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鵬程

龍騰世紀 第97章 第九十八章 文 / x大肥羊

    吃完了招待所的飯之後,李斌正想請教肖楠的時候,卻被肖楠搶了先,拿出一份報紙遞給李斌,指著頭版頭條說道:「看看這個,我專門求人從香港帶回來的,我想你看了之後,一些問題就會有答案了。「

    能讓肖楠鄭重其事的事情,一定是非常了不得的大事,李斌拿過報紙仔細的看了起來。這份報紙只有幾頁,但是李斌看的卻非常仔細,許久才會翻過一頁,等到全部看完之後,李斌眉頭皺了起來。

    報紙上刊登的事情並不複雜,2004年12月20日,香港領匯基金的一紙公告,讓51萬香港散戶的聖誕禮物泡湯。此次認購領匯基金的散戶人數佔到香港總人口十分之一,他們本來預期在領匯的上市中能獲取約20%的利潤。

    領匯的上市資產包括香港特區政府機構房委會旗下151個商場、178個停車場。按香港特區政府的說法是「還富於民」。領匯基金本次的ipo募集資金233億港元,加上計劃中的超額發售部分,總募集金額可以達到300億港元。

    由於每年約有7%的高息,公開招股在香港受到了散戶狂熱的追捧,公開發售部分有130倍的超額認購,凍結資金約2800億港元。不僅僅是散戶,香港富豪「四叔」李兆基也投資70多億元參與認購。認購的最終結果是皆大歡喜,參與認購的散戶每人獲得1手,李兆基也獲配47.2萬股。然而,就在大家等著收取來自香港特區政府的「聖誕紅包」時,67歲的香港老太太盧少蘭打碎了所有人的夢。

    12月初,盧少蘭和另一名老人馬基召(78歲)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要禁止房委會將資產注入領匯。理由是「房委會賤賣政府資產,殺雞取卵」。在被高等法院駁回後,盧少蘭於13日向上訴法庭提出司法覆核,上訴法庭在15日再度駁回。

    根據香港法律程序,原訴人將可以在28天內向香港高等法院終審法院提出司法覆核。為了避免給上市後的領匯基金帶來訴訟風險。香港房委會提請希望高等法院終審法庭能迅速作出審定,在12月20日早上8點前判定出結果,但被駁回。12月19日9點,香港房委會與政府開會,至深夜最終決定領匯基金「擱置上市」。

    事情很簡單,但是又很不簡單,阻止了領匯上市的盧少蘭沒有權勢,也沒有錢,她只是一個香港的公屋居民。平時依靠領取香港特區政府的綜合援助為生。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香港公民,阻攔了領匯上市的腳步。

    阻擋了50萬香港市民的求富之路,阻擋了一個2000億港元的超大企業的上市之路,同時還阻擋了卷商的發財之路,每耽擱一天,損失都數以百萬計,如果說這是釘子戶的話,那就是一個同時阻擋了幾十個小區開發的超級釘子戶。

    看慣了釘子戶被拔,再來看超級釘子戶盧少蘭,李斌覺得離奇,仔細品味起來,這則報道裡面的信息實在太多了。品味良久,李斌才放下報紙:「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有時候**效率確實要比民主效率高,香港遭此重創,以後多少會參照國內的一些做法,以避免這樣的事情再度發生。」

    肖楠點點頭:「說的不錯,繼續說下去。」

    「不過這件事也是好事,香港沒有無限追責一說,破產可以保障他們的人生不會永遠受限於貧困,法院可以保障他們有話可說,雖然盧少蘭擋住了領匯的上市路,但是正是因為這個阻擋,以後類似的公司在上市前都會考慮利益分配的問題,雖然目前看損失很大,但是從長久看,損失反而是最小的。」

    「還有嗎?」

    「領匯是私營的,所以不管他如何宣傳,到最後肯定是要賺錢的,港府這樣做,實際上是在推卸責任,把公用的設施推到市場裡面。我可以推斷,香港的商業地產肯定會因此大幅度上漲,除了那些可以買到股票的人之外,全香港的老百姓都要因此承受代價。」

    肖楠站起身來,慢慢的踱著步,滿意的看著李斌:「「你真的讓我很吃驚,能夠想到這麼多的事情,而且全都說對了。我也說說我的想法,首先是法有度,香港就是這樣的一個地區,輿論並沒有聲討盧少蘭的行為,而是檢討他的法律是否有漏洞,如何修改,對事不對人,這就是法的度。

    第二點我認為,領匯事件實現的是強勢集團和既得利益集團的對話,還有強勢集團和弱勢集團的對話。無論哪一個對話,都在公開場合大眾的視線之下進行的,毫釐區直一目瞭然,因為他們有遵循法制途徑改變自身困境的辦法,所以不管成也還,敗也罷,他們都心平氣和。

    法制的本意不是懲罰,而是宣洩,讓怨氣在最初狀態就散掉,不會累積起來形成沸騰的民意。

    第三個我看到的是,在現代民主社會中,每一個人的權利、財富及合約履行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在既定的規則內,決不可以大多數的暴力(如語言暴力、市場暴力、投票暴力等)來侵犯與掠奪個人利益,也不可以少數人的暴力來侵犯與掠奪大多數人的利益。

