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北地烽煙

龍騰世紀 第一百二十四章 威壓 (二 下) 文 / 逆火蜘蛛

    第一百二十四章威壓(二下)

    除開土地之外,還有就是遼國的體制問題了,既然晉庭方面提出了指責,那麼趙炎也準備要做出樣子來,不過這個只限於王府的體制,政府方面是不能按照晉庭的模式來的。

    這也是趙炎向晉庭權臣做出反對表示的最重要的方面,當然,也是因為晉庭政府的不合理,趙炎需要有所改變這樣的情況,遼國是一個國家,不再是晉庭的什麼內藩,是一個獨立的王國。

    只有王府屬於晉庭的直接編製,而政府將是屬於遼王管轄的機構,之前趙炎再和陳浩若等人商議之後,決定遼國的編制方案,準備南征之後實行,但是現在需要提前的來完成了,世家勢力必須完全退出政權,而遼王將成為最高的統治者。

    遼王府作為最高的機構,擁有著幕僚侍從,共三十四人,包括長史一人、司馬一人、從事中郎二人、軍咨祭酒二人、主簿二人、記室參軍事二人、諸曹參軍事十二人(功曹參軍事二人、倉曹參軍事二人、兵曹參軍事二人、騎曹參軍事二人、鎧曹參軍事二人、士曹參軍事二人、)、參軍事六人、典簽四人、錄事二人,作為遼王的直屬幕僚。

    王府另外設立侍衛處和南書房、內務府三個機構作為附屬機構,侍衛處主管王府安全和遼王侍從,領導直屬遼王的侍衛親軍,由侍衛處領侍衛大臣兩人主導。

    侍衛親軍包括侍衛營(遼王隨從)、親軍營(護衛王府)、前鋒營(歸降胡人精銳)、龍騎營、驍騎營、三千營、武驤營、銳步營、健銳營、朴刀營、虎槍營等十一個部分,遼王帳前侍衛總領兼領侍衛營……

    南書房依照前例,由領班大學士主管,下面分為文淵閣和武英閣兩部分,由文武重臣入值,兩閣分置大學士、協辦大學士、學士,作為實際上的遼國中樞機構存在……

    內務府主管王府事務以及屬於王府的產業,編制上屬於政府,但是接受王府的直接管轄,設內務府總管總理事務,內務府下設立專管土地改革後北上民眾事務的管理處,從其中挑選精幹之士組建護軍營、驃騎營、鋒銳營三營士兵,主要守衛內務府下面的產業,其實也是後來給與他們的產業……

    在遼國的中央設立中書省作為最高的權力機構,中書令一員、中書僕射兩員、參知政事四員、參議六員、郎中四員、員外郎四員、都事四員,作為中書省的核心機構,中書省下設立十五個行政機構,包括禮部、吏部、戶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軍機處、御史院、大理寺、理藩院、國子監、欽天監、翰林院、太僕寺、道路運輸管理處等。

    在六部中,各置尚書一員、侍郎二員、郎中四員、員外郎六員、都事六員,在戶部下設立遼東錢莊,軍機處下設立軍機參謀總長一員、副總長三人,以鎮軍大將軍、鎮遠大將軍、撫遠大將軍為遼軍的最高級軍階。

    在軍機處下設立軍事運輸管理處和軍用儲備管理處等機構,兵部實施軍隊的行政領導,平時由軍機處領導軍隊,戰時由遼王任命將軍領兵,平時由軍機處訓練,由遼王所持虎符調兵。

    御史院由御史大夫為首,下設御史大夫二員、中丞二員、侍御史二員、治書侍御史二員、都事十六員、譯史四人,知印二人,通事二人,宣使十人,台醫二人、典吏六人,御史院掌管政府的監察。

    大理寺掌管刑罰,和刑部配合,設立大理寺正卿一員、大理寺卿十二人組成評議會來商定度量刑罰。

    太僕寺專司於農工商業的發展和指導,完成政府儲備,幫助農工商業行業的發展和規範,設立太僕寺卿一員主管,下設屯田、牧業、林業、鹽業、漁業、工務、商務等管理處以及國家儲備管理處,作為遼國政府家底的管理者存在…

    在地方上,遼國繼續推行府縣制,設立八府,包括遼東府(駐遼陽),遼西府(駐寧遠),北平府(駐北平),高麗府(駐平壤),吉林府(駐龍城),黑水府(駐寧古塔),江北府(駐伯力屯),江東府(駐江東屯),八府下設立四十三縣、二百五十五鎮,以及鎮下村,分別設立知府、知縣、鎮長等行政機構。

    對應的地方軍隊方面,設立總管、統領、分統、隊長等地方軍事官員,由對應的文職官員領導…

    遼**隊由侍衛親軍、禁軍、北府軍、黑旗軍四部分組成,其中侍衛親軍由王府侍衛處管轄,禁軍、北府軍與黑旗軍三部分由軍機處領導。

    在中央,設立禁軍中央十六衛、禁軍駐屯軍和禁軍水師作為禁軍的中央領導機構,十六衛編組為左右翊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屯衛、左右金吾衛、左右領軍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其中,遼王親率左右翊衛、左千牛衛三衛。

    禁軍水師編組為左右龍驤衛,禁軍駐屯軍分為左右武驤衛、左右武毅衛、左右武隆衛,駐屯軍分屬六道行軍大總管,一共禁軍二十四衛。

    而在地方上,設立六道行軍大總管,分為寧遠道行軍大總管、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北平道行軍大總管、龍寧道行軍大總管、江北道行軍大總管、江東道行軍大總管,除開統帥禁軍駐屯軍外,還包括所屬地區的北府軍士兵。

    北府軍全部為地方部隊,各府總管在本府地區設立三營北府軍,各縣統領在本縣地區設立三鎮,各鎮設立三隊…

    各級北府軍隊中,保持三分之一的常備營、三分之二的預備營,平常預備營負責訓練在冊的預備士兵,整訓招募的職業士兵,遼國北府軍是侍衛親軍和禁軍的兵源存在,戰時配合禁軍作戰,各營作為遼軍的訓練基地存在。

    黑旗軍則是遼軍在中原的軍事力量,也就是乞活軍部眾組織的武裝,其家戶在冊,在中原遼國統治區生活,從部眾中招募黑旗軍士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