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科幻小說 > 帝皇亂

龍騰世紀 354 八王之亂(二更) 文 / 夜月君主

    ?八王之亂,是下一卷馬上就要進入的情節,雖然夜月寫的是歷史,但是本身便是架空歷史的題材,所以可能會有些出入,不過整體不會有太大的變動,因為到時候怕大家看的有些亂,所以大概的介紹一下各自的關係,要不然,大家很容易

    西晉年間司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爆發的混戰,前後歷時16年,我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內訌,並引發了亡國和近300年的動亂。其最終結局是東海王司馬越奪取大權。對統治造成了嚴重破壞,被認為是導致西晉滅亡的原因之一。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而後引發戰爭,禍及社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統治階層歷時16年(291∼306)之久的內亂。這場權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

    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臨終時命弘農大姓出身的車騎將軍、楊皇后(楊芷)的父親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繼立的晉惠帝癡呆低能,即位後,皇后賈南風(即賈後)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於永平元年(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殺死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後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死。賈後遂執政,於元康九年廢太子司馬遹,次年殺之。諸王為爭奪中央政權,不斷進行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永寧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廢惠帝自立。司馬倫篡位後,駐守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起兵討倫,鎮鄴的成都王司馬穎與鎮守關中的河間王司馬顒舉兵響應。洛陽城中的禁軍將領王輿也起兵反倫,迎惠帝復位,殺死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以大司馬入京輔政。太安元年(302年)底,河間王又從關中起兵討司馬冏,洛陽城中的長沙王司馬乂也舉兵入宮殺齊王司馬冏,政權落入司馬乂手。太安二年,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合兵討長沙王司馬乂。司馬顒命都督張方率精兵7萬,自函谷關向洛陽推進;司馬穎調動大軍20餘萬,也渡河南向洛陽。二王的聯軍屢次為長沙王司馬乂所敗。次年正月,洛陽城裡的東海王司馬越與部分禁軍合謀,擒長沙王司馬乂,將其交給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張方,被張方燒死。成都王司馬穎入洛陽為丞相,但仍回根據地鄴城,以皇太弟身份專政,政治中心一時移到鄴城。東海王司馬越對成都王司馬穎的專政不滿,率領禁軍挾惠帝北上進攻鄴城。蕩陰(今河南湯陰)一戰,被成都王司馬穎擊敗,惠帝被俘入鄴,東海王司馬越逃往自己的封國(今山東郯城北)。與此同時,河間王司馬顒派張方率軍佔領洛陽,接著并州刺史司馬騰(司馬越弟)與幽州刺史王浚聯兵攻破鄴城,成都王司馬穎與惠帝投、

    司馬瑋

    (271—291年)西晉宗室。字彥度,晉武帝第五子。初封始平王,後徙封於楚。楊駿被殺,汝南王司馬亮輔政,賈皇后惡亮又忌瑋,乃使惠帝為詔,密令瑋殺亮。賈皇后又使惠帝為詔,言楚王矯詔害亮,且欲誅朝臣,圖謀不軌,被下廷尉,遂斬之。

    司馬穎

    (279—306年)西晉宗室。字章度,晉武帝第十六子。太康末被封為惠帝的皇后賈南鳳

    成都王。齊王同討越王倫,穎發兵應之。倫被殺,伺輔政,驕侈無禮,故詔穎輔政,而穎猶讓不就。同敗,穎在鄴懸執朝政,事無鉅細,皆就鄴諮之。其恃功驕奢,百度廢弛,甚於同時。穎恐長沙王乂在京勢大,乃與河間王頤謀,發兵伐長安。乂被執後,頤廢太子覃,穎被立為皇太弟,作為儲副。但穎驕侈日甚,討者四起,不得已,被廢歸藩。後惠帝遣人捕穎,范陽王司馬虓幽穎於鄴,遇械暴死?長史劉輿見穎在鄴地勢大,慮為後患,偽令人為皇上之使者,稱詔夜賜穎死。

    司馬乂

    (276—303)晉武帝第六子。初封為長沙王。楚王司馬瑋被殺,乂因與瑋為同母弟、而被貶為常山王,頃之,復歸本國。乂見齊王司馬冏專權,曾言於成都王司馬穎,希望穎能維護先帝之業。及河間王司馬顒將誅冏,傳檄以乂為主帥,乂率左右,連戰3日,終於斬同。顒本以乂弱冏強,希乂為同所擒,然後以乂為借口宣佈四方共討之。趁此廢掉惠帝,立成都王穎,己為宰相,**天下。但事與願違,其計不果,乃暗使人襲乂,乂並誅之。顒、穎同伐京都,連戰數月不休,乂斬獲穎軍六七萬,久戰糧乏,東海王司馬越收乂送金墉城被殺。

