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編輯手札

龍騰世紀 世界歷史資料 簡明中亞史 八 文 / 編輯手札

    (九)準噶爾時期

    斡亦刺是瓦剌的前身,屬蒙古族群。成吉思汗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斡亦剌惕部的領袖,結成了世代的姻親關係。元朝建立之後,中

    央政府在斡亦剌惕牧區設行尚書省進行統治,元朝還派其宗室、大臣管理斡亦剌惕部。元臣孛罕為瓦刺最早聯盟的首領。孛罕子烏

    林達為瓦刺首領,北元太師。烏林達子猛可帖木兒(浩海達裕)為瓦刺首領,扶持額勒伯克為北元汗,後被額勒伯克誤殺。猛可帖木兒

    (浩海達裕)有子三:馬哈木(馬合謀)、太平、把禿孛羅。馬合謀進攻阿魯台,陣亡,兒子脫歡當了鬼力赤的兒子額森虎的太師。1434

    年,額森虎死,脫歡擁立阿寨台吉(額勒伯克汗之侄)的兒子脫脫不花為傀儡可汗。1439年,脫歡之子也先即位為北元太師,也先將脫

    脫不花翦除,於1453年登上汗位,並封次子為太師。1454年,阿剌知院和特穆爾丞相要求封太師,被也先拒絕,於是起兵襲擊也先,

    也先敗亡,被仇人逮殺。阿剌不久又被韃靼的孛來打敗,鬱鬱而死。1455年也先的兒子阿馬桑赤繼位為瓦剌首領。1460年,阿馬桑

    赤入侵察合台汗國,在伊犁河附近打敗了羽奴思汗。長期以來組成綽羅斯氏瓦剌汗國由四個盟邦民族組成,在韃靼人進攻下,綽羅斯

    氏衰落,四個盟邦民族獨立。1543年瓦剌汗國正式分裂為準噶爾、和碩特、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四部。準噶爾、杜爾伯特統治家族

