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凰謀——誘妃入帳

第一卷 第八十五章 偷梁換柱 文 / 墨傾長風

    一掌擊出,蓄著十成內力,直取李正天靈蓋,勢必要將他一掌斃命。舒殘顎副

    千鈞一髮間,殿樑上一道寒光破開這殿內昏暗之色,如閃電般直指墨承心口。

    若不躲,他不死也得重傷,若躲,李正便死不了。

    無需權衡,墨承已作出反應,身子往旁邊迅速仰倒後翻,同時抬起腳尖將那道利刃反腿一踢,踢向射來的方向。

    「篤」的一聲,一柄匕首沒入梁木,把手猶顫不休,樑上一道黑影直撲而下,阻下墨承對李正拍出的第二次殺招。

    砰!

    兩相對掌之下,兩人一觸即退,墨承已起惱怒之氣,到底是誰躲在這裡窺他秘密,壞他大事!

    「住手!」

    隨著一聲沉喝,龍椅後面的幃幕向兩邊掛起,一人從裡面緩步而出,明黃龍袍,金龍束冠,稜角分明的臉孔不怒自威,不是皇帝還能是誰?

    他身後,一抹碧色身影緩緩相隨,優雅沉靜,似笑非笑,正是離去多時的墨離。

    「父,父皇!」墨承大感吃驚。

    在墨離與李正到來之前,他曾親自檢查過這崇德殿,確定殿內沒有其他人,如今非但樑上多了個人,連皇帝都在此出現,那他剛才與李正的對話……

    臉上頓時血色褪盡,他緊握著拳立於原地,好似一尊石雕。

    「太子,有什麼話要對朕說麼?」皇帝坐於高階上,俯視著這個他最為倚重的兒子。

    「父皇……」墨承囁嚅著不知如何開口。

    「你眼裡還有朕這個父皇?」皇帝猛地一拍龍椅扶手,龍顏大怒,「虧朕對你如此看重,將你立為太子,你就是這樣當太子的?你就是這樣當兄長的?」

    「兒臣知罪。」墨承自知辯解無用,只會引起皇帝更大的怒火,立即伏地認罪。

    「知罪?」皇帝哼了一聲,「你倒是說說,你到底犯了何罪!」

    墨承身子一僵,抬頭看了眼皇帝身側的墨離,低下頭,咬了咬牙道:「兒臣不該聽信下人煽動,說七弟有害兒臣之心,暗中籌劃奪我太子之位,兒臣為求自保,一時心切未經核實便對七弟下手,以致七弟幾乎喪命……」

    「哦?」皇帝不置可否地看著他,「還有呢?」

    「還有……」他回頭看了眼李正,低聲道,「還有,兒臣不該想要殺兒臣的部下……」

    「接著說。」皇帝神情不明地說道。

    墨承頓了頓,道:「父皇明鑒,兒臣真的沒有再做其他事了。」

    「那好,朕來問你,朕讓你去相府查那些刺客的來歷,那些刺客的屍體到哪去了?」

    墨承微微一震,低頭看著地面,為了防止被人發現這些人的來歷,當日下朝之後他就趕赴相府,派人將那些屍體運走,對外只說停放在相府不妥,他另找了個妥當的地方,實際上他為了以防萬一,不久就將屍體處理掉,只對皇帝上報說這些都是普通死士,沒有什麼線索可尋。

    「回答不出來?」皇帝冷冷一笑,「朕來告訴你,那些屍體都讓你一把火給燒了。」

    「父皇,那是因為那些刺客身中劇毒,若不及時焚燒,只怕會禍及他人。」墨承急忙抬頭解釋。

    「你倒是會給自己找理由。」皇帝站起,一步步走下台階,「你果然是翅膀硬了,敢殺自己的兄弟,趕殺朝廷一品大員之子,敢欺上瞞下動用私刑,是不是不有朝一日,你也敢殺朕哪?」

    「兒臣萬萬不敢!」墨承這才感覺到懼意,惶恐道,「兒臣縱有天大的膽子,也決不敢對父皇存有絲毫異心。」

    「哼,諒你也不敢。」皇帝面色稍霽,「此次老七因你而身受重傷,積毒發作,你不覺得有愧於他?」

    「是,兒臣愧對七弟。」墨承連忙順著皇帝的意思表態,「兒臣發誓,今後決不再做殺害兄弟之事。」

    皇帝負著手沉吟了片刻,道:「雖則如此,但老七也不能白受這委屈,既然刑部你管不好,以後就交給老七來管。還有吏部,一併由老七掌管吧。」

    墨承震驚得抬起頭來直直地望著皇帝,手中三部一下子就去了兩部,這叫他怎能接受!

