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北地烽煙

龍騰世紀 第一百零七章 戰備(四 上) 文 / 逆火蜘蛛

    第一百零七章戰備(四上)

    至於他們的最後議題,眾人也是沒有多少辦法的,因為這個威望是沒有辦法在短時間裡樹立的。

    所以,趙炎也只得無奈的讓眾人回去準備戰備的事情,一個人坐在書房裡鬱悶的思索著事情,而且在最後陳浩若為趙炎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既然遼國屬於晉庭的外藩,所以遼國在政權上很大程度是獨立的。

    雖然現在的朝廷制度、禮儀已經擬定下來了,而且正準備全面推行,但是還有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爵位的問題,趙炎之前忽略了這個問題,既然是外藩,所以遼國需要有自己的爵位制度。

    這件事情有利有弊,好的方面可以提升遼國大臣、宿將們的積極性和榮譽感,但是壞的方面就是容易引起特權階級的出現,更主要的是趙炎對世家子弟是沒有多少好感的,所以趙炎是在極力的避免這種的事情的出現。

    所以在初步的商議之後。趙炎決定用功封徹底的取代恩封,但是這一想法遭到了大臣們的一致反對,因為這一政策包含了太多的要素,家族世襲的政策已經深入人心,趙炎想要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是多少年的習慣培育出來的。

    既然不能徹底的改變,趙炎也只能逐漸的改變了,所以,在趙炎強行推動,眾人默認的情況下,趙炎推出了降級襲爵的辦法,而且嚴格的控制爵位的授予,爵加則知榮!

    另外,王族爵位和外爵合併起來,量才、量德、量能來確定最後的爵位繼承人,由於嫡長子繼承的制度已經成為規矩。

    所以,趙炎推出了軍功封爵的政策,鼓勵平民、地主階級、商人、大臣、將領等等家庭的庶子參軍,並且設立了第一所軍校—武英書院,來培養軍事將領,這一舉措得到了眾人的一致響應。

    一方面這樣可以減少家族成員為爭奪爵位繼承權而爭鬥,另一方面也是可以培養出一批精銳的軍人,當然,趙炎心裡的話沒有說出來,一旦這樣一支軍官團的建立,那麼這批對遼王忠心耿耿的軍人將成為遼王統治的柱石。

    因為按照族規,他們是沒有繼承權的,只能在嫡長子的庇護下生活,但是現在有了這麼一條道路,不願意被長兄壓制的青年俊傑就只能依靠遼王。

    在戰場上立下功勳,得到遼王的提拔成為貴族,而他們必然會對提拔自己的王爺效忠,和原來家族的關係也明顯的會疏遠開來,這樣的辦法可謂是一舉多得。

    而廣納平民工人階級和地主階級、商人,也是趙炎聯合各階級的一個辦法,地主階級沒有政治權利,他們的加入對趙炎鞏固遼國的統治有著很大的好處,而之前的科舉,也是為了吸納地主階級文人的。

    當然,遼國最多的還是平民工人,通過科舉和從軍,他們一樣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這樣的一條道路出來,趙炎自然就會得到這些人的支持。

    當然,最後還有就是極為特殊的一群人,他們就是商人階級,在趙炎重農不抑商政策的執行下,他們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由於士農工商傳統觀念的束縛,所以雖然有著很多的財產,但是政治地位確實很低。

    所以,趙炎也給了他們這樣的一個機會,不過由於他們的特殊性,趙炎對他們還是有著很深的防備的,所以規定了繼承家業的不能做官從軍,而做官從軍的也不能繼承家業。

    所以,一方面趙炎穩定了這些商人的承繼,另一方面也給了這些庶出的商人子弟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要知道,商人階級擁有大量的財產,他們加入了政權,一方面可以鞏固政權,但是另一方面他們也是可以毀掉遼國的。

    對於擁有大量金銀的他們來講,賄賂是件很簡單的事情,所以,趙炎一方面給他們機會,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在防著他們。

    對於這些庶出的子弟,趙炎的的建議拉攏,通過封賞斷絕他們和祖家之間的過多聯繫,其實,趙炎的這些想法是真正多餘的,在這種大家族之中,內鬥是十分嚴重的,沒有繼承權的這些子弟希望得到一個出路。

    現在這個出路出現了,他們當然會千方百計尋求登頂的辦法,競爭自然而然就出現了,一旦他們得到功名,一方面可以在家族中得到地位,另一方面就自然對王爺效忠。

    而繼承家產的嫡子一方面會拉攏這些人,另一方面自然會防範這些兄弟了,久而久之,這種家族觀念自然會淡下來……

    在經過進一步的確定之後,遼國的爵位制度最後得到了通過,按照趙炎的意思,遼國的爵位分為三等。

    王爵分為親王和郡王兩等,因為他自己也只是親王,所以,遼國爵位最高的實際上就是郡王,授予王族或者有功的大臣。

    第二等為公侯伯子男,授予王族子弟或者有功人員,第三等為爵士和紳士,第一、二等為降級襲爵,降至爵士為止,不再降級,而第三等爵位不予承襲,只為一代授予。

    同時,嚴格爵位的授予,現在王族還沒有後代,所以暫時不論,這句話是趙炎說出來的,很強烈,趙炎明顯感到了自己的這句話說出來的時候,下面的臣工們都用有些異樣的眼神看著自己,弄的趙炎也是有些尷尬。

    自己和司馬婉兒成婚也有好久了,但是一直還沒有傳出什麼動靜,這自然讓陳浩若、陸卓遠這樣一群舊人感到有些不安。

    畢竟他們是趙炎的嫡系,如果趙炎沒有嫡系後代,那麼按照晉庭的法度,將會有皇室增選近支出任遼王,這樣自然會讓他們的趙炎的近臣感到不安了…

    最後,決定授予陳浩若一人為公爵,魯平、岳布、陸卓遠、黃夢傑、鍾炎、仲玄、冉瞻、王累、趙平、陳征等十人為侯爵,陽裕、韓賓、張敬等二十二人為伯爵,劉德等三十六人為子爵,王鶴等五十五人為男爵,授予爵士六十三位、紳士一百二十五位。

    偌大的遼國,最終獲得爵位的不過三百餘人,可見趙炎對這一政策的有多麼的嚴格,當然,這種情況的出現讓最終能夠獲得爵位的人是感到十分的榮幸的。

    畢竟,能夠獲得這個爵位已經是相當的不容易了,尤其是整個爵位授予中,爵士和紳士佔據了一大半,這讓獲得二等爵位的大臣將領們更是感到榮幸。

    要知道,得到二等爵位的人士中,自塢堡、寧遠開始跟隨趙炎的人佔了絕大部分,半路出家的陽裕、韓賓更是驚喜的發現自己也得到了伯爵的位置。

    這讓眾多的後進臣工有了奮鬥的目標,只要有功勳,就算加入的晚也是能夠得到王爺的重用的,只不過前提是你的才華確實出眾……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