    為元臣孛罕後裔,綽羅斯氏;和碩特首領為元太祖弟哈布圖-哈薩爾後裔,孛兒只斤氏;土爾扈特為克烈部首領王罕後裔(突厥人?)。

    瓦剌四部分牧而居,其分佈是:準噶爾以伊犁河流域為活動中心,杜爾伯特遊牧於額爾齊斯河兩岸,和碩特在額敏河兩岸至烏魯木

    齊,土爾扈特則在塔城。四部之間很早就組成了聯盟,盟主由各部首領推舉產生。1550年以後,由於昔日瓦剌王族綽羅斯氏衰落,四

    部盟主長期由出自元太祖族系和碩特部首領擔任。明末清初,四部盟主為和碩特部首領碩壘烏巴什渾台吉和他的兒子拜巴噶斯。至

    1570年,瓦剌人仍統治著從葉尼塞河上游到伊犁河流域之間地區。儘管在也先死後,瓦剌人在東方對東蒙古的成吉思汗後裔們顯得黯

    然失色,但是,他們仍然對伊犁河到裡海之間的草原造成了威脅。

    1625年,原瓦剌王族綽羅斯氏開始復興,在準噶爾部首領哈喇忽刺的領導下勢力日長,開始與盟主拜巴噶斯相抗衡。1642年,哈

    喇忽刺兒子巴圖爾琿台吉繼位,準噶爾部更為強大。儘管當時和碩特部首領仍處於盟主的地位,但巴圖爾琿台吉已成為衛拉特蒙古實

    際上的盟主。由於韃靼人將綽羅斯氏趕出科布多,綽羅斯氏西遷,土爾扈特部不服准部統治,於1616年在首領和鄂爾勒克帶領下,

    越過哈薩克草原,與俄人講和,居於托波爾河上游,以其女嫁西伯利亞汗後人,並征服花拉子模部分領地。1643年,和鄂爾勒克移營

    至伏爾加河下游阿斯特拉罕附近,與諾蓋人(屬於突厥人,與哈薩克、吉爾吉斯、韃靼、巴什基爾有親近的血緣關係)密謀,使其脫離

    俄國。1650年,西伯利亞的土爾扈特部遣使向順治皇帝表示臣服。1673年,頓河和額濟勒河(伏爾加河)間的土爾扈特部首領阿玉奇,

    為得到俄國每年的豐厚贈禮,向沙皇表示效忠,但土爾扈特部與克里米亞汗國、**喇嘛、中國皇帝都繼續保持聯繫。後來沙皇俄國

    不斷向其徵兵用於對奧斯曼土耳其作戰,激起了土爾扈特人的反抗,部分土爾扈特人在首領握巴錫(阿玉奇的孫子)率領下東歸故土,

    遭俄軍和哈薩克人攔截,死傷無數,最後剩幾萬人到達伊梨。其他未能東歸的人留在伏爾加河下游地區繼續受到沙俄的統治,1920年

    成立卡爾梅克自治州,蘇聯解體後升格為俄羅斯聯邦內的共和國。卡爾梅克人至今還信奉藏傳佛教,講衛拉特蒙古語。卡爾梅克共和

    國是歐洲唯一的佛教國家,在首府埃利斯塔有很多佛像,還有**喇嘛與卡爾梅克共和國總統擁抱的巨幅海報。瓦剌和碩特部首領碩

    壘烏巴什渾死後,拜巴噶斯(俄木布)繼任首領。1636年,和碩特部首領拜巴噶斯之弟固始汗(名圖魯拜琥)自伊犁出兵,於1642年進入

    拉薩,殺死藏巴,滅掉了噶瑪政權。拜巴噶斯的兩個兒子繼承和碩特部首領之位,鄂齊爾圖(車臣汗)統治著齋桑湖,阿巴賴台吉統

    治著塞米巴拉金斯克地區的額爾齊斯河流域。兩兄弟之間互相傾軋,阿巴賴被打敗後西遷到烏拉爾河與伏爾加河之間的草原,捉住了

    土爾扈特首領明楚克。但是,土爾扈特人反擊,捉住阿巴賴,並驅散了他的部落。

    留在齋桑湖一帶的鄂齊爾圖受到綽羅斯部首領噶爾丹的攻擊,東遷至河套以西阿拉善地區遊牧。1677年鄂齊爾圖被處死,一些部

    民歸順噶爾丹,而其餘部民投奔定居在青海的和碩特人。

    土爾扈特部與和碩特部的遷徒,並未導致四部聯盟解體。1640年,經巴圖爾琿台吉和喀爾喀札薩克圖汗的積極活動,在塔城召開

    了有衛拉特、喀爾喀各部的四十四名代表參加的會盟,會盟制訂了《衛拉特法典》。塔城會盟不僅協調了衛拉特蒙古與喀爾喀蒙古的

    關係,同時也加強了衛拉特四部之間的聯繫。會盟之後,巴圖爾琿台吉聘娶和鄂爾勒克之女為妻,並把自己的女兒分別遠嫁給和鄂爾

    勒克之孫朋楚克和和碩特部首領鄂齊爾圖汗。準噶爾部在諸部中的地位顯著提高,其活動地區伊梨逐漸成為衛拉特蒙古的政治中心。