    「怎麼,不願意?」皇帝沉聲問。

    當然不願意,但聖口已開,不願意又能怎樣?他只能咬牙應道:「兒臣……願意!」

    皇帝看他一眼,轉身問墨離,「老七,朕這樣安排你可滿意?」

    墨離一笑,這種結果早已在他意料之中。

    皇帝不可能為了他而廢太子,這一點從今日這種私下解決的態度就能看出來。

    沒有當著朝臣的面來處理,也沒有責罰墨承,就是想把此事壓下來,但為了平他心頭之憤,又必然要給他一定的補償才算不失公允。

    所以拿墨承手裡的兩部來平他的心,而最重要的兵部仍在墨承手中,誰在皇帝心中佔著最重要的份量一見可知。

    這就是皇帝,父子親情永遠都是其次,維護皇家尊嚴與光鮮耀眼的外表才最重要。

    微笑上前,他俯首答道:「兒臣一切聽憑父皇安排。」

    話音未落,殿門匡地被人猛力推開,皇后急步走了進來,一雙眼睛急切地在殿內搜尋墨承的身影,即便她竭力保持鎮定,仍可看出她臉上的焦慮之色。

    待看到殿內情景,已然明白事情已無轉機,不由顫聲喊了一句,「皇上……」

    「皇后,你不在頤華宮待著,跑到這裡來做什麼?」皇帝無甚表情地問道。

    皇后知道她此時出現在此極為不妥,但事關她的兒子,她不得不來,也不得不出言為墨承求情,「臣妾知道承兒一時糊塗犯下大過,只求皇上看在臣妾的份上饒過承兒這一次。」

    「哦,你是為此事而來?」皇帝的臉上現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今日崇德殿之事只有這裡幾人知曉,皇后深居後宮,消息為何這般靈通?」

    皇后臉色一變,頓時明白她情急出錯。

    「看來朕該好好清理清理身邊的人了。」皇帝隱去笑容,面色陰沉道,「你身為一國之母,不僅未對自己兒子嚴加管束,反而縱子妄為,殘害兄弟,不覺得辜負了朕對你的期望麼?」

    「皇上……」皇后大感心慌,不知接下去會聽到些什麼。

    「從今天起,你就在頤華宮好好反思,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惦量清楚了再來告訴朕。」皇帝冷冷地看著她,「出去吧。」

    「臣妾……遵旨。」皇后失魂落魄地站起身,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一時失誤會招來如此結果。

    墨承亦臉色鐵青。

    直到殿門再次合上,皇帝這才說道:「這件事情就算過去了,以後誰也不要再提起,對朝中的大臣,朕自會作出解釋,你們應該知道怎麼做。」

    緩緩踱了兩步,他驀然回身掃向幾乎被忽略了的李正,冰冷的目光猶如刀刃。

    李正渾身涼透,親眼見到以及親耳聽到這場皇家內部的密談,就算太子不殺他,皇帝也絕對不可能讓他活著出去了。

    ——

    在離崇德殿不遠的一座偏殿內,寧天歌又將手中的紙條展開來看了一遍,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

