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穿越三國之黃梁三國

龍騰世紀 第九十四回 北海樂陵 文 / 穿越三國之黃梁三國

    司馬懿出兵壺關的同時,張遼已經整裝待,命令部將夏侯恩率領五千兵馬駐守界橋,夏侯威、楊修率領兩萬兵馬駐守平原,起兵馬十三萬攻打樂陵.此時袁熙所部正在備戰晉陽,防禦司馬懿大軍攻擊,袁尚手下可以調動兵馬只有二十餘萬。

    樂陵為南皮、北海、平原三郡通道聯結之處,樂陵倘若失陷,曹軍切斷北海與南皮通道,直接兵臨南皮、北海兩郡。袁尚因為此處為戰略要地,命令許攸率領十三萬兵馬屯於樂陵,阻擊張遼所部大軍。兩軍兵力相若,河北兵勢稍弱,然而河北名將皆集中在樂陵,守將顏良、文丑、張合皆有萬夫不當之勇。

    兩軍交鋒多日,互有勝負。張遼、程昱等設謀攻城,許攸、申配等設謀守城,相持日久。袁尚心中憂慮,此時又有噩耗傳來,晉陽失守,袁熙率領敗軍退往代縣防守。袁尚聞訊大驚,又聞知司馬懿大軍欲要攻打代縣,派遣郭圖率領南皮守軍三萬前往代縣相助,南皮防守顯得更為空虛。

    司馬懿命令司馬昭率領三萬兵馬駐守晉陽,自率大軍九萬前去攻打代縣。袁熙所部經過上次大敗,士氣尚未恢復,軍無戰心,直到郭圖援軍到達,士兵方才略微安心。

    司馬懿所部新近大勝,士氣正在旺盛之時,率領大軍猛攻,代縣防禦頓時緊張起來。幸得郭圖、逢紀等人盡心盡力,日夜小心巡城,與士兵同甘共苦,眾軍深受感動,皆出力守城,城防方才堅固。

    張遼見樂陵駐軍兵力甚眾,召集諸將商議破敵良策。程昱道:「河北軍雖然連敗,因為其根基深厚,勇將謀士並未損失。河北形勢如此危急萬分,袁氏兄弟齊心協力,共心守禦,其勢不容小覷。若無奇計,恐怕難以取勝。」

    夏侯淳道:「今河北重兵皆集於樂陵、代縣,我願統領三萬精軍攻打南皮,南皮為袁氏根基,樂陵守軍聞聽此訊息,軍心必然生亂。」

    張遼聞兩人所言,沉吟片刻,方道:「南皮為河北根基,城中尚有精兵數萬,袁氏父子在此經營已久,城中百姓必會助其防守,大軍若攻南皮,必然無功而返。我軍與袁軍兵勢相若,若是分軍,我軍則會立顯勢弱,倘若許攸乘機施展計謀,勝負則未可知。」

    程昱道:「北海郡兵少糧多,袁譚多年經營皆聚集於此。倘若出兵北海,袁譚必然前去相救。樂陵守軍多數為袁譚部下,袁譚若是回救北海,樂陵守軍兵力銳減,可以趁勢而下。」

    張遼道:「北海南接金旋領地,攻克甚為容易,然而須要分兵防守。」程昱道:「此事可以上書西王,若是都陽駐軍攻擊徐州,周瑜、6遜必然不敢分兵來攻。攻下北海之後,乘勢攻克樂陵,樂陵一失,河北必然膽寒。我軍若能乘勢攻下南皮,河北大勢可定。」張遼然其計,派人急赴許昌,說明攻打徐州一事。

    曹操細問詳情,來人一一回復,曹操因為倚重張遼,因此決定用兵,配合張遼河北作戰。命令曹真為大將、郭嘉為軍師,率領大軍二十五萬,攻打徐州。

    周瑜得到曹軍訊息後,命令邢道榮率領二萬兵馬駐守壽春,所部余軍十四萬皆赴徐州駐守。6遜聞知曹軍兵力眾多,派遣陳泰、諸葛誕、全琮、黃祖等將率領十萬士兵奔赴徐州,協助周瑜攻防,自與太史慈、楊秋率領六萬兵馬駐守都陽、下邳。