    為了控制中亞塔什干(費爾干納盆地的首府)等貿易中心和擴大牧場,巴圖爾琿台吉多次向鄰近的哈薩克族開戰。儘管哈薩克族在號稱

    巨人的讓基爾汗的領導下進行了抵抗,但準噶爾部的勢力還是推進到了巴爾喀什湖西南的楚河、塔拉斯河(怛羅斯河)流域。此外,

    巴圖爾琿台吉還控制著額爾齊斯河流域和鄂畢河中上游地區,向當地各族徵收實物稅。在巴圖爾琿台吉統治時期,準噶爾部已成為雄

    踞於天山北路,並與伏爾加河流域、青藏高原、蒙古草原的蒙古部落保持著密切聯繫的一個強大勢力。

    1653年,巴圖爾琿台吉死去,其第五子僧格繼位。僧格之異母兄車臣台吉、卓特巴巴圖爾二人聯合和碩特部阿巴賴台吉對抗僧格

    ,巴圖爾琿台吉之弟楚琥爾烏巴什及和碩特部鄂齊爾圖汗則支持僧格。這場鬥爭持續至1664年,僧格才得以擊敗政敵,佔據上風。但

    安定局面為時不久,1670年,僧格被車臣台吉、卓特巴巴圖爾突然刺殺,僧格的三個兒子都年小,汗位難以延續。此時,正在西藏

    學習佛學的噶爾丹(為巴圖爾琿台吉第六子,與僧格同母)徵得老師——五世**喇嘛的同意回國,在和碩特首領鄂齊爾圖車臣汗的援助

    下,擒殺了車臣,並將卓特巴巴圖爾趕往青海,繼承準噶爾汗位。

    1676年,噶爾丹擊敗其叔父楚琥爾烏巴什,奪其領地。1677年,噶爾丹又進襲西河套和碩特,殺死衛拉特盟主鄂齊爾圖汗,兼併

    其部眾。噶爾丹於是自稱博碩克圖汗,這標誌著衛拉特四部聯盟的徹底崩潰和噶爾丹軍事集權統治的建立。

    前7世紀-前3世紀哈薩克草原上的塞種人及後裔康居、奄蔡(阿蘭),前2世紀遊牧於伊犁河流域的烏孫,1至5世紀西遷的匈奴人建

    立的悅般,6至9世紀的金山突厥,屬於鐵勒部落的葛邏祿、易薩,10至12世紀在楚河和兩河流域建立黑汗王朝的回鶻人,12世紀西遼

    的契丹人,13世紀以後察哈台汗國的蒙古人,都是哈薩克族的祖源。就是說,哈薩克是以突厥部落為主體,融合塞種、蒙古種族而形

    成的民族。

    15世紀,白帳汗國發生內訌,分裂出諾蓋汗國和烏孜別克(月即別)汗國等。1456年,白帳汗國最後一個可汗巴拉克之子克烈汗,

    乘烏茲別克阿不勒海爾汗敗於瓦刺之機,與賈尼別克(札你貝)汗一起,率領部分遊牧部落向東遷徒,進入巴爾喀什湖以南東察合台汗

    國境內,在楚河、塔拉斯河廣闊的土地上建立了哈薩克汗國。

    哈薩克汗國建立後,克烈汗、賈尼別克汗與東察合台聯盟,共同對抗阿不勒海爾汗。

    1468年,阿不勒海爾汗在征伐哈薩克汗國途中喪生,烏茲別克汗國內亂,賈尼別克汗乘機征服東欽察草原各遊牧部落,佔領錫爾

    河流域的卡臘套山大部分地區。附近哈薩克部落紛紛歸附,逼使烏茲別克繼位者穆罕默德-昔班尼汗逃往帖木兒汗國的突厥斯坦城。

    1470年賈尼別克汗又率軍攻突厥斯坦城,迫昔班尼逃往布哈拉。隨著軍事的勝利,哈薩克汗國領土不斷擴展至巴爾喀什湖西北廣大草

    原及以南的楚河、塔拉斯河流域,並不斷與南遷的烏孜別克人和察合台汗國中從遊牧轉向定居的蒙古人融合,人口增至20餘萬。賈尼

    別克汗之子哈斯木統治時期,達到空前繁榮。哈斯木汗聯合東察哈台汗國,與昔班尼汗進行了長期戰爭。1514年,與葉爾羌汗國速檀-

    賽伊德締結反對塔什干統治者的聯盟,和中亞農業區的商業貿易甚為頻繁,汗國人口增至100餘萬,兵額達30萬。1523年,哈斯木

    汗卒,哈斯木汗之子馬瑪什繼位不久被殺,哈斯木汗堂弟塔赫爾即汗位。至布達什時,汗國處於分裂狀態,諸部落自立可汗,各據一

    方。

    1538年,布達什死,哈斯木汗之子哈克那札爾(泰外庫勒汗)繼位,汗國中興。但是,1553年瓦剌人如旋風一般從科布多地區來到

    伊犁河流域,泰外庫勒汗被迫逃到塔什干,在地區昔班朝統治者老奴思-阿合木處避難。1580年泰外庫勒汗,契戛依、塔吾勒汗相繼

