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科幻小說 > 帝皇亂

龍騰世紀 382 十八羅漢(不讀,網上有) 文 / 夜月君主

    ?坐鹿羅漢

    賓度羅跋羅墮閣尊者——坐鹿羅漢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泰然自若、清高自賞

    坐鹿羅漢坐鹿羅漢

    賓度羅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貴族婆羅門的望十八羅漢劇照(一)

    十八羅漢劇照(一)(20張)族,跋羅墮閣是名。網這位羅漢本來是印度優陀延王的大臣,權傾一國,但他忽然發心去做和尚。優陀延王親自請他回轉做官,他怕國王囉唆,遂遁入深山修行。

    有一日,皇宮前出現的一名騎鹿和尚,御林軍認得是跋羅墮閣,連忙向優陀延王報告。

    國王出來接他入宮,說國家仍然虛位以待,問他是否回來做官。

    他說回來是想導國王出家,

    他用種種比喻,說明各種慾念之可厭,結果國王就讓位太子,十八羅漢劇照二

    十八羅漢劇照二(16張)隨他出家做和尚。

    瓷都德化當代名瓷「十八羅漢」陶瓷作品鑒賞

    瓷都德化當代名瓷「十八羅漢」陶瓷作品鑒賞(18張)

    歡喜羅漢

    迦諾迦代蹉尊者——歡喜羅漢

    妖魔除盡、玉宇澄清揚手歡慶、心花怒放

    迦諾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論師之一。論師即善於談論佛學的演說家及雄辯家。有人問他甚麼叫做喜,他解釋說: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快樂之喜。又有人問他:「何謂之高慶?」他說:「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覺的快樂,就是高慶。例如誠如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他在演說及辯論時,常帶笑容,又因論喜慶而名聞遐邇,故名喜慶羅漢,或歡喜羅漢。

    歡喜羅漢歡喜羅漢[3]

    舉缽羅漢

    諾迦跋哩陀尊者——舉缽羅漢

    諾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緣和尚。他化緣的方法與眾不同,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成道後,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

    迦諾迦伐厘情闍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缽化緣的行者。藉托缽福利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並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

    舉缽羅漢舉缽羅漢[3]

    托塔羅漢

    蘇頻陀尊者——托塔羅漢

    七層寶塔、佛法通靈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詞的第一音而製成的中國字。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是沒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載佛骨的東西。由於塔是載佛骨的器具,於是塔也成為佛的象徵。托塔羅漢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薩,菩薩和羅漢有分別:菩薩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羅漢則是「小乘」修成的果。這羅漢名蘇頻陀,是佛祖釋迦牟尼所收的最後的一位弟子。

    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蘇頻陀是佛祖最後一名弟子,他為了紀念師傅,特地把塔隨身攜帶,作為佛祖常在之意。

    托塔羅漢托塔羅漢[3]

    靜坐羅漢

    諾距羅尊者——靜坐羅漢

    清淨修心、神態自若安詳瑞慶、進彼極樂

    諾距羅可譯作大力士,這位羅漢是一位大力羅漢,原為一位戰士,力大無比,後來出家為和尚,修成正果。

    他的師父教他靜坐修行,放棄從前當戰士時那種打打殺殺的觀念,故他在靜坐時仍現出大力士的體格。

    靜坐羅漢靜坐羅漢[3]

    過江羅漢

    跋陀羅尊者——過江羅漢

    身負經卷、東渡傳經跋山涉水、普渡眾生

    跋陀羅三字,意譯是賢,但這位羅漢取名跋陀羅,是另有原因。原來印度有一種稀有的樹木,名叫跋陀羅。他的母親懷孕臨盆,是在跋陀羅樹下產下他的,因此就為他取名跋陀羅,並將他送去寺門出家。

    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是由鈸陀羅傳去的。

    他由印度乘船到東印度群島中的爪哇島去傳播佛法,因此稱之為過江羅漢

    過江羅漢過江羅漢[3]

