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穿越三國之黃梁三國

龍騰世紀 第九十六回 兵圍洛陽 文 / 穿越三國之黃梁三國

    長安、安定等西北郡城已經安定,諸葛亮所部已經做好各種準備,上書請求攻打洛陽.金旋任命諸葛亮為平逆元帥,節制各路大軍,攻擊曹操領地。

    諸葛亮領命後,調動關羽所部兵馬十五萬攻打譙城;周瑜、6遜兩路兵馬守禦徐州、都陽、下邳,暫時按兵不動。等待曹真大軍退出徐州後,周瑜率領所部駐守徐州,6遜所部出兵攻取北海;命令姜維所部十萬大軍兵出宛城,諸葛亮率領大軍十五萬兵出弘農,兩路大軍共同攻打洛陽。

    曹操聽聞金旋諸路大軍同時動,不由驚慌失措,連忙命令司馬懿所部急援洛陽,曹真部隊分軍急援譙城,余軍暫時屯於定陶,又命令張遼大軍分兵駐守北海。金旋諸路兵馬出擊,逼得曹操撤出東線大軍,河北防禦立時感覺輕鬆。許子將見司馬懿重兵撤回,集中重兵攻克代縣,隨即率領所部兵馬,圍困晉陽城。

    諸葛亮與姜維兩路大軍,在洛陽城西紮下大營,派遣諸將圍住洛陽四門,只圍不攻。諸葛亮用兵與眾不同之處,為其殺戮極輕,向來以降服敵兵為要。因此諸葛亮所部向來不需兵源補充,其部招降兵卒遠遠出士兵傷亡數量,此為諸葛亮用兵高妙之處。

    曹操見金旋大軍壓境,調兵遣將,命令夏侯淳、程昱率領大軍十萬駐守北海;張遼率領大軍十萬駐守樂陵;曹休、楊修率領大軍十萬駐守定陶;郝昭、賈充率領大軍十萬駐守晉陽;曹真、郭嘉率領大軍十萬駐守譙城;曹丕、鄧艾率領大軍十五萬駐守洛陽;司馬懿率領所部大軍十萬急赴洛陽救援;曹操自率許昌兵馬防守內郡,居中策應。

    鄧艾掌管洛陽軍權之後,練成五萬重騎兵。重騎兵馬覆重革,兵穿厚甲,攻擊力極為強悍。鄧艾以前於弘農接應曹昂時,曾經率領一萬重騎兵隨軍征戰,為徐庶現。徐庶以為其兵威力奇強,甚為難敵,繪圖報到諸葛亮處。諸葛亮駐兵弘農之時,潛思解法,練成強駑、長槍兩種兵種,用以破解重騎兵。

    諸葛亮命令大將龐德、張苞訓練強駑兵六萬。此強駑兵與許子將之強駑兵有同工異曲之妙,但是用法略有不同。許子將之強駑乃三人合用,窮其威力。諸葛亮之強駑為一人使用,窮其準確度、穿刺力。又繪圖使姜維練成長槍兵三萬,其兵所用長槍長八米,槍頭極為尖銳,每兩排長槍兵前以一排鐵盾兵護衛。兩兵種專為克制鄧艾重騎兵之用。

    此時司馬懿援兵尚未到達,鄧艾見諸葛亮大軍只圍不攻,派遣重騎兵一萬出陣挑戰,觀察其兵種威力。諸葛亮見重騎兵排好方陣,知道其欲要動衝擊,命令三萬強駑兵列於陣前,調整距離,下令射擊,頓時萬駑齊。鄧艾重騎兵尚未動,前面騎兵、馬匹皆死傷無數,阻住後軍馬匹,軍陣頓時大亂。鄧艾見強駑威力奇大,重騎兵傷亡嚴重,率領大軍回城,損折重騎兵三千。

    諸將因為諸葛亮只圍不攻,問其緣由。諸葛亮道:「洛陽原為大漢都城,城防堅固,鄧艾多智,若是恃強攻擊,兵士損傷必然重大。圍困此城,斷絕糧道、外援,守軍出戰則重創之,城中守軍士氣日落,我軍自可不戰自勝。」姜維等人佩服其高見,諸將用心圍住洛陽各處通道。洛陽守兵出戰則以強駑兵射擊,洛陽守軍軍心渙散,士氣低落。

    司馬懿大軍急援洛陽時,途經晉陽,面見守將郝昭等人,言及許子將強駑兵難以破解,可以從鑄造鐵盾防範。郝昭採納其言,命令郡內匠人火鑄造鐵盾,用來抵禦許子將所部進攻。司馬懿因為所部兵馬在代縣受創,在壺關整頓月餘,見士兵士氣恢復後,率領所部兵馬奔赴洛陽。