    司馬冏

    (?一302)西晉宗室。父攸死,襲爵為齊王。初,趙王倫密與相結,廢賈皇后,以功轉游擊將軍。同以位低不滿,起兵誅倫,且遣使告成都、河間、常山、新野四王,傳檄天下。及倫被廢,惠帝復即位,拜同大司馬加九錫之命,如司馬懿輔魏故事。同輔政,沉於酒色,不入朝見,選舉不均,惟寵親信,海內失望,被長沙王乂所殺。

    司馬倫

    (?一301年)字子彝,司馬懿第九子。初封為安樂亭侯。司馬炎稱

    司馬倫

    帝,封琅邪郡王,後改封於趙。為賈皇后所親信,曾參與謀害愍懷太子,不久又矯詔廢賈皇后為庶人,控制惠帝,獨攬大權,

    一如司馬懿輔魏故事。倫素庸下,不知書,無智策,所共立事者皆邪佞之徒,惟競榮利,無深謀遠略。淮南王允起兵討之,被倫所滅。既而矯作禪讓之詔,廢掉惠帝,改元建始,濫肆封侯,以苟且之惠取悅人情,以至於府庫之儲不充於賜,金銀冶鑄不給於印,故有白版之侯。時齊王冏、河間王顒及成都王穎傳檄討倫,大戰助餘日,死者10萬,倫敗,被賜死。

    司馬亮

    (?一291年)字子翼,司馬懿第四子。仕魏為東中郎將,討諸葛誕失利,免官。不久,出監豫州諸軍事。司馬炎稱帝,封扶風郡王,邑萬戶,都督關中雍涼諸軍事。時宗室殷盛,無相統攝,以亮為宗師,使其管理宗族事務。咸寧三年(277年)徙封汝南。未幾,遷太尉錄尚書事。晉武帝卒,為楊駿所排斥,亮赴許昌避禍。及駿被誅,復錄尚書事。賈皇后嫉亮,密令楚王瑋誣其有廢立之謀,詔捕之,亮被亂兵所殺。

    司馬顒

    (?-306)字文載,河內溫縣人。司馬懿弟司馬孚的孫子,太原王瑰子。咸寧三年(277年)受封河間王。遷北中郎將,監鄴城。元康九年(299年)為平西將軍,鎮長安。趙王倫篡位,乃舉兵響應齊王冏討倫,進位侍中,太尉。永寧二年(302年)底受密詔起兵討冏,次年又與成都王穎合兵敗長沙王乂,隨後其部將張方劫惠帝及穎至長安。永興二年(305年)七月,東海王越被王浚推為盟主,欲率師迎惠帝還復舊都洛陽。三年正月,顒因劉喬兵敗欲與東海王越講和,但恐張方不從,遂使人殺之,送首級於東海王越請和,越不許,命宋胄等率鮮卑兵西迎惠帝。五月,越前鋒祁弘連敗顒軍,入關。顒單騎逃入太白山。越以詔書征顒為司徒。但越弟南陽王模暗遣其將梁臣於新安(今河南澠池東)途中殺顒,並其三子。

    八王之亂從291年(元康元年)開始到306年(光熙元年),共持續16年。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引發戰爭,禍及社會。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司馬越

    (?∼311年),字元超,高密王泰次子。因討楊駿有功,封於東海郡。永康初中書令。及宗室諸王混戰,越率諸侯及鮮卑等步騎迎惠帝返洛陽,詔為太傅錄尚書事。懷帝即位初,委政於越,後帝親理萬機,越不悅,求出藩,鎮許昌。繼還洛陽,誣帝舅王延為亂,殺之,由此大失眾望。後又請討石勒,屯於項。越不臣之跡,四海所知,加之當時經濟破壞嚴重,動亂迭起,上下分崩離析,禍結彌深,遂憂懼成疾,卒於項。其部下欲還葬東海,石勒追及,焚其柩。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綜觀古今,統治階級為了爭奪最高權力進行的階級鬥爭,用殘酷、血腥來形容一點也不過份,父子相殘,夫妻反目,手足相爭,聯繫到曇花一現的西晉帝國,很多人會立即想到八王之亂。