    將紙條貼身放好,她打開殿門朝門外的禁衛軍說道:「幾位,可否讓我上趟茅廁?」

    幾名奉命守衛的禁衛軍互相看了兩眼,直接拒絕,「不行,統領吩咐過,你不能離開這裡。」

    「那你們統領有沒有說過,我不能上茅廁啊?」她笑瞇瞇地問。

    「這個……」幾人支支唔唔答不上來。

    「沒有是吧。」她笑得更加和善了,「幾位行個方便吧,若不是實在憋不住了,我也不想讓幾位為難。」

    幾人面面相覷半天,最後還是一致搖頭,「不行不行,萬一讓你給跑了……」

    話說到一半,眼前虛影連晃,還沒搞清楚是怎麼回事,幾人已軟綿綿倒下。

    「早知道還是得用這招,就不跟你們廢這麼多話了。」寧天歌一人踢了一腳,算是給這些不識時務的一點報酬。

    三兩下就將他們拖入殿內,轉身關好殿門,她左右察看了一下,便徑直前往西南門方向。

    進宮次數多了,對皇宮的地形早已瞭如指掌,她盡量避過巡邏與哨崗,實在避不過的時候就索性大大方方地走過去,一路上竟順暢得出乎意料。

    半個時辰之後,她出得西南門,眼眸大略一掃,便鎖定遠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

    一輛灰篷馬車靜靜地停在那裡,粗布棉襖的馬車伕縮著雙手坐在車椽上打盹,黑色布簾紋絲不動地垂著,看不出裡面有沒有人。

    寧天歌狀似無意地看了眼四周,這才走過去,一靠近,那馬車伕便倏地抬起頭來,兩眼精亮,完全不似之前昏昏欲睡的模樣。

    「趙和?」她更加確定心中想法。

    「正是。」馬車伕卻似乎知道要等的人就是她,略一欠身,指了指車內,「就在裡面。」

    寧天歌點點頭,踩著小凳上車,掀開車簾,車內的人卻是一驚,擠縮成一團,警惕地望著她。

    「你們,就是李正的家人?」她走了進去,放下簾子。

    裡面的人猶自不敢說話,生怕說錯了一句就惹來天大的麻煩。

    「你們不必害怕,稍後李正就會來與你們會合,出了城,你們就安全了。」寧天歌歎了口氣,這裡面的兩個老人,一個女人再加一個孩子,可不就是她猜的那樣。

    「李正真的會來?」那年輕女人兩眼一亮,充滿希翼地望著她。

    「一定會來。」她肯定地點頭。

    車裡的人都鬆了口氣,現出激動的神情,寧天歌心裡卻有些打鼓,墨離,你到底能不能將李正活著帶出來?

    ——

    在車內靜等了將近一個時辰,寧天歌的視線裡終於出現了一頂綠呢小轎,從皇宮西南門悠悠而出,一路而去。

    這不正是墨離偶爾乘坐的軟橋?

    不等她下令,趙和已驅動馬車,不緊不慢地遠遠跟在後頭。

    皇宮的西南門較為僻靜,往來行人稀少,寧天歌眼見著那軟橋拐過路口,連忙催促趙和加快些。

    跟著轉彎,正應了她的擔心,那軟橋果然不見了蹤影,她眉頭微蹙,掀簾四望,附近卻傳來一聲低喚,「寧主簿。」

    李正?

    她朝旁邊看去,路邊的槐樹後緩緩轉出一人,一手撐著樹幹,正是李正。

    「李正,快上車。」她將所有疑問壓下,趙和已跳下車去扶。

    李正吃力地挪了過來,又在趙和與寧天歌的合力下上了馬車,身上已累出一身汗。

    他的家人見到他早已喜極而泣,紛紛圍了過來,李正沒有忙著與他們說話,而是示意他們先在一邊等候,然後端端正正地向寧天歌行了一禮。

    「李正,你這是做什麼?」寧天歌伸手將他扶起,讓他在位子上坐下。

    「沒有安王殿下與寧主簿的相救,李正早已命歸黃泉,哪裡還能與家人團聚。」李正眼中淚光閃爍,難掩激動。

    「這一切都是殿下的安排,是他將你家人從太子手中設法救出,又是他將你從宮裡送了出來,我可不敢與他搶功勞。」寧天歌笑笑,「此地不宜久留,我們長話短說。殿下為你安排好了去處,這車裡的金銀足夠你們一家人後半生衣食無憂,外面的車伕是殿下的人,他會送你們到達安全的地方,一路上會有人接應,你們要做的,便是再也不回京都,再也不要讓皇上與太子的人所擒,清楚了嗎?」