    法治精神才是確保香港社會持續繁榮發展的基石,從領匯事件受到訴訟,到最後擱置上市,應該看到是這種法治精神最好的體現。這也是之後我國必然走上的道路。「

    李斌反覆咀嚼肖楠這幾句話的意思,心中若有所悟。

    「我知道你要什麼,做官有道與術之爭,但是不懂道而追求術,就算當年的梟雄袁世凱,到最後也鬧得眾叛親離,只懂道而不懂術,就算王安石那樣一敗塗地,錯非其人文名斐然,必然是身敗名裂。要想明白道與術之爭,首先要明白什麼叫做道,什麼叫做術。

    其實道說起來也很簡單,歷史潮流就是道,大道至簡,在中國,這個道從始皇帝開始就沒有變過,能讓治下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就是道,這個道要堅持一輩子的。術是辦事的方法,而不是處事的哲學,一件事辦到了極致,也脫離不了術的範疇。

    現在香港走在了我們的前面,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但是他們都給我們一個方向,讓我們看到,現代精神文明的應該如何,當年鄧公說堅持多少年不動搖,我想也許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到了那個時候,中國的道已經不下於香港的道,也就完成了彼此融合的過程了。」

    李斌聽了肖楠的這些話,心裡佩服的很,站起來行了一禮:「肖老師說得好,可是這樣的話,我怕實施起來會有問題,也許會被人當做傻帽。」要是把香港這一套拿到懷化鄉,那還不惹出大麻煩,光是人民選舉這一塊,就是通不過的。

    「誰讓你實施香港那一塊了,做官要講究隨波逐流,順勢而為,潮流是潮流,只要適當調整適應潮流,不要不小心成了潮流的犧牲品就行了,你就記住一個準則,提前半步可以為聖人,提前一步可以為瘋子,半步之差天壤之別。

    至於那些頑固守舊的,我可以很負責的說,他們在十年內就會被新陳代謝掉,但是在這十年內,也是語出驚人的十年,不知道有多少腦殘的話會從這些當官的嘴巴裡面吐出來,噁心大眾的神經呢!」

    李斌點點頭,覺得明白了一些東西,似乎是肖楠說的道,這些道不會讓李斌處理政事的時候更加輕鬆,但是對於前進的方向,有很大的好處,看明白了目標,日後進步自然就輕鬆許多:「肖老師我明白了,只是能不能再給我將一些術方面的事情」

    拂拭掉衣袖上並不存在的灰塵之後,肖楠走到書櫥前,抽出了一本厚厚的精裝書,放到李斌面前:「今年把這個看懂了,基本上就差不多了,留心處處皆學問,看看這本書,能領悟三分就是一個合格的縣太爺了!」

    縣太爺這麼好當的,李斌接過來一看,原來是一部資治通鑒,書頁很新,揭開的時候還能感覺到粘連,顯然買書的人也不過是葉公好龍之輩,這一櫥櫃書,大都故履如新,翻都沒有翻過一次。

    「謝謝。」李斌收起書,仔細翻看了幾頁,這本書李斌曾經在高中粗讀過一遍,當時還不太明白裡面的意思,現在再讀,眼光境界已然不同,看到的內容還是一個,想法卻不太一樣了。

    肖楠板起臉道:「謝的有點早,這幾天你自己去泉州下面的縣市看看,看看他們是怎麼搞經濟的,當然泉州模式在海西省算是很先進的,但是從國內看,上海、香港都要比泉州先進的多,但是他們的模式是用一百年的時間積累出來的,有他們存在的特殊原因,你學習不了,反倒是泉州模式,你看了之後會有所啟發。

    跟上次一樣,這次我也有一個要求,懷化鄉去年產值多少,我要你在這半年左右的時間內,創造出同樣多的產值出來,如果做到的話,你再來見我,要不然的話,還是那句話,不要來見我,我丟不起那個人!」

    李斌點頭應是,心中已經樂開了花,這個要求實在太簡單了,今年懷化鄉的兩大任務,一個是修道,一個是鋼渣廠的投產,只要這兩個項目投產完畢,到時候完成任務並不困難,肖楠的這個任務簡直是白給的一樣。

    「你下去半年多,事情也做了一些,肯定也有自己的一些體會,也跟我說說。」

    李斌就把這半年的事情說了一遍,說的很大略,重要的事情也是幾句話交代完畢,末了把他的想法說了出來:「肖老師,我去過省城,上學的時候在京城上的學,說實話懷化鄉真的很窮,跟京城固然是天壤之別,就算跟省城相比,也是差距巨大,我很有壓力。」

    「能想到這些,已經很了不起了,這次你來也算是恰逢其時,我剛好有個課題,就是新形勢下,如何解決鄉鎮財政難題的課題,你有沒有興趣獨立完成這個課題,我可先說好了,這個課題可要兩年時間,在這個期間,你是一步不能動的,必須在這個位置上待兩年。」

    李斌想都沒有想,一口答應下來:「沒問題,肖老師你安排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這個課題我一定會做好的。」

    肖楠大感欣慰:「很好,我也不會虧待了你,你知道石獅市嗎?」

    「知道一些,小商品的海洋。」李斌老老實實回答道。

    「還有些事情你是不知道的,1980年1月,石獅只是一個鎮,屬晉江地區晉江縣。1986年1月,屬泉州市晉江縣。1987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石獅由鎮改為縣,由泉州市代管,1988年9月30日成為縣級市,由鎮升為市,石獅用了三年時間。我倒想看看,你能用多少時間?「

    李斌的心激烈的跳動起來,肖楠的話很清楚,只要懷化鄉的建設可以搞上去,他就可以成為第二個石獅!這是一個多大的誘惑!這一次來算是來著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