    騎象羅漢

    迦理迦尊者——騎象羅漢

    騎象軒昂、頌經朗朗心懷眾生、目及四方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騎像人之意。像是佛法的象徵,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勞又能致遠。

    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騎象羅漢騎象羅漢[3]

    笑獅羅漢

    伐闍羅弗多羅——笑獅羅漢是佛教十八羅漢的第八位,為梵語vajraputra的音譯。

    他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於缽剌拏洲。六種阿羅漢之五為堪達法阿羅漢,又作可進相阿羅漢,指能迅速精進,而達於不動法者。

    他身體魁梧健壯,儀容莊嚴凜然。據說,由於他往生從不殺生,廣績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他為「金剛子」,深受人們的讚美,尊敬。

    雖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靜坐終日,端然不動。而且能言善辯,博學強記,通曉經書,能暢說妙法;但他難得說法,往往終日不語。他的師兄弟阿難詫異地問他:「尊者,你為何不開一次方便之門,暢說妙法呢?」尊者答到:「話說多了,不一定受人歡迎;儘管你句句值千金,卻往往會令人反感。我在寂靜中可得法樂,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尊者經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所以世人稱他為「笑獅羅漢」。

    笑獅羅漢笑獅羅漢[3]

    開心羅漢

    戍博迦尊者——開心羅漢

    開心見佛、各顯神通相互比莫、佛力無窮

    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來長安的善無畏尊者;他是中天蘭國王之太子,國王立他為儲君,他的弟因而作亂,他立即對弟弟說:「你來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說:「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

    說也奇怪,他打開衣服,弟弟看見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亂。

    開心羅漢開心羅漢[3]

    探手羅漢

    半托迦尊者——探手羅漢

    安悠自在、呵欠伸腰神志靈通、自得其樂

    半托迦尊者相傳是藥叉神半遮羅之子。據《可哩底母經》說:古印度王捨城內一山邊有藥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羅國又有一藥叉神名叫半遮羅,婆多與半遮羅的妻子同時懷孕,於是指腹為婚。婆多生女,半遮羅生子,半遮羅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兒成道。

    他被稱為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

    探手羅漢探手羅漢[3]

    沉思羅漢

    羅怙羅尊者——沉思羅漢

    佛祖十大弟子之一。

    沉思羅漢那尊塑像俗稱沉思羅漢,他的特徵面相豐腴、蠶眉彎曲、秀目圓睜、敦厚凝重的風姿之中帶有逸秀瀟灑的氣韻。

    羅怙羅多是印度一種星宿的名字。古印度認為日食月宜是由一顆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這位羅漢是在月食之時出世,故取名羅怙羅多,即以該蔽日月之星命名。

    沉思羅漢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趨凡脫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時能行人所不能行。他的沉思,就是獲取智慧與行動。以修為著名。

    沉思羅漢沉思羅漢[3]

    挖耳羅漢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羅漢

    閒逸自得、怡神通竅橫生妙趣、意味盎然

    那迦譯作中文名龍,犀那譯為軍,那迦犀那即龍的軍隊的意思,比喻法力強大,有如龍的軍隊。這位羅漢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論師,因論《耳根》而名聞印度。

    所謂耳根,是由於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

    所謂六根清淨,耳根清淨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聽各種淫邪聲音之外,更不可聽別人的秘密。

    因他論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淨。

    挖耳羅漢挖耳羅漢[3]

    布袋羅漢

    因揭陀尊者——布袋羅漢

    無量壽佛、乾坤寶袋歡喜如意、其樂陶陶

    因揭陀相傳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後拔去其毒牙而放生於深山,因發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載蛇的袋。

    相傳他在中國顯靈。

    於公元九0七年五代梁朝時他在奉化出現,負一袋抄化。

    後來在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說佛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他便失蹤了。

    布袋羅漢布袋羅漢[3]

