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網游動漫 > 茅山秘術

龍騰世紀 第六十三章 修行也無常 文 / 茅山秘術

    ,示語禪師接任寺院辛持以來,崇尚苦修,僧侶們的日常為儉省。對地下的棺掛也很少挖掘。按無語禪師的話說,儒家尚講求「有教無類」更何況一向以慈悲為懷的佛門?佛法要度盡一切眾生,眾生皆有佛性,並無高低貴賤之分。這些貪官生前醉生夢死、爭名奪利,活著的時候放不下,死的時候也捨不的。實為可憐可憫,盛放**的棺穆化為游棺,不能入土為安也就夠了。又何必挖墓掘寶,令死者魂魄不安。復造孽業?以前掘得的珠寶在庫室封存,新墓不得再擅自挖掘。僧侶們謹遵教誨,在寺院周圍開墾園地,幾個年來自給自足,倒也怡然相安,門徒雖多,卻無人敢做出逾越門規之事,直到十餘年前,才出現許多墓穴接連被盜挖的現象。

    僧侶們一開始認為是盜墓的宵小之輩所為,只是加強了對寺院周圍的巡邏,誰知數月下來一無所獲。不但盜墓賊未曾抓獲,又現貯存在庫室裡的許多財物失蹤了不少,這才引起了大家的恐慌?庫室的警衛一向非常嚴密,除非監守自盜,任何人也無法無聲無息地帶走這麼多的財寶,僧人們嘩然,一時間人人自危。誰也無法擺脫盜竊的嫌疑,這件事干係甚大,僧人們急於自了,相互間不免猜疑,漸至互相攻許,個斤,無心清修,無語禪師雖然多次勸戒,但眾僧已心存芥蒂,表面上雖然恭敬答應,暗中卻無法釋懷,師兄弟之間出現了很深的隔閡。

    幾斤,月過去後,事情的真相大白,原來監守自盜的僧人竟是看起來木訥愚魯的如花和尚!檢舉如花和尚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同門師兄如蘭和尚,盜寶的元兇被揪出後,僧人們群情洶湧,紛紛要求無語禪師以佛門戒律嚴懲。原來百棺地僧人雖多。但能得無語禪師親傳的極少,多數僧人只是師從無語禪師的師弟,即方纔所見的那行,灰衣僧人」一無明禪師門下。無語禪師的親傳弟子只有七八個,都是本寺中極為聰慧之人,如蘭和尚則是這些人其中的翹楚。無語禪師當年就是看見如蘭和尚極具慧根、才動了收徒之念,以後6續受了如花和尚等幾斤,徒弟,但論起資質均不如如蘭和尚優秀。僧人們見無語禪師刻意培養如蘭和尚。自知老禪師百年後定會讓如蘭和尚繼承衣缽。一個個對他奉承有加。相形之下如花和尚為人木訥少語。不但無語禪師不喜,在一眾師兄弟中也受到傾軋排擠,此時被指為盜挖寶物的真兇,如花和尚本就木訥。這番更是百口莫辯。

    眾僧人義憤填膺,偷盜是佛門重戒,無語禪師也莫可奈何,按戒律把如花和尚逐出門牆,如花和尚離開師門後無處可去,只好在靈官廟勉強棲息度日,他遵從師棄佛從道,做起了戴冠的道士,只是他自幼在佛門修行,怎肯做一個不證涅巢的道士?是以這道士做得有名無實,實在無趣無聊的緊。這麼多年來他始終盼望能夠重回師門,收取盜墓賊一干人等的財物即是為了補償被盜取的庫室寶物,他自知希望渺茫,本以為今生無緣再入佛門,不料靈寶三奇今番被捉,真正的盜墓賊顯現。倒讓他的沉冤得到了昭雪,只是最後又被如蘭和尚暗中加害,算是又遭受了一重劫難。

    地丙道人聽得懵懵懂懂,這時候接口說:「那如蘭和尚不是好人,說的話怎能當真?老禪師偏聽偏信,當真是糊塗到了姥姥家。不過你這如花和尚也著實可笑,做個自由自在的道爺豈不甚好?幹嗎非要做斤,吃苦茹素、不脫生死的和尚?。

    原來地丙道人聽到如蘭和尚不願做「不證涅巢」的道士,心中有氣。故意出言反駁,如花和尚聽得怔了一怔,搖頭說道:「這位施主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師已證菩提之境」如何會偏聽偏信?此中深意,他人自然不知,就是弟子也是適才開悟,才得領略我師的深遠用心

    「弟子當年被師父逐出門牆,雖不敢稍有怨恨,心中卻是好生不解。幾年棄佛從道,也是只歎身受誣陷之苦,卻始終不能反省自身,直至最後在得脫心中冤苦之時,又反遭生死劫難,才明白放掉執著,方可證得因緣的道理