    說起「窩裡鬥」,在中國歷史上,大概還沒有能比得上西晉初年的「八王之亂」那麼正宗且波瀾壯闊的了。「八王」按出場順序排列為: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其中,汝南王和趙王分別是司馬懿的第四子、第九子;河間王和東海王分別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和司馬馗的孫子;楚王、長沙王和成都王分別是司馬懿的孫子晉武帝的第五子、第六子和第十六子。由此看來,這「八王」之間的親戚關係還真不算遠。既然都是自家人,有什麼大不了的事不能協商解決呢?說起來,他們也算是「協商」過了,只不過用的工具不是語言,而是刀槍罷了。

    1)黨同楚王,擊殺托孤

    楊駿被殺後,朝政大權由司馬亮與衛瓘共同執掌,但賈南風對未能獨攬政權不滿意,串通司馬瑋殺了司馬亮及衛瓘。

    各派系領導人物勝皇后賈南風楚王司馬瑋

    負汝南王司馬亮元老大臣衛瓘

    291年,楊駿被殺後,朝政大權由汝南王司馬亮與元老大臣衛瓘共同執掌,楚王司馬瑋因殺楊駿有功被委衛將軍兼領北軍中侯(註:守衛京城北部的禁兵),賈皇后的親戚也擔任了要職。但各人之間還是勾心鬥角。賈皇后對未能獨攬大權也極為不滿。

    2)兔死狗烹,牝雞司晨

    司馬瑋殺了司馬亮及衛瓘後,賈南風對司馬瑋也很忌憚,以司馬瑋偽造手詔的罪名處死他。然後獨攬大權。

    各派系領導人物

    (負)楚王司馬瑋岐盛

    (勝)皇后賈南風張華、裴頠、裴楷

    司馬瑋殺了司馬亮及衛瓘後,司馬瑋友人岐盛勸其乘機擴大權力,司馬瑋猶豫不決。

    另一方面,賈南風認為司馬瑋的權力太大,亦想滅之。在殺了司馬亮的第二天,她與晉惠帝用了張華的計謀,派中將軍王宮到司馬瑋處宣佈司馬瑋偽造手詔。司馬瑋的部下聞詔後多放下武器散去,司馬瑋束手就擒。

    過後,以司馬瑋偽造手詔害死司馬亮,衛瓘的罪名,將其處死。其友人岐盛也被夷三族。

    由此朝政大權被賈皇后掌控,她的親戚黨羽多被委以重任。例如其族兄賈模、內侄賈謐,母舅郭彰這些親黨。賈皇后還起用當時名士張華為司空,世族裴頠為尚書僕射,裴楷為中書令,王戎為司徒。

    3)賈南風計除司馬遹;司馬倫奪權稱帝

    太子司馬遹非賈南風親生,且二人一向不和。結果賈南風設計誣賴太子謀反,殺害太子。趙王司馬倫借殺太子的罪名,先廢後殺賈南風。司馬倫掌握大權,廢司馬衷稱皇帝。

    各派系領導人物

    (負)皇后賈南風張華、裴頠八王之亂

    (勝)趙王司馬倫孫秀

    太子司馬遹乃謝才人謝玫所生,太子與賈南風一向不和。299年,賈南風設計廢除太子司馬遹,她找人用酒把太子灌醉,然後讓太子照抄一篇事先寫好,要惠帝退位的文章,太子由於太醉,有一大半未抄完。賈皇后又親自模擬其筆跡補完,呈送給惠帝。

    晉惠帝看了太子手書,要處死太子。皇后要惠帝馬上執行,張華勸阻。一直議論到傍晚仍未決定。賈皇后怕拖延下去對自己不利,於是先讓晉惠帝下詔廢除司馬遹的太子地位,囚禁於洛陽郊外金墉城。

    趙王司馬倫當時是太子太傅,常討好賈南風,一向為賈南風所信任。掌握了守衛皇宮的禁軍。

    太子被廢時司馬倫與孫秀等人密謀要推翻賈皇后黨羽。但孫秀認為廢太子司馬遹聰明過人,若復位,將親近聖賢,孫秀等人必不受重用。孫秀更指出司馬倫向來被認為是賈皇后一黨,即使救了太子,太子也不會嘉賞他們,救太子是自取其禍。於是司馬倫,孫秀等人決定先等一等,讓賈南風先殺了太子再動手為太子報仇,這樣才能獲得最大利益。