    芭蕉羅漢

    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羅漢

    悠閒隱逸、傲視太虛仙風道骨、超脫凡塵

    伐那婆期梵文為雨的意思。相傳他出生時,雨下得正大,後圖中的芭蕉樹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響,他的父親因此為他取名為雨。

    他出家後修成羅漢果,又相傳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羅漢。

    芭蕉羅漢芭蕉羅漢[3]

    長眉羅漢

    阿氏多尊者——長眉羅漢

    巴林石雕長眉羅漢慈祥老者、得道高僧通察大千,心領神會

    阿氏多是梵文無比端正的音譯。這位羅漢的特微,是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原來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為修行到老,眉毛都脫落了,脫剃兩條長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轉世為人。

    他出世後,有人對他的父親說道:

    「佛祖釋迦牟尼也有兩條長眉,你的兒子有長眉,是佛相。」

    因此他的父親就送他入寺門出家,終於修成羅漢果。

    長眉羅漢長眉羅漢[3]

    看門羅漢

    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門羅漢

    看門羅漢威武標桿、警覺凝視禪杖在握、勇熾邪魔

    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釋迦牟尼親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緣,常常用拳頭叫屋內的人出來佈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爛,結果要道歉認錯。

    後來他回去問佛祖,佛祖說:「我賜給你一根錫杖,你以後去化緣,不用打門,用這錫杖在人家門上搖動,有緣的人,自會開門,如不開門,就是沒緣的人,改到別家去好了!」

    原來這錫杖上有幾個環,搖動時發出「錫錫」的聲音。

    人家聽到這聲音,果然開門布捨。

    看門羅漢看門羅漢[3]

    降龍羅漢

    迦葉尊者——降龍羅漢

    十八羅漢的第十七位,即是迦葉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欽定的。據《法住記》說,以上十六位羅漢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們常駐人間普渡眾生。

    另一說法是第十七位羅漢是《法住記》的作者慶友尊者。

    傳說古印度有龍王用洪水淹那竭國,將佛經藏於龍宮。後來降龍尊者降服了龍王取回佛經,立了大功,故稱他為降龍尊者。

    在《濟公外傳》中,濟公是降龍羅漢轉世:降龍羅漢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無邊,助佛祖降龍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龍修煉幾百年,卻始終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觀音,得知七世塵緣未了,便下凡普渡眾生,了結未了塵緣。

    降龍羅漢降龍羅漢[3]

    伏虎羅漢

    彌勒尊者——伏虎羅漢

    在中國佛教領域,最高佛道的釋迦牟尼佛(如來佛祖)座下處十八羅漢。而伏虎羅漢是十八羅漢中的第十八位,即是彌勒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欽定的。另一說法是第十八位羅漢是四大聲聞中的君屠缽歎。

    傳說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隻老虎,時間一長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為伏虎羅漢。

    伏虎羅漢伏虎羅漢[3]

    編輯本段漫談羅漢◎附︰周叔迦《法苑談叢》〈漫談羅漢〉(摘錄)

    由十六羅漢演變成為十八羅漢,主要是從繪畫方面造成的。現在所知的最早的十八羅漢像是前蜀簡州金水張玄畫的十八阿羅漢,宋·蘇軾得之於儋耳,題了十八首贊(見《東坡七集》後集二十),但未標出羅漢名稱。其次是貫休畫的十八阿羅漢,蘇軾自海南歸,過清遠峽寶林寺見之,為之作贊十八首,每首標出羅漢名稱,於十六羅漢外第十七為慶友尊者,即《法住記》的作者,第十八為賓頭盧尊者,即十六羅漢中賓度羅跋羅墮闍的重出(見《東坡七集》續集十)。清《秘殿珠林》也有貫休十八羅漢圖卷,後有宋·蘇過、元·趙孟睢19鰲テ誄谷希膊惶飴蘚好幀k巍ジ苄慫哪輳�;;1134)江陰軍乾明院五百羅漢碑於五百羅漢尊號前列十八羅漢尊號,也是第十七慶友尊者,第十八賓頭盧尊者。過江羅漢過江羅漢

