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果蔬青戀

龍騰世紀 第十九章 女學 文 / 鄉村原野

    只是張家目前就板栗一人上學,小蔥跟著雲大夫學醫,其餘像紅椒是女娃,不好去學堂,山芋才四週歲,也未到啟蒙時候,香荽更小,就不必說了。

    鄭氏乃是異世一縷魂魄穿過來的,根本不認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想法,閒暇時就親自教導兒女。所以,雖然幾個小的沒上學,卻也讀了不少書字在肚子裡,絲毫不比別的娃兒在學堂學的少。

    可即便這樣,每當紅椒看著大哥大姐出門,也是羨慕極了。

    今兒又是如此,她等爺爺和哥哥姐姐走後,丟下碗,對鄭氏抱怨道:「娘,為啥我不能去學堂?我好想去上學的。」

    鄭氏看著閨女苦笑:世情如此,她有什麼法子!

    這紅椒是個活潑的,不能上學就不說了,如今張家住在桃花谷,離村裡又遠,越發連跟小女娃們來往的機會都少了。這麼拘著她在家裡,實在是苦了她。

    鄭氏沉思了一會,將閨女拉到身前,摸著她小丫髻,輕聲道:「待娘想個法子,讓你也去上學。」

    紅椒立時雙目放光,「真的?娘,你真是太好了!」

    一旁的張老太太聽了擔心地問道:「這能成麼?學堂裡讀書的都是男娃子,紅椒去了不是惹人說閒話?」

    鄭氏搖頭道:「不是去那個學堂,是……娘且看吧,我不會冒失的,定要弄妥當了,才讓她去上學。」

    紅椒只覺得滿心歡喜,樂得有些找不到北了,傻笑了一會,忽聽外面葡萄姑姑說話聲,便對鄭氏道:「娘,我今兒跟葡萄姑姑去盤賬,再把過節要發的賞錢給理出來。」

    鄭氏微笑道:「去吧!」

    紅椒點頭,轉頭又叮囑山芋香荽道:「山芋,香荽,你倆乖乖地先把我教的那十個字認全了,在沙盤上寫熟。等二姐姐回來就帶你們去下面谷裡玩。別吵娘和奶奶。」

    山芋急忙答應,香荽也乖乖地點了點小腦袋。

    紅椒就跟一團紅雲似的,飄了出去。

    張老太太忍不住笑道:「這娃兒,鬼精鬼精的。」

    鄭氏也有些好笑,但更多的是得意:瞧她閨女就是能耐。

    以往跟著她的幾個大丫頭都嫁人了,如今葡萄單管著她名下的產業賬務;小喜則升為內宅管事;櫻桃則管著整個張宅的飲食。

    紅椒雖小,可不比一般人家的小娃兒,她和哥哥姐姐們在鄭氏的有意教導下,對家裡這些事都是門兒清的,小手撥拉算盤更是熟練的很,最近跟著葡萄學理賬、在各處轉悠。

    小孩子還是應該多在一處嬉戲、學習比較好,鄭氏這麼想著,就著手計議閨女上學的事來。

    這日,她坐車出谷,回到娘家,又請來了素昔交厚的梅子一起商議此事。

    梅子姓秦,乃鄭家隔壁鄰居李長明之妻,人稱她為「敬文娘」,因為她大兒子叫李敬文。她跟鄭氏尚未出閣時,玩得極好,各自成親後,依舊往來親厚,如今私下裡還是互叫名字。

    「這可是好事。我家慕琴和慕棋都想讀書,也沒得法子,只好跟著哥哥們學。認得幾個字,心更癢癢了。敬文敬武他們白天要上學,沒多少空閒教她們。我又不像你,還認得字,能教紅椒她們;我是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可不是乾著急麼!菊花你說,要咋辦,我准聽你的。」

    一聽鄭氏的提議,敬文娘就急慌慌地表白道。

    鄭氏跟嫂子劉氏相視一笑,道:「這也不是啥難事。咱們鄉下,本就沒那麼多窮規矩。如今靠著書院和醫學院,只好講究些,也免得被那些讀書人非議。我們多邀些人家,把閨女集中起來,請個老夫子教她們,這也不算太出格。」

    敬文娘聽了眼前一亮。

    劉氏也道:「我娘家那邊就是這麼幹的。我們這裡,因書院和醫學院來往的男人多了些,才不敢把閨女對外放,要不然,怕是早就有人送閨女上學了。」

    鄭氏點頭道:「就是這麼回事。我想這也不算什麼大事,咱們早早地把女娃兒送去開蒙,然後學到十來歲,就讓她們回來。一來這時候也認了不少字,能自己在家看書了;二來年紀大了也避嫌,人家也不好說啥。」