    繼位。1598年,額什(斯)木即汗位,與布哈拉及撒馬爾罕統治者簽訂和約,還用武力討平塔什干統治者吐爾遜-穆罕默德的叛離。

    1628年,額斯木汗卒後,子楊吉兒(江格爾)汗繼位。其東部準噶爾強盛起來,常攻打哈薩克汗國。楊吉兒與布哈拉汗及葉爾羌汗

    聯合,共同反擊準噶爾貴族的進攻。1652年楊吉兒汗在與準噶爾戰爭中陣亡後,哈薩克汗國內部爭權奪利,較有勢力的蘇丹自立為汗

    ,各霸一方。

    1680年額斯木汗之子頭克汗(泰吾坎汗)繼位後,即著手消除汗國內的分裂狀態,加強汗權和地位,維護各部間的團結,採取各種

    措施控制三個玉茲。經常召集大、中、小玉茲的汗在首都塔什干開會,使哈薩克汗國又出現安定統一的局面。但在其統治時期,由於

    準噶爾侵佔了哈薩克東部地區。1718年頭克汗逝世後,哈薩克汗國逐漸衰落,各玉茲的小汗不服從大可汗的管轄,各自為政。十八

    世紀初期的哈薩克族已是按地域分為大、中、小三帳:巴爾喀什湖西北的一部稱作中帳或中玉茲,清代史籍中稱為左部,自稱鄂爾

    圖玉茲;巴爾喀什湖西南遊牧的一部稱為大帳或大玉茲,清代史籍中稱作右部,自稱烏盧玉茲;在大帳西北遊牧的一部稱作小帳或小

    玉茲,清代史籍中稱為西部,自稱奇齊克玉茲。

    1732年,準噶爾大軍突襲哈薩克,大帳被完全擊潰,服屬於準噶爾部。小帳則在阿布爾海伊爾汗的率領下西逃至烏拉爾河、伊施

    姆河一帶遊牧。準噶爾大軍推進到塔拉斯河以西,佔據了哈薩克汗帳駐地突厥斯坦城和中亞貿易

    中心塔什干,並在塔什干城內設立常駐稅官,徵收貢賦。1740年噶爾丹策零遠征中帳,準噶爾大軍推進到烏拉爾河,中帳遭到沉重打

    擊後,部落首領紛紛歸屬於準噶爾部,中玉茲和大玉茲一樣陷入準噶爾的附庸地位。哈薩克族在以中帳汗阿布勒-麻哈麥特和蘇丹-

    阿布賚(讓基爾汗第五世孫)的領導下,進行鬥爭。阿布勒-麻哈麥特死去後,阿布賚繼任為中帳汗,並得到大帳和小帳各部的尊重和

    擁護,成為哈薩克族中最有影響的人物。1757年清朝滅準噶爾,解除了哈薩克汗國來自準噶爾的威脅,部分牧民遷回阿勒泰、塔城

    、伊犁地區放牧。

    18世紀中葉起,沙俄勢力加緊侵入哈薩克草原。西伯利亞總督斯佩蘭斯於1822年制定了《西西伯利亞哈薩克人法規》:沙俄將中

    玉茲領地分為8個區,歸西西伯利亞所屬的鄂木斯克州管轄。小玉茲則被分成西、中、東3個區,並強迫小玉茲5萬哈薩克人遷至烏拉

    爾和伏爾加河下游一帶居住。規定由50至70帳(戶)組成一個阿吾勒,由10至12阿吾勒聯合成一個伏勒斯特(小區),由15至20伏勒斯特

    構成一個奧克魯克(大區)。由長者治理阿吾勒,蘇丹管轄伏勒斯特。治理奧克魯克的則是公職人員,由大蘇丹和4個助手(兩位俄國人

    、兩位哈薩克人)組成。哈薩克人每年必須向沙俄交納賦稅和服各種勞役。哈薩克汗國至此徹底解體。此後,沙俄迫使清政府簽訂一

    系列不平等條約,侵佔了原屬中國的哈薩克族及其居住地區。哈薩克族紛紛東遷,如1864年,遊牧於齋桑湖一帶的哈薩克族12個克烈

    部落,移居於阿勒泰以南遊牧。1863年哈薩克黑宰部落3000多戶遷入伊犁和博爾塔拉地區。

    1697年,噶爾丹敗死,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繼任準噶爾首領。1705年,和碩特固始汗之孫拉藏汗殺藏王第巴桑結嘉措,廢黜

    六世**倉洋嘉措,與清帝國共同扶立意希嘉措為六世**,引起西藏僧俗界的不滿,他們密謀借準噶爾部的力量推翻拉藏汗的統治。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弟弟策凌敦多布率攻入拉薩,殺死拉藏汗,佔據了西藏。準噶爾軍到處拷掠百姓,搜刮財物,使西藏社