    宋·鹹淳五年(1269)志磐撰《佛祖統紀》關於供羅漢(卷三十三)辟前說,認為慶友是造《法住記》的人,不應在住世之列,賓頭盧為重複。應當是迦葉尊者和軍屠缽歎尊者,即是《彌勒下生經》所說四大聲聞中不在十六羅漢之內的二尊者。

    若從煙霞洞宋人補刻一僧一布袋和尚來考察,布袋和尚就是五代時明州奉化縣釋契此,後人相傳為彌勒菩薩化身,則另一僧像也應是漢地神僧。據《天台山全志》卷十載,宋·淳化中(990∼994)天台山廣嚴寺道榮習禪定,靈異頗多,人以羅漢目之。既入滅,人有見於壽昌(寺)五百應真位者。煙霞洞的僧像或者就是此人。

    西藏所傳的十八羅漢,是於十六羅漢之外加上法增居士和布袋和尚,這些傳說也都是從漢地傳去的。當西藏朗達瑪王(唐武宗會昌元年,西元841)破壞佛教時,西藏六位大師來到西康,見到當地各寺普遍繪塑十六尊者像,特別是盧梅、種穹大師摹繪了聖像,迎到藏中耶爾巴地方,這就是著名的耶爾巴尊者像。後來陸續傳入漢地各樣傳說而增加了二像。據說達磨多羅(法增)居士是甘肅賀蘭山人(今阿拉善旗),因奉事十六尊者而得到感應,每日都見有無量光佛出現於雲中他的畫像常是背負經篋,身傍伏有臥虎。但是至今在供養儀軌中還只是十六尊者。

    《秘殿珠林續編》第四冊有清·莊豫德摹貫休補盧楞伽十八應真冊,後有清高宗題頌,頌中說︰第十七降龍羅漢是嘎沙鴉巴尊者(即迦葉尊者),第十八伏虎羅漢是納答密答喇尊者(即彌勒尊者),由章嘉呼圖克圖考定。但降龍伏虎是後世傳說。蘇軾《應夢羅漢記》說,元豐四年歧亭廟中有一阿羅漢像,左龍右虎。可見北宋時降龍伏虎像不一定是分成兩個羅漢的。

    綜合以上各說先後發展來看,十八羅漢傳說的興起,並沒有什麼經典的根據,只是由於畫家們在十六羅漢之外加繪了兩人而成為習慣,於是引起後人的種種推測和考定。最初的傳說十八羅漢中第十七既是《法住記》作者慶友尊者,第十八便應是《法住記》譯者玄奘法師。但是後人以未能推定為玄奘而推定為賓頭盧,以至重複,結果造成眾說不一,難以考定。由此,十八羅漢的傳說因而普遍,自元朝以後各寺院的大殿中多雕塑十八羅漢像,十六羅漢的傳說則不甚通行了。伏虎羅漢伏虎羅漢

    歷代畫家繪的十八羅漢畫像見於著錄的,有後唐的左禮(見明·都穆《鐵網珊瑚》十三)、前蜀的貫休(見《秘殿珠林》九)、宋代的李公麟(見《秘殿珠林》三、《盛京故宮書畫錄》二、《古物陳列所書畫目錄》五)、瞿汝文(見《式古堂書畫考》二)、賈師古(見《岳雪書畫錄》二)、僧海侖(見《秘殿珠林》)、元代的趙孟睿睹氐鈧榱中罰3。豆盼琉鋁興榛柯肌肺澹17配祝妒14└使榛肌啡7椒膠豆歐腋笫榛恰罰19鞔某鷯3睹氐鈧榱幀范十)、吳彬(見《石渠寶笈》三)、丁雲鵬(見《夢園書畫錄》、《秘殿珠林》十二、《盛京故宮書畫錄》三、《古物陳列所書畫目錄》五)、錢貢(都穆《十百齋書畫錄》二十二)、李麟(見《秘殿珠林二集》)、陳范(見《秘殿珠林》八)�;;