    李正默默聽著,然而雙拳一直緊緊地握著,可以看出一直在克制內心的情緒。

    撲通一聲,他突然跪下,哽聲道:「如此大恩,李正無以為報,只願一生追隨殿下與寧主簿,還望寧主簿成全!」

    ——

    馬車徐徐啟動,寧天歌負手立於槐樹下,望著車子漸漸遠去直至不見,這才轉身往回走。

    一抬眸,卻見轉角處,一襲碧袍衣袂飛揚,墨發輕拂如玉眉額,那人淡若遠山靜如幽蘭臨風而立,一雙鏡湖般的眸子淡淡含笑,直暖心間。

    她微微笑起,慢慢走了過去。

    半月未見,他清瘦許多,然,風采依舊。

    「瘦了。」墨離眸子裡的笑意隱去,抬手撫上她的臉頰。

    「你也是。」她彎了彎唇,細看著他的臉色,似乎還有些蒼白,「身上的毒除盡了麼?」

    「差不多吧。」

    「差不多是什麼意思?」她瞟他一眼,「好了就是好了,沒好就是沒好,還有差不多的?」

    他卻不多說,望向馬車消失的方向,默然無語。

    「把李正送出宮,你一定花了不少心力吧?」寧天歌想了想,還是問出心中疑問。

    「還好。」墨離收回視線,對她笑了笑,「我對父皇說,害我的人之中他也有一份,我想由我來決定他的死法。」

    她一挑眉,「然後?」

    「然後,父皇同意了。」他很自然地牽起她的手,慢慢往前走著,「有一種藥可以讓人假死,但只能維持半個時辰,我讓他吃了,之後,你就自己想吧。」

    「這還用想麼?」寧天歌嗤了一聲,拔了幾下沒把手拔回來,「你安王殿下讓他坐著你的轎子假裝是你出宮,這偷梁換柱的計劃便成了。」

    「腦袋還不算笨。」他揚起唇弧,眸子裡透出暖意。

    「比起殿下,我可不敢自詡聰明。」她不以為然地斜他一眼,「那李正會走路了,想必也是你給他吃了什麼藥了。」

    「嗯,問冉忻塵討了點藥來。」他停住步子,側過身子看她,眸子裡有著鄭重,「那日形勢緊迫,我未能及時向你說明,你可有怪我?」

    「不會。」她本想開玩笑說有,但看他那認真的模樣只得把話縮了回去,亦正經地回答,「你雖沒有明說,但你的眼神還有你在我手上的重重一握,就已經將你想說的告訴我了。我能明白你的意思,也明白李正對於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就算你不說,我也會想辦法跟著進去。」

    越往後說,她便覺得墨離的眸子越發黝黑,心裡便有點發虛,哈哈一笑,「再說,你我本就是同盟,我不配合誰配合,你說是吧?」

    「僅僅因為是同盟?」他的眸子裡隱約有什麼在跳動。——長風的分割線——

    題wai話裡寫不下,我就放一部分在這裡吧,零頭數不超過五百是不會扣點數的,妞們放心哈。

    昨天有妞在評論區裡提到小離算計天歌,也有些妞覺得不喜歡小離的性格,我想在這裡作點解釋:

    對於小離,我在寫文之初就對他有個定位,以他的生活背景與多年來行走在生死邊緣這一點,注定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心思簡單的人。他確實腹黑,多謀,走一步算三步,必要時絕不留情,但這些是他生存的必需手段,否則活不到現在,而且這些手段也只針對於他的對手,敵人,絕不會針對天歌。

    感情的事需要時間為媒介,幾天就能愛上的很少,一見鍾情的更少,對於皇家的人來說,感情更是件奢侈之事,輕易不敢言極。雖說小離表現得不像有些小說裡的男主那樣,處處受女主壓制,經常被女主踩在腳底下,但這其實正是小離的個人魅力不是麼?他本來就是這麼個出色的人,這麼個胸有經緯韜略的人,與天歌並肩齊驅而不是被天歌掌控不是更好麼?

    他會愛上天歌,愛得不會比任何人少,做得不會比任何人差,只有更多更好更深,這一點,是我對大家的承諾。事實上,他對天歌已經有了感情的萌芽,比如在親吻之時的失控,比如拼著自己受傷為天歌擋劍,比如將天歌護在懷裡躲避毒蟲,比如無視傷口的開裂而想與天歌共處一晚……這些,我們是不能視而不見的。

    對於天歌入大牢這件事,實在不能說是小離對天歌的算計,毒發的事並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事先他也不知道,但發生了,他就抓住這個機會不至於使自己太被動,因為他必須想辦法保住那個人證藉機還擊,他不可能一直忍耐下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