    諸葛亮聞知司馬懿大軍來到,命令姜維率領三萬長槍兵、三萬強駑兵防住城內援軍。安排重兵列陣於洛陽城東,阻止司馬懿所部入城。又命龐德率領三萬強駑兵排於前陣,見司馬懿大軍進入射程,群起射擊。命令周泰、韓當各自引騎兵二萬伏於兩側,見司馬懿大軍始亂從兩肋攻入。使魏延、沙摩訶等將率領輕騎兵五萬,見司馬懿所部敗歸壺關時,追擊敗軍。

    司馬懿大軍來到,見諸葛亮大軍在前阻住去路,排成軍陣欲要衝擊。鄧艾見援軍來到,命令洛陽兵馬出城接應,被姜維率領強駑兵擊退。諸葛亮見司馬懿前軍進入射程,命令強駑兵一齊射擊。司馬懿兵馬在代縣受過強駑之苦,見諸葛亮之強駑威力雖小,但駑無虛,前軍傷亡無數,軍陣不戰自亂,司馬懿約束不住。周泰、韓當兩將此時率領騎兵從兩肋衝擊,後軍亦立陣不住。諸葛亮見曹軍兵陣已亂,指揮重兵殺上。司馬懿大敗,曹軍丟盔卸甲,潰不成軍,敗軍退往壺關。魏延、沙摩訶帶領輕騎兵在後追擊,司馬懿見大勢不好,與諸將棄馬扮為步卒逃命,魏延、沙摩訶兩將率領所部一直追至壺關方回。

    司馬懿敗回壺關後,身邊僅餘三萬騎兵,其餘士兵大多投降諸葛亮所部,只有二萬餘敗兵幾日後方才繞路返回。司馬懿見兵敗如斯,上表請罪。

    諸葛亮此戰擊潰司馬懿大軍,復得降兵四萬。洛陽守兵見諸葛亮兵威如此,士氣益加沮喪。諸葛亮命令諸將收編降兵,分散於各軍中。

    曹操聞知司馬懿大軍兵敗,大驚失色。閱讀司馬懿上書中,言起諸葛亮強駑兵威力巨大,騎兵度奇快,更是心驚肉跳。然而洛陽關係大局,曹操命令司馬懿率領敗軍趕赴許昌,會合許昌兵後,起兵十萬再次往援洛陽。

    司馬懿此次出兵,不敢貿然前往,命令許昌鐵匠火鑄造鐵盾三萬,用來防禦強駑威力。司馬懿諸事準備妥當,再次援救洛陽。

    諸葛亮聽聞司馬懿率領援軍又到,知道司馬懿已有防禦強駑辦法。命令姜維率領強駑兵、長槍兵各三萬提防城中接應兵馬。命令準備滾刀戰車一千輛,擺於軍陣前方。

    此種戰車有兩匹馬拉動,車上有士兵三人,一人駕馭馬匹,其餘二人皆為力大無窮之人,分別立於戰車兩側,手持六米長刀,長刀前端利刃一米,兩面皆為刀鋒,又於馬車車輪兩端延出三米,裝配多刃利器,多刃種器跟隨車輪轉動,殺傷力極強。此種戰車用於衝擊敵軍兵陣,威力無比,令人望而生畏。

    諸葛亮見司馬懿此次列陣,三萬鐵盾兵擺在陣前,命令強駑兵射向中軍。強駑兵將方向移往側上方,強駑從鐵盾兵上方掠過,直射中軍。司馬懿見中軍損傷嚴重,命令鐵盾兵後撤,保護中軍。

    諸葛亮見司馬懿所部士兵擠成一團,命令滾刀戰車出擊。司馬懿見戰車衝來,還未作出指令,只見戰車所到之處,十餘米幅面立為戰車衝出一條血路,逕往中軍奔來。司馬懿大驚失色,連忙引領諸將後撤,然而此時已晚,千輛戰車已經衝出千條血路,司馬懿所部步兵行動遲緩,傷亡極為慘重。

    諸葛亮見司馬懿所部大敗,命令魏延、周泰、文聘三將率領七萬騎兵掩擊。司馬懿顧不得軍士性命,率領精騎往後逃去。魏延等將一路追擊,一直追到許昌城下,曹操命令許昌兵馬出城接應,方才救得司馬懿等將回城。

    司馬懿此次出兵,又折軍四萬餘,曹操見諸葛亮兵器精巧,騎兵精銳,實為勁敵。時許昌已無可援之兵,也無勝過司馬懿之將,曹操無計可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