    編輯本段民間傳說民間故事:十八羅漢的傳說

    講述人:劉淑珍采錄人:韓愛榮盧華英下載整理:潘永華

    遠古時候,有一戶人家,養的丫頭(女兒)多。大丫頭家生活好一些,媽媽家生活不好,老頭還懶的很,一遇上年成不好,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於是經常向大丫頭家借糧接濟。歡喜羅漢歡喜羅漢

    過去,人們用的都是籮,上下一樣大,籮身很高。這—天,她媽媽又向大丫頭借糧食來了。丫頭正忙,就說:「媽,你自個把箱蓋打開裝吧。」媽媽走到糧櫃子跟前,蓋子打開,籮筐塞進去滿滿的裝了一籮筐說:「丫頭,媽裝好了。你忙你的,媽回去了。」丫頭趕緊起身,給媽媽把門打開,送媽媽出了門。又過了幾天,她媽媽又來了:「丫頭,媽給你還糧食來了。」「喲,媽,還啥呢,自家人,吃了就行了麼。」「傻丫頭,媽老拿,怎能不還呢?」老婆子走到糧櫃跟前,蓋子揭開,把籮筐塞進去了才倒呢。老婆子耍了個心眼子.借米時,籮口向上,還米時,籮底向上。籮底子翻過來,淺淺的倒下一層就算還了。老人就這麼還。很多年過去了,丫頭媽媽老死了。

    媽媽欠下大丫頭的糧食就很多了,她不說是借,就說問丫頭要糧食吃也行,可她說是借的,這借的多還的少,年代一久,她就欠債太多了。欠下的債,咋能不還呢?說老婆子死掉以後,就變了個驢(lv)給她丫頭還債來了。

    這一天,女婿從集市買了一頭驢回來,說是供家裡使喚用。正好,他們家是磨面的,大丫頭就把驢套上去每天磨面,她就一天沒有停歇的時候,磨啊磨,還啊還,過了好幾年了,終於還完了。忽然有—天,來了十八個響馬,準備搶她的女婿家。正巧,女婿把這個驢拴在河邊吃草。那些強盜來到河邊跟前,下了馬商量如何如何搶劫的話,驢全聽下並記住了。過了一會兒,女婿來把驢牽回去了。

    到了天黑的時候,丫頭點燈在屋子裡做針線,聽見外頭有人在喊:「丫頭。」丫頭嚇了一跳,哎喲!我媽都死好幾年了,這咋是我媽的聲音呢?丫頭就趕緊把門打開出去看,一看啥都沒有!丫頭就進屋來了。她剛進來腳跟都沒站穩,又聽見外頭在喊:「丫頭,丫頭!你出來,我有個話給你說。」丫頭第二次又跑出去了,哪有啥人呢?就是頭驢,站在牆跟腳下,對她說:「丫頭,我是你媽。」「喲!我咋不知道呀?」「嗯,你不知道的。我前世借了你的糧,正籮借了,反籮還,欠下你的太多了。我今世給你還來了。丫頭,今天晚上有十八匹響馬,要偷你們來著,晚上可要睡驚醒些。」「媽,你咋知道的?」「我在河邊吃草的時候,從遠處過來了好多強盜和十八匹響馬,商量著說晚上要偷你們。」等女婿回來時,大丫頭將這些經歷全都說給了他,他於是靈計一動,想了一個辦法,出去請了一個廚子來,備下三桌酒席擺在院子裡,院子各處都掛上燈籠,一下滿院子亮堂堂的。又把元寶抬出來,三個方桌上擺的滿滿的。女婿心裡盤算好了,他搶了就把這些搶了,不要把人傷了就行,俗語說得好:「明火減財,得財不傷主」。