    張遼聞徐州、下邳、都陽消息,見周瑜、6遜兩路大軍無暇他顧,命令夏侯淳、吳綱率領五萬兵馬攻打北海,自與諸將嚴守營寨。北海為袁譚大本營,北平、襄平、北海三郡錢糧皆聚集於此地,袁譚以北海為其根本。袁譚聞知此訊息後,大驚失色,欲要帶兵往救,許攸急止道:「若是此時帶兵往救北海,樂陵危矣。樂陵倘若有失,北海與南皮通道斷絕,成為一座孤城,必然不能久守。何況樂陵離南皮太近,曹軍佔領樂陵後,可以直接攻擊南皮,南皮亦陷於危急之中,如此大勢則去也。」袁譚不從,定要率領大軍往救,許攸無可奈何,只好讓袁譚、顏良統領五萬精兵救援北海。

    夏侯淳率領大軍到達北海城下,採用程昱密計,使吳綱率領少數士兵出戰,引誘守將出城。高覽雖然勇猛但是甚少謀略,領兵出戰,中其誘敵詭計,離城漸遠,為夏侯淳重兵截斷歸城道路。高覽見狀大驚,回馬與夏侯淳交戰,因為心慌神亂,又不及夏侯淳勇猛,未有幾合,被夏侯淳一槍刺於馬下。

    高覽陣亡後,北海城中大亂,眾官見城中無統兵大將,夏侯淳兵勢強大,商議後捧戶籍、印綬出降。夏侯淳垂手得到北海降兵兩萬,皆收編於本部軍中。夏侯淳見北海糧草堆集如山,命人運往張遼軍營,用來補充大軍供給。

    袁譚所部到達北海,城池已為夏侯淳所部佔領。袁譚見狀大怒,率領所部大軍攻打城池,夏侯淳依從程昱之計,堅守不戰。袁譚攻打幾日不下,擔心張遼派兵斷其退路,率領所部返回。夏侯淳見袁譚回軍,遣人間小道報於張遼,又命令吳綱率領二萬士兵駐守北海,親率五萬精兵追擊。張遼得到訊息,命令張燕、程昱統領兵馬防守營寨,自率五萬精兵前去夾擊袁譚兵馬。

    袁譚所部行至半途,被張遼、夏侯淳兩路兵馬夾擊,大敗潰逃。顏良拚力保護袁譚殺出一條血路,損折士兵若干。許攸聞知北海失陷,擔心袁譚有失,命令田豐、文丑率領三萬兵馬前來接應,救下袁譚一行。北海失陷,河北軍損失兩萬士兵,袁譚此次又折兵一萬五千餘眾。此消彼長,許攸兵寡勢弱,固守不攻,樂陵城岌岌可危。

    袁尚派遣使者赴周瑜、6遜處求援,周瑜、6遜兩路大軍正與曹真、郭嘉所部在徐州大戰,郭嘉計謀,不亞於周瑜,兩軍在徐州相持日久,互有勝負,周瑜無兵可援。袁尚得報傍徨無計,命令許攸等堅守樂陵。

    張遼見久攻不下,又思一計,喚來十餘名河北降兵,挑兩名能言善道之人,許以重賞,授以密計。兩卒被縱逃到樂陵,逕來求見許攸,道:「曹軍暴虐,河北降兵,思歸已久,如今隨軍前來征戰,實不得已而為。張遼軍營南門守軍,多為河北降兵,眾兵聯絡欲獻營門,復歸河北。」許攸大喜,查實兩人的確為河北降兵,未曾見疑。入夜後,許攸升帳點兵,分派諸將,前去偷襲曹營。

    許攸引領重兵殺進營寨,一見卻是一座空營,心知大事不妙,又中張遼詭計,連忙回軍返城,樂陵已被程昱統兵趁虛襲擊得手。許攸連忙率領兵馬退往南皮,張遼、夏侯淳兩路伏兵突起,許攸所部兵馬大敗。顏良、文丑、張合等將護衛袁譚、許攸等敗回南皮,損折士兵兩萬餘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