    「《優婆塞戒經》說:忍為佛門六度之一,能行忍者,方為入道智慧之人。佛門行忍,不僅為個人忍。也為眾生忍,能遇迫害而不嗔,受供養而不喜,才能到達涅巢解脫之境,師父讓我忍辱度過煩惱苦海,正是點化弟子修得正果之意。」

    他向無語禪師合什禮拜,臉上充滿了崇拜虔誠。「師父原來早已看出如蘭師兄修煉鬼眼天羅,鬼眼天羅需要銷融金銀之氣,那些庫室裡的金銀財物自然是被師兄資用。我師法眼高明,如何會佯裝不知?自然是代師兄消除業障,盼望師兄不知迷途知返。只是外在的孽障易消」中的魔念難除,與如蘭師兄相比,弟子的心魔更累得師父身心疲憊。每念到此,弟子心中實在是慚愧至極,縱死不足以報答師門恩情萬一

    亢語禪師在禪床上閉目不語,此時忽然說道:「善哉,善哉,為師讓如蘭師兄前去找你,就是算準你只有再歷一劫才得覺悟,你不肯當眾揭穿師兄的惡行,實已深得佛門忍辱度的真義,這些年棄佛修道之功終究沒有白費,為師心中實在歡喜

    地丙道人聽得直歪嘴巴,和尚們明明不分是非,偏還有這許多說辭,真是豈有此理。

    如蘭和尚偷盜財物你們心中明知卻裝聾作啞,還講究什麼忍辱負重。如何道爺們順點寶貝就要被捉住囚禁,怎的又不講忍辱了?他怒氣沖沖,正要向如花和尚討個公道,天乙道人卻暗地里拉了他一下,轉身向無語禪師打個稽說:」七7單師用心深遠,外人不便得知,就此別寶二奇陰」一得罪。老禪師既往不咎,實是佛門慈悲心腸,我們師兄弟感恩不盡。

    我心中雪亮。這天乙道人大大地狡猾,仲聽得如蘭和尚說靈寶三奇才是真正的盜墓賊,唯恐僧人們不肯放過他們,他急於脫身,哪裡還敢象地丙道人那樣糾纏一些無聊的話題?所謂「佛門慈悲心腸。等語。不過是順手給無語禪師戴的高帽。讓老禪師不便向他們難。

    同是難兄難弟,要是靈寶三奇被和尚們纏住,自己的處境只怕也大為不妙,我惦記著張鐵嘴,也急於離開這百棺地,當下向無語禪師拱了拱手,接著天乙道人的話頭趁熱打鐵:

    「老禪師是具足法眼的法身大士。慈悲心腸猶如天高海闊,非你們凡夫俗子所能想像。佛不與眾生為念,像你們犯下的少許孽業又怎會掛在心上?自然早早放了你們出去。對了老禪師,我們不打擾了,哥幾個這就告辭

    人丁道人把軟癱在地的肖萬代背在身上,幾斤,人正要離開茅庵,卻聽得無語禪師忽然在背後叫道:「這位小施主請留步,老衲心豐有疑問難決,還須小施主不吝賜教

    我心中大跳了一下,連連轉了幾斤小念頭,無語禪師佛法高明,能有什麼疑問需求我解答?他不去找靈寶三奇的麻煩,或許是看在他們師父的面上,但我和他無親無舊,說不定就要單尋我的晦氣,這可十分糟糕。

    靈寶三奇對望了一眼,也停住了腳步。地丙道人搶上一步叫道:「老和尚說話不要拐彎抹角,你要把茅山小師父留下,盡可直說,何必弄些不吝賜教的玄虛?你這麼大一把年紀,還有啥疑問要向後生小子請教?嘿嘿,靈寶三奇義氣為先,決意和朋友共進退,老和尚要抓要殺,哥幾個一起承受就是

    天乙和人丁道人的臉匕也露出堅毅神色,人丁道人把肖萬代放在地上。挺身和地丙道人站在一起。想不到靈寶三奇這麼夠義氣,我心下感動,向他們拱了拱手,正要說幾句場面話,卻聽得無語禪師笑道:「各位施主誤會了」施主如不願賜教。老衲怎敢強留?至於抓殺之語。阿彌陀佛,那是佛門重戒,更是犯之不得,老衲實有疑問想請這個小施主見告

    「佛門講究涅巢,道家追求長生。世人只識其行,不能識其心,才誤以為佛道各別,倫理迥異,其實究其本源,同屬一理而已,老衲讓如花棄佛從道,也是基於佛道互通這個道理。佛法廣大無邊,修下無量功德,道家乃玄妙之門,也是大有淵源