    大約到了半夜時分,十八個強盜和十八匹響馬來了。遠遠地朝這裡一看,亮堂堂的?還院門大開,擺的有吃的、喝的,還有白嘩嘩的元寶。強盜麼,哪有害怕的?就徑直走進來了。女婿一看來了,趕緊出來站的門口,一個強盜頭子問:「你們怎麼啦?」女婿說「我接你們呢。」強盜一聽覺得奇怪,「咦?誰給你說過的。」女婿也不直接回答他們,就直說:「你們先進去吃吧,吃完了再說。」強盜們就進去坐下了,女婿又說:「你們也不要嫌少,我就給你們準備了這些,你們先吃吧。」那些強盜越聽越覺得離奇!就禁不住又問:「哎,你先給我們說說,你是怎麼知道我們要來的?說明白了我們再吃。」這個時候,女婿覺得也瞞不住了,就說:「唉,不管你們相信不相信,反正就是這麼個事情。我有個驢,昨天下午,我把它拴在河邊吃草.你們路過商量搶劫說下的話,它全都聽下了,回來時它給我媳婦說了,這個驢,是我的岳母。前世借了我的糧,正籮借了反籮還呢。今世轉成驢,專門來給我們還債的。」「哎喲!」響馬們一聽,岳母吃了女婿的,還會有罪?人都死了還要來還!心想,我們這輩子已經為人犬馬了,如果還幹這等搶劫之事,不知下輩子會變成什麼不成形的動物來還債呢?十八個強盜頓起懺悔之心,隨後其中一名強盜進去端了一盆清水出來,十八個強盜都過來把手腳塞進去認真地洗了一遍,寓意洗淨過去,重新開始,後來又都一齊上山修行去了,修成了十八個羅漢,成了神了。

    全員畫像全員畫像

    十八羅漢,系自十六羅漢演變而來。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羅漢像,為五代·張玄及貫休所繪。其後,宋·蘇東坡分別為此二畫題十八首贊,並於貫休所作標出羅漢名稱。此外,杭州飛來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羅漢像,也是宋代的作品。元代以後,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羅漢,且在佛教界,羅漢像的繪畫與雕塑,也多以十八羅漢為主。自此,十六羅漢乃逐漸沉寂,十八羅漢代之而起。日本鐮倉光明寺也有十八羅漢像,據考證系南宋至元代期間之作。

    關於十八羅漢的名稱,前十六羅漢,皆如《法住記》所載,並無異說。後二位羅漢,則眾說紛紜,並不一致。茲列出幾種主張如下:

    (1)以慶友為第十七尊,賓頭盧為第十八尊。其中,慶友即難提蜜多羅,亦即《法住記》的作者;賓頭盧即位列十六羅漢之首的賓度羅跋羅墮闍。

    十八羅漢-國畫狄少英作品十八羅漢-國畫狄少英作品

    (2)另有加上大迦葉與軍屠缽歎二位尊者。依《佛祖統紀》卷三十三所述,唐代妙樂(湛然)首創此說,宋代淨覺(仁岳)亦采此種說法。此系合併《法住記》所載十六尊者,與《彌勒下生經》的四大聲聞,省略其中重複的二位尊者所成。

    (3)西藏地區所傳,則加上達摩多羅與布袋和尚。其中,達摩多羅被認為是編纂〈優陀那品〉的法救,但無明確的證據。其像為背負梵篋,類似唐代入竺僧玄奘。布袋和尚,其起源與中國唐末的契此和尚頗有關聯。另從其周圍圍繞若干幼童看來,也可能與多產神訶梨帝母(hariti)的配偶半支迦(pa&;ntilde;cika)有關。此外,又有加上降龍、伏虎二尊者,或加摩耶夫人、彌勒二者等不同說法。

    帝皇亂讀者交流群:163361413;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夜月,多多關注帝皇亂!紅包,金牌,有的一定要砸給哦夜月哦。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注,帝皇亂也將進入真正的大亂,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夜月,謝謝……在此推薦好友的一本校園文《魔法學院之絕色甜心》《妖精公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