    司馬倫,孫秀勸賈南風一黨盡早殺了太子,以斷絕大家要復位太子的希望。

    不久,太子在金墉城被殺。司馬倫,孫秀等人偽造晉惠帝的詔書,以殺太子的罪名,發兵收捕賈皇后及其黨羽,廢賈皇后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張華、裴頠等人當時被殺,很多官員都被罷免(賈南風後來被送到金墉城,司馬倫又以偽詔書讓賈南風喝下金屑酒而死)。

    諸王異志

    事後司馬倫假詔書自封相國,孫秀等人都被封大郡,握有兵權。司馬倫一黨掌握了朝政大權。

    司馬倫一黨道德低下,治國能力缺乏。黨羽之間勾心鬥角。在政治上並無建樹。

    301年,趙王司馬倫自立為皇帝,晉惠帝被廢,軟禁於金墉城。

    4)三王舉義,齊王攬權

    司馬倫篡位後人心不穩。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討伐司馬倫示意圖

    司馬穎三王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兵敗被殺。司馬冏迎接晉惠帝司馬衷復位,獨攬政權。趙王司馬倫稱帝,人心不穩。在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聯合關中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乘機起兵討伐司馬倫。

    司馬倫與孫秀興兵反擊,戰敗,死者近10萬人。司馬倫後來被囚禁於金墉城,也被賜金屑酒而死。司馬倫一黨的許超、士猗、孫弼、謝惔等人也被殺。司馬倫一黨被消滅。

    司馬冏在殺了司馬倫後,迎接司馬衷復位,自己擔任大司馬一職,輔政晉惠帝。司馬顒、司馬穎二王被封高爵,擁兵自重。

    司馬冏沒有好好利用其興復皇位之功的大名,獨攬政權後不可一世,沒有臣下之禮,儼然自己就是個皇帝。而且沉迷女色,政事荒廢,結果又給其他有野心爭權的王有了討伐的借口。

    5)李含煽謀,長沙險勝

    翊軍校尉李含攜私(謀欲並去乂、冏,使權歸於顒,含因得肆其宿志)由洛陽逃回長安,矯詔勸河間王司馬顒除掉當朝的司馬冏。302年(太安元年)底,司馬顒經一番利害考量後答應,上表陳述司馬冏的罪狀。興兵討伐首都洛陽,聲稱當時駐軍在洛陽的長沙王司馬乂為內應,司馬冏得知消息,派遣其將董艾攻襲乂,乂連同其黨羽百多人,乘車飛奔皇宮,以奉天子的名義攻打冏。火燒司馬冏府第,冏戰敗被殺,其子被囚禁於金墉城,冏黨羽被滅。

    6)誅除司馬乂,司馬穎攬權

    司馬顒不甘司馬乂獨攬政權,與司馬穎共同興兵討伐司馬乂,司馬乂獲勝。朝廷任職的東海王司馬越乘司馬乂軍疲憊,夜捕獲司馬乂,司馬乂被活活燒死。司馬穎獨攬政權,廢太子成為皇太弟,但其作風又令其他野心家有了借口。

    各派系領導人物

    (負)長沙王司馬乂

    (勝)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東海王司馬越張方

    司馬顒眼見計謀未果,反被司馬乂獨攬政權,司馬顒多次派人刺殺司馬乂,不成。

    太安二年,司馬顒令部將張方領兵7萬與司馬穎20多萬大軍起兵討伐洛陽。晉惠帝下詔令司馬乂為大都督,興兵迎擊。連續戰了幾個月,司馬乂勝司馬顒,司馬穎軍,斬殺俘虜了6。5萬人。因戰事太久,司馬乂軍糧食缺乏,但將士們願意效死,固守洛陽。

    司馬顒的部將張方認為難以取勝,建議要班師回長安。304年初(永安元年),在朝廷內任職司空的東海王司馬越乘司馬乂軍疲憊,勾結一些禁軍將領,夜裡捕獲司馬乂,送到金墉城。要晉惠帝重用司馬越,去除司馬乂的職位。

    司馬穎在朝野向來有威望,而且軍事實力強,入洛陽後被增封二十郡,拜丞相。河間王司馬顒也官升太宰,東海王司馬越為尚書令。司馬顒上表認為司馬穎應該成為皇位繼承人,過後廢除皇太子司馬覃,以司馬穎為皇太弟,丞相位置不變。