    「如論道家支派,則江西龍虎,句容茅山,以符簧之學馳名天下;北地五真、南方五祖,以煉養之功威儀四海;至於小道之巫醫,則辰州祝由、茅山黑巫;衛道之拳技,則武當太極,青城長生,誠可謂道海汪洋。莫測高深

    無語禪師佛道兩通,對道家的術法流派、歷史綿延如數家珍,我雖然修習術法多年,但稱得上精通的只有先師留下的天書秘術,或者還有一本學得似通非通的《斑饑罪》。對於佛家道門的各種術法流派實是孤陋寡聞,當下屏息靜氣聽得津津有味。靈寶三奇殺人放火無所不為,卻恭為道士,尤其地丙道人最不喜歡光頭僧人,這時聽見無語禪師把佛道的本源歸為一理,!中大為不服,他本就性情愚魯,忍不住開口打斷了老禪師的講解。

    「老禪師說的只怕不對,和尚們講究涅禁,厭棄人間,希望的是死,後解脫,我們道教可是追求長生不死。今生就享受無限幸福,兩家理論完全不同,這同屬一理從何說起?

    地丙道人畢竟是道士出身,雖然愚魯,但對佛道的根本區別卻走瞭然於心,這話正說到了佛道兩家歧義所在,我聽得心中一振,當初和桀然禪師論辯時也是在此處出現障礙。世間多少聰慧之人,自會明白真正的大道何在,如何會在這理論迥異的佛道之間徘徊無定,各自修行?究竟誰是誰非,誰才是真諦?

    「佛門道家,甚或是世間各種宗教。不過是觀心之門」無語禪師微笑道,「道家追求長生,千百年來卻無人證得仙蹤,真的是仙道難求嗎?正如佛家欲求涅巢,又有幾人能夠證得佛身?世間福智圓滿之士不少,能達到成佛成仙境界的並非無有。但最終卻無留世間,你們可明白其中道理嗎?。

    我和靈寶三奇一齊搖頭,天乙道人遲疑片刻,說道:「白日飛昇或長生住世之人,應該也是有的,只是我們看不到罷了。仙人自由隱顯,《經》云:絕於人境、不雜人居,亦非天上想來是仙人們視世俗之人如糞土,不願與我們接觸而已

    無語禪師搖頭說:「施主之語,只是說對了一半。凡能成仙佛者。都是具大智慧、大福德之人,在佛為度化眾生,在仙為廣行仁義。如何會絕於人境,不雜人居?如此未免失去了本來面目。此中悖逆之處,正是仙佛難成的緣由。」

    見我們聽得似懂非懂,無語禪師輕歎一聲,他對如花和尚低聲說了幾句話,如花和尚臉上登顯焦急之色。匆匆離開了茅庵。天乙道人向我使了個眼色,我心領袖會,便欲向無語禪師告辭,無語禪師微笑道:「老衲適才言語絮煩,各個施主感到不耐也是當然,只好待來日驗證罷。枉自說了半天,老衲的疑問卻未曾請教。真是老糊塗了。」

    他笑了兩聲,轉身向我問道:「仙家之語。常言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但常人修行。往往心地未純而胎神已出,只是此時所結之胎,決非聖胎,所出之神,謂之陰神。陰神既出,古人以為有練虛之道」從再煉陽神,只是其中千難萬以前修真時尤其,莊今來。縱然仙佛可致,以陰神遽轉陽神者卻是少有,此中道理,可用人、鬼、仙三物作比,人而成仙難,人化為鬼而後成仙更難。不過老衲觀施主之象,卻是元神離體後化陰為陽。離遇之奇,讓老衲著實費解。不知小施主師承何人,又有何機緣際遇?。

    我還未來得及回答,地丙道人搶著說道:「這種疑問直接求教我就是。何必非要勞煩茅山小師父?他既是茅山小師父,自然是師承茅山了。啊喲不對,他們已改宗立派。稱為新茅山宗,掌門張真人就在此地不遠處,老禪師不妨去拜見拜見

    無語禪師怔了一怔。新茅山宗?沒聽說過,不過小施主的術法確有茅山術的根基,莫非茅山宗中興。所修術法於符篆之外又有新的進境?他沉吟了半晌,猶是百思不的其解,「陰神轉陽,猶如魔道化仙。句容茅山宗如何有這等術法?那可真走了不起之至啊小施主福緣深厚,可慕可羨

    我對自身的元神變化也是莫名其妙,自知極可能是《簸饑默》的功法所致,現在聽得老禪師歸功在茅山宗的術法上,心中很不舒服,《微饑躋》為遠古占星術數,和茅山宗的祝咒符簧有什麼關係?不過先師盧生確走出身於茅山宗,這事倒也不好分辨,當下只好默不作聲,靜聽地丙道人在一旁插科打禪。