    敬文娘拍手道:「這法子好。十歲就回來不讀了,人再沒話說的。」

    於是幾人商議,讓敬文娘回娘家,在老村那邊聯絡有閨女的人家;劉氏則在山邊走訪。

    等把人都歸攏了,計了人數,再找合適的地方,請兩個年高有德的夫子,每天各自教授一個多時辰的課業,也儘夠了。

    反正青山書院就在村裡,最不缺的就是來遊學論講的讀書人了。年輕書生多,年紀大的更不少。坐館教學,既能解決生計問題,還不耽誤他們求學,一舉兩得的好事,不愁請不到人。

    這事果然就像鄭氏說的,並不難。

    那些莊戶人家,巴不得閨女也能識些字,學些賢德淑良的教導,將來也能嫁得好一些,因此沒有不樂意的。

    更有一樁好處:這辦學堂和請夫子的大頭開支,根本不用他們出,張家、鄭家、劉家、李家這些大戶人家全包了,他們只要隨意出些束脩,表示尊師重道的意思就成。

    如此一來,這女學堂就緊鑼密鼓地籌辦起來。

    鄭家特地騰空了一戶下人住的院子作為學堂,就在秦楓家附近,單等中秋過後開學。

    不說鄭氏為閨女爭取接觸外面的機會,且說小蔥,跟在雲影身邊學醫,這日午後,迎來了一個兒時相伴長大的玩伴,即李長明的大兒子——李敬文。

    在此之前,先介紹一下清南村有數的人家兒女,也免得人物多了,容易混淆。

    在清南村,原本李姓是大戶,其餘都是雜姓。

    十六年前,周夫子隱居在此教書,有三個弟子格外出色,分別是張楊、趙耘、劉四順。後來都中了進士,如今在外做官。如此一來,那張家、鄭家、劉家、趙家就隨之而起,也發達起來了。

    在這些大戶人家中,有幾戶因子孫繁茂和名字奇特,被小娃兒們編出一則順口溜,聽得人好笑,卻便於認記:

    張鄭兩家瓜果蔬菜滿園香,

    劉家泥鰍黃鱔魚蝦一池塘,

    李家文武全才,琴棋書畫堆滿筐。

    頭一句說的是張家和鄭家這對兒女親家,兩家的孫子孫女,小名全都是從菜園果園裡挑出來的。如今攢了一園子,都十幾個了。

    劉家更厲害,四個兒子。因劉家老三喜歡玩水,給自己大兒子取了個泥鰍的小名,跟著後面的就黃鱔、錦鯉、黑魚這麼排了下來。他兄弟見了,覺得有趣,遂也將自個的娃兒取名玄龜、老鱉、麻蝦等等,如今兄弟四個也攢了一池塘,也是十幾個了。

    前幾家就不說了,那些小名都帶著農家本色,倒也不難理解,這李家是咋回事哩?

    這個李家,說的不是有個兒子在外做官的李家長房,而是二房的第二支,就是李長明家了。他家原來敗落的很,自娶了秦家梅子後,方慢慢有了起色。

    生第一個兒子時,李長明請讀過書的村長大伯李耕田幫著取了個文雅的名兒——李敬文,然後第二個兒子順便就叫了李敬武,再往後,自然就是「全」和「才」了。

    可是,敬文娘是個會生養的,連閨女也生了兩個,加上李長明的弟弟李長亮的子女,這取名兒就愁人了。

    正好這時候李敬文開始讀書認字,這小子就把琴棋書畫給顯擺出來,讓妹妹們挨著用。如今剛好用完,再生的話還得動腦子想。

    這順口溜把清南村有數的人家娃兒都數落了一遍,除了李家長房和趙家。

    李家長房孫子輩名字很規矩合理,沒甚說的;趙家則是人丁少,大兒子趙耘在外做官,家裡就一兒一女,閨女趙清是雲影的大弟子,兒子趙鋒比葫蘆還小幾個月。

    張家沒搬家的時候,夾在鄭家和李長明家中間住,故而,葫蘆、板栗、小蔥和李敬文兄弟都是自小在一塊玩的,熟近的很。

    求推薦求收藏,拜謝!

    是由】更多章節請到網址隆重推薦去除廣告全文字小說閱讀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