    9)蕩陰兵敗,脅持天子

    晉惠帝以東海王司馬越為大都督,雲集10多萬士兵討伐司馬穎。司馬越大敗,晉惠帝被捕後送到鄴城,司馬越逃回東海。另外司馬顒大將張方進駐洛陽。

    各派系領導人物

    (負)東海王司馬越劉琨、苟睎、成輔、上官巳

    (勝)河間王司馬顒張方

    (勝)成都王司馬穎東安王、崔曠、石超、

    晉惠帝任命東海王司馬越為大都督,與左衛將軍陳眕,劉琨、苟睎、成輔及長沙王故將上官巳召集四方共討司馬穎,雲集了10多萬人。

    司馬穎大為驚震,想要逃跑,其部下勸其不要,司馬穎就召集各人商量對策。東安王司馬繇認為皇帝親自來討伐,應該投降請罪,司馬穎不肯。參軍崔曠勸司馬穎迎戰,司馬穎贊同,派遣奮武將軍石超率五萬兵馬到湯。

    司馬穎的兩位弟弟司馬匡與司馬規親自到司馬越軍中,聲稱鄴城中司馬穎部下聽到皇師到來已經離散。

    司馬越信以為真,軍隊於是防備鬆懈。石超趕到蕩陰,大敗司馬越軍,晉惠帝被捕獲。石超把晉惠帝送到鄴城,司馬穎改年號為建武,殺死之前勸司馬穎投降的東安王司馬繇。

    司馬越在兵敗時先逃到下邳,當時的徐州都督、東平王司馬茂不接納他,司馬越就逃回其封地東海(山東郯城北)。司馬穎以同是宗室兄弟的名義,下令寬恕司馬越,要招他回朝,司馬越不應命。

    引胡參戰

    8)援引鮮卑,退據關中

    司馬越戰敗後,其親弟司馬騰結合異民族烏丸、羯朱等勢力大敗司馬穎。司馬穎放棄鄴城與晉惠帝逃到洛陽,洛陽守將張方又把二人挾持到屬於司馬顒的長安。司馬顒廢司馬穎的皇太弟地位,遣其回封地,獨佔大權。

    各派系領導人物

    (負)司馬穎、王斌、公師籓、汲桑方

    (勝)司馬顒

    司馬越的親弟弟并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及王浚,殺死司馬穎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於是司馬穎出兵討伐司馬騰。司馬騰與王浚結合異族烏丸、羯朱等勢力共同攻擊司馬穎。司馬穎派遣新選的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李毅等人抵抗司馬騰等人,被羯朱打敗。

    失敗的消息傳到鄴城後,人心惶惶,官僚士兵相續逃跑。司馬穎甚是恐慌,與幾十個將軍連同晉惠帝連夜逃到洛陽。羯朱的軍隊一路追趕司馬穎等人到朝歌,追不上才放棄。

    洛陽由顒的部將張方控制,張方又挾持惠帝,穎到長安,顒廢除穎的皇太弟,要穎離開回封地。顒自行選置百官,改秦州為定州。

    司馬顒又讓晉惠帝下詔,要立遠在東海的司馬越為太傅,要越回朝與太宰顒共同輔政。越不受。

    9)東海迎駕,河間流亡

    司馬越再次集結大軍,討伐司馬顒,司馬顒應戰,大敗。司馬越接晉惠帝回洛陽。

    305年(永興二年)司馬越出兵後,先前司馬越逃命時不接納他的東平王司馬茂很是恐慌,把徐州讓給司馬越。司馬越讓自己部下當徐州都督,把司馬茂調去當兗州刺史。司馬越的三個親弟弟也興兵各據一方。於是司馬越聲勢大振,很多官員都投奔司馬越。

    司馬顒挾持晉惠帝,發詔要罷免司馬越等人。司馬越就打出「張方劫遷車駕,天下怨憤,欲奉迎大駕,還復舊都洛陽」的名義,繼續進兵。

    司馬越又派人遊說司馬顒,只要司馬顒送帝還都,就與顒分陝而居。司馬顒欲從之,但張方不同意。

    張方作出建議:「稱張方本身還擁有士兵十餘萬眾,可以親自送晉惠皇回洛陽宮中,以堵司馬越之口。然後讓司馬穎回鄴城掌權,司馬顒可留守關中。而後張方出兵北伐博陵。這樣一來,局勢就比較穩定,天下再也沒有幫助司馬越者。」