    地丙道人笑道:「句容茅山宗有啥了不起?以前我們在長白山中也曾會過幾個茅山道士,奇門遁甲對念符畫咒,嘿嘿,不上幾個回合茅山宗就屁滾尿流。這個小師父是新茅山一派,並非句容茅山,若論術法技藝,自然是新幕山高出許多。與我們的奇門法術相比,好像,也高上那麼一點點

    「嘿嘿,不過新茅山師父術法雖然高深,行事卻婆婆媽媽,要論起英雄氣概來,卻比婦門靈寶三奇差的多了,就如那個如蘭禿驢修習的鬼眼天羅,不過是一點貪腐之氣,新茅山師父卻畏如蛇蠍,一見就軟癱如泥。任人擺佈

    亢語禪師看了我一眼:「相剋之道,只因心存敬仰畏懼。卜施主遭鬼眼天羅克制,並非是術法不敵,不過是對官府心存敬仰畏懼罷了。老衲見你如今經過歷練,幾至無相無我之境,對外物已不存敬仰畏懼之心。:卜小的鬼眼天羅又豈奈你何?呵呵,年輕人確是福緣深厚、機緣巧遇,卻不是老衲無知妄說。」

    「你能將陰神遽轉陽神,固然是修習一種無上玄術所致,但轉化之際。陰神必定自泥丸宮溢出,終究會功虧一簣,誰知你福緣深厚,泥丸宮處竟被他人先行淤閉,如此反而是因禍得福,這不是福緣深厚、機緣巧遇麼?」

    我想起自己被鎖魂符法封住元神的事情,心下不覺慢惕,果如主「語禪師所言,自己是在元神被封後才開始修習《斑玩稱》的星佔之術,如果在之前修習,只怕還會另有凶險。任天庭傳授《微譏罪》時,曾告誡我須在簷樹林中重修,這是由於陰神在玄陰之地很難逃逸得緣故,可愕忠言逆耳,自己胡亂修行,險些墮入魔道,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一念至此,不覺汗水涔涔而下。

    正在這時,如花和尚匆匆走進茅庵,他的神色驚慌,在無語禪師面前低聲耳語了幾句,無語禪師搖頭歎道,該走的終須要走,你又何必驚慌失措?。

    「老衲一直不願揭開他的本來面目,實是期翼他早晚悔悟,想不到終究無法回頭,唉,各人有各人的造化際遇,原屬平常,大可不必認為是本門之羞。

    他念了幾聲佛,轉向我們,提高聲音道:「好讓諸個得知,我門下弟子如蘭已離開此地,從此被本寺逐出門牆,以後諸多惡行,悉與本寺無關

    「此言差矣!」無語禪師話音網落,地丙道人便跳出來反對,「百棺地培養出這般惡人,怎能把責任推脫的一乾二淨?常言說,教不嚴,師之惰,至少也得問個收徒不察,用人不明之罪。

    如花和尚怒視了他一眼,說:「個人造業受報,那是自己的修持,如何要連累本師清譽?你們靈寶三奇多行不義之事,難道也是令師的罪過麼?。

    無語禪師制止了如花和尚。「地丙師侄性情愚直,說的話確是不錯。「收徒不察,用人不明」用在老衲身上倒也確切,只是這如蘭雖修習鬼眼夭羅,作奸犯科之事常做,但並非大奸巨惡之輩,諸個以後的造化只怕皆不及他,據老衲觀之,他未來還有主持名門大剎的際遇

    此言一出,不僅是我和靈寶三奇。連如花和尚也驚得目瞪口呆,那如蘭和尚雖非作惡多端,但品性低劣。怎會有如此好的福報?莫非老天爺不長眼睛?

    無語禪師輕輕搖頭,他歎息一聲,說,「世事變遷,因緣難料,是非善惡原非一成不變。出家僧人,生活單調清苦,沒有深厚善根和宏大願力者,很難完成修持。只是以前的僧侶,常在深山大澤的叢林中庵修,不易受到外界的誘惑,而如今的寺院僧侶,常與來自各方的善男信女、觀光旅客接觸,漸至隨波逐流。蠅營狗芶,甚至把佛門淨地當作名利場,大家為明日擔憂,為出路鑽營,很難做到真正清修。」

    「如蘭修習鬼眼天羅,沾染了許多貪腐之氣,本為正統正信的佛法不容,但時移世易,所謂適者生存。他偏能在別的寺院裡施展才份,那也是他的一時造化,佛道均講求因果。但世事難料,出離因果的事情卻也常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