事,我等均為臣下,本來不該妄自談論。現今主公新亡,我軍新敗。曹操有消滅河北之意,張遼、郝昭兩路大軍虎視眈眈,你等兄弟相爭,河北形勢更危。」袁譚兄弟不聽其勸,兩人爭執不下,不歡而散。

    至夜,田豐對袁譚道:「袁熙有自立之意,若不應允,其必然兵相爭,許子將統領其軍,南皮諸將莫有能敵者。倘若張遼統兵戰於我前,袁熙統兵襲於我後,我軍必然失敗。如今袁熙身邊兵馬不多,不如遣將將其斬殺,然後收得許子將兵符,河北一統後,可以抗禦曹操大軍。」

    袁譚採納田豐之言,命令顏良帶領三千精兵前去暗殺袁熙。顏良命令所部皆穿上曹軍衣甲,用黑布遮住面孔。袁熙兵少不敵,為顏良所斬,逢紀奮力救護,也被顏良部下殺害。

    次日清晨,許攸聞訊大驚,料知此事為袁譚所為,急赴袁譚居處。許攸道:「現今大敵當前,兄弟何必如此相殘,現今許子將統領其兵於代縣,若是提兵與你決戰,河北危矣。」

    袁譚此時氣頭已過,亦有悔意,無言相對。田豐道:「倘若兄弟爭位,必為曹軍所乘。如今爭執已除,兵力一統,河北勢力不減反增矣。公可密此事,我與文丑前住代縣接管軍權,奪下許子將兵符,抵禦郝昭兵馬。公等力保南皮,抵禦張遼兵馬。」許攸等見勢已至此,再無回天之力,不得已而從之,奉袁譚為主。

    袁譚將袁尚葬於袁紹墳側,接管河北諸事,傳檄諸郡,說袁熙為曹賊遣人行刺身亡。此時袁熙家小在北平,使人護送袁熙遺體到北平安葬。

    田豐、文丑到達代縣後,傳達袁譚軍令。許子將命令親兵退下,對田豐、文丑道:「公等今日前來,是為收我兵符。袁熙身亡,必為兄弟相殘,我隱秘此事,是為河北大業。我一心一意,抵抗曹兵,可惜大業未成,又為諸公見疑,倘若隨你等奔赴南皮,必然遇害。我欲亡去,公等念我忠心一片,讓我歸隱山林。」

    田豐前來,本意為收許子將兵符,今見許子將只想自保其身,無起兵復仇之意,答應許子將所請。許子將交割防務,又為田豐、文丑兩人細言晉陽兵狀及應對之策。田豐見其排兵佈陣,井井有條,應敵之策,精闢絕倫,不由暗自心折,欲要出言挽留,又擔心其後為後患。與文丑將許子將送出軍營,許子將長歎道:「河北之地,恐怕要易主也。我一身才學,惜無用武之地。」又對田豐道:「薛琮之處有我兵書,公可觀之,或有微助。」言罷揚長而去。

    郝昭見許子將亡去,大喜道:「如今兵河北,我等無敵也。」使人報張遼,使其統兵攻打南皮,牽扯南皮援軍。命令吳質率領二萬兵馬駐守晉陽,自與賈充、夏侯玄率領八萬兵馬攻打代縣。

    代縣守軍共有九萬,然而此軍本是袁熙之軍,田豐、文丑剛剛統領,彼此皆有忌意。田豐擔心生兵變,將袁熙舊將潘鳳、左賢王、楊詐、田疇等皆調到南皮,使張合、高幹兩將代領其軍。張合、高幹兩將與士兵並不相熟,許子將戰法盡都被棄。

    代縣守兵正在新替交接之際,郝昭本是善戰多謀之將,相戰幾場,郝昭所部兵馬連勝。代縣守軍在許子將統軍之時,連戰連勝,今見許子將被無端革職,不知所歸,田豐諸人統領士兵連戰連敗,士氣復又低落。田豐見戰郝昭不過,率領兵馬堅守城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