    司馬顒不贊同張方的建議,命豫州刺史劉喬為鎮東大將軍。派遣司馬穎率領樓褒、王闡等,據河橋以抗拒司馬越。

    司馬越親自率領3萬士兵,西進到了蕭縣。劉喬派遣其兒子劉佑抗拒司馬越,司馬越軍戰敗。這時范陽王司馬虓(註:非八王之一)派遣督護田徽以八百騎兵幫助司馬越,在譙與劉佑相遇,一戰之下劉佑眾潰,司馬越進屯陽武。

    消息傳到長安,人心惶惶,司馬顒非常恐慌,於是命令張方的親信將領郅輔夜裡暗殺張方,然後派人把張方的頭顱送到司馬越軍中,認為這可以平息禍亂。而後司馬顒又後悔,怪罪郅輔殺張方,又殺了郅輔。然後派遣刁默守潼關。張方的死對司馬顒更是不利,例如范陽王司馬虓的司馬劉琨把張方頭顱給滎陽守將呂朗看,呂朗馬上獻出城池投降。

    司馬越軍中的鮮卑將領壬辰,祁弘等後來破了刁默守的潼關進入關中,司馬顒大為恐懼。又派遣馬瞻、郭傳等在霸水抗拒司馬越軍,馬瞻軍又戰敗,司馬顒單騎出長安,逃到太白山。司馬越軍進入長安。壬辰,祁弘的鮮卑部隊大掠長安,殺二萬餘人。

    而在河橋的司馬穎軍方面,支持司馬越的安北將軍王浚派遣督護劉根,率領三百騎兵至河上。王闡出戰,被劉根所殺。司馬穎要固守,范陽王司馬虓就派出鮮卑的騎兵與平昌、博陵等襲河橋,樓褒軍西逃,追兵一直追到新安,沿途死亡慘重。

    司馬越軍進入長安後,封梁柳為鎮西將軍,守關中。公元306年(光熙元年),司馬越率領諸侯及鮮卑將領許扶歷、駒次宿等軍隊護送晉惠帝回到洛陽。晉惠帝下詔升司馬越為太傅錄尚書,增封下邳、濟陽二郡。范陽王司馬虓也被封為司空。

    司馬越操縱下的晉惠帝又下令追捕司馬穎。

    10)河北劇變,成都歸天

    司馬穎兵敗後被捕殺。司馬顒的部下殺了留守關中的梁柳,扶持司馬顒意圖東山再起,結果戰敗,只保有長安一城。

    各派系領導人物

    (負)河間王司馬顒司馬普、司馬廓、公師籓、馬瞻、梁邁、蘇眾、牽秀

    (勝)東海王司馬越梁柳、范陽王司馬虓、劉弘、劉陶、馮嵩、劉輿、田微、裴暠、賈龕、賈疋、麋晃

    晉惠帝又下令鎮南將軍劉弘、南中郎將劉陶收捕司馬穎,於是司馬穎拋棄母親及妻子,單獨與二位兒子廬江王司馬普及中都王司馬廓逃到朝歌,途中集合了故將及士兵數百人,欲逃到鄴城故將公師籓那裡。

    11)傀儡懷帝,東海擅政

    惠帝突然死亡,晉懷帝繼位,下令司馬顒回朝廷,司馬顒在途中被殺,東海王司馬越最終在八王之亂中得勝,掌握中央政權。

    各派系領導人物

    (負)河間王司馬顒

    (勝)東海王司馬越司馬模、梁臣

    306年,晉惠帝司馬衷突然死亡。司馬熾繼位。

    晉懷帝剛登基,就下詔書要以司馬顒為司徒。讓其回朝廷。司馬顒不疑有他,就乘車上路。到新安雍谷時,被南陽王司馬模所派遣的將領梁臣掐殺死在車內。他的三個兒子也被殺死。司馬顒就此絕後。

    晉懷帝不久大赦囚犯,改元永嘉,廢除誅三族刑。讓太傅、東海王越輔政,殺死了御史中丞諸葛玫。東海王司馬越最終在八王之亂中得勝,掌握了朝廷大權。

    夜月讀者交流群:163361413;夜月答應讀者朋友們五月份每天一萬字更新的,現在正在兌現中,8點、12點、16點、20點、22點。更新時間點,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夜月,關注帝皇亂!紅包,金牌。禮物狠狠的砸來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