    會更為混亂。1720年,皇十四子胤題督軍入藏。清軍兵分兩路,從青海、四川分道進軍。出軍前,清政府鑒於拉藏汗所立六世**意

    希嘉措不為藏族人民信服,乃冊封塔爾寺的理塘小活佛噶桑嘉措為六世**,並詔

    令青海蒙古各部王公率所部兵隨清軍護送噶桑嘉措入藏坐床。入藏清軍進展順利,很快擊潰準噶爾軍,收復拉薩。策凌敦多布率殘部

    再越崑崙山逃回伊犁,準噶爾部對西藏的統治即告結束。1724年清軍又擊敗準噶爾,佔領青海。1727年,妄阿拉布坦的兒子噶爾丹

    策零即位,準噶爾部的實力較前更為強大,他進軍外蒙古,繼續為瓦剌人報當年被韃靼人趕出蒙古高原之仇。迫使雍正帝簽定邊界條

    約,規定外蒙古杭愛山為兩大帝國的邊界,山以西屬准,山以東屬清。1745年,噶爾丹策零的兒子那木札爾即汗位。1753年,策零

    敦多布的孫子達瓦齊在噶爾丹策零女婿阿木爾撒納的幫助下奪得汗位。阿木爾撒那據伊犁獨立,被達瓦齊擊敗,被迫逃到清帝國。

    1755年,乾隆派清軍帶阿木爾撒那西征準噶爾,格登山一戰中殲滅準噶爾軍隊主力,不久俘獲達瓦齊。這不僅標誌著強盛一時的准噶

    爾汗國的滅亡,也標誌著蒙古貴族及其後裔在天山南北長達500餘年的統治結束。

    阿木爾撒那不願接受滿洲人的統治,起義反抗,被滿洲將軍兆惠擊敗。兆惠展開了亡國滅種的大屠殺,準噶爾人基本被殺絕。

    小和卓霍集占趁機逃回南疆,煽動叛亂,並殺害清朝招撫使臣阿敏道百餘人。清朝軍隊經多次戰鬥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亂,統一了天

    山南北,也開始把這個地區稱為新疆。1759年清廷在新疆設伊犁將軍,管轄天山南北,並在後來多次鎮壓了和卓後裔的持續叛亂。

    1762年,清廷在新疆實行軍府制,設立伊犁將軍,駐惠遠城(今新疆霍城縣),作為新疆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代表朝廷統治全疆。

    伊土戰爭是奉遜尼派為國教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同以什葉派為國教的伊朗薩菲王朝為爭奪伊拉克、庫爾德和外高加索而進行的掠

    奪性戰爭。戰爭始於1514年終於1732年。在沙赫阿拔斯一世在位期間(1587-1629年),波斯吞併了新領土阿富汗,並忙於對烏茲別克

    進行戰爭,還借葡萄牙人之手恢復了霍爾木茲,並用新港阿拔斯港取代了霍爾木茲。1723年,土耳其乘薩菲王朝崩潰之機侵入外高加

    索,彼得一世也發動對波斯的遠征,迫使波斯簽訂條約:裡海沿岸所有地區轉歸俄國,外高加索其餘地區、伊朗西部歸土耳其。土耳

    其仍感不足,又攻佔了加茲溫。1730年,呼羅珊土庫曼人(突厥人)出身的納迪爾打敗土軍,將其逐出哈馬丹、克爾曼沙阿和南阿塞拜

    疆。塔赫馬斯普二世為提高個人聲望,令納迪爾鎮壓阿富汗阿布達利部族霍拉桑起義,自己親征土耳其,但被土軍擊敗。1732年,納

    迪爾推翻塔赫馬斯普二世,1736年,納迪爾即波斯沙赫王位,在英法幫助下著手軍隊近代化。納迪爾向東重新征服了整個阿富汗,

    1739年劫掠了德裡,1740年佔領部分河中地區(烏茲別克阿布勒費茲汗被迫接受納迪爾沙的宗主權)。但不久納迪爾被臣下刺殺,阿迪

    爾繼位。阿迪爾的兄弟又廢黜了阿迪爾,但後來又被另外一個兄弟廢黜。波斯王室陷入了自相殘殺的連環套裡,幾乎每個君主都死於

    非命。

    1747年納迪爾手下大將、普什圖族杜蘭尼(阿布達利)部落首領艾哈邁德-沙-杜蘭尼(阿赫馬德)率領部落武裝開進坎大哈,在杜蘭

    尼部落和吉爾查依部落各酋長的擁護下登上王位,建立了阿富汗王國。艾哈邁德先後將喀布爾、加茲尼、赫拉特等收並為阿富汗領土

    ,並於1773年遷都喀布爾。同年,艾哈邁德逝世,兒子帖木兒-汗繼位。1800年,帖木兒-汗之子澤曼-汗的統治被推翻,澤曼-汗的弟

    弟舒加-汗被立為王。1809年,赫拉特總督馬茂德率部攻陷喀布爾,自立為王。1818年,馬茂德被推翻,阿富汗分裂為赫拉特、坎大

    哈、喀布爾、白沙瓦、克什米爾五個土邦。1835年,馬茂德的大臣沙赫德-汗之子多斯特-穆罕默德以喀布爾為基地,重新統一了四分

    五裂的國家,成為阿富汗新一代君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